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销量两倍于酷睿,为什么用户都不爱买英特尔的处理器了?

最新科技资讯,你不知道的玩机技巧,尽在科技大赢家,点关注不迷路~

前几年AMD因为工艺制程长期停留在28nm无法提升再加上在处理器架构的打造上出现了明显的失误,让推土机架构这个AMD口中的“革新者”不仅未能实现击败Core架构的目标,反而导致自家产品线全线溃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MD的处理器产品处于被竞争对手全面压制的不利局面当中,甚至放弃了高端市场,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上艰难维持,Core i3默秒全就发生在那个时期当中。

锐龙销量两倍于酷睿,为什么用户都不爱买英特尔的处理器了?

不过2017年,在产品竞争力上有了大幅提升的锐龙处理器的出现,立马让整个处理器市场的态势发生了变化,AMD的销量开始奋起直追:根据Mindfactory这个德国零售商的数据,

在2018年7月的时候,AMD的销量已经能够和英特尔打成平手,随后AMD的优势快速扩大。到了2019年3月份的时候,根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AMD锐龙处理器占据了69%的份额,而英特尔的酷睿产品只占有31%的份额,是后者的两倍多。虽说只是一个市场的数据,但这反映出在全球市场上锐龙处理器和酷睿处理器在销量上的一个此消彼长的态势。

锐龙销量两倍于酷睿,为什么用户都不爱买英特尔的处理器了?

在AMD锐龙处理器的竞争下,为什么玩家不愿意买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了呢?AMD锐龙系列处理器的强势自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对于英特尔这么一家实力雄厚的巨头来说,也不是不能应付的,但其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让其产品处于劣势。

之前多年AMD产品并没有什么竞争力,毫无压力的英特尔直接进入了“挤牙膏”的阶段。从2008年首代酷睿处理器发布开始,到2017年第七代酷睿为止,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内,酷睿产品祖传的i7四核八线程、i5四核四线程、i3双核四线程的规格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出现了Haswell Refresh这种只提升了0.1GHz频率就敢叫新一代产品的敷衍之作。同时对于独显平台用户来说,核芯显卡真是没有什么用处,但为了扩大在GPU市场的份额,英特尔一直坚持着“买CPU送核芯显卡”的策略。这样有恃无恐的操作下,自然使得英特尔在玩家中的口碑下降。

锐龙销量两倍于酷睿,为什么用户都不爱买英特尔的处理器了?

除了产品性能提升幅度小之外,英特尔另一个受诟病的地方在于接口换代太频繁。LGA1156接口只用了Nehalem这一代产品,LGA 1155则用了Sandy Bridge和Ivy Bridge两代,LGA 1150从2013年开始使用,经历了Haswell和Haswell Refresh两代,到了2015年的SkyLake又换成了LGA 1151。到了2017年底的第八代酷睿,虽说其接口依然是LGA 1151,但该处理器却无法兼容之前的100系、200系老主板,只能与300系主板进行搭配,这就相当于又换了新主板。频繁更换接口导致用户对于英特尔产品的黏性大幅降低,毕竟要升级处理器就得连主板一起更换,这就要重新买个新平台。特别是在遭遇锐龙强势竞争时,自然会失去不少的用户。

锐龙销量两倍于酷睿,为什么用户都不爱买英特尔的处理器了?

此外,从2018年开始,英特尔因为14nm制程的产能问题,导致产品价格迎来了一波猛涨,这就让多款英特尔的产品失去了价格上的竞争力。比如曾经的入门级神U奔腾G4560,一下子涨到了599元,在更新的奔腾G5400和奔腾G5500面前已经没有多大的优势了。同时原本定位1500元内价位的酷睿i5 8400、酷睿i5 8500也涨到了1599元和1799元,将市场拱手让于锐龙5 2600和锐龙5 2600X。虽说酷睿在单核性能、游戏性能上都要略强于锐龙,但是在价格的劣势面前,这一点优势也很难征服玩家。

在2019年,英特尔恐怕难以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因为第三代锐龙已经蓄势待发,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新锐龙在规格、性能上又有了大幅的提升。而英特尔则因为10nm制程迟迟无法量产的原因,在2019年只能用酷睿9来迎战,相信这个差距说不定还有继续扩大的可能。甚至2020年10nm的IceLake出来之后,又要面临第四代锐龙的挑战。

锐龙销量两倍于酷睿,为什么用户都不爱买英特尔的处理器了?

可能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不多了。对于处理器市场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