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吊兒郎當”到“種糧大王” 寧鄉農民實現勵志蛻變

從“吊兒郎當”到“種糧大王” 寧鄉農民實現勵志蛻變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李向

从“吊儿郎当”到“种粮大王” 宁乡农民实现励志蜕变

( 周餘良駕駛大型耕田機在翻耕村民土地。)

“還有一朵芬芳/像油菜花一樣/帶著動人詩章……看那油菜花又黃/男孩靜靜想/女孩在身旁……”在明媚的春光裡,在一望無際的金黃色油菜花叢間,一支由穿著時髦的女郎組成的表演隊伍伴隨著《油菜花之戀》優美的旋律載歌載舞,前來賞花的遊人紛紛駐足,只感到生活原來是如此美好……這是3月25日在寧鄉市首屆“資福油菜花群眾文化節”上演的場景。

作為200畝油菜基地的主人周餘良,面對此情此景,感慨萬千。在七星村這片土地上,十多年來,他歷盡艱辛,從最初耕種3畝多稻田伊始,到成立“餘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友良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當地100多戶農戶一起合作耕耘1000多畝水田,昔日村民眼中“吊兒郎當”的他,已蛻變成不折不扣的“種糧大王”,年收稻穀近15萬公斤、油菜籽2萬多公斤,並優先為當地貧困勞動力提供創收機會,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增收。

4月初,記者來到寧鄉市資福鎮,見到了這位“種糧大王”,傾聽他的故事。

戒除陋習 田裡“挖”事業

“當時,岳父母、舅子他們在廣東打工,嶽祖母生病在家沒人照顧,在家庭欠債4000多元的情況下,我把湘鄉的店子轉讓後,和妻子一起回來照顧嶽祖母。”周餘良告訴記者,他是壩塘鎮南田坪村人,小學三年級文化,以前是個單身漢,抽菸、喝酒、打牌……周餘良和妻子胡友良克服重重困難才走到一起。2006年,嶽祖母生病,周餘良向岳父承諾一定會照顧好嶽祖母后,夫妻倆搬到七星村的岳父家居住。

“酒也戒了,牌也不打了,完全變了一個人。”七星村老虎組村民丁良益介紹,周餘良剛搬回來時,人生地不熟,家裡開銷大,他戒酒戒賭節省開支,盡心盡力耕種岳父家3畝多稻田,照顧一家老小。2010年,入不敷出的周餘良欠債近5萬元。

眼看生活難以為繼,周餘良向朋友借2000元購買了一臺小型耕田機,起早摸黑在自家田裡掌握操作技術後,就在當地開始“犁包田”。隨叫隨到,技術好,價格公道……贏得了當地村民的信任。兩年時間,他白天駕駛耕田機在田裡忙碌,晚上回家端茶倒水服侍嶽祖母……除還了近5萬元債外,還掙了近10萬元。

當美好生活的大門向周餘良敞開時,周餘良嶽祖母、岳父先後因病離世。周餘良盡心盡力處理好兩位老人後事,實現了當初對岳父許下的承諾。在他準備舉家搬回南田坪村時,其岳母和舅子一再挽留。面對岳母和舅子的信任和期盼,他深受鼓舞。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重新規劃未來的創業之路,決心在七星村“挖”出一份事業來。

成立合作 社歷經坎坷

“他啊,讀完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要他拿筆寫字比拿鋤頭還累。買個手機也僅僅只會打電話,其他什麼都不會。”胡友良介紹,周餘良雖然基礎差、年齡大,但是肯吃苦、勤奮上進、有股犟勁。2013年,通過該村“支村”兩委的支持,周餘良來到湖南農業大學進行培訓學習。他虛心好學,不懂就問,向專家請教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藥肥減量提效等農技和創業知識。從此,他每年定期前往湖南農業大學完成他的必修課。

“學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好,還要做大。”周餘良說。

2013年4月,周餘良拿出全部積蓄,在“支村”兩委的幫助下,投資20萬元,添置了耕田機、插秧機、收割機、打米機等大型設備,以26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近500畝水田,與當地100多戶農戶成立“餘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水田規模達到1000多畝。

“我種了30畝水稻,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丁良益告訴記者,2014年,他加入“餘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周餘良以低於市場的價格為合作社成員提供翻耕、插秧、田間管理、收割等一條龍服務和技術指導,讓丁良益畝產稻穀達到600公斤。

2014年,在創業剛剛起步之際,一場大水讓周餘良近100畝水稻顆粒無收、數百畝水稻減產,他因此欠下數萬元農資、田租等方面債務。

投入超百萬元 做新時代新農民

“周餘良吃得苦、霸得蠻、講信譽、有闖勁,只要他在,我們就有希望。”荷葉塘組68歲村民曾龍輝介紹,數年前他打工時發生意外摔斷了右腿,一直在家休養。2014年,他用自家的4畝多田入股加入合作社,種油菜、優質稻。周餘良“手把手”教他如何管理、如何節約成本等。到了農忙時節,周餘良全部請當地貧困勞動力做工,每人每天支付150元。貧困戶的田土不管是自己種還是流轉,他都會免費幫他們翻耕好。曾龍輝坦言,只要周餘良在,他就算活到80歲,也一樣輕鬆種田。

2015年,東山再起的周餘良一頭扎進了水田中,把種植雙季稻改為種植一季稻,水稻收割完後種油菜。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增加了收益。

“自從跟了他,我20年都沒現在1年這麼忙、這麼累。去年收入有10多萬元,在手裡還沒捂熱乎,他又投進去了。從開始承包水田到現在,已經投入100多萬元了。”胡友良介紹,在合作社農機使用頻率大幅增加、使用壽命縮短的情況下,2017年,周餘良拿出40萬元,和14名合作社成員一共籌集180萬元資金成立“友良農機專業合作社”,對所有農機進行更新換代,還建起了烘烤房、糧庫等設施。他還參加了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與時俱進,把創業發展方向轉移到綠色生態農業上面。

“新時代新農民,要‘轉型’,還要‘升級’,要讓田地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周餘良告訴記者,如今合作社正在加緊邁開“轉型”的步伐,種植的優質稻、加工出的菜籽油正在申請綠色產品認證,要培訓更多的現代農技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