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看完之后家长脊背发凉,孩子痛苦流涕

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

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吗?

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是不孝顺、不体谅父母?

大多数人认同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

读文学、看小说都没什么用,医学、金融、数理化才是最有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看完之后家长脊背发凉,孩子痛苦流涕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第一个故事 《妈妈的遥控器》

主要角色:妈妈、小伟;

残酷指数:★★★★★

父母离异,母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小伟身上。有一天她意外得到了一只遥控器,可以使小伟的时间倒流,学习跟不上、谈恋爱、自残自杀,不论小伟做什么她都能让他回到事情发生之前,即使他已经成年,妈妈依旧把控着遥控器……

第二个故事:《猫的孩子》

主要角色:妈妈、阿衍

残酷指数:★★★

父亲出轨、家暴、常年不在家,阿衍心疼母亲却又无能为力,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崩坏"的女孩,并得知了一个秘密。从此阿衍分裂出所谓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自己",每杀一只猫就能考满分,让妈妈高兴,让爸爸骄傲,让家族里的人看得起,然而一切都有代价,阿衍走向了更严重的崩坏……

第三个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

主要角色:妈妈、茉莉、可莉

残酷指数:★★★★

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美国硕士毕业,姐姐茉莉长得漂亮学习也好,妹妹可莉活泼可爱,这是一个看似完美的中产之家。然而有一天茉莉突然在家中跳楼身亡,妈妈为了找出真相而参加了一项科研活动,可以进入到茉莉生前的记忆中,然而找来找去,她自己却崩溃了……

第四个故事:《孔雀》

主要角色:妈妈、爸爸、巧艺

残酷指数:★★★

巧艺家境普通,却在贵族学校上学,因为虚荣心和融入"集体"的心愿,她和一只孔雀达成交易,每实现一个愿望就会自身的某种东西,欲望的大门一开,全家人都没能幸免……

第五个故事:《必须过动》

主要角色:妈妈、若娃

残酷指数:★★★★★

这是一个科技升级版的《使女的故事》,阶级分化、基因决定论、人性扭曲沦丧,女孩若娃一步步发现了这些丑恶的真相,而她最终发现母亲是最残忍自私的存在……

该剧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由网飞(Netflix)参投、台湾公共电视台制作,不仅在当年的金马奇幻影展上大放异彩,播出期间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说到底,从古至今,教育从来都是"大问题"。传统那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金榜题目"、"光宗耀祖"的思想暂且不论,现代社会的应试教育和竞争压力,使得"分数高、读书好"几乎成为了所有家长的希望和信条,而这也让无数的孩子和家长承受了巨大的折磨与痛苦。这部电视剧就着眼于此,从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入手,将教育、成长、权力(女性、未成年人)、阶级等问题用稍带科幻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如果对故事文本进行概述,

那么"控制"、"窒息"、"强权"、"异化"、就是最突出的关键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因为有"爱"、有责任、有血缘关系,所以要方方面面在意,时时刻刻留心,最后就演变为严防死守的控制。比如小伟的妈妈不仅安排儿子的作息时间、功课多寡,连毕业旅行也横加干涉,甚至到孩子必须穿她挑选的衣服,选她心仪的女孩做女朋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而茉莉的妈妈不仅在家里各处安装监控器,时时刻刻监视女儿们的一举一动,还用手机监督女儿的行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这些对她们而言是付出、是关怀、是担心、是爱的体现,而对孩子们来说则是私人领域被不断地侵犯、蚕食,是个体意志的撕扯、崩塌。面对以爱为名的身心控制,孩子们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处不在的窒息感。比如第一个故事中用水杯中的玩偶比喻现实中的阿伟,一步步努力想要爬到杯子外面,却总是被拽回到杯底,被水无情地淹没;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又如第三个故事中的茉莉,白天要维持好孩子的形象,只也能在夜晚偷偷哭泣,被发现也只好说是"过敏"。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其实不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父母和孩子的确处在不对等的位置上,但这并不表示父母就有更多的权力,或者孩子就没有相应的权力。然而自大偏执的父母往往会滥用"强权",那些早已"窒息"的孩子就会走向"异化"和"崩坏"。比如阿衍抛弃了原本的善良贴心,成为了一个虐猫的残忍之徒;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又如巧艺,格格不入本不是罪,但沉迷于无限膨胀的欲望却很难再回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那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恐怕没谁能下一个定论。早在18世纪,西方学者关于教育理念的争端就已经显现出来,洛克从新教伦理出发,认为羞耻心是鞭策成人认真对待儿童的最好动力,他们要从各方面监督塑造儿童;而信奉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卢梭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不应该被成人世界的观念所污染,而是要保持与生俱来的纯洁、善良、自然与好奇心,而成人只要对此加以引导,

让这些美德在日后继续发扬光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卢梭的《爱弥儿》是关于儿童教育的专著。)

不论是洛克,还是卢梭,尽管理念不同,但他们都看到了成人对于孩子的重大责任与重要影响。影片中的家长们整天说着"我都是为你好"、"我就靠你了"、"你得让我有面子",但几乎从来都不审视自己、批评自己,他们不是过于自信,就是过于自卑,就像太阳能板,不能自己产生热量,而要吸取别人的,再试着传导给别人,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空虚和损耗就已经让他们手足无措、发狂崩溃。

有些自己也做不到、完不成的事情却要逼着孩子们去做,这实际上是自私且无理的,不仅剥夺了他人的快乐,也不尊重自己的生命。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因此所有这些可怕的东西其实都是双向,当孩子们感到窒息,变得崩坏的时候,父母们也同样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甚至他们也是受害者本身。这也是这部作品较一般教育题材的影视剧更深入的地方。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纵观这五个家庭,无论是单亲还是正常,母亲都是被重点刻画的对象,她们不只是暴力的实施者,也是暴力的受害者,这些暴力来源于男人、家庭、社会,甚至更大的共同体,总之,该剧对女性地位和现状也做出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第五个故事,更是将女性的"异化"发展到极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同时影片中有不少情节、细节都直指台湾社会现存的各种隐患,比较明显的有阶级的差异化,第五个故事就不必说了,像第三个故事中茉莉家俨然中产,但实际上却要很勉强地维持这种阶级体面,给女儿的补课费、打车费都是"省吃俭用"出来的,还要面对亲朋邻里的各种暗搓搓的比较。这种中产焦虑实际上也存在如今不少大陆家庭中,诸如此类,值得我们深思。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再回到影片的艺术风格,不仅有科幻元素的介入,还有悬疑、甚至恐怖气氛的营造,在某些时刻音乐和画面着实会让人感到压抑、不适。比如经常出现的面部特写,无论是阿伟、阿衍这些孩子,还是处在焦虑烦躁中的妈妈们,瞪大的双眼、似笑非笑的嘴角无疑增添了莫名的恐怖感。因此该剧的风格化明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春片或教育片,个人觉得更适合十五岁以上人群观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台湾版《黑镜》?

可无论如何,我还是想把它推荐给每一位家长。虽然电视剧表现得可能过于极端,但它探讨的问题却和现在的我们息息相关。毕竟,家庭教育才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