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做一次肠镜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

据说“做一次肠镜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

1994年,有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Wendy Atkin教授牵头,英国做了一项大型临床实验,结果发表在外科学最顶级期刊之一的柳叶刀杂志上。

年龄在55—64岁之间的17万人,被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了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发现了结肠息肉就接受相应的治疗);另一组则没有进行肠镜检查。

经过长达17年的观察,该团队报道了最新的研究结果,在这17年间,两组都出现了肠癌病例,但是经过肠镜检查的人群,发病率明显低于未经过检查的人群(下降了35%),肠癌死亡率下降了41%。

据说“做一次肠镜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

看到了吧?是做肠镜好,我读书多,不会骗你。5年本科+3年硕士+3年规培+3年专科+3年总值班

这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结肠镜检查是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降低肠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据说“做一次肠镜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个研究观察了17年,做了肠镜的那一组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了,那是不是每隔17年做一次肠镜就可以?很多人看了之前的报道,认为做了一次肠镜可以“保”17年,其实这是严重的曲解。

目前多长时间做一次肠镜并没有长期的研究,但是根据目前的指南与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我们推荐:对于没有发现息肉的病例,根据实际情况,推荐3-5年复查一次肠镜。

据说“做一次肠镜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

对于肠镜检查发现1-2个小息肉,直径小于1CM的以及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在切除后的2-3年进行复查。

对于发现3-10个息肉或者大于1CM,以及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在切除后1年就进行复查。

对于发现10个以上息肉的病人,建议每年进行肠镜检查,并且推荐家庭中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也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的可能。

得了肠癌会有哪些表现?

大便习惯的改变: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可以早于出血。由于肿瘤刺激肠道或堵塞肠道,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便秘交替进行。

对于直肠癌,常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病人总感觉拉不干净,临床上称为“里急后重感”。

大便性状的改变:最常见的为便血,其次是大便变细,变扁,有凹槽等等。

便血有很多原因,痔疮只是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有不少病人因为误以为自己便血是“痔疮发作”而延误了肠癌的最佳治疗时机。

腹胀及肿块:腹胀多由消化功能紊乱造成,但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肿瘤侵犯神经及肠壁所致,尤其是伴有肿块的病人,应当立即进行肠镜及CT检查。

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尤其是不明原因的贫血,应警惕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

做肠镜检查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首先是肠道准备,也就是吃泻药,如果肠道准备不好,不仅增加医生操作的难度(肠道中的粪便遮挡肠壁,影响了视野),同时也增加了漏诊的风险,甚至要重新准备再次检查,浪费了医生及病人的时间。一般建议大家做肠镜前一天吃少渣流食,例如烂面,白粥等,但是不要吃大量的蔬菜,带籽水果(西瓜,火龙果等)。

口服泻药最佳时间为检查前4-6小时,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一般要求喝泻药加2000毫升的水,有些人不能接受泻药的味道,可以慢慢喝,2小时内喝完就可以。如果发生呕吐,根据吐出来的量,还需补充等量的饮用水。有便秘病史的建议再多喝500毫升左右的饮用水,甚至要提前1至2天服用缓泻药物。服用完泻药后就不能再进食任何食物了。

年纪大的病人在腹泻的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情况,有些病人会出现脱水、低血糖等,表现为头晕、出冷汗、心慌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

据说“做一次肠镜能保17年”,是不是真的?

姚 远,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从事大肠肛门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工作18年。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腹腔镜微创治疗、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胃肠道肿瘤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肛门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17年荣获“优秀援疆专家”称号。

学习经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学术兼职: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