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易逝,紀念藝術家之間靈魂的碰撞

2019.04.08-04.14

JR為誰揭開了盧浮宮金字塔的秘密?

懷念你,阿涅斯·瓦爾達

臉龐,村莊 Visages Villages

阿涅斯·瓦爾達的中國情緣

JR——他的作品遍佈世界各地

“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慕夏

01

JR為誰揭開了盧浮宮金字塔的秘密?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JR 偉大金字塔的秘密 2019

3月29日,為紀念盧浮宮博物館玻璃金字塔(The Louvre Pyramid)落成三十週年,法國藝術家 JR,在400名志願者的幫助下,在金字塔周圍粘貼了2000張拼貼紙條,將佔地17000平方米的博物館變成了一個巨大視錯覺“金字塔落入深淵”的景象,從黑暗凹谷逐漸亮相的金字塔變為實際高度的兩倍,並命之為“偉大金字塔的秘密”(The Secret of the Great Pyramid)。三年前,JR曾用相同的視錯覺拼貼方式,並與中國藝術家劉勃麟合作完成行為裝置,將盧浮宮金字塔隱蔽在大幅黑白照片之中。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JR 偉大金字塔的秘密 320cm x 400cm 2019

同一天,3月29日,法國著名電影導演、藝術家,有“新浪潮祖母”之稱的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辭世,她與JR曾於2017年共同完成電影紀錄片《臉龐,村莊》(Visages Villages),在影片中,他們作為一對詼諧、幽默的忘年交摯友,相伴穿梭於法國的小鎮,記錄下一個個生動的面孔。JR在Instagram上發文悼念瓦爾達,“我為你完成了這件作品,阿涅斯·瓦爾達。你喜歡與大家在一起,你也喜歡這種拼貼方式,你喜歡視錯覺……我確信你可以看到它。我做了一件可以從天上看到的作品,但是,我並不知道這原來是為你而做。”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JR 偉大金字塔的秘密2019

然而,短短兩天之內,來到玻璃金字塔的人們就破壞、撕碎、帶走了2000張脆弱的紙條。“這些圖像,就像生命一樣易逝,當作品完成的時候,這件作品的生命就歸於它自己所有。太陽曬乾了附著的膠水,隨著人們的每一步,每一片脆弱的紙條破損了。這個過程包含志願者、遊客和將紙條帶回家留作紀念的每個人的參與。這件作品就在訴說著存在與缺席,現實與記憶,以及事態無常。”(by JR)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JR 偉大金字塔的秘密2019

02

懷念你,阿涅斯·瓦爾達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在1962年自畫像之前 2015

3月29日,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因癌症在家中辭世,享年90歲。阿涅斯·瓦爾達,頂著香檳酒紅色“蘑菇頭”的“新浪潮祖母”,將一生奉獻給她熱愛的電影事業,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依舊活躍於最前沿的電影和藝術創作。

阿涅斯·瓦爾達,1928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8歲隨家移居法國,早年在盧浮宮學院(Ecole du Louvre)學習藝術史,之後轉至攻讀法國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的攝影專業。作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電影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她一生共拍攝了四十多部電影。2018年,90歲的她成為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女性導演。

1954年,她自編自導第一部電影《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被視為法國新浪潮的先驅。1962年,她導演了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五時至七時的克利奧》(Cléo from 5 to 7)成為了她事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並獲得了第1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64年,她拍攝的影片《幸福》(Le Bonheur)獲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1985年,她的電影《天涯淪落女》(Vagabond)獲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90年代,她為丈夫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拍攝了三部曲。2000年,她用一部數碼攝像機拍攝了她第一部自傳式紀錄片《拾穗者與我》(The Gleaners and I),影片中的心形土豆在之後成為了她裝置作品《馬鈴薯烏托邦》(Patatutopia)的靈感(2003年在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2017年,她與JR合作的紀錄片《臉龐,村莊》(Visages Villages),獲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2019年2月,她的最後一部紀錄片《阿涅斯論瓦爾達》(Varda par Agnès)在柏林首映。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 《五時至七時的克利奧》片段 1962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 拍攝《天涯淪落女》 1985

同時,瓦爾達也是一名攝影師、藝術家,一位女性主義者。2018年,瓦爾達的裝置作品個展“電影院小屋:幸福的溫室”(Model of A CINEMA SHACK : The Greenhouse of Happiness)在巴黎Nathalie Obadia畫廊舉辦,同名作品由一幅幅她於1964年拍攝的《幸福》35mm膠捲搭建而成。她的影像作品《三個移動畫面,三種節奏,三種聲音》(3 moving images,3 rhythms,3 sounds)也參展於第10屆利物浦雙年展“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 電影院小屋:幸福的溫室 39.4 cm x 62.2 cm 2017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 三個移動畫面,三種節奏,三種聲音 2018利物浦雙年FACT畫廊展覽現場

我們永遠會記得JR推著瓦爾達的輪椅在盧浮宮展廳盡情飛馳的那一幕。正如,瓦爾達的最後一部紀錄片隱喻的那樣,我們的心中會留存有兩個瓦爾達,瓦爾達關於自己的電影,以及留著俏皮“蘑菇頭”的瓦爾達,只有阿涅斯才能評判瓦爾達。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和JR 《臉龐,村莊》片段 2017

03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臉龐,村莊 Visages Villages

《臉龐,村莊》海報,張貼畫為阿涅斯·瓦爾達的眼睛

那年,阿涅斯·瓦爾達88歲,JR 33歲,與瓦達爾第一次見到的33歲讓-呂克?達爾(Jean-Luc Godard)同歲。瓦爾達與JR倆人駕駛著照相機小貨車穿越法國的村莊,記錄下彌足珍貴的平凡人臉龐,以JR震撼性巨幅照片的張貼方式,配上瓦爾達豐富的閱歷與細膩的視角,他們創作了十多件充滿溫情的作品,關於她和他,關於村莊和臉龐,關於人性的價值和光輝。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臉龐,村莊》片段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照相機外形的旅行貨車能吐出相片

在村莊中,瓦爾達和JR為平凡人打印的大幅相片使他們成為鎮上的明星,雖然圖像易逝,宛若生命,在海邊碉堡殘骸上張貼的男孩照片會被潮水沖走,但貼在油罐桶上瓦爾達的一雙眼睛和一雙手腳也會被火車帶去未知的遠方。圖像和相片的意義是什麼?瓦爾達與JR碰撞的火花是什麼?或許是帶給我們的,情感上的共鳴,以及腦海中無盡的遐想。

04

阿涅斯·瓦爾達的中國情緣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瓦爾達與中國虎

阿涅斯·瓦爾達與中國的情緣始於1957年,她第一次來到中國。年輕的她留著標誌性的蘑菇頭,掛著相機,眼神靈動。瓦爾達擔任來華的“中法職業協會”十人代表團的攝影師,她拍攝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雲南等省市的珍貴影像。回到法國以後,她在自家庭院舉辦了關於中國的攝影展。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瓦爾達跟隨代表團來訪中國 1957年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瓦爾達鏡頭下的中國

時隔55年之後,2012年瓦爾達又回到中國,在中央美院舉辦個人回顧展“阿涅斯·瓦爾達的海灘在中國——1957年至2012年藝術創作全回顧:攝影、錄像、裝置、電影”。展覽名稱取自她為紀念80歲生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The Beaches of Agnès,2008)。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的海灘》海報

05

JR——他的作品遍佈世界各地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阿涅斯·瓦爾達翻閱JR“城市的皺紋”畫冊

JR帶著黑墨鏡,黑禮帽,匿名藝術家。1983年,JR出生於巴黎西部郊區,13歲左右開始接觸街頭塗鴉,17歲時在地鐵站得到一臺相機,從此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他認為,街頭是世界上最好的畫廊,在藝術自由的空間中,藝術家及對象才是主體。他認為,藝術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完成的項目包括:“28毫米”(28 Millimeters)、“一代人肖像”(Portraits of a Generation)、“面對面”(Face2Face)、“女性是英雄”(Women are Heroes)、“城市的皺紋”(Wrinkles of the City)、“不拘一格”(Unframed)、“紐約芭蕾”(NYC Ballet)等。2011年,他榮獲TED大獎,他利用獲得的10萬美元的獎金投身於“萬象人間”(Inside Out)全球項目。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女性是英雄” 巴西 2008-2009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左:“不拘一格” 埃利斯島 2014,在2018紐約軍械庫藝術展展出,右:“城市的皺紋” 洛杉磯 2011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JR美國墨西哥邊境牆作品 2017

06

“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慕夏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慕夏 春夏秋冬

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也稱“裝飾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作品回顧展在上海明珠美術館開幕,展期為2019年3月30日至7月21日。

展覽聚焦慕夏設計的版畫海報,以及繪畫作品,穆夏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波西米亞風格和拜占庭藝術,圍繞著女性主題進行創作。他擅長運用有機的線條,抒發生機勃勃的生命活力;喜愛單線勾邊色彩平塗,強調色彩的調和,構圖注重穿插凸顯節奏和空間;善於華麗的裝飾語言,以女性形象作為畫面主體,將女性曼妙的身姿與商品廣告結合起來,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使得慕夏成為了法國新藝術運動中平面設計的代表人物。

图像易逝,纪念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慕夏設計的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