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一門四傑”:同胞三兄弟兩中將一少將,侄兒也是少將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海南島的西北部有個澄邁縣,澄邁縣出了個王培栽,他很有文化,曾任廣東省英德縣儒學。

王培栽和妻子汪氏共生有六子二女。這六個兒子是:大兒子王協初、二兒子王義初、三兒子王允初、四兒子王俊,五兒子早夭,六兒子王毅。

這個王培栽,很會栽培人。他的六個兒子中,出了三位抗日英雄,其中兩個兒子是國軍中將,一個兒子是少將。

四兒子王俊,先後在河北清河陸軍第1預備學校、日本士官學校中國隊第14期工科、日本陸軍大學第5期畢業,曾任黃埔軍校軍事教官,北伐戰爭時期歷任旅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後授命創辦南京陸軍步兵學校,任首任校長,1935年被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了陸軍中將。

抗日戰爭時期,王俊擔任過國民黨軍令部次長(軍令部部長為何應欽),國民政府軍訓部次長、第七戰區參謀長,第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要職。廣州淪陷後,他誓與日寇血戰到底,在粵北組織抗戰,堅持阻住日軍北上,指揮取得了二次粵北大捷。

王俊將軍的軍事理論造詣也很深,與楊傑、蔣百里並稱為當時的“三大軍事理論家”。他著有《球形戰術》、《步兵野外紀實》、《師長戰場統帥術》、《廣東之戰》等,編有《步兵操典草案》等。

六兒子王毅,先後畢業於黃埔軍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陸軍大學。歷任廣東省保安第五旅旅長、瓊崖守備司令兼廣東第九區行政督察公署專員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王毅將軍作為海南最高軍政長官,在瓊中縣和平鎮乘坡河大石上勒刻“唯戰能存”四個字,以表示他的抗戰決心。王毅將軍與瓊崖共產黨領導人馮白駒進行國共合作,親自參加了瓊崖革命歷史上著名的“雲龍改編”,支持馮白駒率領的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抗日,並釋放了在押政治犯。

1939年6月,吳道南被委任為廣東省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毅被排斥、削權,只保留著一個名不副實的守備司令職務,團結抗日政策也逐步被國民黨頑固派的“溶共”“防共”“限共”政策所代替。此後的王毅並沒有離開瓊崖,而是一直在海南島堅持抗日鬥爭,直到抗戰勝利。1945年8月,王毅將軍代表海南軍民正式接受日本侵瓊司令官的投降書。

抗戰勝利後,王毅將軍被調離瓊崖,晉升中將入陸軍大學將軍班受訓。1948年奉命派駐海南之六十四軍中將副軍長。1949年1月從上海坐船赴臺灣轉回海南途中,因輪船相撞而喪生。

抗戰“一門四傑”:同胞三兄弟兩中將一少將,侄兒也是少將

一九四五年的王毅將軍

再說大兒子王協初,王協初曾經到過美國留學,是瓊籍人中最早的留美生之一。1937年7月,王協初投身抗戰,被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了少將軍銜的他在第一戰區第1集團軍充任少將參議。1938年調回瓊崖,協助六胞弟王毅加強防務。後返回故鄉澄邁縣,協助縣長丘海雲和縣黨部書記長李有政等人成立“澄邁縣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建立17個自衛大隊,每個大隊數百人,並配備一定數量槍支,一心一意為抗戰。1939年2月10日,王協初被侵瓊日軍逮捕,后王毅暗遣抗日人員營救脫險。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王協初任廣東省參議員、瓊崖守備司令部少將參議員等職。後棄官習教,先後出任嶺南大學、海南大學教授。1975年在廣州病故,終年90歲。

這一家人中,還出了一位少將。不過這個少將是抗戰以後的了。王培栽的三兒子叫王允初,王允初的長子叫王弼,王弼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七期步兵科,後又赴日本入讀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1945年任瓊崖守備司令部第二團上校團長,1947年調任臺灣警備司令部保安處副處長,1949年升任

少將處長。1956年退役從商。著有《 日軍侵略海南作戰沿革志》、《 瓊崖守備第二團作戰紀要》。

王俊、王毅,同為國軍中將,而又以同為抗日名將而彪炳史冊。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章給他倆家屬,以表彰他們兄弟倆不朽的抗日功勳。(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