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無知

早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無知

01 淡定一點兒,早戀不是洪水猛獸

前幾天的新聞“陳奕迅女兒談戀愛,與男生十指緊扣舉止親密”一度霸屏微博熱搜,讓“早戀”這個詞重現大眾視野。網友的評論褒貶不一,有人說如果自己的女兒十四歲就談戀愛,自己一定會瘋掉。也有人說青春期不談一場戀愛簡直是人生遺憾。

值得關注的是,得知女兒的戀情上熱搜,陳奕迅和妻子的態度都很淡定,陳奕迅曾經表示,自己不會干預女兒交友,會給她保留私人空間。他的妻子則表示,“她已經初三了,有自己喜歡的人很正常。”甚至坦言有見過女兒的男朋友,對這件事保持開放態度。

不禁想到了網友的一句話:“情竇初開的時候,有開明的父母該是多麼幸福的事。”

說到“早戀”這個詞,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如臨大敵,認為早戀影響孩子學習,破壞紀律。有些人甚至給孩子貼上“不自愛”的標籤,其實,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對孩子們一味否定的態度。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懵懂的青春期經歷過來的,少男少女的情愫往往單純而美好,但是到了老師和家長的眼裡,就變成了“洪水猛獸”,處處被壓制扼殺,甚至會導致悲劇產生。

去年春天,河南十七歲的高三女孩,因被老師發現課間與男生的“不正常交往”而被全校通報勒令退學,校方的公告上赫然一行大字,“超出正常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影響極壞。”十七歲的女孩不願妥協又無力反抗,最終選擇在家中喝農藥死亡。

或許有人會說,看,早戀不僅害得自己名譽掃地,而且丟了性命。可是,真正殘忍的不就是自以為是的大人嗎?

早戀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對早戀的無知。在早戀出現的時候,家長和老師沒有及時正確地引導。

青春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階段,我們“視而不見”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情感需求,以為“不出現問題”就是沒問題。但是一味地壓制那些跟學習無關的情緒,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有時還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02 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幫助

早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無知

大學時曾經聽一個老師說起過,她的鄰居一個初三女生收到一封情書,被媽媽發現了,媽媽不聽解釋,認定了是自己的女兒和男生談戀愛耽誤學習。媽媽撕毀了情書,跑到學校班主任那裡大吵大鬧,最終男生轉學離開。

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下,成績一落千丈,受同學嘲諷排擠,整個青春孤獨而倔強。成年後的女孩每一段感情都不順利,始終無法遇到對的人,即使別人真心付出,她也無法敞開心扉,最終她只能告訴別人早已經習慣了一個人。

如果當年她的媽媽能理智一點,肯定女孩的優秀,信任女孩的感情,願意和孩子一起面對青春的問題。也許事情根本不會變得這麼難堪,也許女孩也可以有另一種幸福的人生。

心理治療師曾奇峰說過:“如果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對異性還沒有一點興趣,那才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情。

黃磊是我很喜歡的男演員,記得他曾經參加節目時被問到女兒多多早戀的問題,黃磊淡定地說,“我覺得我女兒十五歲戀愛很正常,戀愛就戀愛,哪有早戀一說,早戀這個詞很混蛋!”

著名主持人孟非也在訪談節目中被問:“假如你的女兒談了一個男朋友,你一點都不喜歡她,怎麼辦?” 孟非只簡短回答:“少來往。”他覺得即使不認可女兒的選擇,但依然尊重。

影帝梁家輝曾自曝女兒十四歲就談戀愛了,他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女兒,更不願意給女兒任何壓力,很尊重女兒的自由戀愛。而且在別人質疑萬一男方並不是很好時,他大大咧咧地說:“又不是我嫁給她!”

有這麼優秀、愛家、又開明的爸爸,他們的女兒實在是太幸福了!的確,青春期是人生中敏感而特殊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認可。

03支持並不是不干涉,而是在信任的基礎上給予愛的教育

早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無知

有個朋友是一名婦產科醫生,暑假裡她讓初中的女兒坐在她身邊跟她一起上班。後來跟我說,她發現女兒和別的同學寫的紙條,熱烈地討論一個男孩,她覺得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了,就想趁著暑假讓女兒多瞭解一些生理知識。

我說她也是夠了,她狡黠地說:“我當然知道閨女長大了,早晚有喜歡的對象。先讓她瞭解女孩的身體會出現哪些問題,她以後才能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啊。”

作為開明的家長,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是重要的,但並不是完全不干涉,其實孩子情感萌動的時候,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最好時機。

戀愛很美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青春期的戀愛不是花前月下,不是強迫佔有,而是為對方考慮,不耽誤對方的學習,不傷害對方的身體,這才是真愛的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每年有至少1300萬例人工流產的女性,其中超過一半是年齡二十五歲以下的女性,而且這種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

不能說所有的早戀都會給女性身體造成傷害,但不可否認,很多家長對於早戀問題已經避之不及,更不會給予適當的性教育。

事實上,如果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青春期的懵懂狀態下多一點關注,正確地引導,很多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孩子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裡感知自己內心的情感,也更有利於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長。

04引導孩子尋找共同目標,一起進步

早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無知

上週末參加了一場婚禮,新人是高中的同班同學。給長輩奉茶的環節,新郎對著岳母說:“媽,謝謝你當年沒把我趕出去!”全場賓客鬨笑,只有新娘悄悄擦眼角。

據知情人透露,當年這對“活寶”的早戀也是驚動了老師和家長,個個苦口婆心。後來男孩每天下課後到女孩家一起學習,硬是把女孩的成績拉到了全年段前一百名(據說以前女孩的成績經常墊底)。男孩的父母看到孩子的決心後也不再幹涉,反而鼓勵他們共同進步。

青春期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戀愛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或許會影響學習。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合適的“共同目標”,引導孩子朝著共同目標努力。愛就是要讓彼此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這樣成長的孩子才會更多的理解對方、欣賞對方。

還記得央視新聞曾報道的,第四十五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第一名的董宇陽和獲得第二名的孫維維就是一對情侶,獲獎的同時女生大方公佈戀情,“最開心的不是得了什麼牌子什麼名次,而是和你並肩站在了最後的領獎臺上。”

最後兩人一個保送清華大學,一個保送北京大學。他們之間的戀情不僅沒有影響學習,反而激發了自己更大的潛能。

所以,作為家長,關注孩子的身體成長、學習成績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早戀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更不應該被各種“標籤”化,只要家長和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足夠的耐心,其實大人和孩子最終的目標都會是良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