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信陽好人王克華守護異鄉烈士父母40年,他說:“我們已是親人!”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我是親兒子,我們是親人

王克華真情守護異鄉烈士父母四十載

“爸爸媽媽,兒子兒媳又從信陽回來看你們了!”4月5日,清明節,南陽市唐河縣鄭溝村張莊組,年過五旬的王克華跪在“父母”墓前,淚眼模糊。

王克華是信陽市公路局萬達路橋集團金橋公司的職工。他所祭奠的父母並不是他的親生父母,而是烈士郝修常的父母。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時間回溯到1979年——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王克華和烈士的母親在一起

“我要做烈士父母的兒子”

1979年,王克華在老家商城讀初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解放軍報》上看到關於南陽市唐河縣的郝修常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壯烈犧牲的事蹟。”王克華回憶道,“看完報道後,我淚流滿面,想到自己的大哥因故去世時父母傷心欲絕的情景,便暗下決心:我要做烈士父母的兒子!”

於是,王克華立即寫信給烈士父母。從此,兩個相距300多公里的農村家庭建立起了聯繫。

由於從小被郝修常的英雄事蹟深深感動著,王克華立志要做一名軍人。1982年,年滿18歲的他如願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奔赴新疆戍邊。

在部隊,他仍惦記著烈士父母。當年12月,他把入伍後第一個月的津貼6元錢寄往烈士家。之後,每月他都會把節省下來的津貼費寄給老人。逢年過節,他總會提前寫信、寄錢給他們。

“從1979年至1985年,我寫的每一封信都未留下具體地址,開頭總是:爸爸媽媽,落款‘遠方的兒子克華’或是‘天山深處的兒子克華’。”王克華笑著告訴記者,“其實我在哪裡並不重要,只想做他們的兒子,給他們以心靈慰藉。”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王克華和烈士母親在一起

“你就是我們的親兒子”

1985年10月9日,王克華接到 “父病重速歸”的加急電報。從新疆回家的列車上,他一直掛念著唐河的“父母”。

“那時候,我多麼想快點回到父親身邊。可是,一想到至今還未謀面的唐河‘父母’,我毅然踏上了鄭州開往唐河縣的長途汽車。”王克華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顛簸,王克華終於來到了位於唐河縣鄭溝村張莊組的烈士父母家。一見面,還沒來得及介紹,兩位老人就緊緊地拉著他的手,熱淚盈眶,激動地說:“克華,你就是我們的親兒子!”

直到那天,王克華才知道“父母”的名字。看著年過六旬的兩位老人飽經風霜的臉,王克華一陣心酸,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的兒子,守護二老度過餘生!”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做個孝順的兒子”

1987年12月,王克華作為業務骨幹留在部隊,當月領到工資147元,立即寄給唐河“父母”100元,剩餘的47元寄給了自己的母親。

1988年,王克華與妻子楊芳相識,兩人談戀愛時,王克華就鄭重地對她說:“我以後有三對父母要養。”楊芳聽後不解。王克華把自己照顧郝修常烈士父母的事說明以後,她十分感動,立即表示:“你做他們的好兒子,那我就做他們的好兒媳。”

結婚時,他們把旅行的第一站定為郝修常的父母家。1988年12月28日,王克華帶著新婚妻子冒著鵝毛大雪,轉了好幾次車,花了一天的時間,終於來到了“父母”家。當半夜敲開“父母”的門,二位老人見到這一對“雪人”時,感動地說不出話來,眼淚直往下流。

“兩位老人在世時,逢人就說‘克華比我的親兒子還好!’確實如此,兩位老人去世的時候,王克華和他們兒子一樣披麻戴孝,每年都來掃墓,實在讓人感動呀!”如今 60 多歲的鄰居楊國軒告訴記者。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王克華早已與烈士親人成了一家人

“因為我們已是親人”

【感动】信阳好人王克华守护异乡烈士父母40年,他说:“我们已是亲人!”

“哥!今年是你為國捐軀四十週年,我帶著家鄉人民和家人的思念,來看望你和你的戰友了!”

清明節前夕,在廣西寧明烈士陵園,王克華“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哥哥”郝修常。“這次祭奠我等了整整40年!”王克華含著淚說道,“在墓前,我和‘哥哥’說了很多心裡話!這將是我此生最珍貴的經歷,因為在我心裡,他不僅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更是我的親人!”

“從寄去第一封信到現在,40年過去了。這麼多年,我對郝家的感情,已從以前的同情變成了現在的親情。”王克華深情地說。“克華照顧了我父母30多年,這真的很難得!雖然我們的‘姓’不同,但是我們都是親人。”談起王克華,烈士郝修常的哥哥郝修合說道。

“是什麼力量,讓您對一個陌生人,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能守護他的家人40年呢?”面對記者的提問,王克華微微一笑:“因為我們已是親人!”

往期精彩

【頭條】修志十五載,秉筆書芳華!“晚報會客廳”對話陳曉玲

【關注】好消息!固始連接安徽跨省淮河大橋選址擬定

【關注】絃歌唱桃李 大地盡芬芳……思念!她已離開我們9個月了

【頭條】最美四月天,賞景品毛尖…您已被邀請加入第27屆信陽茶文化節誇誇群~

【關注】信陽清明小長假旅遊成績單發佈!快來看看今年的情況吧

【民生】假期不停“連軸轉”,信陽這座橋已有些俏模樣了…

圖:王克華提供

審核:陳明娟 付宇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