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导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乡村旅游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共享农庄出现的背后也是乡村旅游需求的兴起。那么这种业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带动乡村振兴? 如何平衡外来旅游投资者、经营者与乡村治理体系、村民的利益关系?“共享农庄”模式在中国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经济发展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比今天更火热,而农业领域的第一道“共享”曙光,出现在了农庄里。那么共享农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建法,在这种模式下要借助哪些载体?各相关方如何获益?开发模式及类型都有哪些?目前,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热度都在持续升温,“共享农庄”的孕育空间正在慢慢变大。

“共享农庄”模式的雏形,很早在美国就已经出现。

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名为“艾米农场”的生态农场。由六十多岁的南迪和她三十岁的女儿自1997年开始共同经营。60亩的农场由两个女人打理,显然十分困难,所以她们干脆把农场弄成开放式,随性经营。

就是这么一个近乎“理想化”的农庄,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在田间体验享受收获的乐趣、眼见为实的食品安全感。农庄还和周边学校合作,打造了系列性的亲子主题活动,这也成为农庄营收的重头戏。

如今这个占地60亩,只有两个人管理的农场,不仅没有因为开放和共享而破产,反而持续经营了二十多年,每年的收益高达百万。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现在“共享农庄”理念在中国,又进化了一步。

随着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陆续有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的海南,提出的就是——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

“共享农庄”怎么搞?

将有条件的村庄、农场、基地通过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企业经营为主,让农民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业态。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如何受益?

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共享农庄”对于政府、农庄主、农民以及城市消费者而言,可谓“四赢”局面。

对于政府而言,“共享农庄”模式,通过使用权的交易,将农庄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将不确定的流动性转化为稳定的连接,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问题。

对于农庄和农民而言,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私人定制形式,不仅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够和以往低频消费的用户建立强连接。

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实,有一处宅院,纳三五好友,赏四季之风月,几乎是人生最大幸事。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的开发模式?

1、整村综合开发模式

由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对整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利用村庄空闲地等建设民宿和其他相应设施,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将整村农用地进行统一规模化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2、村庄农房改造升级开发模式

由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将村庄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其房屋可以出租。将村庄部分农用地进行统一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3、基地开发模式

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利用农业基地内农业附属设施用地等建设管理用房,或利用基地已有的建设用地建设民宿,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以转让。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北京福来战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与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专家团队提出的新时代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联合体”模式值得借鉴。

福来咨询研究表明,许多农业经营领域里的好事办不好,都是因为缺乏一个在品牌产权上明晰的、在市场经营上实力强大的法人主体!致使行业中经营主体散乱而不强,必然劣币逐良币。

要想做好“共享农庄”基地开发也是一样,要避免以往做事产业高度分散、品牌多不集中、经营主体弱小的弊端,要把农民和农业合作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团队参股的办法,建立产权上明晰的、在市场经营上具有强大实力的经营主体。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的五种类型

1、产品订制型

对消费者认养的农作物建立档案,严格按照约定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成熟后,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既可配送到指定地点,也可进行代销,将销售收入返还消费者。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菜篮子集团、酒店、企业、学校等机构投资“共享农庄”。

2、休闲养生型

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以出租、合作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客栈,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候鸟”前往农庄休闲养生度假。打造“民宿+农地”休闲养生产品,把经营权租赁给“候鸟”人群、城市居民,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

3、投资回报型

消费者及投资主体通过众筹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发展“共享农庄”,农庄为消费者及投资者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托管代种代养、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消费者及投资者按约定获得实物或投资收益回报。

4、扶贫济困型

引导消费者及投资主体与贫困村或贫困户直接对接,消费者认养贫困户的农作物或者承租贫困户的农地、农房,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房产或以土地、房产入股获得财产性收入以及通过打理农庄获得务工收入,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5、文化创意型

立足特色资源,吸引各类艺术家、创客利用品牌设计、故事挖掘、艺术再造、农业科普等文创艺术方式,打造特色农庄。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有什么优势?

神农岛首席顾问娄向鹏认为:独特的农产品资源和主导产业,是农业企业的战略之根。品类是品牌生长的土壤。否则,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共享农庄”模式正是活用当地优势资源与主导产业的成功典范。农民最大程度的自愿、自主、自发参与,充分尊重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共享农庄”提倡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庄经济,避免了过度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侵害,能让无法规模城镇化或不满开发商开发的区域也享受人居升级,又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科技导入、城乡交流融合。

“共享农庄”第三个优势是,农庄使用权共享,收益在合作各方共享,资产增值收益大部分归属农民,平台获得信息中介服务费用,日常经营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税费归属政府。

不论是国外发达农业的“共享情怀”,还是国内休闲农业的“共享经济”,都是将涉农经济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多样化的需求,共享情怀和共享经营的有机融合着实令人期待。

目前,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热度都在持续升温,“共享农场”的孕育空间正在慢慢变大。

四赢!“共享农场”让梦想照进现实

░░

有人说,共享农场就是把共享经济的理念,带到具体的农场经营中去,打造出的大联盟。

这个大联盟成员包括:消费者、农场、线上及线下的购物渠道和流程。保证良好的农场体验,包括参与农事活动和购买土地、农资、农产品衍生品的工艺制作等的体验。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庄”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于政府、农庄主、农民以及城市消费者而言,可谓“四赢”局面。

对于政府而言:“共享农庄”模式,通过使用权的交易,将农庄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将不确定的流动性转化为稳定的连接,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问题。

对于农庄和农民而言: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私人定制形式,不仅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够和以往低频消费的用户建立强连接。

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实,有一处宅院,纳三五好友,赏四季之风月,可谓是人生最大幸事。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但以往,这种梦想和经营一家农庄的现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遥不可及。不过,如今“共享农庄”模式的出现,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此时,农庄作为一种生活、一个自由呼吸的场所,一个城乡之间“第三种生活”的本质属性,也因为共享经济的融入,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场如何实现盈利?

░░


目前,在广州等地已经诞生了一些专注于做共享农场的运营商,他们在全国各地接收闲置土地进行托管,规划改造成统一管理的农场,然后实行标准化生产。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这些运营商有专门的团队,确保农场进行标准化的有机种植,并且将农场分割成若干片区,由城市家庭在线下单来认领土地的收获权。

这些取得收获权的家庭,就是农场的共享会员,而像种植、生产等等流程则是由运营商的专业团队去操作。

从概念上来讲,确实比较可行,可以吸引很多有田园梦的城市人。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和盈利方面,就会有人产生疑问,毕竟共享农场整个项目操作下来投入也很大,除了收取一些会员费,还有哪些盈利点,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卖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有些水果基地会举行采摘活动,从而把农产品卖出去,这种形式比去寻找渠道销售更具价值。

共享农场大多都是走标准化有机种植的路线,有了会员的见证,产品质量有目共睹,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只会不断提升。

不仅卖农产品可以赚钱,还能发挥其附加价值,加工、配送、餐厅……都可以囊括其中。

曾有一家农户,去年种了100亩红薯,因为一时没有找到卖家,就策划了一场“与孩子一起挖红薯”的亲子活动,报名费仅需100元就能体验到挖红薯、烤红薯、品尝红薯的乐趣,还能把挖到的红薯带回家。一场持续1个月的活动,100亩红薯基本上都卖完了。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租赁

依靠租赁赚钱是农业共享模式的最可靠的保证,通过提供租赁服务可以实现资源的价值。其中,比较多的就是土地租赁、农机租赁。

共享农场永远不缺可以租赁的资源,只要农场还有闲置资源,就能租赁出去,既能赚钱又有社会效益。

比如:农场或者合作社耗资百万购买的收割机。一旦完成了自己农场或者合作社的收割任务,剩下的时间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服务周边的农民。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资本运作

这一点有点像共享单车模式,把平台打造成资金池,通过聚焦钱和资源,之后再通过资本运作,从而完成财富再造。

农场的会员多了,自然共享农场就成了一个资金池,会员费、认领费聚集起来,可以用于投资其他项目。不过这样的资本运作必须谨慎,要有科学的规划和风险预估。

举个例子:一家养殖大户,养了5000头猪。如果采用领养的方式,一头猪以1000元被领养,那么就有500万元的现金。养殖大户可以凭借这500万投资其他项目,从而实现财富的增长。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最后,也有人认为共享模式适合体量大的市场。就农业来说,也有很多大体量市场,比如农资、农产品等。但如何实现供应链及价值链再造就成为农业经营者思考的重点。

延伸价值

欧美很多共享农场都与学校合作,推出亲子科普教育,只要农场的宣传和包装做得好,服务扎实到位,人流量可想而知。制定一个合适的价目表,就能坐等收钱。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共享模式具体的实现载体?

░░

▌农村土地

国家提倡土地流转与变现,土地已经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一家创业型公司如果流转了1000亩土地可以通过共享模式来解决资金的困局。

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在开始认种、认养的项目。只要你有地,你也可以开展认种、认养项目。比如,一个城市家庭可以认种1亩地,支付管理费用,之后由你来帮他们打理,种出来的农产品归城市用户。这样就解决了谁来种地、融资等问题。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农机

很多农场主之前会抱怨农机的价格太贵,一台农机十几万,甚至上百万。而且,要命的是农机闲置率太高。

如果通过开展农机租赁,一台农机可以提供给一个村里的农户使用,大家一起来共享这台农机。这样,也可以减轻创业者资金压力和现金流。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农村物流

目前,很多大型的物流公司。比如顺丰、申通等物流的渠道已经下沉到村镇了。

前些天,国家也发文提出发展农用车来开展物流和配送。毕竟,农村比较分散,物流跑起来比较吃力。

如果,通过一辆农用车来共享物流配送,是不是也可以破解农村物流难题?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农村仓储

农产品大量上市之后,不可能一次就全卖掉。因此,仓储或冷链显得特别重要。但建设一个仓储成本太高、闲置率也特别大。

通过共享模式,激活农村仓储,提供仓储利用率,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存储及农产品安全等问题。

共享农庄可能是乡村振兴下一个风口


▌销售渠道

得渠道者,得天下。但,这些销售渠道能否拿来共享快速激活农产品销售呢?

目前,农产品电商就在扮演着渠道共享的角色。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就能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