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经验总结

SCI论文投稿经验总结

SCI论文投稿,结合自身经验,整理了一份生物医药SCI论文投稿建议清单,与大家分享。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命中率与命中速度。

咳咳,duang duang duang,敲黑板啦,别吃瓜啦,洗手擦嘴回教室啦,认真点!

1、根据论文方向与数据量选择合适的期刊

众所周知,杂志官网都有Aim and Scope一栏,告知大家杂志倾向于接收怎样的论文。

关于论文方向:首先,请保证所投论文属于期刊需求范畴;其次,最好所投论文是editor想得却不可得的新鲜类型。

关于数据量:如果所投论文数据量明显低于该杂志近期文章,那么被拒稿的风险无疑偏高;如果所投论文数据量几倍于该杂志近期文章,说明咱这票不划算,文章可能被“贱卖”了,也许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我们的数据量略微高于该杂志近期文章的平均水平,这个时候是比较合适的。

2、根据最新一期发表的文章,预估一审、接收、见刊周期

对于着急毕业的研究生群体而言,文章发表速度甚至比影响因子更重要。

文章发表速度的信息获取途径主要有三条:

(1)老板、师兄、论坛网友;

(2)国内一些第三方盈利机构,如M**Sci等;

(3)杂志社官网。

关于第(1)条途径,有时不太靠谱,因为每篇文章的质量不同、投稿人的运气不同、投稿时间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第(2)条途径,不便做出太多评价,并不清楚这些机构的数据来源,只能说请结合评论区,仅供参考;

今天怪蜀黎主推的是第(3)条途径。有的杂志会在Guideline里写清楚一审周期,比如3周或1个月,我建议大家多看几篇最新发表的文章,结合实例,精准判断。

3、严格按照期刊的需求,以及最新发表论文的格式整理自己的图片与文字

期刊官网通常会提供投稿指南,里面会指出一些每一部分内容大致的要求,比如Abstract不要超过300单词,等等。

投稿指南很重要,但有的期刊不会写的特别细。很多细节代表了主编的审美或习惯,然而你却不清楚。

比如,是用“Figure 1”、“Fig 1”、“Fig.1”还是“Fig.1.”?本着利人利己的原则,不给editor增加麻烦,我建议大家不确定的时候多观摩几篇最近一期刊出的文章,尽量将细节做到与已发表论文一致。

4、给出一张漂亮的Graphical Abstract

投稿前,作者需要向主编及审稿人突出所投文章的“卖点”;接收后,杂志社需要向读者突出所刊文章的“卖点”(世间本没有IF,看的人多了,引用的人多了,也便有了IF)。

那么,靠什么突出“卖点”呢?当然是颇具信息而不啰嗦的Title、干练规范的Abstract、美观大方的Figures&Tables,还有杂志社口中“并非必需但强烈建议”的Graphical Abstract。Graphical Abstract和文章最后一张的模式图有相似之处,也略有不同。

文章最后一张的模式图主要是对文章全部内容的总结,而Graphical Abstract更倾向于类似广告的作用,突出亮点,甚至可以皮一下,比如画个cancer(da zha xie)表示cancer(liu zi)。

5、给出一封专业的Cover letter

关于cover letter,相信每个课题组都有自己的模板,网上也有很多模板,语言上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怪蜀黎建议投稿前还是看一下期刊对Cover letter的特殊要求,比如有的期刊会强调不要将建议的Reviewer名单写在Cover letter里,不要将Abstract里的内容再机械地来一遍,等等。

关于落款,个人不建议加太多的行政职务。有的Editor看了也许会反感:“啥,我和你谈学术,你却想和我比官大?”此外,Cover letter不宜超过一页纸。

6、考虑学科交叉,突出自己论文的“卖点”

我们的论文标题通常会有至少两个关键词,比如“A induces apoptosis in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B”, 这里的关键词是“A”、“apoptosis”、“lung cancer”和“B”,最关键的应该是“A”和“lung cancer”。

我们选刊的时候,可以选和“A”领域有关的一堆期刊,也可以选和“lung cancer”或者“cancer”领域有关的一堆期刊,这个时候怪蜀黎建议大家评估一下自己论文对哪个领域更加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也许会事半功倍。

7、注意作者数量,尤其是共通讯的数量

总体原则如下:小文章的作者不宜太多,不要超过10个;共一,最多不要超过3位;如果是同一单位,不建议共同通讯。具体看期刊要求与先例而定。

8、删减啰嗦用语,减少语法、拼写错误

咱们国人写文章,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太啰嗦。要做到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

此外,过多的typos会影响editor和reviewer对作者专业度的认可。

9、合理的基金支撑

大多数SCI期刊是鼓励甚至要求文章有基金支撑的(题外话:中文期刊尤其如此),获得基金资助可以间接证明作者的科研实力,将基金写清楚也避免了以后可能的版权纠纷。

但是,请不要为了基金结题,将完全不相干的基金号挂上,也不要在成本很低的小文章后面挂一大串基金。

10、关于回复审稿意见的建议

几条指导性原则: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补俩实验回答的,就甭一大段引经据典;

(2)能引经据典(yin yong wen xian)回答的,就甭自个儿强词夺理(xia bian);

(3)强词夺理时请注意态度;

(4)We would like to explore…in the future….

SCI论文投稿经验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