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那麼好看,為什麼就沒有人願意穿呢?未來某天漢服能不能受到全世界的喜歡呢?

邀你共享美食


漢服,或者說現在在網絡上看到的所謂的“漢服”,或者說“古裝”,首先,那是不是真正意義的漢服?不管別人怎麼的看,反正我覺得醜,又寬又大,羅裡吧嗦,毫無美感,根本就是廉價的cosplay,還不是高級的cosplay!中華傳統文化幾千年來也是不斷與時俱進,隨著時代進步很多東西都會改進,如果漢服想要發揚光大,就得改進符合現代生活,便於現代生活,更得符合現代美感,很多地方都要簡化貼身,如果有些人覺得穿著那些cosplay一樣的漢服是復興文化,你乾脆把頭髮也留長,看著還更飄逸一些,以後寫字就寫繁體字好了,還得用毛筆寫!傳統得全面啊,哈哈~


Mr_李眼鏡


我喜歡漢服,也買了一些,非常想天天穿,但是現實不允許,只是節假日出去溜達時才穿。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民族服飾,以前真羨慕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因為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和西方人一樣,毫無特色!自打知道了漢族人還有漢服,漢服幾百年前因為清朝的打壓,除了個別偏遠地區,都消失了,幾百年後,新社會了,沒有服裝的限制了,可是漢族人不記得自己的民族服裝了!包括我在內!我內心是慚愧的,對於流傳幾千年的民族服飾,卻不知道他的存在,很慚愧!現在知道了他的存在了,內心裡或者說血液裡流淌的血液,瞬間感受到了自己民族服飾得召喚!我就是覺得漢服美,好看,喜歡,愛!別的啥滴我不想說,我就是覺得漢服美!這是我的感受!我不期望別人理解我,但是請別罵我穿的是韓服或日本的和服,我永遠不會穿別的國家的民族服裝!我愛中國!🇨🇳!



呀葫蘆


近日,媒體報道某高校的兩名學生,因在學校穿漢服,被導員怒斥為穿奇裝異服,是“神經病”,要求立即換裝,否則退學處理。後經媒體介入,校方稱導員就是嚇唬嚇唬,學校並沒有這方面的穿著限制。可見,對於漢服,在某些人的眼中,還是偏見頗深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漢服正在走入尋常百姓人家,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上個週末天氣晴好,到錢塘江江濱公園踏春一回。幾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身著透薄漢服,在人群中翩然而過,自是賞心悅目。無獨有偶,來到星光大道步行街,服裝商廈的個別商戶,已經開賣漢服。一樓大廳,某音樂培訓機構的學生正逐個上臺藝演,身著的都是清一色的漢服服飾。要說當今社會沒有人願意穿漢服,至少我不信。




漢服是我們漢族的民族服飾,怎麼就淪落到現在這個尷尬的境地?要知道,從幾千年前的黃帝就開始穿著漢服(當時不叫漢服),直到漢代開始正式有了漢服的稱謂。如果不出意外,漢服會一直流傳至今。可是,這個意外還是發生了。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為了強化統治,開始禁止漢族人民穿著漢服,尤其對男子的限制最嚴厲。就這樣,漢服的穿著歷史就此中斷,一晃竟是四百年。由於漢服被其它服飾取代時間較長,加上漢服本身寬大拖沓等弊端,造成漢服的復興頗為艱難。



就在今天,一著名網絡平臺發佈了名為外國友人“穿漢服賞春色”的組圖,大批“老外”穿上漢服,在國內景點走來走去。說明什麼?說明漢服正在被國外所認可。當下,國家正大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作為漢族的傳統服飾,也正在煥發出它原有的活力。我相信隨著時間地推移,漢服不僅能夠復興,還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


富春葉語


我可以負責的告所你,你今天目所能及的所謂漢服,實際上是百分之一百的戲劇服飾,與真正的漢服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糸。完全是二種風牛馬不相及的東東,如君不信,可親臨博物館一探究經,便可真相大白,若沒有這個條件也可查閱歷史資料。漢文化經歷幾百年,包括天文地理,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的文化總和,其內涵博大精深,漢服服飾文化只是漢文化中的芲海一粟,若真正喜愛漢文化,那必須全盤接受,否則不成了葉公好龍?當下的極少一小撮少男少女,穿著戲裝招搖過市,請你權當他們是小兒過家家,興趣一溜煙,不長。用時髦摩登的說法,是網紅,三分鐘的熱度,短命!信手塗鴉,切切勿笑。


一滴水1118


有人說,日本的和服也是參考中國的漢服造出來的。這個我信,而且應該是真實的。不過我想問,人家一直在使用和傳承著和服,我們這幾十年來是怎樣對漢服的?這次完全是想用漢服來炒作所以才提出來的,你覺得這種做法可行嗎?

你要一種文化和一種服飾流行,你必須要大力宣傳和推廣,這些年我們對漢服做了些什麼?我們甚至連漢服是什麼樣子的都不知道。而且漢服的特色是什麼??可能只有結婚的人會提出用漢服來行禮,是很偶然才會有人提出。這樣如何會得到有效的推廣呢。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讓你們強行在學校或單位推廣,這些都是要自願的,你先在各有效的領域推廣,讓民眾慢慢見慣了,知道那是漢服,然後慢慢接受到最後經常穿著,這才是正道。不是哪個傻瓜頭腦一熱,認為我們應該在學校推廣漢服,然後就馬上全國執行,這樣可行嗎?理智嗎?


教你孩子學英語


西安漢城湖畔千名學生著漢服舉行成人禮

西安漢城湖畔,一年一度的“承載華夏文明,點燃青春夢想”千名學子成人禮活動舉行,西安市慶安高級中學的近千名高一學生參加。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漢文化復興,通過“加笄加冠”、“禮拜師長”、“學子宣誓”、“師長聆訓”等莊嚴的儀式,完成學子們角色的轉變,宣告長大成人。

學子們身著漢服舉行成人禮。

有的人自己的文化都不瞭解,妄自菲薄他人

一個優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不是還沒有復興就被自己毀滅了

你可以不穿不看 但你不阻止排斥別人和你一樣

56個民族 55個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 漢族怎麼了 穿自己衣服還需要別人認可


大秦御史大夫


不能說沒有人願意穿,實際生活中,不是有許多年輕人喜歡嗎?另外,我接觸漢服是在2006年,現在已經過了十三年了,當初一同致力於漢服發揚光大的朋友,都進入中年了,他們也正在深深影響著他們的下一代。比如,我就支持我的孩子穿漢服。

漢服之所以還沒有徹底普及,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希望看到中國強盛的敵對勢力,比如崇洋媚外的慕洋犬。還有一些人思想僵化頑固。

不過,從目前漢服越來越強大的熱潮中看到,漢服已經被青年學生群體廣為接受,而十年之後,這個群體將步入社會,他們就是社會的主體,可以預見漢服普及的日子並不遙遠。


二肥572


很想問一句,那些天天宣揚漢服文化,捍衛漢服正統的人,真的是熱愛和弘揚漢服文化,還是隻為追趕時髦,譁眾取寵?估計有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何為“漢服”吧。


一段時間,漢服確實越來越被人所重視,一度成為流行,每次打開抖音,總會看到穿著漢服的小姐姐,衣袂飄飄,素手纖纖,宛若芙蓉出水,輕雲蔽月。但是,也僅限於此了,單從這個角度來講,春熙路上衣著靚麗的小姐姐也絕不拜於下風,不是嗎?

真正的“漢服”,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一個縮影。“漢服”,又稱漢裝、華服,就是指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並非是漢朝的服飾。真正的漢服起源於商周時期,因為從那時起,我們就有了自己的冠服制度,也開始有了真正的漢服文化,漢服不僅可以遮羞、取暖、審美,還有區分社會等級的作用。《左傳》裡有記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故稱華”,基於此,中國便有了“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稱。


漢服是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自然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有著自己的尊卑貴賤,它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套服裝了,今人著漢服,也僅僅是覺得好看罷了,可古人著裝並非如此簡單,真正的漢服其實包含了一整套服飾,從頭到腳都有規定,並不是一件衣服那麼簡單。

到了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削弱漢族人的民族認同感,實行“剃髮易服”,漢服文化也慢慢消亡了,但並未滅絕,尤其是進入21世紀,漢服運動逐漸流行,人們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推廣傳統學說等活動,重新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因此很多人開始熱衷著漢服。


其實,著漢服無可厚非,但是漢服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並不完全適應當下社會,它的根基已經發生了變化,成長的土壤自然不厚實,怎麼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再者,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分工的精細化,漢服在很大程度上不適用當前這個社會,在古代,你著漢服能做很多事情,但到了現在,你可以拍個抖音,做點閒散的事,但要是做一些別的工作,真會誤事的。況且,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穿漢服的。

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尊崇,並不是體現在著漢服上,真正的尊重是在思想裡,在你的行事風格里,為人處世中。


蘇東坡與東坡肉


排除掉那些不認識漢服之輩,我還是得說漢服的淘汰是時代的必然。

漢服確實美,但是“美”不過是大眾化服裝的第二需求,第一需求永遠是功能性,只有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服裝才能會被大眾所接受。

就拿你貼的這幾張圖來說,大道理不講,我就問你穿著這樣的齊腳跟長袍能跑步嗎?能騎自行車嗎?能開汽車嗎?連日常的外出交通都不能滿足怎麼能強求別人去穿它呢?

漢服作為一個時代的服飾自然很美,也很被瞭解它的人們喜歡,大多數人不喜歡只是因為不認識,畢竟服飾就像語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工具,知道了就這樣,不知道也沒有什麼影響


simonhusky


首先想問一下,什麼是傳統?什麼又是優良的傳統?我的理解是,一個民族最優秀的傳統就是它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生存壯大、屹立不倒的東西。

不可否認,漢服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問題來了,中華民族是因為穿著漢服所以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幾千年而不倒的嗎?我認為不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成為文明幾千年沒有中斷的唯一一個的原因是包容和融合。

漢唐時期是公認的中華民族最強大的時期,恰恰是在這段時間,是中華民族心態最開放,對異族文化融合度最高的時期。恰恰是最講究,最排斥外來文化的明清兩代才是中國開始衰敗的象徵。

說了那麼多,無非是想表達我的觀點:漢服穿也好,不穿也好,都只是個人的選擇,我感覺既不需要反對,也沒有必要提倡,更不必說非要強制其他人怎麼做。非要強迫別人穿漢服,那個不是文化自信,而恰恰是對自己文化和傳統極度不自信的表現。中國社會中的包容和互相理解融合才是我們最需要堅持的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