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累的消费者

几年前的一次旅行,我在火车站喝了一瓶“康帅傅”,被亲友们嘲笑了几年,从此以后我的经验库里又加了一条,火车站周围的东西不要买。

为什么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累的消费者

这样的经验库我想每个人都有,诸如别吃医院周围的小吃,不卫生,旅游点的纪念品别买,太贵,东西太便宜别买,可能有假,太贵了也别买,可能被宰,银耳太白别买,可能漂白了,馒头太白了也别买,同样可能被漂白了,猕猴桃太早了不能买,可能用了催熟剂,草莓太大了不能买,可能用了膨大剂,等等等等等等。

为什么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累的消费者

消费经验库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繁杂,记了后面忘了前面,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放慢消费的脚步,消费起来谨慎谨慎再谨慎。可当我们好不容易知道了太干净的菜不能买,他们专门抹点泥巴卖给你,当我们知道太好看的水果不能买,他们专门挑点丑的卖给你……套路里面有套路,有套路还有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如此这般,我们会在一个地方被坑两次甚至三次,所谓上“当受骗年年有,年年花样不一样”。

为什么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累的消费者

​难怪国外评价中国人充满戒心,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消费过程中养成的自然反应。购物是一次智商的检验,那些新奇特的物件,若不是提前充电,摸清原理,就有可能被收智商税。那些明显背离规律的事物,比如每年收益高达两位数的金融产品,若不是贪心,就是愚蠢得去上当。

购物是一次对见识的检验。我们需要见多识广,关心时政,那些政策性优惠,如果消费者不主动问,一般不会主动推荐。比如最近我办理的每年360元20M的宽带,属于电信公司响应国家政策推出的套餐,如果不是我有所了解,电信营业厅是不会主动推荐的,消费者也就无从知晓,难以享受这样的优惠政策。

购物是对记忆力的检验。常言道,吃亏是福,而消费者吃的亏上的当可不是福,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韭菜的记忆只有7秒,同一个事物,如果换个套路,还是会上当,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普通消费者,不仅仅要有超强的记忆,还需要有一定的推力能力,这样才能免于吃亏上当。

购物是一次逆商的检验。吃了亏了上了当了,投诉无门,或者投诉后久拖不决,能接受就是对逆商的考验。

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聪明的消费者,就算如此,也经常处于上当受骗的境地,因为有些事物难以靠个体的聪明和谨慎去防备,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机构用专业设备进行检验,制定严格的规则规范,才能够防范于未然。

消费者的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终究会返给整个社会,拖累社会的整体运行。

当我们看着老外在中国对辣条垂涎欲滴,狼吞虎咽地围着火锅,也许我们可能嘲笑他们的无知,而同时更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有完善的规范,保障他们不用学习不用准备就可以得到明明白白的消费,所有的权利都得到完整的保障,才有了这种放心的心态。这种个体的轻松,汇聚起来就是整个的顺畅,消除了这些内耗,使得社会运行成本下降。

几十年来,普通消费者就是这样经历着一次次的考验,接受了一次次的教训,变得聪明无比,却成了最累的一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