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辈子地的农民,临终前两天还在劳动,88岁突然去世,这样的人生您怎么看?

农村里的逍遥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退休在农民这个岗位上是一种奢望,选择当农民就等于选择了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土地。人各有命,有的人做农民也做的风生水起,有的人活在城市中却也苟延残喘。年迈的农民还要依旧下地干活是多数农民的宿命,都是生活所迫,除了疼惜也只能是疼惜。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田间地头,七八十岁的老农依旧扛着锄头劳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的肩头略带凄凉。他们多数人活了一辈子,也没能走出这田间地头,甚至有的人生命的终点也在这片耕作一生的土地上。这样的人生到底该敬佩还是该惋惜?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对此问题认为他们辛勤劳碌的人生活才过得更有意义,更让人值得尊敬。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这是农村普通大众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人生不止这一例,这是农村大多数老人的真实写照,当然,有的人还未必有这般幸运。“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是众多人的辛酸和无奈,人无贵贱,但是在多数人的眼中,因为工作岗位和钱财的多少却将人分出了个三六九等,或许农民在多数人眼中就被排在了最底层,在土地上辛劳耕作,为儿为女辛劳一生也依旧没有存款,只要还能动弹,还有一口气,还需要继续前行,为了生活奔波在那片耕作了一辈子的土地之上。

二,辛劳一生终得善了是圆满的人生。

寿终正寝是多数人羡慕向往的归宿,能够在自己劳作一辈子的土地上没有太多痛苦的合上眼也是一种圆满的人生。幸福不是拥有了多少钱财,也不是不劳而获享受了多么美好的生活,幸福是用自己劳动换来一个好的结果。老农或许没有太多的钱财,但是能够在死亡的这一刻如此快速的了却身后事也是一种幸运和圆满。

三,人生就是一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旅行。

人生赤条条的来,奋斗一生,临了终究是带不走一分一毫,人生的归途都将是尘归尘,土归土。人生就是一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旅行,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生活境遇不同,所以导致了千姿百态的生活现象。农民的生活更像是一场苦行僧的修行,单调周而复始的从事着农活,这是好是坏的人生恐怕只有已故的老人自己明白。

四,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也是奉献者。

农民是劳苦大众的代表,面朝黄土背朝天,晒着日头风干了身上的汗,这汗水滴落在我的心间,荡漾着层层波澜。有人曾用异样的目光看过那些辛勤劳作,衣衫不洁的劳动者,却不曾记得自己享受整洁的环境和较好的工作时也有千万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奉献。请多给予老农民一些关爱,如若没有他们年轻时候默默奉献青春耕作土地的牺牲,何来粮食的基本供应?何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五,农民养老还得靠自己

农民不死便耕是不争的实事。有人发问为何不靠子女?答曰:为了不让子女继续当农民,我已倾家荡产为他们在城市付了首付,娶妻生子孩子也债台高筑,他们也需要拼搏还房贷养子女,我不能拖了子女的后腿,让他们重走我的老路。能干一天是一天,干不动了哪天走了我也是死得其所。

总之,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麻木不仁,为了钱财忽视了亲情和友情,生了孩子扔在家,死了爹妈才尽孝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当然这也不是谁一个人的错,毕竟不挣钱养家糊口生活就得陷入困境。只是感叹父母在尚有来路,父母走只剩归途,年轻人在挣钱养家追求物质的同时也需要考量下父母的情感和归宿,钱再多不如人生在世的一丝温暖。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我三姨带着三个孩子改嫁这个三姨夫,老农民,党员,老实巴交,因为家里贫困一直没娶,待我表哥表姐视为己出,更不用说待我三姨了,一辈子对党毕恭毕敬,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任,对邻居更是很好,唯一缺点就是有些抠,我们去看我三姨吃点啥他都心疼,每次都会被我三姨骂一顿,也不会反击,就那么搓着手憨笑着,其实抠也是可以理解,毕竟从穷日子过来的,深知挨饿受冻的苦。

三姨夫一辈子没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整天待在他那几十亩地里,看他的麦苗,玉米,土豆,地瓜,大豆等等,看着他的庄稼长个好收成是他感觉最美的事情。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来青岛看看大海,他说看一眼大海死而无憾了。

在他72岁那一年,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跟我三姨坐在炕上扒花生皮,还破天荒的吃了一个苹果,以前他都不舍的吃一个,都省着给孙子,吃完了说去趟厕所然后睡觉,我三姨还开玩笑说:“老东西你小心点别掉炕底下去……”话没说完就看到我三姨夫咕咚掉下去了,我三姨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还在炕上笑,过了一会感觉不对劲下去一看我三姨夫七窍流血早已断气,诊断脑出血。

虽说遗憾,也算是善终吧,最起码没在最后的日子遭太多的罪,记得出殡那天棺材抬出大门那一刻晴空下起了大雨,特别大,不知道为啥……


青岛丫丫


我父亲也是这样子走了,三年前的元旦节那天早晨,老父亲从家里到城里卖泥巴花生,突发脑溢血倒地,倒了几次都没人敢扶,最后倒地,当时围观人很多,我们一个村邻队的人看见了,急忙给我们支书打电话,支书给我嫂子打电话,嫂子给我打电话,我跑去医院,我父亲被120抬到急救室外。我骑自行车。我都吓傻了。我父亲一辈子,老老实实,为人诚恳,一天都没休息过,养大我们六兄妹。好苦呀,我父熬到第二天就这样走了呀,他就是这样活到老干到老,………………听120的人说,抬他上单架时,他的手一直抓住背兜和卖花生的秤呀,我…………



平淡一生赵姐


我小时候,隔壁的堂外公就是这种情况啊,八十三岁春夏之交去世的。他儿子早逝,儿媳改嫁,留下五个孙子孙女给他,一辈子乐乐呵呵一个人,对我们这些小孩都特别好,我们喜欢听他说故事,冬天喜欢去他家玩,他给我们烤红薯吃,从来没有凶我们。他是木匠也是蔑匠,我们让他给我们削毛衣针,他总是给打磨得光光的。我妈对他也很好,有点什么好吃的都让我们给送一碗过去给他,帮他缝缝补补。他的第三个孙女嫁给我姑姑的三儿子在邻村,我们就亲上加亲了,农忙时节,我们都要去给他搭把手。这次他刚编好三个背篓,送去给我姑姑和他的孙女,我姑姑留他吃饭,他不肯,说什么都要回家,在回来的路上坐下了休息,就睡过去了,邻村的人看见把他背回来。我们这里的风俗说死在外面的人不让进家,但大家都不忍心就编了个善意的谎言说到家门口他还呼了一口气,就这样走了。家里犁田割草什么都是他,就走的这一年田都还是他犁的。平时也没病没灾。八十年代中期能活到八十三周岁也算寿终正寝了。


宝宝64066984


这种情况在我们当地就叫做“没享一天的子孙福”。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临了还在劳作。终其一生,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值;但也有人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会觉得这种情况是喜丧。

在我们的村寨里,就有过相似的真实案例:

村里的刘大妈去世那年86岁,丈夫在她40岁左右就去世了。为了不让4个孩子受委屈,她没有再嫁,而是选择独自抚养他们长大。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知道有多么艰苦。所幸的是,孩子都平安长大,也都成家了。

刘大妈身体硬朗,也怕麻烦子女,就一直一个人在农村生活。没事的时候就种种菜,精神好的时候,还会挑着一些菜来镇上卖。一日,刘大妈挑着两个小半桶农家肥去浇菜,经过一个田埂的时候脚一滑,直接连人带通栽倒在田埂上。刘大妈根本就动不了,也只有出气的份了。庆幸的是被村里路过的邻居看到,连忙把刘大妈扶起来,然后马上通知刘大妈家里人。最后由刘大妈的大儿子背回家,可是在家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刘大妈就去世了,诊断是脑溢血。值得一说的是,刘大妈去世的时候子女都在身边,走得还算安详。

有人说,去世前两天还在地里干活,这一辈子太不值得了,根本没享福。可是,我们不妨换个方向思考,老人去死前身体硬朗,没病没痛的,自己没遭罪,也没给子女负担,高龄突然辞世,倒也确实算得上是喜丧了!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上述案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


一点三农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啊。农民基本上都是活到老,干到老。个人感觉,不能完全用悲观、消极、灰退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

人那,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任何一个人都有死的那一天。题主说的这种死法,总要好过那些躺在病床上,经过长时间痛苦煎熬的死法。折磨了自己,也拖累了家人。或许,这种死法也是上天对农民的一种眷顾吧。

我朋友的太奶奶,103岁那年(农村老话99岁)没了,临走的头一天还在搓苞米,晚饭还吃了四五个饺子,喝了一碗稀饭。

前几年参加一对农村老人的葬礼,两位老人同龄,都是93岁。老太太先没了,六个小时候后老头也跟着没了。老人的孩子在城里做买卖,属于很有钱的富人了。多次想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享福,老人就是不去,就守在老家、老宅里,相濡以沫,侍弄几亩地,共同走完了一生。也是临走的头一天还双双下地干活。遗体告别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生如此,也算值了……!

或许在一些人的眼里,这样的老人,一生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连大一点的城市都没有去过。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是悲哀的、贫穷的、可怜的。但是,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体会老一辈人内心的丰富多彩和波澜壮阔。

人这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富也好、穷也罢,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不是那些“前两天还在劳动,突然就去世”的农村老人,所以我们无法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也期待将来我的那一天能像他们那样寿终正寝,像他们那样说走就走了,不遭罪……。


二胡说三农


农民,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辛苦了一辈子,临终前还在劳作,说明老人身体一直很好,没病没灾的突然去世,这样其实也挺好的,不遭罪。现实生活中农村的这些老人挺多的,有些80多90多的老人身体都很好,他们一辈都没闲着,即使年龄大了也是每天都要劳动,老奶奶帮家人做饭,老爷爷在地里挖地除草,他们天天如此,所以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我奶奶就是这样,在99岁时突然去世,奶奶到晚年时爱喝酒,临终的前一晚,吃了一碗饭,喝了一杯酒,第二天早上就没醒来,走的比较突然,也比较安详。


我奶奶一辈子都是个苦命的女人。生逢战乱年代,那时候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老百姓更是连饭都吃不上,即使是有点吃的,也让土匪给抢了,那时盘踞在四川通江的土匪头子“王三春”,当地人深恶痛绝,逼迫很多人流离失所,有家不能归,我奶奶也是跟人逃难从陕西到四川大巴山上安家,从最初在山上搭茅草屋居住,后来我爷爷娶了我奶奶,日子过的稍微有群好转。奶奶生了我爸一共七个兄弟姊妹。含辛茹苦把他们养大,现在儿孙辈都过得还不错。基本都在城里买了房,可奶奶在城里住不惯,所以只好回农村,奶奶还是想在住在农村里踏实。


或许有人想,一辈子都在农村,一辈子都没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活着有什么意义?奶奶都一生是平凡的,伟大的,她把她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儿女们,现在虽然她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退伍军人看世界


当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如有呵护你还能顺利的度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后根据个人的性格开始走向社会,然后,各自向生活和事业即定的目标前进。成家立业后,开始真正的为自己而劳作。当进入中年正是人生好时节时把握好了,从此与他人有了质的不同。到老年开始守诚为人,做一些有德望的事。到晚年就看自己的子女如何反馈你教育的成果了。我父亲三个月丧父,七岁与本家叔伯打官司要自己的地,六七十亩爷爷留下来的农田,每年给三百斤粮食还要通过打官司才能给。从这件事上看,社会最底层的人是极端自私的,有时也是丧尽天良的事都能做出来,他们霸占了土地,把奶奶还给卖了。父亲送回老姥姥家去,后来,通过打官司就要回来三百斤最差的粮食,第二年又不给了,每次去要都要被打。后来解放前,父亲把土地都入社了,叔叔伯伯与父亲断绝了关系。后来父亲当兵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几十年,我们现在回到了老家,就一位老宅还被他们给抢占盖屋了。农村人说可怜吧,有时觉得他们真的很可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物质生活也不高,但沾光占便宜的小心眼多的很。


建彬15666758688


我很羡慕这样的人生,我也希望自己如此高龄的时候还能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劳动中突然去世,我感觉对于老人而言,以这样的去世方式是一种福分和恩赐,比起那些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等死者要幸福的多。

我们家一个老邻居,按辈份我应该叫太爷爷,在我的记忆当中,只要看到他的时候,他的肩上总会扛个农具,要么拿个铁锨挑个牛粪栏到处拾粪,要么就是扛个锄头,再就是扛个扁担到林子里拾柴草,几十年都是老样子,即便后来家里不怎么需要这些东西了,他还是喜欢往家里搞,经常惹的儿媳不高兴。

村里人都讲,他就是“累死猴托生的”,不干活难受,天生就是受累的命。他的子女和孙辈在村里都算是有出息的,有个儿子还是村书记,几个孙辈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没办法,谁也左右不了他,谁也说不动他,老头儿就是闲不住。

在他大概83、84岁那一年,有一天他从田地里打猪草回家,还不到中午就吵着要吃煎鸡蛋,而且还要求必须是大儿子给煎,吃过鸡蛋老头喝了点水,然后和儿子说想躺回,中午别叫他吃饭了。老头睡下之后就没再醒过来。

这种死亡方式没有痛苦,哪怕是痛苦也是很短的时间,比起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来讲,是一种幸福。我们总在讲“好死不如赖活”,实际上很多时候赖活是很难受的,特别是那些对身体伤害大的痛病,真的是生不如死。


元芳有看法


我觉的,这位老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位老人的一生是健康的一生。88岁的高龄还能劳动,显然是健康的老人。健康的老人突然去世,没有任何病痛的折磨,说明了这位老人一辈子结了大恩大德。

其次,这位老人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88年一直在农村务农,说明了这位老人对农村的热爱和执着,说明了这位老人喜欢农村的一草一木。此时此刻,老人突然去世,说明了他无怨无悔且幸福的一生。

第三,这位老人的一生是长寿的一生。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这位老人活到了88岁。按现在坊间的标准来衡量,等于这位老人比古来稀还要长寿18年,这就说明他是一位长寿的老人。

第四,这位老人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88岁了,还在田野里耕作;去世前的两天,还在田间地头劳动,这样的人生轨迹说明了老人一辈子在奉献。

第五,这位老人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因为这位老人在一生中都深深地扎根在农村,始终从事自己喜欢的农耕农作。

我们为这位88岁的老人哀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