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偉大貢獻,是在護佑和繁衍擴大華夏古人類種群(參見《探(24):伏羲女媧致力於華夏古人類種群的延續擴大》)的基礎上,將高端的宇宙智慧陰陽八卦植入到人類文明引導文化發展(參見《探(25):伏羲先天八卦是宇宙密碼植入華夏文明的原點》),再將大史前文明所累積的各種人類生存技術——播種百穀跨入農耕時代(參見《探(27)》)、發明弓箭舟車(參見《探(28)》)和始作下民百巧(探(29)),奠定了伏羲女媧時代人文初祖階段的文明基礎。隨著語言的不斷成熟和文字的產生、歌舞文化的興起,標誌著華夏真正跨入伏羲女媧人文初祖的上古“大同”文明時代。

(一)、咿呀學語

語言的產生無法考古發掘,只能研究探進。

英國《自然》雜誌前副主編尼古拉斯·韋德等人認為,語言革命可能是致命武器。可以說,語言是現代人的第一次智力覺醒紀元。這也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觀點。他認為,正是語言革命使人類獲得了一種講故事的本領,社會組織動員能力由此逐步變得強大;也正是由於語言,人們的經驗性知識得以傳承與累積,變為後代的財富。以上兩者使得現代人走出非洲、淘汰掉其他同類,在1萬年前把握住了氣候變化提供的適宜環境,創造了農業革命。

上古華夏的語言產生,有自成體系的歷史記載,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中留下了蹤影。

《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晉人郭璞注為解:“或作女媧之腹。”又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是為“孕毓人類的寓言”之始。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女媧造人

民間傳說:天地開闢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了,可是單單沒有人類。女媧感覺有些荒涼寂寞。有一次偶然在一個池子旁邊蹲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雖然,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可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於是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裡揉團著,揉團成了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並且咿咿呀呀,開口就喊:“媽媽!”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

語言的產生之初無從考證,但是早期的語言肯定一直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的標誌就是人類文字的產生。

(二)、文字之初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

甲骨文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文字,考古發掘證明,在甲骨文字形成之初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結繩記事

良渚文化莊橋墳遺址共有240餘件器物發現了刻畫符號,這些刻畫符號大部分發現於陶上,但有9件石器出現刻畫符號。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大多在燒前形成,石器上出現的刻畫符號與陶器上的多有相似之處,但其中2件殘石 鉞的兩面均發現了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莊橋墳遺址刻劃符

距今6000年的半坡刻符,也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

距今7000年的有630多刻劃符號的雙墩刻符,同樣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

距今8000多年的賈湖刻符,是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出土的龜甲等器物上契刻的符號,至少十七個,從其形狀看,具有多筆組成的結構,應承載契刻者的一定意圖。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經碳14檢測數據,年代距今為7762年(±128年)。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發現的最早文字符號了。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雙登刻符

關於各文化刻劃符號處於文字的何階段,是由考古學界研究的事。從考古發掘的印證,華夏古文字的發明應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三)、管壎歌舞

歌舞是文化的載體、文明的表現。

《海內經》:“帝俊有子八人,是為歌舞”;“帝俊生晏龍,晏龍是始為琴瑟”。昊天上帝帝俊的八個兒子創制了歌舞;帝俊生了晏龍,晏龍發明了琴和瑟。

《大荒東經》;“少昊……棄其琴瑟”;“大荒之中,……有壎民之國”。少昊(養育顓頊時)把樂器琴、瑟丟棄了(讓其專注於其他技能的學習);很遠的地方還有個壎民國(壎是早期陶製的樂器)。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古壎

如此等等的記載,說明歌舞樂器產生的時代是很早的,甚至要先於文字的產生。

考古發掘印證,已知最早的樂器賈湖骨笛距今也應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釋讀】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出土於距今7800年~9000年同時期最為豐富的史前聚落遺址河南賈湖遺址,1986年至1987年,這裡先後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別,大多數骨笛仍為7孔。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賈湖骨笛

歌舞產生於“巫”文化,巫的起源很早,《海外西經》有“巫咸國……群巫所從上下。”袁珂先生認為:"巫咸國者,乃一群巫師組織之國家也。"

《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靈山為天梯,有十個大巫師從這座山升到天上和下到世間,宣神旨、達民情,到這裡來採集各種各樣的藥物。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巖畫歌舞

郭沫若先生從甲骨文中考證,“巫”和“舞”是一回事,巫舞是古代巫師們祭祀時所跳的舞蹈的統稱。古時候,祭祀天地神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山海經》山必有神、逢山必祭、祭必循禮(參見《《山海探幽》(11):華夏上古最隆重的祭祀大典與神秘的終南山》)。

上古“巫”述是文化之源,延續古今。

(四)、華夏文明上古的大同社會時代

大約一萬年前,上古華夏開始跨入農業文明時代,經過播種百穀、發明弓箭舟車、始作下民百巧、語言文字的產生和歌舞文化的興起,大約又經過三千年左右時間的前期發展,所有的文化指徵——《山海經》的記載和考古發掘的印證,都說明到距今大約七、八千年左右,帝俊確立華夏文明最初的社會架構和人文秩序後,華夏進入最初的神主時代——上古的“大同社會”時代。

《禮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山海探幽(30):伏羲女媧人文初祖時代的華夏上古大同社會

大道之行

由於生產力的極端低下,生活資源的極度匱乏,所以曾經出現過一個原始的公產時代。人們做事都為天下公共利益著想,社會管理一定推舉賢德和能幹的人來主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定講求信用,保持和睦友善,所以大家不單是以自己的雙親為雙親,不單是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這樣使老年人都能善終,壯年人都有事幹,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鰥、寡、孤、獨和殘疾人都能得到撫養;男人都有分內的工作,女人都有如意的歸宿。財物堆放在公共地面而不收藏到自己家裡;力氣都恨它不是自己身上使出來的,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也無須為了一己之私搞陰謀詭計和邪惡之事,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害人的事。所以家家戶戶門戶大開,不用關閉,這就叫做“大同”社會。表現在:

1、政治上採用選舉制(禪讓制)治理天下

古書記載黃帝無為而治,率先炎黃子孫發展農業、手工業、建築業、文化業等各種產業,建立了一個自給自足、安居樂業的大同社會。這個社會嚴格來說沒有國家的概念,普天之下皆為天下,人人自治,黃帝只是天下的共主,引導人們開展日常生活,並不實際干預人們的生活。

2、經濟上採取公有制共產主義經濟

當時的社會沒有公與私之分,在人們的心中沒有公與私的概念,土地及其它生產資料屬於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屬於公有,人人都可以用,人們在共主的指引下,平均分配生產資源,共同參與生產任務,互幫互助,不存在私有制經濟。

比如在土地上採取共同勞作的井田制,住房問題上採用公有住房制等等。

3、公共事業上“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大家互幫互助,沒有親人的概念,喪妻的人、喪夫的人、老年喪子的人、孤兒、殘疾人都由大家共同撫養,不存在歧視,道義存於每個人心中,團結友愛共同生活。

這種原始公產存續的時間並不太長,大約生產力提高併產生結餘後,私有觀念即行產生,從凌家灘遺址、良渚文化考古發掘的情況看來,大約五六千年前,其墓葬中已經出現財產的私有特點,播種著上古原始公有制大同時代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