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位次法準確度分析 不服從調劑?看完你可能不敢了!

高考填報志願,從原理上來說,位次法是參考價值最高、適用範圍最廣的方法,尤其對於高分段考生更是如此。但位次法只是一種數據分析方法,過度依賴甚至迷信歷史數據,企圖藉助位次法實現“一分不浪費”,丟掉風險意識,無異於刻舟求劍。

高考志願:位次法準確度分析 不服從調劑?看完你可能不敢了!

很多家長在高考前參考上一年的錄取位次做模擬填報,往往學會了方法卻發現不了問題——很多高校錄取線是存在波動的。如果你參考三年數據,很快就會發現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

筆者近期正在準備推出專欄第7個章節,分析院校錄取線走勢,告訴你應對高校錄取線波動的技巧。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這是我唯一的付費專欄,其中的乾貨一定對得起它的價格!

一、高校錄取線必然會存在波動

我在招生考試部門工作了9年,就我從多省歷史數據的分析,發現即使是高分段,仍然不少高校錄取線位次存在明顯波動;在二本批次,位次波動就更普遍了。

不少家長持有“參照往年位次填報志願基本沒有問題”這種認識。前期還有一位家長在我的評論區留言說,“參考上一年的位次選專業,不要服從調劑!我孩子去年就是A不服從調劑,錄取到了B的第一專業。”

我以湖南省2015-2017年一本理工類的投檔線數據為例,看看位次法在高分段,是否能夠實現“精準”報考:

高考志願:位次法準確度分析 不服從調劑?看完你可能不敢了!

上圖橙色區域,是投檔線位次波動較大的高校;藍色區域是2016、2017兩年招生人變化較大的高校。由圖可見,高分段的高校錄取線波動大的現象並不少見。波動較大的如天津中醫藥大學,2015-2017年投檔線分別為1.3萬名、3.1萬名、1.7萬名,報考這類高校,家長要特別小心。

高考志願:位次法準確度分析 不服從調劑?看完你可能不敢了!

上面兩圖236所高校,均在湖南省一本批次錄取,56所被我用橙色標示為“錄取線波動大”(將位次轉換為2018年同位分,三年最高分、最低分之差大於8分),佔比接近1/4。而波動幅度超過5個同位分的院校,達到86所,超過1/3。要知道這還是一本批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分段。

筆者曾統計過廣西二本批次2016-2018年投檔線位次,三年內波動幅度超過5個同位分的院校超過半數。這也是為什麼填報志願至少要參考3年數據的原因。

高考志願:位次法準確度分析 不服從調劑?看完你可能不敢了!

二、高校錄取線波動下,不服從調劑存在的風險

即使在高校三年錄取線位次很穩定的情況下,我仍然不建議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因為很多三年錄取線穩定的高校,第四年錄取線較大幅度上揚的現象並不少見。

高校錄取線的波動,其本質是考生填報行為所形成的,受到包括招生計劃數變化在內的諸多因素的影響。假設一所高校近三年錄取線位次都相當於2019年的600分左右,其錄取線分數區間在600-630分之間,即使2019年的考生也仍然判斷其錄取線在600分左右,但如果620分以上報考該校的人數較往年明顯增加,可能導致其投檔時投到615分已滿額。這15分的漲幅對考生有哪些影響呢?

高校投檔線上調對考生存在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原來預估能過了投檔線的考生將無法投檔到該校;

二是原來預估能讀較好專業的考生,進檔後將處於低分區,原來預估能上的專業可能上不了——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將可能面臨退檔風險。

高考志願:位次法準確度分析 不服從調劑?看完你可能不敢了!

平行志願模式下的退檔風險是多數考生都承受不起的,只能通過服從專業調劑來規避。A志願不服從專業調劑,最後錄取到了B校的理想專業,這種情況並非沒有,但這類考生只能稱為“倖存者”——在A院校過了投檔線的情況下,不服從調劑退檔後,斷然不可能錄取到B校的理想專業,包括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二次投檔的省份也是如此。

筆者近期正在整理多省數據,彙總2015-2018年錄取線波動較大的院校,帶你一起分析院校錄取線波動趨勢,告訴你應對技巧。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獲取更全面、更系統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