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61集10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不慎患也。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随便地许诺、轻易地许诺,必定会很少能够讲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的困难。这都是因为不谨慎所导致的。所以圣人处事抱着艰难之心,即使是圣人做事,还抱着艰难之心,所以终究没有患难之事。

《弟子规》上也提醒我们:“事非宜,毋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我们要答应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慎密地考虑一下,这件事我能不能够答应。如果这件事不适合答应,但是我轻易地答应了,那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两难了。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譬如说有的人喝醉酒了,喝得高兴,一拍胸脯说:“这件事你放心,包在我身上了”。结果第二天酒醒了,才发现这件事不像想像的那么容易,但是已经答应人了,不办又失去了信用,办又很难办到,这样就会导致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不要随便地许诺。随便许诺的人,往往不能够信守承诺,所以就很少能够讲求信用。

在《论语》中也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语上应该迟缓,但是在行为上要敏捷、雷厉风行。为什么不轻易地言语?这里边就讲了,“多易必多难”,一开始认为这个事情太轻易了,考虑不周,后面就会出现很多的困难,这都是由于不谨慎所导致的。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我们看现在有很多国家都采取民主选举,结果这个民主选举的候选人,在演讲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都是想方设法地承诺了很多选民的要求,把这个话尽量往漂亮处讲,大家一听他讲得好,就都去投他的票了。这就是因为没有圣贤教诲做指导的原因。

你看,如果学了这句话就知道了,“多易必多难”,一个人认为事情很轻易,而且很轻易地许诺,他很难兑现自己所承诺的话,这样,选民他就不会轻易地去选举这样巧言令色的人。只是在言语上致事于好听,但是没有真才实德,没有内心的仁德。我们在生活中,也很多的时候发现,那些真正能干事的人,其实是默默无语的人。他把事情做成了,但是不善于去表功,也不善于去自夸,但是做起事情很卖力,往往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由这些人做出来的。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所以在《论语》上也说:“有言者不必有德”,这个人言语很好,但是不一定证明他就有真才实德。所以孔老夫子提醒我们,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要因为这个人说得很好听,就对他委以重任。如果他对你做出了很多的承诺,但是事后发现都不能够实现,到时候再后悔,那就已经晚了。

所以不守信用,实际上是一个人没有德行的表现。我们讲仁义礼智信,这个“信”是人做人最起码的品德要求。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把不讲信用作为是一种道德低下的表现了,说慌骗人、随意地答应别人、不守承诺已经习以为常了。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譬如说在一个名牌高校,一个非常著名的学院,汇聚着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因为你不是高考状元,基本上不能考上这所大学。结果有一个省的高考状元,他连续三次报考这个大学,而且连续三次都是高考状元。很多人就说了,既然是高考状元,为什么还需要考三次?因为现在大家对高考很关注,对高考状元也是重奖,如果你是省的高考状元,这个省政府就会给你十万元的奖金,这是鼓励人们好学上进。但是这个人他拿了这十万块钱的奖金,觉得这个钱很好赚,结果上了几天学就退学了,第二年又重新参加高考。在参加高考的过程中,又发挥出色,第二年又是高考状元,结果又拿了十万块钱的奖金。他觉得这个钱很好赚,高考状元就可以拿十万块钱奖金。结果第三年又退学了,再重新参加高考,结果还是高考状元。

你看这个人聪明不聪明?确实很聪明,不聪明怎么能得高考状元,但是不守信用。这一年他考到了著名大学的著名学院,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找不到他了,为什么?因为他被各个高中请去了,讲如何成为高考状元,为自己还找到了一个稳定的职业,能够收取很多的钱。他的这种行为,他自己当然不以为耻,不守信用,你看,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同学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还拿此津津乐道。

所以你看现在人,不守信用已经司空见惯了。譬如说我们开口说,上街去买东西,我们说过一会我们再来买,结果过一会就没有回来,结果怎么样?也不以为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把它当成口头禅了。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所以我们和古人比起来,确实是非常地惭愧。古人他说一句话,他一定会做到,不需要签合同,你就能够信任他。甚至我们读《季札挂剑》,季札他去出访,路过了徐国,身上带着一个宝剑,是作为出访的信物。结果这个徐国的国君看着这个宝剑,左看右看,特别地欢喜,流露出一种爱慕的表情。季札就能看出来,这个徐国的国君很喜欢这把宝剑,所以他在心里暗暗的许诺,当我出使任务完成之后,回来再路过徐国的时候,就把这个宝剑赠送给徐国的国君。结果他出使任务完成了,回来的路上又来到了徐国,但是发现徐国的国君却过世了。季札怎么样?季札就来到了徐国国君的坟前,把这把宝剑挂在他坟前的树上,然后在坟前恭敬地顶礼,默默地离开。他的童子看了就说,他说:“您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因为这个徐国的国君已经过世了,而且您也并没有说出来要把这个宝剑送给他。”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这个季札怎么说?他说:“我在内心中已经承诺了,不能够因为这个国君过世了,我就违背了自己内心的诺言。”所以你看这个古人,他即使内心对人许下了承诺,他都不能够违背诺言,都要信守承诺。可是我们现在人,随便地答应别人一件事,随便地说我要去干什么,但是转头即忘,过了两天,没那么回事了,别人还在等着,他却好像没说过一样。所以这个不守信用的问题,已经非常地普遍了。

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不守信用是一个人没有德行的表现。

但是我们往往因为这个人很有口才、很有演讲能力,就任用了他,这样往往选出的人才都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切实的考察属下的德行与才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在用人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譬如说在《傅子》上记载,《傅子》上说:“不修行崇德,则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此禄,不获此赏,此先王立教之大体也。”如果没有很高尚的德行,就不会让他获得好的名声,不能居于官位,不能够获得俸禄,也不能够获得封赏,这是先王立教的根本。为什么这样立教?“夫德修之难,不积其实,不成其名。”因为德行的修养是很困难的,没有长期的克己复礼的、格物致知的修养功夫,就没有实际的德行,也就不能够成就好的声誉。“夫言撰之易,合所悦而大用。”但是言说,无论你谈话,提高演讲能力,还是提高写作的水平,相对于德行的培养而言,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能够获得君王的喜悦,合乎君主的心思,就会很快被提拔重用。然而“修之不久,所悦无常,故君子不贵也”。但是这个言语,包括你的演讲能力、写文章的能力,修学的时间不需要太久,不像德行那样,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夫,需要每一天反省自己、提升自己。而且君主的喜好也会不断地变化,譬如说这个君主在位的时候,这个领导人在的时候,他喜欢这样的说法、这样的人、这样的做事方式;另一个领导者上来了,他又喜欢另一个思路、另一种做事的方式,所以变幻无常。君子不贵通过言语投合君主的喜好来获得官位。是通过什么?通过修养德行,使自己的名实相符,做到实至名归。

讲求信用的人不会随便许诺

在《了凡四训》上讲:“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在世间享有很盛大的名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但是怎么样?但是名不符实。就是他的名声和他的实德不相匹配,这样的人多有奇祸,多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灾祸。所以古人明白这个道理,面对名利都是推让,不敢居名,也不敢居功自傲。但是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真才实德,还想方设法地去宣传自己。

结果怎么样?结果制造了很多的假文凭、假证书、假政绩,被记者发现了,一揭露,自己身败名裂,这也是“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当然我们看了这一句话,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检点自己,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名声是不是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的话,那就要战战兢兢,要改过自新,能够让自己的名实相符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