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

是許多古人夢寐以求的理想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

是無數今人一輩子的追求

生老病死,人生無法擺脫的自然定律

無論富有還是貧窮,顯赫還是卑微

總有一天會歸於沉寂,化為星球上的一抔塵土

作為生命的終點,墓地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東西

它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

如果要研究7世紀的中國歷史

陝西禮泉縣的九嵕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地方

同樣,如果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中國歷史

八寶山是一個難以迴避的話題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為什麼是八寶山?

八寶山為什麼以“八寶”命名?

又有哪些重量級人物魂歸於此?

前世:與太監的不解之緣

八寶山位於北京西郊,海拔只有130多米,遠遠望去,是一個並不怎麼高大的小山丘,不像泰山、嵩山那麼雄偉。

因為盛產紅土、白土、沙石等八種礦產,人們稱之為“八寶山”,所以八寶山的確是有八寶的,名副其實,顧名思義。

那麼在古代,八寶山是什麼情況呢?相傳西漢昭帝、宣帝時,名臣韓延壽曾經居住在這裡。《漢書》記載:“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徙杜陵。少為郡文學。父義為燕郎中。剌王之謀逆也,義諫而死,燕人閔之。”

和張飛一樣,韓延壽也是燕地人,父親韓義曾擔任燕王劉旦手下的郎中,後來劉旦想要謀反,韓義力諫不成,反而遭殃。

所以

最早的時候,八寶山是叫韓家山的,為了紀念韓延壽而命名。

後來到了元朝,山上建起了寺廟,叫靈福寺,出家人在這裡吃齋唸佛,倒也和諧。

不知不覺,又過了幾十年,明朝建立了。北京城因為朱棣的緣故再度崛起,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

據說靖難之役時,燕王手下有個叫剛炳的太監,善於使用鐵槍,因此被主子賜名為“鋼鐵”。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剛炳立下戰功,深受燕王賞識。為了表彰剛公公的優良成績,明成祖下旨在八寶山為其修建墳墓、寺廟,這座寺廟起初叫延壽寺,後來更名為“褒忠護國寺”。

誰都沒想到,六百年前的一紙詔書,使八寶山與太監這個群體產生了不解之緣。明清兩朝,經過無數太監們的不懈努力,護國寺逐漸發展為他們養老、送終的聚集地。

你想呀,剛炳墓地是朝廷下令修建的,屬於官方旌表的行為,能夠葬在如此優秀的前輩附近,對於太監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榮耀。

不過,由於缺乏文獻記載,剛炳是否真的立下過戰功,備受學者質疑,但八寶山曾住過、埋過很多太監倒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宣統三年,大清滅亡了。沒過多久,太監製度也被廢除。

曾經有調侃:人生最倒黴的事情,莫過於1911年當了太監。

如今下崗了,飯碗也丟了,太監們如何生活?這是一個問題。有的太監想不開,乾脆跳了護城河,一躍解千愁嘛。

這時,他們中的另一部分人選擇到護國寺聊度餘生。平時種種地、養養果樹,日子湊合著也過去了。因為太監比較多,外界將護國寺稱之為“太監廟”。

今生:中國級別最高的墓地

民國三十八年,北平解放,新中國成立。

為了埋葬革命鬥爭中犧牲的先烈,周恩來總理要求北京副市長吳晗選址建造一座革命公墓,一來是為了讓死去的烈士有個埋骨之所,二來是為了讓活人有個追思先人的地方。

總理交代的任務,吳晗當然不敢怠慢了,就在北京周邊地區進行考察,最終選定了八寶山。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為什麼是八寶山呢?

首先,它在首都附近,紫禁城的正西方,距離天安門廣場13公里左右,交通比較便利。如果有高級官員、社會賢達去世了,把公墓選在很偏遠的地方,不利於後人送葬,也不利於逢年過節祭掃。

第二,八寶山風景宜人,古松參天,幽靜典雅,適合作為百年之後的棲身之處,墓地本來就該建在安靜的地方,讓逝者靜靜地“睡”在那裡,不被驚擾。

第三,公墓依山而建,不會佔用太多耕地,讓逝者與活人產生矛盾。

於是就把原先住在裡面的太監安置走,在此基礎上鋪設道路、種植樹木,建造殯儀館、火葬場、職工宿舍等必要的設施。

對於死者埋葬的位置,公墓是有嚴格規定的。比如縣團級幹部埋葬在護國寺的前面,省委級幹部埋在寺廟後面西側的地方,生前是什麼級別,死後就埋在相應的區域,不能違反。

50年代後期開始推行火葬,和土葬一樣,骨灰放置的地方也有制度要求,比如放在哪個房間,是正面還是側面等等,標準就是原先的職務大小。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任弼時墓)

第一批葬入八寶山的革命烈士是王荷波等十八人。

王荷波就義於1927年,時任北方局書記,因為叛徒出賣,被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抓獲。在獄中,王荷波堅貞不屈,受盡酷刑,於11月被奉系軍閥殺害於安定門外,一同赴死的還有其他十七名烈士。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下令尋找烈士遺骸,有關部門在翻閱警察局留下的歷史檔案後,最終找到了王荷波等人的遺骨。1949年12月,總理親自主祭,將十八位烈士遷葬。

第一位葬入八寶山的中央領導人是任弼時,1950年,任弼時因腦溢血不幸病故,享年46歲。當時對於採用火葬還是土葬,並沒有特別嚴格的規定,任弼時採用的是土葬,他的墓地佔地300平方米,是整個八寶山最大的墳塋。由於入葬時間早,任弼時墓也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林徽因舊照)

歲月蹉跎,黃泉老盡英雄,入葬八寶山的領導人、科教文衛的知名人士越來越多。

1953年9月26日,著名畫家徐悲鴻去世,他的靈柩被葬入八寶山

1955年2月9日,民主革命家張瀾在北京與世長辭,他的遺體同樣長眠在這裡

同年,著名作家、建築師林徽因也病故了,她的墓地據說是八寶山弔唁人數最多的一座,“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五十年的人生好似彈指一揮間,如果老天爺再賜給她十年光陰,我們後人會不會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作品呢?

愛新覺羅·溥儀,前清末代皇帝,一生坎坷,1967年病故,先葬八寶山,後遷葬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不少遊客看完光緒地宮,還會到華龍參觀溥儀的“皇陵”。

在眾多墓地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有我們相對陌生的,比如邱蔚同志之墓,從照片看,邱蔚同志好像是位將軍,生於1913年,卒於1957年,享年44歲,屬於英年早逝。旁邊的輓聯上寫著“瀏陽少年忠心革命二十九年,功績垂千古”。

後來查閱資料,發現邱蔚同志的確是位將軍,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可惜1957年在青島療養時,不幸被海浪捲走,因此死亡。44歲,正是年富力強,建功立業的年紀,卻橫遭不測,令人唏噓不已。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老舍墓: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

從土葬到火化

五十年代後期,中央領導開始大力推行火葬。毛澤東帶頭在火葬倡議書籤字,其他的高級官員也紛紛表示接受。

例外的主要是許世友上將,1985年去世時,許將軍再度表達了土葬意願,希望死後能夠埋在母親旁邊,生而盡忠,死而盡孝,最終鄧小平批了八個字:“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火葬的要求下達後,最早將骨灰放入骨灰堂的是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黃敬,最早的中央領導人是林伯渠,元帥是羅榮桓。十大元帥中,曾經有九位元帥的骨灰放在八寶山,缺少的一位是誰?仔細想想都能知道。

最近二十年,有一些領導人的家屬將骨灰遷了出去,放在逝者的故鄉安葬,比如彭德懷元帥、陳賡大將。如果去湖南的張家界旅遊,可以在山上看到賀龍公園,那裡存放著元帥的骨灰。

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遺體的運輸、化妝、火化,都有專人負責。

火化工每次想到要為領導同志火化遺體,心理壓力就會直線飆升,因為不容有失。假如火化到一半,設備突然發生了故障,不工作了,怎麼辦?外邊有這麼多悲痛的家屬、治喪委員會成員,你怎麼向他們交代?如果換一個火化爐,遺體溫度這麼高,又如何能操作呢?所以,對於火化工來說,最緊張的就是火化的過程,不容一丁點失誤。逝者的級別越高,壓力往往越大。

在80年代的時候,八寶山進口了一個日本火化爐,和之前的對比,自動化程度明顯更高,不需要人工引燃,而且外觀整潔、環保,有冷卻室。以往火化,必須等燒完的遺骨自然冷卻,才能收集骨灰,如果有冷卻設施的話,效率就可以快很多。配置了更加高級的設備,火化工的壓力當然會小一些了。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骨灰出來了,裝進了骨灰盒,接下來怎麼處置呢?像級別高的,就可以放到骨灰堂裡面。骨灰堂原本是護國寺的建築,經改造而成。

之前說過,具體能進哪個骨灰堂、安放在哪個位置,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如果級別不是很高的話,只能放在骨灰牆裡,牆內的空間並不大,一張A4紙大小。外面刻有逝者的照片、名字、生卒年等基本信息。

因為逝者身份特殊,骨灰堂是不允許外人隨便出入的,必須持有瞻仰證才能放行。工作人員還會專門巡視,清除灰塵,防止火災等意外事故發生。像清明節、生辰、忌日,家屬常常會趕到八寶山追憶先人,比如1976年後,康克清會到骨灰堂懷念朱德元帥,年年如此,等1992年病故了,她的骨灰盒就放在朱德的旁邊。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不是所有的夫婦骨灰盒都能放一起,朱德元帥和夫人級別接近,所以沒問題,如果差距比較大的話,還是不允許的。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八寶山骨灰牆)

時代的縮影

由於自身較高的定位,八寶山發生的一些事情,往往是社會變遷的縮影。

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八寶山的火化工常常要焚化一些莫名其妙的遺體,他們沒有真名,只有化名或者代號。有些人火化完了,永遠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但有些還是能知道的,因為逝者平反了,恢復了名譽,治喪委員會要派人取骨灰了。

賀龍元帥平反前,骨灰裝在一個7塊錢的盒子裡,看起來非常普通,完全不會和元帥想到一起,等時機成熟了,有關部門來取,管理員大吃一驚,沒想到竟然是賀老總的。

1980年左右,八寶山開的追悼會特別多,有時候一天好幾場,為什麼呢?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許多之前被冤枉的同志得到了清白。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賀龍元帥舊照)

1976年,周恩來逝世,消息傳來,全國群眾自發走上街頭,懷念心中愛戴的總理。到清明節時,紀念活動更是達到了高峰,因此有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幕,至今還被許多親歷者所銘記。

1997年,鄧小平與世長辭,同年,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這兩件事情都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他們的火化任務都是由八寶山革命公墓完成的,兩人都沒有保留骨灰,而是撒向了山川、大海。

隨著光陰流逝,八寶山的墓地只會越來越多。每一座墳塋背後,都埋藏著一段人生,一段往事。看多了,心中也會有感而發。人生在世,起點往往不同,有的人是窮苦百姓,有的人是富家千金,但終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死亡。

自古以來,未有不死之人,不滅之朝,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是擺在每個人頭上的大問題。在幾十年的人生之旅中,還會遇上許許多多的突發事件,世事無常,就是這麼個道理。

可能昨天還高高在上,一夜之間就跌落神壇、任人凌辱;也許前幾個月還在談笑風生,突然之間就一病不起。人是堅強的,也是脆弱的,如何看待眼前的變故,也是一大考驗。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作者高成,一個熱愛歷史的孤寡“老人”,喜歡創新,擅長搞怪。今日頭條ID:麥園居士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生居北上廣,死葬八寶山:中國頂級公墓的前世與今生

魯智深:最關心婦女的人成了佛

名妓從良後,嫁給了哪些“老實”人?

阿拉伯史番外 | 伊斯蘭教派知多少?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