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夾在德國法國比利時之間,兩千多平方公里如何形成的?

CarKei


盧森堡大公國位於歐洲西部中心,被三個國家緊緊“包裹”:東臨德國,南接法國,西、北兩面連比利時,整個國土南北相距82公里,東西長約57公里,面積2586平方公里,人口近58.3萬(2016)。

 

盧森堡屬族裔異質,盧森堡籍和外籍人分別佔55%和45%,盧森堡語、法語和德語同為官方語言,法語多用於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語常見於報刊新聞和商務,盧森堡語來自德語方言,曾在德國西部使用,盧語現為民間口語,亦用於地方行政和司法,英語又是使用最頻繁的商務和交際語言。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餘為新教和猶太教。

盧森堡人祖籍多元,主要是周邊日耳曼、法蘭西、比利時、意大利和葡萄牙人的後裔,先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定居該地,19世紀早期開始,盧森堡人致力於政治自治和講自己傳統語言基礎上形成的族裔認同。如今,他們多從事管理工作、政府僱員和私營企業。外籍人中以葡萄牙、法國和意大利人最多,佔全國人口的26%,主要從事工業、建築和服務。再有比利時、德國、英國、荷蘭等。除外籍居民外,每天還有10萬德、法打工者日作晚歸。盧森堡是歐盟內稅後平均工資、最低工資標準(2014年1923歐元/月)雙最高國,又是稅收最低國之一,入境工作條件嚴格限制,而各族裔關係一直保持融洽。

地處德、法兩大強鄰之間,盧森堡必有崢嶸的過往。有這樣經典評論:領土越來越少,頭銜卻越來越高。

公元前,該地屬高盧部落。3世紀時,羅馬帝國在這條通往北海的官道、現盧森堡城建守護臺,稱盧澤爾堡,意即“小要塞”,盧森堡由此得名。公元400年,日耳曼人進入該地,此後,盧先後在法蘭克王國和查理曼帝國制下。中世紀伊始,歐洲擁有土地的公爵、伯爵、侯爵等貴族紛紛劃地為王,963年,阿登伯爵弟弟佔據“小要塞”並擴大地盤,其後代在1060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1354年升格為公爵領地。14世紀中葉後的一個世紀,先後有數位來自盧森堡的伯爵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寶座,該時期被一些史學家稱作“盧森堡世紀”。

15—18世紀,盧森堡西去南下樞紐重要性凸顯,周邊列強來來往往、交替佔領成為常態,西班牙、法國、奧地利、荷蘭等先後統治該地,又沒有一個可以“獨吞”。1815年盧森堡成為大公國,置於荷蘭制下德意志同盟成員。1839年獲得獨立地位,1867年獲永久中立國地位,次年實行君主立憲制。1890年起完全擺脫荷蘭……幾個世紀時間,盧森堡約3/4的土地被蠶食,剩下延續至今的領土和150多座城堡(盧被譽為“千堡之國”,其城堡遺蹟和首都老城區為世界遺產)。

中立地位在東鄰眼中形同虛設,德軍在一戰中用數小時、二戰中一天多佔領盧森堡全境,其最終目標都是法國,大公國作為“走廊”難以免災。戰後盧森堡積極參與國際事務,1945年作為創始成員加入聯合國,1946年成為荷比盧經濟聯盟一員,1948年放棄中立政策,1949年成為北約首批國家之一。它是歐洲一體化的積極倡導者,歐洲煤鋼聯盟、歐共體、申根區、歐元區的首批成員。瞭解盧森堡與兩大鄰國和歐洲聯合的淵源,“歐洲之父”舒曼的家世和經歷是最好的切入點,盧森堡城現完好地保留其故居。

憑藉“地兒正”、“嘴兒溜”,盧森堡經濟起飛,財富滾滾,始於鋼鐵,成於金融。19世紀後半期開始,盧森堡抓鐵有痕,利用洛林鐵礦乃至全球優質資源,“讓鋼鐵元帥升帳”。1929年,該國鋼產量進世界前十,近年保持年產250萬噸水平,更有人均產鋼世界第一、全球最優質的橋樑鋼構產地等稱號,總部在盧森堡的“全球鐵腕”阿賽洛米塔爾依然擁有業界最先進技術和最多專利。

金融業的興盛比鋼鐵足足晚一個世紀,得益於門戶開放、稅收低廉和安全保障,盧森堡迅速發展成為歐洲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有倫敦、蘇黎世)、歐元區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現擁有外資銀行150家、再保險機構250多家,保有投資基金總額2.3萬億歐元,成為全球第二(次於美國)、歐洲最大的投資基金市場和信託中心。

一硬一軟之外,盧森堡還在衛星通訊服務領域頗有作為,20世紀30年代起電臺它的廣播輻射西歐,20年後加入電視市場,現與德國共同持有歐洲最大的廣電傳媒公司。20世紀80年代後期,盧森堡參與成立歐洲衛星公司,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衛星運營商。三大主業遠非盧森堡經濟的全部,它還擁有先進的機械、化工、食品等產業和頗具人氣的旅遊業。2016年實現GDP599億美元,預期壽命82.2歲。

千年已逝,要塞宛然。古都盧森堡城南岸新城區代表著聯合的歐洲,這裡既有盧森堡華爾街,又以歐洲議會秘書處大廈、歐洲會議中心、歐洲投資銀行等眾多歐盟機構所在地成為“歐洲之都”,還有那個申根小鎮,它位於盧森堡東南與法、德交界處,居民僅450人,地圖上難尋,卻為億萬人耳熟能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