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伟大贡献,是在护佑和繁衍扩大华夏古人类种群(参见《探(24):伏羲女娲致力于华夏古人类种群的延续扩大》)的基础上,将高端的宇宙智慧阴阳八卦植入到人类文明引导文化发展(参见《探(25):伏羲先天八卦是宇宙密码植入华夏文明的原点》),再将大史前文明所累积的各种人类生存技术——播种百谷跨入农耕时代(参见《探(27)》)、发明弓箭舟车(参见《探(28)》)和始作下民百巧(探(29)),奠定了伏羲女娲时代人文初祖阶段的文明基础。随着语言的不断成熟和文字的产生、歌舞文化的兴起,标志着华夏真正跨入伏羲女娲人文初祖的上古“大同”文明时代。

(一)、咿呀学语

语言的产生无法考古发掘,只能研究探进。

英国《自然》杂志前副主编尼古拉斯·韦德等人认为,语言革命可能是致命武器。可以说,语言是现代人的第一次智力觉醒纪元。这也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他认为,正是语言革命使人类获得了一种讲故事的本领,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由此逐步变得强大;也正是由于语言,人们的经验性知识得以传承与累积,变为后代的财富。以上两者使得现代人走出非洲、淘汰掉其他同类,在1万年前把握住了气候变化提供的适宜环境,创造了农业革命。

上古华夏的语言产生,有自成体系的历史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中留下了踪影。

《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晋人郭璞注为解:“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是为“孕毓人类的寓言”之始。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女娲造人

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女娲感觉有些荒凉寂寞。有一次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于是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咿咿呀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语言的产生之初无从考证,但是早期的语言肯定一直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标志就是人类文字的产生。

(二)、文字之初

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

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考古发掘证明,在甲骨文字形成之初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结绳记事

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共有240余件器物发现了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大部分发现于陶上,但有9件石器出现刻画符号。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大多在烧前形成,石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与陶器上的多有相似之处,但其中2件残石 钺的两面均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庄桥坟遗址刻划符

距今6000年的半坡刻符,也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距今7000年的有630多刻划符号的双墩刻符,同样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距今8000多年的贾湖刻符,是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等器物上契刻的符号,至少十七个,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经碳14检测数据,年代距今为7762年(±128年)。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符号了。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双登刻符

关于各文化刻划符号处于文字的何阶段,是由考古学界研究的事。从考古发掘的印证,华夏古文字的发明应该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三)、管埙歌舞

歌舞是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表现。

《海内经》:“帝俊有子八人,是为歌舞”;“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昊天上帝帝俊的八个儿子创制了歌舞;帝俊生了晏龙,晏龙发明了琴和瑟。

《大荒东经》;“少昊……弃其琴瑟”;“大荒之中,……有壎民之国”。少昊(养育颛顼时)把乐器琴、瑟丢弃了(让其专注于其他技能的学习);很远的地方还有个埙民国(埙是早期陶制的乐器)。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古埙

如此等等的记载,说明歌舞乐器产生的时代是很早的,甚至要先于文字的产生。

考古发掘印证,已知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距今也应该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释读】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1986年至1987年,这里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贾湖骨笛

歌舞产生于“巫”文化,巫的起源很早,《海外西经》有“巫咸国……群巫所从上下。”袁珂先生认为:"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

《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灵山为天梯,有十个大巫师从这座山升到天上和下到世间,宣神旨、达民情,到这里来采集各种各样的药物。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岩画歌舞

郭沫若先生从甲骨文中考证,“巫”和“舞”是一回事,巫舞是古代巫师们祭祀时所跳的舞蹈的统称。古时候,祭祀天地神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山海经》山必有神、逢山必祭、祭必循礼(参见《《山海探幽》(11):华夏上古最隆重的祭祀大典与神秘的终南山》)。

上古“巫”述是文化之源,延续古今。

(四)、华夏文明上古的大同社会时代

大约一万年前,上古华夏开始跨入农业文明时代,经过播种百谷、发明弓箭舟车、始作下民百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歌舞文化的兴起,大约又经过三千年左右时间的前期发展,所有的文化指征——《山海经》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印证,都说明到距今大约七、八千年左右,帝俊确立华夏文明最初的社会架构和人文秩序后,华夏进入最初的神主时代——上古的“大同社会”时代。

《礼记•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娲人文初祖时代的华夏上古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

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生活资源的极度匮乏,所以曾经出现过一个原始的公产时代。人们做事都为天下公共利益着想,社会管理一定推举贤德和能干的人来主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讲求信用,保持和睦友善,所以大家不单是以自己的双亲为双亲,不单是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这样使老年人都能善终,壮年人都有事干,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能得到抚养;男人都有分内的工作,女人都有如意的归宿。财物堆放在公共地面而不收藏到自己家里;力气都恨它不是自己身上使出来的,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也无须为了一己之私搞阴谋诡计和邪恶之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害人的事。所以家家户户门户大开,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表现在:

1、政治上采用选举制(禅让制)治理天下

古书记载黄帝无为而治,率先炎黄子孙发展农业、手工业、建筑业、文化业等各种产业,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这个社会严格来说没有国家的概念,普天之下皆为天下,人人自治,黄帝只是天下的共主,引导人们开展日常生活,并不实际干预人们的生活。

2、经济上采取公有制共产主义经济

当时的社会没有公与私之分,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公与私的概念,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属于公有,人人都可以用,人们在共主的指引下,平均分配生产资源,共同参与生产任务,互帮互助,不存在私有制经济。

比如在土地上采取共同劳作的井田制,住房问题上采用公有住房制等等。

3、公共事业上“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家互帮互助,没有亲人的概念,丧妻的人、丧夫的人、老年丧子的人、孤儿、残疾人都由大家共同抚养,不存在歧视,道义存于每个人心中,团结友爱共同生活。

这种原始公产存续的时间并不太长,大约生产力提高并产生结余后,私有观念即行产生,从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考古发掘的情况看来,大约五六千年前,其墓葬中已经出现财产的私有特点,播种着上古原始公有制大同时代的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