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之賀蘭晴雪考

在寧夏,明朝時候就有八景,清朝時又有新八景。賀蘭晴雪,是寧夏古八景之一。那時的六月,烈日炎炎,藍天晴空下,白雪覆蓋在賀蘭山頂,山背青銅石壁如煉,山腳蒼柏綠蔭點翠。景色壯觀雄奇,視覺印象強烈,被譽為八景之首。

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裡曾說:中國許多人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或"八景病",嚴重起來在清朝,凡看一部縣誌,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又說:"十"字的病菌,似乎已侵入血管,流佈全身。

確實,在全國到處都有八景或十景,即使不夠,也要湊出八或十來。魯迅只是因文章需要,藉此發揮,諷刺封建衛道者。人們湊足十或八,更多是對數字的喜愛,對家鄉景色的喜愛,與病態無關。現今,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建設日新月異,還會有更多的十景或八景如春筍破土而出。

新年伊始,一場大雪斷斷續續下了幾天,久違的雪也把銀川裝扮的阿娜多姿。滿眼望不盡銀裝素裹,遠眺看不斷白玉蘭山。天終於放晴,當第一縷陽光灑向賀蘭山,山頂的雪開始變得白裡透紅,而後又在狂風的卷集下,如紅塵滾滾,似有席捲凡間之勢。

太陽昇起,天空變得湛藍,剛才的紅塵滾滾,消沒在天邊翻騰的白色雲團中,狂風依舊,於是很難分清那山頂的白色,是不是有霧還有雪。如果是這樣,那應是飛雪騰雲駕霧而來,裝點大河山川,今朝給你好看。

一時間,人們興奮起來,競相記錄下美麗的片刻瞬間,寧夏各路媒體及朋友圈紛紛在談論著,感嘆雪山的壯美,賀蘭晴雪的聲名再次被反覆喚起。

當然,在我看來,那天的山雪雖美,但比之最佳還差一截。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山上山下到處是雪,沒有雪線,就沒了對比的山色,也失去了山頂雪的純粹和粗獷,同時也沒了山的巍峨和雄壯,變得妖嬈嫵媚起來,這不該是西北山雪特有的風采。以前是夏日,綠意蔥蘢,色彩豐富,山雪尤其可貴,少而為佳。現在是冬日,放眼遠望,模糊朦朧,水墨畫意四分,卻還缺二分詩情、三分豪情和一分真情,達不到賀蘭晴雪的核心所在。

回眸五百年前,賀蘭山頂終年還有積雪,在暑夏,晴空萬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到處鬱鬱蔥蔥。在綠蔭中遠望賀蘭山,白雪蓋頂,玉峰重重,雪線下青山疊嶂,壁仞蒼翠。一條界破青山色,藍天、雪頂、青山、綠樹、紅花、碧草等全部有機的結合起來,呈現別樣的景觀,滿眼風光聊會於心,舒適又愜意。這也才是真正的賀蘭晴雪。

幾個世紀過去,隨著時間推移,氣象變化,賀蘭晴雪一景從夏天來到了秋天,又從秋天走進深秋。現今,暮秋的初雪,才能喚醒今人對賀蘭晴雪的歷史回憶,賀蘭山頂的寒風也不斷的叩響歷史的閘門,向人們訴說著這裡的過往,曾經的勝景,依舊艱難的挺起驕傲的身姿,在隆冬中堅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