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和杜月笙成立的苏浙别动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又有着怎样的战绩?

白色昏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上海战事四起,上海的安危直接关系着国民政府政治中心—南京的安全,故而蒋介石集结大量国民党正规军在上海阻击日军的进攻。

戴笠看准时机向蒋介石进谏,希望在上海组建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力量,一来可以配合正规军作战,减轻正规军作战压力;二来可以锄杀汉奸,肃清治安;三来也可以针对日军搞搞间谍活动,四来若是上海保沦陷了,这支武装力量还可以在敌人后方搞破坏。

蒋介石很快回复戴笠,要他尽快与杜月笙联系,共同组建由一个师兵力组成的民间抗日组织,协助正规军抗战。

组建武装力量一直是戴笠的梦想,得到蒋介石的指示后,准备工作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戴笠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后约见了杜月笙,双方带着心腹在法租界的公馆进行了密谈。

基于不愿做亡国奴的共同愿望,国民党为了抵制日本的疯狂进攻,杜月笙为了保护在上海的既得利益,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就这样,一支由帮会力量组成,由国民党特务处提供武器与战略支持的民间抗日组织成立了,它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支特务武装,戴笠为其取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

由戴笠亲信周伟龙为执行指挥官。

明明是在上海活动,为什么叫苏浙行动委员会呢?原来戴笠早就预感以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实力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上海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他将组织活动范围定义为江浙,就是为淞沪会战后转移做准备,组织性质为委员会就是为了能够灵活掌控这支武装力量的活动范围。

不久后,戴笠在这委员会下面成立了几个行动队,定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

别动队由杜月笙亲信刘志陆为总指挥,一队队长是杜月笙门徒何行健,主要成员是青帮分子;二队队长陆京士,三队队长朱学范,主要成员都是工人;四队队长是戴笠亲信张业,主要成员是戴笠在京沪线上的特工;五队队长陶一珊,主要成员是军训队的高中生。

别动队成立之初,上海战事胶着,正是需要别动队进行支援的时候,可是别动队刚刚成立,队伍成员大多都是没有军事经验的菜鸟,仅有戴笠的特工们受过特务训练,还不是军事训练,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可言。

戴笠和杜月笙 商议之后,向中央军事委员会申请数千名的军政干部,以及从黄埔军校派遣一批优秀毕业生加入别动队,这样懂军事作战的人数比例就相当可观了,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提高别动队的战斗力。

同时戴笠发现行动队中有许多好的特工苗子,便成立了“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有针对性的选拨、培养特工人才。

别动队成员大多都是上海本地人或者说长期客居上海的人,对上海地形熟悉,在哪偷袭敌人,从哪容易撤退都了如指掌,但毕竟受训练时间较短,有些人根本不会用枪就上了战场,在淞沪会战这场惨烈的战役中,别动队的绝大多数的队员发挥了高昂的爱国热情,以英勇无畏的精神顽强抗击日寇,为国民党大部队撤离赢得了时间。

淞沪会战后,军统派出了收容小组,四处寻找被打散的别动队成员,近万人的队伍最后只找到了五分之一,失散的大部分人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杜月笙的得意门徒及戴笠的军统骨干在此次战斗中也折损不少,上海沦陷后,二人将成立不到三个月的别动队就地解散了。

之后杜月笙应蒋介石建议,前往香港避难,而戴笠仍在努力寻找别动队被日军冲散的队伍,尤其是他寄予厚望青浦训练班的成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戴笠找到了青浦训练班存活的500人、别动队成员2000人,收容了淞沪会战中受伤、溃散的军人8000人,这样一支万人的队伍又被拉了起来。

上报蒋介石后,戴笠将这一万人交给特务处统一管理,致力于打造成职业的特务武装力量,蒋介石亲自赐名为“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


史论纵横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钩挂三方来闯荡,老蒋、鬼子、青红帮。”相信很多人对这段话都不陌生吧,这是《沙家浜》中胡传魁的一段唱词。也是因为他的唱词,让很多人都记住了戴笠和杜月笙组建的“忠义救国军”,它当时的全称是“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却未必都是真实的反映。在《沙家浜》中,“忠义救国军”是一些由流氓地痞组成的乌合之众。但是实际上吧,这支军队虽然是由很多青帮人士组建的,也出现过少数扰民的现象,但是他们在抗日战场上,也是敢拼敢打的。例如在淞沪会战中,他们为了掩护军队安全撤离上海,上万的军队打到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其中第四支队的2000人更是全军覆没,而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们抗日的战略方针是始终都没有动摇的。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支“忠义救国军”吧。


一,凇沪会战时,成立苏浙别动队。

说到戴笠和杜月笙成立苏浙别动队之前,我们得先说下两个人的关系 杜月笙和戴笠的关系是很好的,两个人是拜把子兄弟。

戴笠在最落魄的时候到了上海滩,那时候杜月笙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上海三大亨了,不过他素来很慷慨,爱助人,杜月笙觉得戴笠头脑灵活,不是一般的小混混,就给了一笔钱,又让黄金荣给曾经的门生蒋介石写了介绍信。

戴笠拿着介绍信去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一步步还真的混出了头,成立了军统,成了蒋介石边上的红人,他也知恩图报,和杜月笙的关系一直很好。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下令戴笠和杜月笙组建“苏浙行动委员会”配合正规军抗日,杜月笙在民族大义上是毫不含糊的,马上就积极响应去活动了。

很快,两个人就组建了上万人的苏浙别动队,里面的人员鱼龙混杂,有工人、学生、教员等等我们常说的清白人士,但是也有很多青帮人员,不过他们在战场上都是敢打敢拼的。

他们的第一次任务就是在淞沪战场上掩护中国军人撤退和转移,上万人的军队打到最后,只剩下不到3000人了。

其中第四支队在苏州河沿岸为了掩护主力军撤退,整整2000人全军覆没,全部都壮烈殉国;第五支队2000多人都是清一色学生,他们血战三天三夜不撤退,直到掩护的主力军都撤退了,剩下的500人左右才在杜月笙的接应下,进到法租界放下武器。

二,忠义救国军积极抗日。

淞沪会战结束后,戴笠和杜月笙很快又补充兵力,重组了别动队。1938年5月,“苏浙别动队”更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就我们常说的“忠义救国军”。珍珠港事件后,戴笠和梅乐斯成立了中美合作所,别动队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又被称为中美合作所别动队。

不过不管怎么更名,他们的任务还是抗日,这一战略方针从成立到整编,都没有动摇过。

他们参加过很多战役,例如在1938年6月,阮清源带着忠义救国军在江阴祝塘的艾家桥附近袭击了100多名日伪军,除了28个日伪军仓皇出逃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歼灭;例如在1938年秋,姚杏林带着500多名忠义救国军在金山县韩家坞与前来的日军激战一昼夜,迫使日军最后撤退。

和正规的主力部队相比,他们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他们的小打小战,也的确牵制了日军,他们还积极开展锄奸活动,配合军统刺杀日伪和大汉奸,这些功劳还是应该被认可。

三,戴笠去世后,忠义救国军被整编。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身亡,他掌管的“忠义救国军”被整编成了交警总队,也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对于他们的评价,我们可以参考下左翼作家阿英(钱杏邨)的话:“他们无论是农工大众,知识青年,以至于土匪流氓,都集合在忠义救国,抗日复兴的大纛之下。”

杜月笙作为一个青帮头目,在抗日上是很积极的,苏浙别动队成立的时候,有五个支队,其中有三个支队都是他的青帮人员,这些人大多数都牺牲在了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这只救国除奸队,在ybx《沙家浜》中,被描述成一个汉奸队,十分冤枉。

苏浙别动队是忠义救国军的前身,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上万人,但是因为成立仓促,所以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经过了短期的突击培训,就配合正规军上战场杀敌,所以伤亡异常惨烈。



在淞沪会战中,总共派去了2500人的别动队员,分为12个支队,分别负责肃清间谍,守护仓库,和正规军一起上阵杀敌,后来为了掩护正规军的撤退,因为军事素养不足,虽然勇猛,但是在和日军的巷战中,2500人的别动队牺牲殆尽,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国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忠义救国军部代号平定)
大队长廖曙东,在逼退了数名靠近的敌人后,大喊:中国不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后被机枪扫射身亡。

因为淞沪会战中派去的别动队全部牺牲,所以把仅剩的一千多人编为几个教导团,由戴笠出任总团长,后来戴笠极力招揽沦陷区的农民和帮会成员,以及被打散的散兵游勇,两年时间就达到了三万人,组成了28个队,他们打出了“忠心义勇救国救民”的口号,在敌后袭扰日伪军,让日本头疼不已。

这支队伍前期绝大多数是上海青帮的成员和码头工人,在国家危急时刻,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说他们是汉奸是不成立的!


风云一点通


苏浙别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忠义救国军!《沙家浜》里的大草包胡传魁就是忠义救国军的代表。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深深感觉到,光靠主力部队硬抗不是办法,应该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全面对日作战,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国民党的大本营,群众基础雄厚,具备发动敌后作战的一切条件。

1937年9月4日蒋介石电令成立“苏浙行动委员会”,委员包括:杜月笙、杨虎、钱永铭、刘志陆、张啸林、贝祖诒、张治中、戴笠、宋子文、吴铁城、俞鸿钧、吉章简、蔡劲军、俞作柏。杜月笙、戴笠、刘志陆三人为常务委员,书记长戴笠。

从人员构成就可以看出这只别动队的基础,其中的杜月笙,张啸林都是上海滩的青帮大佬,其他人也是横跨党政军财各界,负责人更是大名鼎鼎的戴笠。

戴笠虽然是军统的大佬,但军统人力编制有限,戴笠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蒋介石的安排正符合他的需求,杜月笙张啸林等人更是希望借此机会一统上海及周边的青红帮会,所以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蒋的要求下,不出一个月搞出了万把人的队伍,戴笠除选派军统骨干掌握别动队要职外,还从黄埔军校毕业生输送了大批尉级、校级军官,此外,从南京中央警官学校也选拔了部分学员充当军官。苏浙别动队就此成立,原桂军元老刘志陆任总指挥,刘早年加入会党,与杜月笙同为“悟”字辈,有同门之谊,但实际听命戴笠。

苏浙别动队成立以后,马上投入到抗战中,运用游击战术对日军突袭、狙杀、侦察、破坏,配合国军主力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淞沪会战江浙别动队一次就牺牲了2700多人,《沙家浜》出于立场原因刻意丑化苏浙别动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1938年为了扩大影响力,方便招兵,经蒋介石同意,苏浙别动队改名:“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设在汉口,戴笠任总指挥,招揽江浙地区各路抗日人马重新编制,又拼凑了万把人,继续坚持抗战,总指挥戴笠不兼后,先后由俞作柏、周伟龙及阮清源接任总指挥,受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节制。

日本投降之初,全国和平建国呼声高涨,而国民党上层因派系矛盾,也有裁夺军统所辖武装的提议,戴笠经与郑介民、唐纵、毛人凤、马志超诸人多次密商,提出除老弱病残复员转业外,将精锐部分改编为“交通警察,以负责全国交通治安”。

至此:忠义救国军退出历史舞台。

忠义救国军早年成立仓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虽然主体是抗日,但在民间的口碑并不好,打家劫舍叛国投敌时有发生,1939年忠义救国军第一纵队司令何行建更是带头投敌,戴笠恼羞成怒,当即派人暗杀。

但忠义救国军整体大节无亏,8年抗战牺牲众多,为了最终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毛泽东表弟文强晚年回忆忠义救国军就评价他们:与日军作战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忠义救国军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也是作为后人不应该忘记的。



日慕乡关


江浙别动队,可能大家都会一脸茫然,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只听说过敌后别动队,没听说江浙别动队。那么换一个名称,忠义救国军,熟悉军统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

忠义救国军,是属于军统的直属武装力量,巅峰时期,人数一度高达5万人之众,是一支活跃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队伍。忠义救国军,是蒋介石为了发动全民抗战而组建的,负责组建的人正就是军统的戴笠和上海滩皇帝杜月笙。



蒋介石指示:“在一个月内,组建万人的别动队游击武装,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在敌前敌后袭扰牵制日军,肃清奸谍”。

戴笠本就想扩大军统的武装力量,杜月笙虽是黑帮人士,却一直和国民政府保值良好关系,也想加强自己在政府中的影响力。所以戴杜二人,是一拍即合,大力宣传,不到二十天就组建了一支1.1万人的队伍。

当然,由于组建时间仓库,忠义救国军的人员组成比较混乱,既有青帮人员,也有社会无业游民,也有专业的国军,还有一些爱国人士。所以,这支队的军纪是比较混乱的。

这支军队既然叫做忠义救国军,那自然是要抗日救亡的。在淞沪会战期间,这支部队尚未经过多少训练,便被派往了前线参加战斗。

但是因为训练不足,装备有限,这支忠义救国军在淞沪会战中上午惨重,阵亡人数超过2700人,受伤人员超过5000人,伤亡人数达到总人数的75%。

在淞沪会战之后的大溃败中,忠义救国军又被派去敌后骚扰日军,也是付出了比较惨重的代价。但是也在这个过程中,戴笠不断的收编国军的散兵游勇,很快忠义救国军的人数又恢复到11万人。

忠义救国军主要活跃在江浙沪地区,而自淞沪会战以后,江浙沪地区全部沦陷,所以忠义救国军活动的范围属于敌后,自然也是危险重重。因此,有一部分忠义救国军内心不够坚定,在忠义救国军第一纵队司令何行健带领下投降日军,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戴笠对何行健下达了锄奸令。

忠义救国军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活跃于敌后,不可避免的和另外一支活跃于敌后的我军部队产生了摩擦,至于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看一下样板戏《沙家浜》中描述的情况。但《沙家浜》中也明确表达了,忠义救国军是抗过日。

忠义救国军在沦陷区,遵照戴笠的指示,大力策反敌后的伪军,那些被策反的伪军经常为忠义救国提供一些情报,狠狠的打击了日军。但是于此同时,忠义救国军也经常和伪军勾结,夹击我军在敌后的部队。

这就是忠义救国军,一支为了抗日而诞生的部队,但是因为其身上的特殊性,在各位其主的情况下,也是有意无意的和我军发生摩擦。

至于怎么去评价忠义救国军,我等普通人,不敢妄言!


小镇月明


戴笠和杜月笙分别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帝皇,一位高坐在军统帝国顶峰的王座上,手下掌管着无数的军统特工,权势滔天到了极致。

一位是站立在青帮王朝的金字塔顶端,手下无数的门人徒众,在人前受尽了尊敬,正是这两位在各自领域达到了极致的人,却在抗日战争中的时候很是大手笔的合作了一把,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所能做到的贡献,而这个贡献的产物就是我们所说的苏浙别动队。


狠狠打日本军队脸的淞沪会战

1937年的时候,日本人展开了全面的侵华,在占领北平、天津一带之后松沪会战爆发了,日本人在8月份时将主力投入了江苏、浙江战场上,目标直指不夜城上海。

上海在当时是亚洲非常著名的金融工业大城,是当时全中国影响力最强大的城市,所以日本人对上海志在必得,他们的目标是在占领上海之后,花上三个月的时间占领整个中国,但是日本人的狂妄在这个时候遭受到了狠狠的打脸。

因为在中国军民的努力下,日本军队仅是攻占上海就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离他们豪言攻占全中国还有着天与地之间的差别,所以日本人受到了打脸。


杜公馆中戴笠和杜月笙之间的密谈

在1938年9月份, 杜月笙的豪华杜公馆中,此刻正有两名中年人坐在茶几上,展开了交谈,这二人正是当时在整个民国都颇有名气的杜月笙以及戴笠。

杜月笙早年曾经和戴笠相识,只不过当时他已经是青帮大佬了,而戴笠还只是个小喽罗,时隔多年后的戴笠已经成长到了足以和杜月笙平起平坐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杜月笙。

二人细品着茶,轻言慢语中交谈着的却是代表着家国军政的大事,原来戴笠受到了蒋介石的委托,此番是来和杜月笙商谈成立一个武装游击队以支援正面战场的。

杜月笙一方面想要和蒋介石拉近关系,另一方面也有着一颗爱国的心,不管他是为了做样子、撑场面还是真心实意,反正他就是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在上海地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在面对家国大恨面前,他保持了自己的骨气以及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良知。

杜月笙很快答应了戴笠的要求,戴笠的意思是想要在上海成立一支一万人的部队,在侧面战场上为正面部队应援,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就想到了在上海滩有着天大面子的杜月笙,如果说在上海谁会做以及做得到这件事,那就只有杜月笙了。

杜月笙对于成立别动队的担忧以及戴笠的解决方法

这个时候杜月笙却对戴笠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虽然他的手下徒子徒孙不计其数,帮众打手如海边大潮,看起来是很有场面,看起来是非常的厉害。

但是杜月笙深深的知道自己手下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货色,他手下的青帮中虽有着不少厉害的打手,但其余更多的还是一群狐假虎威的小混混。


平常他们抽大烟喝洋酒,威风澶澶,你若叫他们去看场子、去砸店铺那他们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但如果叫他们真枪实干的去战场上打,他们不是第一个跑的就已经非常好了,所以他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戴笠。

戴笠在沉思过后,因为没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所以他就离开了杜公馆跟蒋介石以及军统中人沟通了起来,想商谈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出来,最后经过商议,戴笠跟杜月笙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


戴笠的解决方案是以下这样的:

第一,由杜月笙提供出2000名好勇斗杀的青帮好手,虽然杜月笙手下有着不少的小混混,但真正能狠得下心打的人还是可以找出不少的。第二,由杜月笙的门人朱学范和陆京士各招纳2000人,组建两支人数一共是4000人的队伍。

◆ 如果不介绍朱学范和陆京士的话,大家可能就会以为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典型的青帮分子,但实际上他们两人却是当时上海非常出名的工会首领。

◆ 他们两人分别掌控着的工会手下汇聚有着十来万的工人,在工人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杜月笙的门人,主要的原因就是杜月笙的青帮身份能成为他们的保护伞,能为他们在外国人的租界中提供非常巨大的便利,能使他们的工会活动完好的运作。


◆ 所以他们就经人介绍拜入了杜月笙的门下,杜月笙此人极好面子,对于这么两位在上海有着极高地位的人物成为自己的门人弟子自然非常高兴。

◆ 在他们的组织下,杜月笙和戴笠又招集到了4000人,这些工人没有很多青帮小混混的不良习气,所以能很快融入了别动队的军人角色中。

第三,由戴笠在自己的军统部门中寻找招收2000名的特工好手组成一支队伍,虽然他们不是专业战斗的人员,但是战斗力只逊色于杜月笙的青帮好手,相比于临时招纳的工人,这些特工的战斗力会更加的强大。第四,则就是在戴笠和杜月笙的宣传下从社会中招收到的爱国学生以及爱国青年,最终又组成了2000人的部队,这些学生和爱国青年文化素养比较高,所以在后来又受到了戴笠的特殊训练,有一部分在松沪会战后成为了戴笠军统中的干将。

最终组建出来的万人武装游击队

正是由此上四种不同人群组成的五支各2000人的部队,最终凑齐出来的就是一支游走在抗战边缘的万人武装游击队。

这支部队是戴笠手中第一支掌控的军队,正因为这次的经验,为他后来掌控十几万的武装游击队打下了基础,但是仅仅只有这一万多人在战场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战争,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招收另一批人的进入了。



这些人就是经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黄埔军校学生以及蒋介石专门从军队中调出来的久战军官们,这些军官人数足足有数百人,安插在这一万人的部队中比例远远超过于寻常的部队。

寻常一万人的军队是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军官的,但是因为战况紧急而又训练不足,所以这才临时抽调来这么多军官融入这支部队中的,在经受过一个月的训练后,一支虽然不是很精锐但斗志昂扬的部队热气勃发的出炉了,戴笠在思考了良久之后,给这支部队取了一个名字,那就是“苏浙别动队”。


因为他们的战场主要是在上海的街市以及苏浙附近一带的城乡之中,很多太长的兵器不易施展,又加上其他的枪支他们短时间内使用不来,所以戴笠就为这支别动队弄来了数千支手枪,正因为这些手枪,使这支别动队的队员们在他们所熟悉的街市中展开巷战时获得了强悍的战斗力,为阻击日本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场中的苏浙别动队以及战斗中的英勇

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是在国民党部队退出松沪战场时,当时国民党部队在抵抗日本人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后已经力有不支,所以蒋介石就下达了撤退命令,为了掩护这数十万的国军部队退出淞沪战场,苏浙别动队出马了,他们悍不畏死地对日本人发动了阻击战,为的就是让国军战士们能安然无恙的退出战场,但也因此,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整整一万多人在上海的街市中经过一场不畏生死的奋战之后,最终被杜月笙收容回来的队伍仅剩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数。

这么巨大的兵力损失让戴笠、杜月笙等人的胸口如受重击,因为这是他们花费了巨大心血培养出来的部队,也是他们两个人当时唯一掌控过的军队,他们已经对此投注了感情,所以在承受巨大的伤亡之后他们才会如此的悲怆。

在上海沦陷后,这些别动队的剩余人员都躲进了法租界中,即便日本人占领了上海也不敢闯入法租界中报复他们,而面对战亡人员杜月笙则自掏腰包拿出了几十万大洋安抚他们的亲属,也算是为这些抗日烈士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这些别动队的剩余人员则在后来成为了我们历史中鼎鼎有名的“忠义爱国军”的强力干将,当然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所以我们暂且不提。

所以说这就是民国期间非常有名的苏浙别动队,虽然它们的主要成立人是在历史中形象不是很光辉的戴笠以及杜月笙,但是这些别动队的战士们却个个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英雄,他们只经受了一个月的训练就加入了与日本人的战争中,他们为了保护抗日的种子能留存付出了自己的血与骨,他们将生命留在了抗日战场上,所以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英雄。


孤客生



杜月笙和戴笠早就相识了,那个时侯,戴笠还是个上海流浪者,还是杜月笙资助并收留了他,戴笠喊杜“三哥”。淞沪会战骤起,上海危急。戴笠在这个关口,为培植特务处的在苏浙沪的间谍武装力量,和辅助正规军队进行作战的需求,向蒋提出建立辅助武装的申请。蒋介石当即答应,并要求戴与杜月笙接洽。杜月笙是蒋、戴的老熟人了,他在上海的暗权力和能力,可以说,比上海市长还要大。

很快,苏浙行动委员会成立。杜月笙任主任委员,戴笠代表政府对该委员会进行指挥,具体由戴的亲信周伟龙行使协调权。该委员会成员还有刘志陆、俞鸿钧、吴铁成、宋子文、张冶中、杨虎、张啸林等人,啧啧,都是名震一方的大佬;委员会下辖苏浙别动队,由刘志陆任总指挥。第一队由杜月笙的得力门徒,何行键任队长,兵员自然都是由青帮分子组成;第二、三队由陆京士、朱学范负责,成员主要由工人组成;第四队由戴笠手下的特工,张业为队长,兵员为活动于上海、南京的特工;第五队由戴之旧部,陶一珊负责,兵员由学生军训总队组成。别动队共计一万余人。


戴笠是黄埔六期肆业生。在学校,就因自愿为蒋收集军校学生动向之情报。由于出色的搜集能力和办事效率,而获得蒋的欣赏,并一直领导特务处工作,没当过一天军人。但这次在建立别动队的成立过程中,却显示了优秀的军政能力。为调教这班青帮分子、工人、学生兵、特工组成的良莠不齐的队伍,戴笠申请了大批来自黄埔军校的军政干部。另外,戴与王兆槐还解决了,人员从外地进入各租界的审核问题。

前面,戴笠都是在为辅助军队作战之需而做事,后面就是为培植自已特务处的势力干活了。他相继成立的青浦训练班和松江训练班,专招有文化的兵员。在别动队成立之初,中日军队就在上海展开了炽热的互攻,战事这么紧急,还在办与作战无关的培训班。明眼人一看培训项目,就知戴笠在干扩大自已“特务王国”的私活。别动队是准军事部队,只需要有“火并”的能力,并不需要侦查(不是军事侦察科目)、行动、爆破、刺杀、窃取等培训项目。戴在各项目上安插了亲信,指令一经发现有特工潜质的人,即上报“特务处”备案。此后,戴笠的各种“特工训练班”也肇始于此。


下面介绍下该行动队的战绩。11月5日,日军10万精锐部队突袭登陆了杭州湾金山卫,对守卫淞沪南线的国军形成包抄,国军防线全线动摇,开始败象呈现;11月8日,军委会决定放弃上海。此刻,别动队留守狙击日军,掩护正规军的撤退;至11日,军队撤退完毕。别动队利用本地人熟悉地形、街巷灵活四处出击,不断牵制日军追击国军的步伐,不顾牺牲,死战不退,显示了国人宁死护家国的慨然气概。后,军委会令别动队撤出上海,遁入苏渐。第五队陶一珊队长,竞抗令死战不退,回电上报说,没接到戴笠的撤退命令。

会战后,竞只收容到1/5的别动队员。经查,大批特务骨干和青帮分子均战死疆场。让杜月笙和戴笠大呼痛哉惜乎!这里要提到的是,参战的青帮分子。这些人平时无恶不作、欺行霸市,明显属于国人中的负能量。在淞沪抗日中却呈现出令人称谔的战斗力,展现了江湖人在保家卫国时,所迸发强大爆发力的血性。几天后,苏浙别动队被解散,为此杜月笙拿出了20万的遣散费。再说一句题外话,为何在淞沪做战的别动队却冠名了,与淞沪无关的苏浙二字?别动队成立到解散,历时3个月,莫非戴笠是未雨绸缪或未卜先知,余部改编后,确实也都活动在苏浙之域。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说起“苏浙别动队”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支部队,它是由三教九流青帮弟子、洪帮弟子、军统人员、地下工作人员等各路各派组成的临时抗日武装力量,虽然人数不是众多,但是却在面对日寇入侵之时,不畏生死,为保家卫国敢于牺牲性命,实在令人可歌可泣。

1937年8月,日军全面进攻上海,上海守军奋起抵抗。此时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振臂高呼保家卫国,并组织抗日力量和救援人员,建立救护队和临时救护医院,前后共救护抗日受伤人员近45000人。杜月笙虽是青帮中人,但是面对列强入侵,甘愿“毁家纾难”,直到11月份上海沦陷,他才不得不撤离。

在此期间,杜月笙在上海与戴笠共同协办了一支抗日武装力量,那就是“苏浙别动队”。杜月笙与戴笠是挚友,在打击侵略者抗击日寇这一点上更是有共识。很快,这支一万余人组成的武装游击队诞生。这支部队以帮会弟子和工人阶层为基础力量,从事破坏日军设施,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刺探情报和清除汉奸等工作。杜月笙一次性购买“快慢机手枪”5000余支,交于别动队员使用。又利用自己的身份,号召学生、店员、帮会弟子等加入队伍,誓于日寇血战到底。

10月份,这支仅用一个月就仓促成立的苏浙别动队就参加了战斗,主要任务是配合正规军作战。虽然战前拟定好别动队员只作游击配合,不担任正面作战任务。但是当战争打响后,别动队员们眼见正规军兄弟惨死敌寇之手,哪能咽的下这口气,于是纷纷加入正面战场,与日寇展开激战。尽管别动队员参差不齐,作战能力也远不济正规军,但不畏生死的精神依旧令人敬仰和感动。这些人大都是青帮弟子,但是面对列强,那股子中国老爷们儿的血性劲头全部展现出来,还有人组成敢死队,身上捆满炸药和手榴弹与日寇同归于尽。

其中别动队第9大队最为悲壮,这支部队先后多次奉命配合正规军阻击日军,因为作战经验不足,导致严重受损,当最后一次奉命阻击日军后,由于敌我力量之悬殊,很快被日军击溃。此时队伍人员只剩三分之一,并且很快被日军包围,面对日军之凶悍,无人投降和退缩,大队长廖曙东喊出“中国不亡!抗战必胜!”的口号后,遂持枪向日寇设计,但不幸壮烈牺牲。其它队员奋力拼搏,视死如归,终于冲出包围。最终,这支500余人的部队,只剩不到50人存活。

据战后统计:别动队员共阵亡1500多人,受伤500多人。杜月笙闻听噩耗之后,如此一个大人物竟然悲伤痛哭,大赞别动队员之血性,同时又为这些为国捐躯的好青年们感到痛心不已。

上海沦陷后,别动队第一、第二支队潜入浦东地区与日军展开游击战。第三支队退守租界,坚持地下抗日。所剩人员先后有2000重新编组,加入训练班,成为正规军。1938年5月,这支部队改编为“忠义救国军”,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并刺杀汉奸数人,截获情报无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宪兵队配合汉奸进行大搜捕。自此后,这支“苏浙别动队”基本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大狮


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军队投入包括精锐劲旅中央教导总队等80余万兵力参与战斗。在戴笠的建议下,蒋介石下令成立一支抗日组织,协助正规军作战,戴笠欣然领命,加紧筹备,他也借机发展自己的特务系统的武装力量。


杜月笙的青帮是上海滩最大的帮会力量,杜月笙手底下网罗了三教九流的大量人马。于是经协商,戴笠和杜月笙一致同意组建“苏浙行动委员会”,杜任主任委员,戴笠为书记长,负责常务。委员会内设别动队,刘志陆出任总指挥,王敬久为参谋长。何行健、陆京士、朱学范等分别任队长。这样这支以上海青帮人马为主、成员包括工人、学生、特工的近2万多人的特务武装成立了。

为了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蒋介石下令军委会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并把黄埔军校的一些毕业生配备到别动队。此后戴笠还从别动队选拔出一批具备特工人才的成员进行专门的特工培训。

别动队成立于淞沪会战之际,这支队伍在淞沪战场上浴血奋战,损失惨重。

淞沪会战中,日军重兵登陆杭州金山卫,中国守军为保存实力,从上海撤退。别动队为这次撤退掩护。别动队同日军浴血奋战,付出巨大人员伤亡,原本近2万人的队伍大部阵亡,最后残部约有800人,撤退到江浙地区。

淞沪会战后,戴笠奉命布署上海沦陷区的潜伏工作。他重新整合别动队残部,成立了“忠义救国军”,由军统直辖。这支队伍在抗战中数次与日军交锋,并截获日军大量情报,为抗战作出了贡献,在后期参与围剿,与新四军多次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