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黃帝手植柏,黃帝衣冠冢,黃帝大腳印,可稱得上黃陵三絕!你怎麼看?

神都長安


和諧社會,不必爭論,共贏共享才是上策!

最近這幾天,有人看到河南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辦的越來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就眼紅了,甚至開始詆譭,以訛傳訛,國家都承認的儀式,從春秋就開始祭拜大典了。很多都是無憑無據的詆譭,網上隻言片語的罵街是徒勞無用的。

其實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幾代人,因為上古醫療條件差,不可能一個人活幾百歲,肯定是,幾代人甚至是十幾代人。因此黃帝部落活動區域廣泛。 但是,最有為的一代黃帝應該出生並光耀於河南新鄭。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史書記載: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 專家認為,黃帝因居住或生於軒轅丘得名。最早的記載是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史記·五帝本紀·解集》說:“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這就是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新鄭市區內。 古代文獻記載黃帝部落起源於陝西渭水流域,黃帝以姬水(在今河南新鄭)成。 黃帝與炎帝是華夏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

炎帝和黃帝都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歷、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

很多研究學者認為潩水即是姬水 《水經注》說:潩水(姬水)出河南密縣大騩山。大騩即具茨山也 。”姬水是軒轅黃帝出生的地方。姬水旁邊有一座黃土丘,它的名字就叫軒轅丘。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 《大明一統志·古蹟》:“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 《水經注》:“黃帝登具茨之山,升於洪堤,受神芝圖於黃蓋童子即此。潩水出其阿,流為陂谷,謂之玉女池。今其山有軒轅避暑洞。又其巔有風谷,下有白龍湫,每遇旱致禱輒應。”“洪堤”是古代人在具茨山利用山樑之勢,人工開闢的一條石堤。“潩水出其阿流而為陂,俗謂之玉女池。”這裡說的潩水就是姬水,玉女池指的就是用人工基石建設的潭凵。而潭凵下面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龍潭。軒轅黃帝所站的“洪堤之上”就是姬水源頭。清嘉慶二十二年《密縣誌》曰:“其東南曰栲山,又東南曰柏崖山,柏崖北曰熊耳山。柏崖、熊耳南北對峙,中有白龍潭。”其狀如熊,新鄭世謂大熊山。世亦傳黃帝有熊氏因熊山得名。 潩水河,位於新鄭最南端,發源於具茨之山(現稱始祖山)。春秋《國語·晉語》說:“昔少典娶有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考古學家張維華考證後認為,文中所言姬水,即為今潩水河。從“潩”字來說,是變的意思,不是原意。加上三點水,就說明這道河不是原名,而是更換了名字。 潩水原名“頤”(頤字去頁)水,在母系氏族時代,以女為主,“頤”(去頁)字加女字為“姬”,所以潩水為姬水。到了父系氏族時代,姬字又去掉女字,加上三點水,改姬字為潩字,就變成了潩水河。 新鄭市古為有熊氏之國,河南省新鄭市境內現有五道河流(雙洎河[古洧水]、黃水河[古溱水]、潩水河、梅河、潮河),在這五道河流中,潩水河上下22.5公里,有黃帝文化遺址和黃帝文化祠廟遺蹟10多處。其中心地帶就在自然山黃帝飲馬泉和少典祠一帶。《天下名勝志》和《山川志》記:“自然山黃帝飲馬泉,在河南省新鄭市西南25裡。”自然山、潩水河與黃帝故里、故都相距12.5公里,又有大量的黃帝活動文化遺蹟。這就證明,潩水和軒轅故里、故都的關係是密切的,連在一起,潩水應是姬水。 潩水河邊的裴李崗文化----唐戶遺址,更證明了這一變化。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歷史文化為少典氏文化。由於在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原始的契刻文字,所以在少典氏文化時期,中原以嵩山東麓為中心的地區,最早播下了文明的種子或者說古代文明在這裡得到了萌生。

比黃帝更早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就在河南淮陽,從春秋戰國開始,歷代帝王均有祭奠。每年都有五十萬人前往祭祀!

少典,古傳為有熊國君。是黃帝的父親,是毫無爭議的新鄭人。“黃帝者,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在河南新鄭,歷代文獻多有記載,史無爭議。姬水河中上游,在自然山一帶,古來就有少典祠。少典祠古稱“太古祠”,又稱“太古爺廟”,這裡是少典帶領軒轅常居之地。 此外,黃帝老婆累祖是河南西平人(漢簡、水經注都有記載)。華夏文明之源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美日英法德等考古大國的專家都予以承認!不是幾個野蠻的歷史二道販子就能篡改的!

陝西的確有周秦漢唐,但是河南也不差,周,漢,隋,唐都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洛陽為首都。

夏朝四百年一直定都河南,夏人祖先大禹也是河南禹州人。商湯是河南商丘人,建立的商朝持續了接近六百年,西晉,北魏,北宋等都在河南定都。 從古至今,黃河中下游的週期氾濫造就的三千里沃野,養育了巨量的人口,孕育了華夏早期的文明,西周雖然滅了商朝,但是無力控制關東廣袤的黃淮海大平原和巨量的人口,於是西周開國初年,周武王就不得不在洛陽建立“成周宮室”,與西周鎬京的宗周宮室共存了兩百餘年,後來周平王實在無法忍受西北少數民族犬戎的騷擾,直接拋棄關中的鎬京,遷都洛陽建立東周,延續社稷五百餘年。

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認為關中平原狹隘,長安荒廢,於是決定東漢兩百多年定都洛陽。

隋唐時期長安城已經無法供應文武官員的吃飯問題了,而洛陽由於地處關東,且有大運河直通江南,建有通濟倉等多個全國性的大型穀倉,不得已很多皇帝和文武百官都多次到洛陽辦公,稱洛陽為東都。

楊廣,武則天等皇帝更是直接改洛陽為首都,文武百官所有宮室,都在洛陽生活居住辦公。

這一時期的洛陽影響到了日本,韓國,日韓兩國的使節目睹了洛陽的繁華後,都將自己國家的京城別稱為洛陽。日本長達四百年的戰國時代一直將爭霸之路稱為“上洛”!

到了唐末五代十國的時候,關中平原直接被廢棄,長安城也遭到了徹底廢棄。五個朝代都選擇在河南開封定都。北宋繼續定都河南開封(東京汴梁),東京汴梁繁華度一時無倆,兩百年出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根據東京夢華錄和清明上河圖記載,汴梁是當然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編號480Ⅹ-32) 燧人氏在哪裡,黃帝的父親少典在哪裡?黃帝的祖先伏羲氏在哪裡,都在河南。 河南是紀念誕辰,而且河南新鄭的資料證據更加齊全。五千多年前仰韶文化遺址,我6000年前的二里頭文化遺址,7000年前的賈湖遺址,都說明了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宣傳角度來講還是河南佔優勢。

最後結論還是以國家層面研究為主, 陝西關中盆地開發的比中原地區晚 更早的文明也是從中亞遷移過來的獵牧文化 黃帝不可能在一個人口少 ,文明也不發達的地區崛起, 而且從目前的考古看,陝西地區進入青銅文明的時期比中原地區晚了一千多年,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蹟幾乎為零。 司馬遷《史記》中也寫了幾種說法,其中說黃帝蹦崩,葬橋山,這個橋山也不定就是現在陝西的這個橋山。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橋山修建黃帝衣冠墓,進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司馬遷很嚴謹,他在史記中說,漢武帝討伐匈奴回程中路過狄道縣(古代叫狄道,1944年中部縣才改名黃陵縣)問屬下黃帝死後葬在在哪裡了?結果沒人知道,這時候有人說黃帝沒死是昇天了,黃帝昇天時,子民拽他的衣服想留住他,於是只拽了下來了衣服。漢武帝聽過後決定在建個假的衣冠冢來祭祀黃帝。 從此,歷朝歷代均會在黃帝陵實行國家大祭。這段文字恰恰說明現在的黃帝陵從漢武帝時期就開始造假,既然是黃帝真的死後葬於此地,為什麼又要造衣冠冢呢?只能說明漢武帝為了方便自己祭奠黃帝,造假另建了衣冠冢。

另外,即便這個衣冠冢是真的,如何黃帝臨死親手種樹?黃帝已死五千年!樹年齡為何只有三千年?黃帝腳印咋可能巨大到一人高?笑人者自己難道不先看看自己的作為?無論以上如何,祭祀黃帝都是值得稱讚,小的細節不扣也罷。

另外,很多人混淆了一個人的出生地,生活地和死亡葬身地,試問一個人生於北京,活在新加坡,死在美國,請問他是哪裡人?

有些陝西朋友不顧一切的去抹黑河南,一味抹殺河南的歷史!河南大量遺址如仰韶,裴李崗,二里頭,安陽殷墟,賈湖等,不僅出土了司母戌鼎等國之重器,還有大量契刻文字,包括我們的漢民族的文字之源甲骨文!這些都證明了夏商周為代的上古文化的一脈相承性!任何反駁都是在對自我認知與民族種群的一種侮辱!做人應該有底線,不該毫無憑據的瞎說!更不該不查不問的搞內訌!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黃帝的後人,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努力發展,最終達到和諧幸福,國富民強的共同目的!


土雜漫談


黃帝生於有熊,創立華夏,鑄鼎荊山,葬於橋山,均在今河南境內,有豐富的正史記載!

而反觀陝西說,僅有“黃帝陵”、“天水軒轅谷(姬水)”、“北條荊山”三個證據,分析三個證據可看出:

1.“黃帝陵”是江湖術士的騙局;

2.“天水軒轅谷”是五胡亂華時期戎狄杜撰;

3.而“北條荊山”更是牽強附會的亂扯!

事實上黃帝和陝西基本沒多大關係!

紀念祖宗我不反對,但強烈反對以紀念祖宗之名,行篡改歷史之實,獲金錢虛名之利!









吹吹水吐吐槽


別扯淡了,為什麼都吹都選對新鄭有利的解釋?但為什麼幾千年來沒到新鄭去祭拜?2006年才想起建個黃帝故里?早前那麼長時間幹什麼去了?咱們不說新中國成立以前的事,新中國成立都七十年了,河南新鄭,為什麼2006年才開始祭拜?這五十多年幹什麼去了?這怎麼解釋呢?不要給我瞎扯?把舌頭捋直了說!不要做那些蒼白無力的解釋,也不要去靠踩低別人抬高自己,就能說明什麼黃帝故里就是真的!黃帝陵至少被公認為,幾千年來歷朝歷代政府官員祭拜地方,包括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直到現在的所有領導人!你再猖狂,你能否認了這些嗎?


手機用戶23742303137


我知道,只要回答,就有一場無聊的辯論爭鬥。

但我還是想說說我的觀點。

我認為,古物比文字更可靠,比現代所謂的輝煌建築更有說服力。現在的輝煌建築一分不值,雖然有人很熱衷,很顯然,目的絕對不純,甚至不良。

古柏、黃帝陵、大腳印,都是古物,很可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聖物,不容褻瀆。

一個民族的悲哀,是對文化的不自信,更有一些人出自私利,蠱惑眾人,分解我們的文化核心,其心當誅……

文化,當敬畏,中華,自奮發。

不再說這件事,不接受辯論,我只代表我——小民一個。

不到之處,只是無心。謝謝!



溪石散人


就本題而言,“一場無聊的辯論爭鬥”是可以不發生的。如果發生,那就是有一個無聊的不講理、不講邏輯的“辯論者”在胡攪蠻纏。即使有這樣的一位,還是可以不發生“一場無聊的辯論爭鬥”,就是有見識的“各各哂笑而散”,爭辯無從發生。

只要請“堅信者”拿出證據來:有什麼證據表明那株柏樹是黃帝手植?黃帝衣冠冢裡有沒有衣冠,有何證據表明那是黃帝穿的?黃帝的腳印是如何“印”在那裡,有什麼證據表明那是可能的?有什麼證據證明那麼一個腳印可以歷五千年而猶存?

其實,連黃帝是不是真有其人,都是個問題。現在的問題同樣是主張“真有其人”的人拿不出有效證據。

強調一點:證據必須是可靠書證,“**說的”之類不是有效書證。“許多名人、偉人都去參拜過”更不是證據,恰相反,他們是到那裡“蹭熱點”,找“黃帝”給自己做背書的,說穿了就是擠進前面去過的那些位的隊伍裡,提升自己的身價的。

球現在到了“堅信者”腳下,在他拿出靠譜答案之前,各自幹各的去,不用理他。


ZBLiu


一九六一年國家認定。



上善若水一一一


看到有人叫陝西人陝蛋蛋?!太搞笑了,想起了小時候聽到的順口溜,不說了!真的不想參與那些無聊的爭吵,歷史要想篡改也難,還是尊重比較好!再說了,什麼地方什麼人的口碑是多年積攢下來的,不是罵出來的。總之,不要讓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挑起這種地域歧視,別讓人家把中國人看扁了。


風雨同舟24150151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陝西人的名聲只會被那群西安自媒體和個別自稱大師的黃V帶的越來越偏,為了日本人的幾個錢不惜幫助日本人分裂華夏文明



東峴匠


讓大家看看我國最高學術機構社科院教材黃帝故里在陝西!
這種問題回答太多了,直接上截圖吧



天道TD


我是西安人。我覺得西安有周,秦,漢,唐。4朝。。其他就算了。。4朝古都就夠了。。西安的宣傳部門垃圾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