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往北飞》:丽水莲都区创新信访工作,以文学作品化情绪、解心结


《燕子往北飞》:丽水莲都区创新信访工作,以文学作品化情绪、解心结

中国经济导报 林芳 记者沈贞海 浙江丽水电 信访一直是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上访之人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又应该如何解开心结,直面人生呢?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以文学作品分享会之形式,共解上访人之心结、开启新生活之路,开创了全国信访工作之先河。

《燕子往北飞》:丽水莲都区创新信访工作,以文学作品化情绪、解心结

4月8日下午,莲都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文学作品分享会,分享的作品《燕子往北飞》,获得2018年浙江省信访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唯一的特等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燕子往北飞》讲述了主人公陈大山因个人的一时冲动,付出沉痛代价,带着满心的积怨和仇恨走上上访之路,街道信访干部柯明通过人文关怀、产业帮扶、反复交流沟通,让他慢慢解开心中缠绕的结,最终帮助他怀着希望和信心开始新生活的故事。

《燕子往北飞》:丽水莲都区创新信访工作,以文学作品化情绪、解心结

本次分享会邀请到了该书作者、知名作家、心理医生、基层信访干部、信访对象等参加,通过作家介绍创作心理历程、作品片断演绎、读者提问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解读作品,进一步提升作品的社会效应。

《燕子往北飞》:丽水莲都区创新信访工作,以文学作品化情绪、解心结

有上访户在参加作品分享会后感言,作品令人动容、让人感慨,可以化情绪、解心结,让自己颇受启发。

在此作品分享会的背后,是莲都区卓有成效的信访工作。

《燕子往北飞》:丽水莲都区创新信访工作,以文学作品化情绪、解心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近年来,莲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方法,在充分发挥信访文化在信访工作中积极作用的同时,着力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促进信访工作上台阶、提水平,做实“和谐”文章,努力实现“人民最多访一次”。2017年以来,全区共化解省、市、区级信访积案262件,其中,15年以上积案2件,10-15年积案20件,5-10年积案36件,平均每2.7天化解一件积案,化出莲都“加速度”。

——千人大会誓师干。2017年以来,莲都区每年召开区、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平安大会,部署平安建设工作,交办信访积案,营造全区信访积案化解氛围。

——领导靠前主动干。改变以往积案由区信访联席办统一交办的形式,改为区领导按照高配副处、区政协、区人大、区政府、区委的顺序对信访积案进行领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兜底”领办最难件。严格落实区领导每日定点值守接访制度,值守领导主动员靠前,对化解难度较大的信访件牵头通过召开协调会、实地调研走访、上门访贫问苦等方式,多举措推进化解工作。

——访调结合助力干。积极探索区、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街道),努力将群众的信访问题在当地解决。建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积案化解机制,2018年7月,成立了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区信访局人民调解工作室,化解多件陈年矛盾纠纷。特别是去年市、区合力攻坚120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拆迁任务,33名专业律师组成的调解团队及时入驻,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77起、涉及1857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创新机制示范干。全区推广“黄泥墩经验”,莲都区黄泥墩村自2014年8月实施村级事物阳光票决以来,累计表决村级重大事务70余项,各项事务票决赞成率达97%,村民知晓率达98%,满意率达90%以上,得到了本村党员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支持。该村自实施村级事物阳光票决以来,连续四年无村民上访记录,实现“零非访”、“零集体访”、“零去市赴省进京访”,称其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升级版。本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曾就“黄泥墩经验”作深度报道。(本稿图片均由沈继平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