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來源丨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昨天我去籤合同,正巧又看到老同事安妮在批評人。

等那個滿面通紅的小姑娘轉身離開後,我朝安妮笑問:怎麼又是她?我每次來都碰到,好像已經第三還是第四次了?

安妮直搖頭,沒法子,太小白。她調出郵件給我看,我立刻就理解了她的無奈。

小姑娘用一週的時間去做線下調研,然後給安妮發了一封郵件。

安妮:

經過大量調研,我得到如下有價值信息,現彙總給你:

  • XX店,各種大雜燴,其中川菜口味的水煮魚很好吃,吃飯時有十幾桌都點了
  • XX店,以小煲湯為主打,偏粵式風格,連續三年獲得了美食聯盟的誠信商家獎
  • XX店,特色菜有5種,口味都不行,不過餐後甜點有20種,很棒,樣子都很精緻
  • XX店,服務員的服裝很有特色,有濃郁的泰國風,曾得到過地方電視臺的採訪

……

安妮帶的這一組人,平時負責策劃,通過線下調研,寫出有特色的文章。這次選題是打卡飯館,然後介紹美食。

她鬱悶地對我說,你看這一大堆信息,我根本不知道她這一期要寫的美食主題是什麼?寫食物風格,還是品相,還是食材?什麼分析都沒有。新人太不靠譜了。

小姑娘要怎樣彙報,才能切中要點,讓上司滿意?

現代職場中,蒐集一堆信息、數據,不加分析地塞給老闆的現象常常出現。 只給事實(信息、數據、圖文),缺乏後續行為,讓事件無從著手,尤其是職場新人,更是容易犯忌。

日本著名經營顧問大石哲之提出了“雲-雨-傘”思維模型。有了這個思維模型,你能極大提高分析力,有效解決這類問題,快速縮短與職場高手之間的距離。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一、什麼是“雲-雨-傘理論”?

大石哲之採訪了多位曾在諮詢行業工作的諮詢師,從溝通、思考方式、職業化素材等方面,用心總結了30個工作技巧,彙集成著作《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這本書裡提出了著名的“雲-雨-傘理論”。

(事實)天空出現烏雲,

(分析)眼看就要下雨,

(行動)帶上傘比較好。

這就是雲-雨-傘理論,它是對事實、分析和行動(建議)三者的比喻,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分析為思維輸出形式,最終的落腳點是行動。它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閉環,是很好的思維模型。

雲代表“事實”,是用眼睛實際觀察到的情況,誰都能看得到天上有烏雲。

快要下雨是“分析”,是從出現烏雲推測出來的。

帶上傘是“行動”,是從“就要下雨”這個分析得出來的。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雲-雨-傘理論,生活中隨處可見

聽起來很高深,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

舉兩個例子。

減肥的女生上秤看到體重增加,就會回想到罪惡來源是今天晚餐吃東坡肉了,於是決定明天晚上絕對不吃肉!再想想,算了,明天晚飯也別吃了。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事實)體重增加-(分析)肉是罪惡之源-(行動)不吃晚飯

本例中,體重增加是事實,思索熱量來源於晚餐的東坡肉是對事實的分析,明天不吃晚餐是採取的行動。事實—分析—行動,這就是“雲-雨-傘”理論。

再比方,寶媽將“雲-雨-傘”運用到育兒中。

(事實)大冬天,孩子要穿紗裙。

(分析)媽媽跟寶寶說:穿紗裙的話你會凍感冒的,之後會吃藥打針,可難受了。

(行動)孩子說:那我穿上毛衣毛褲,然後在外面套上紗裙,這樣就不會感冒生病了。

媽媽的分析與孩子聰明的回答,正是思維模型的體現。

由上可知,安妮的下屬那個小姑娘只是擺出了事實,沒有做出分析,更沒有采取行動,所以,任務完成目標感虛空、毫無達成率。

生活中,我們慣於用雲-雨-傘思考,但在工作中,我們又常常會遺忘掉這個思維模型。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常犯的錯誤有哪些?要怎樣才能有效運用,阻截錯誤,為職場添磚助力?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我們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二、3個常見的彙報漏洞

將“事實、分析和行動”三者混淆或遺漏而直接下結論,非常常見,總的說來,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1.僅提交“烏雲”。 這是職場新人最常犯的錯誤,如前文中的小姑娘。

在安妮佈置了線下調研工作後,小姑娘的郵件只給出一些貌似相關的數據和報道(連續三年獲得美食聯盟誠信商家獎)。又或者,是稍微從調查的事件中,提煉出一些觀點(特色菜有5種,口味都不行),就草草當作報告上交了。

為什麼能拿到誠信商家?5種特色菜有哪些?口味不行,是指哪些方面,過鹹過辣過於清淡?食材不行還是烹飪技法不行?評判不行的標準是什麼?調研的最後,這一期美食欄目是要寫什麼主題?

……

缺乏分析和結論,數據再多,圖表再花哨,對解決問題毫無裨益。被上司批評,甚至駁回重做的可能性自然就非常高。

2.依據太簡單。這個常見錯誤最核心的地方,在於簡單參照依據,就做出了評判。

假設出現烏雲,說明要下雨,立刻就給出結論:帶傘。但並沒有仔細想過,即使是快要下雨了,能採取的行動卻不止一個。例如,可以根據工作的需要,推遲行程,等雨停了再出發;可以取消出行,改日再辦等等。

我的助理剛來工作時,曾做過貝福德事例分析。

貝福德在2012年曾因彩票中獎獲得14億獎金。但在中獎15個月後,他覺得壓力太大,與妻子離婚。他失去了家庭與忠心的職員,眾叛親離。貝福德感覺很孤單,不知道今後應該怎麼辦。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15個月後,貝福德失去了中獎的開心

助理在提交給我的彙報中,(事實)貝福德彩票中獎,感覺孤單。(分析)有錢了,壓力太大。(行動)重新投入工作。

如果這是一份職場諮詢,無疑是失敗的。

在貝福德處於家庭矛盾,與職員的工作糾紛,以及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重新投入工作這種行動是否有用?他要如何才能投入?之前失敗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壓力?針對壓力所採取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一系列問題沒有分析到位,自然就無法提出有效行動。

由此可見,事實的存在,若分析過淺,就會導致結論的簡單粗暴。烏雲只是一個參考因素,還應關注事情的緊急程度和下雨的時間長短等等。

在職場上,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即你要帶著多種行動方案給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讓領導做問答題。

3.混淆意見和事實。我曾經帶領學員彙總拆解過10W+爆文,有一個學員的信息反饋就是典型的“彙報黑洞”。

他彙總了不少文章,都均沒有出處。在拆解部分,他往往會帶一句評價。例如這樣,

評價1:這篇很雞湯,下面評論普遍說感覺膩,但現代人就是喜歡喝。

評價2:標題能突出了數字與反差。

評價3:作者細緻的感受能給讀者以代入感。

我問他,這些文章涉及到網絡上多個平臺,信息來源分別是哪裡?這些評價,是平臺做出的分析?還是讀者的分析?作者的分析?哪些是你自己的分析?

如果沒有做細緻調研,不能分清意見和事實,寫下這些結論則沒有意義。因為,很有可能你的思考,只是別人思考結論的延續。換句話說,即你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這一點,在職場上,至為重要。真正的職場高手,都是基於事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思索,得到屬於自己的結論。

彙報就是老實說事實?加了這2點,老闆才會更滿意

真正的高手,都在運用雲-雨-傘,杜絕彙報漏洞

三、想妙用雲-雨-傘理論,可採用這一個有效策略

在瞭解了彙報上的漏洞後,要如何阻截錯誤,妙用雲-雨-傘理論,我想分享一個秘訣——列標題。供你參考。

彙報時,不管是口頭敘述,或是寫文章,都把內容分成三部分。並給每份內容添加上一個標題。這樣,你就能收穫一個清晰的腦圖。

標題一:事實、現狀。

標題二:我的解釋分析。

標題三:推薦的行動方案。

列好標題之後,把你收集到的內容信息,放裡填,然後對照著寫出分析與行動建議。這個策略運用得當,你的結構將不再雜亂無章。

當列好了標題,大腦就能快速搭建思考結構網。所有查找到的信息就有了落腳點,能相應放置進腦袋裡的“小抽屜”。後續若有要增加、刪改甚至拆分的資料,不管是事實素材,還是個人想法,都可以分門別類,進行歸整。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做什麼事都要先掌握基礎,才能進一步做好。雲-雨-傘理論就是一個簡單實用的基礎模型,長期堅持做,你就離高手不遠了。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想看更多職場觀點及乾貨,歡迎關注我的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