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四位名门靓女的感情纠葛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怀疑人生

2008年7月2日,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后园立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的石碑,上面刻录了中国最著名的诗歌。它就是20世纪中国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在国王学院的后园创作这首诗的,而且诗中“河畔的金柳”被认为正是国王学院康桥边上的柳树。石碑就立在不远处。几乎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都知晓此诗,读之柔肠百转。

1916年,19岁的徐志摩考入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说来是笔者刘继兴的校友。对这位学长的深入研究,笔者从大一时就开始了。

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徐志摩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是浙江海宁人,出身于富商之家,与金庸是表兄弟。他少年荣宠,青年得意,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是莫逆之交。曾与鲁迅、郭沫若笔战,也曾与泰戈尔、罗素结为知己。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却像烟花一样璀璨。

众所周知,徐志摩的感情世界中有三位女性:她们是张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位才女与他关系非常亲密,名叫凌叔华。

这四位女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美貌,二是都出身于豪门。

中国好前妻——张幼仪

张幼仪出身于江浙名门,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二哥张君劢,四哥张公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二哥张君励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袖和创始人,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的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中,最后一位就是张君劢。四哥张公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家和实业家,长期担任中国银行总裁,有“中国现代银行之父”之誉,是蒋介石在财政金融上所倚重的一位人物。

1915年,徐志摩与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的张幼仪结婚了。可徐志摩一直不喜欢这个结发妻子。

徐志摩与四位名门靓女的感情纠葛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怀疑人生

张幼仪

张幼仪生下儿子徐积锴不久,徐志摩远渡重洋,去美国克拉克大学读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接着到了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念书。留守在浙江海宁县硖石镇婆家的张幼仪,侍奉公婆之余,请了位家庭教师在家里读书。

徐志摩留学外洋将近三年后,徐志摩收到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励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曾这样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摩,已移情别恋了。

我的万水千山,不是你要的翘首以盼。张幼仪的心寒,可想而知。

张幼仪在英国的日子里,徐志摩早出晚归,彼此很少交流。张幼仪从各种迹象判断,徐志摩在英国一定有个女朋友,但又无法证实。

有一天,徐志摩忽然对张幼仪说,今天有一个女朋友要来吃饭,让她准备一下。对这突如其来的事,张幼仪深感意外。徐志摩请来的那位朋友,正是他当时热恋中的林徽因。

徐向张提出了离婚要求。张幼仪当然不想离婚,况且她这时又怀孕了。徐志摩一听便说:“赶快打掉。”那个时代,打胎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丈夫如此绝情,张幼仪考虑再三,答应了徐志摩的离婚要求,离开伦敦,到了巴黎,因为那时她二哥张君劢正在巴黎。在巴黎住了不久,她又随之到了德国,发愤图强,边工作,边学习。

1922年,张幼仪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离婚后,张幼仪去德国边打工边学习,回国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做了德语老师,后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总裁,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此外,她还担任了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既有钱,又时尚,美丽又大方。

张幼仪绝对是中国好前妻,其感人事迹后面会详表。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林徽因是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绝笔《与妻书》看哭过无数人。

作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林徽因的人生很传奇。她在文学传作与古建筑研究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

徐志摩与四位名门靓女的感情纠葛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怀疑人生

林徽因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国结识了当时正在剑桥大学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与徐志摩都被对方发才华与颜值所吸引,开始了亲密交往。徐志摩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林徽因回复书信也很勤。徐志摩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

同年3月,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

为了林徽因,徐志摩抛妻弃子,连儿子的生活费都不管。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美国留学。

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徐志摩已与陆小曼完婚,林徽因也嫁给了梁思成。

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在《徐志摩年谱》中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后以小误会,两人暂告不欢。”可见,徐与张幼仪离婚,是林徽因背后捣鬼。

据陆小曼说,徐志摩曾告诉她:1924年林徽因赴美留学后不久,给徐志摩发电报,称独处国外生活苦闷,希望写电报去安慰她。徐志摩大喜,忙写了一封长电报,次日即到电报局去发,没想到工作人员说:今天发给这位黛微丝(指林徽因)的电稿已有四份,你是第五个。徐志摩很生气,说:“你不要胡说,这女士只有本人一个朋友呀。”工作人员拿出另四份电文,其中一人为张似旭,剩下3人陆小曼说忘掉了。

徐志摩找到张似旭,张似旭开始不承认,后徐志摩拿出林徽因给他的电报,竟与张似旭收到的内容完全一样。五人大怒,共同签名写了一封电报大骂林徽因,徐志摩因而转向追求陆小曼。

陆小曼说,林徽因后曾向徐志摩哭诉,只对他一人真心,其他都是开玩笑,现已嫁给梁思成,再说也没用了。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北京。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都刚届36岁,无一生还。

林徽因是在医院临终时要求见张幼仪一面,后来张幼仪的自传中提到过这一段。那次见面,林徽因拉着张幼仪的手说:“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挥金如土者——陆小曼

陆小曼拥有显赫的家世。其父陆定是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曾任民国政府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其母吴曼华上祖吴光悦,做过清朝的江西巡抚。她多才多艺,对古文有较深功底。

陆小曼的童年是在上海幼稚园度过的。 7岁进京,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 9岁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 15岁那年陆小曼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同年,父亲陆定还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陆小曼生性聪慧,又肯勤奋学习,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学生时代的陆小曼才华出众,十分美丽,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她每次到剧院观戏或到中央公园游玩时,常有追随者——中外大学生“护花”左右,有时竟多达数十人,或给她拎包,或为她持外衣,而她则一派高傲,风光至极。

徐志摩与四位名门靓女的感情纠葛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怀疑人生

陆小曼

其时,顾维钧要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才貌双全的陆小曼成为当然之选。于是,陆小曼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在其中担任中外人员的口语翻译。 18岁时,陆小曼逐渐闻名北京社交界。她能诗善画,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而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更能引人好感的是她那明艳的笑容、轻盈的体态和柔美的声音。

一时间便有了社交名媛“南唐北陆”之称,北陆就是北京的陆小曼,南唐指的是上海的唐瑛。此二人皆在两地以美艳出名。唐瑛也系出名门,后嫁给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家的七公子做了少奶奶。

1922年,陆小曼19岁,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

王赓是江苏无锡人,年少时就很有抱负,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继而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西点军校,与后来担任过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 1918年回国后,王赓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负责重要文件的翻译。由于他精通英文、德文、法文,又对哲学等学科颇有造诣,所以北京上层社会一致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结婚后不久,他们的感情便出现危机。主要是由于双方性格上大相径庭。王赓的生活全盘西化,在一周内有六天致力于工作和读书,星期天则玩个痛快。他性情十分暴躁,动不动就要发脾气,而陆小曼则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自幼娇生惯养,谁的气都不受,致使他们夫妇时常发生争吵,感情渐渐破裂了。

1924年,学者、诗人徐志摩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寄居松坡图书馆,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陆小曼。那次在京剧义演中,两人都作为名流出演了《春香闹学》,徐志摩扮老学究,陆小曼扮丫环,曲终人散,两人的内心都泛起了涟漪。对于他们的相爱,郁达夫在“怀四十岁的志摩”一文中说得很精彩:“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如志摩,遇合到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顾得到宗法家风。 ”

在与陆小曼恋爱的过程中,徐志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句。如《雪花的快乐》、《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等。这个时候,陆小曼几乎成了徐志摩的诗源。陆小曼多才多艺,对文学亦造诣颇深,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十分敬仰。

陆小曼爱上了徐志摩,先得和王赓离婚。王赓倒也很洒脱,慨然应允了陆小曼所提出的离婚问题。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还给他发了一张请帖,他也赠送了一份礼物。

陆小曼由于自幼过惯了挥金如土的生活,与徐志摩结婚后仍积习不改,一个月要花去洋银五百至六百元。这样庞大的数字,一介文人徐志摩如何承受得了?他只得在南京、上海各大学兼课,并拼命写稿。后来陆小曼在友人的劝诱下居然吸起了鸦片。徐志摩多次劝她戒,她非但不听,还常与徐志摩争吵,徐志摩痛苦极了。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可陆小曼却执意不肯离开上海。来往于京沪之间,为了省钱,徐志摩经常搭乘免费的邮政飞机。

1931年11月上旬,依然是交际花作派的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

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 ”

几天后,徐志摩就死于免费搭乘的邮政飞机失事。

有钱的女人——凌淑华

凌淑华是广东番禺人,其父凌福彭与康有为是同科进士,并点了翰林。凌叔华生于北京,自幼即认识许多父辈当代名流。她曾跟康有为学过字,跟辜鸿铭学过英文,跟缪素筠、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等学过画。

作为燕京大学外文系的高材生,凌淑华因表演英语话剧得过“金钥匙”奖。

徐志摩与四位名门靓女的感情纠葛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怀疑人生

凌叔华

凌叔华与徐志摩相识,是在1924年春,泰戈尔来华访问,北大当时指派外文系主任陈源和诗人徐志摩负责接待。

陈师曾(陈寅恪的哥哥)、齐白石等组织的北京画会正准备成立。这天大家商量开会地点,陈师曾就提议选择在凌叔华的大书房。凌叔华就趁机邀请陪同泰戈尔访问的印度画家兰达·波士赴会,结果兰达·波士、泰戈尔、徐志摩、陈源一起来了。

凌叔华是不折不扣的名媛,在老北京,她的父亲给她留下了一个有着28个房间和后花园的房子,而"凌大小姐的书房"是当时文人们经常举行沙龙的场所。这个沙龙,比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要早十多年。

此时的徐志摩处于情感失落期,追求林徽因最终以失败告终,于张幼仪已经离婚,他和陆小曼的爱情还没有开始,所以这位多情的诗人正处于情感最空虚、最伤痛、最需要安慰和填补的时候。

在半年期间,凌叔华与徐志摩两个人来往的书信不下七、八十封。

徐志摩一生中只为一个人的作品写过序,这就是凌叔华的小说《花之寺》。

有一次,凌叔华为徐志摩设计贺年卡,构思独特:大海边的沙滩上,一稚态可掬的孩子,一手捏着花插往沙地,一手持壶浇水,题为《海滩上种花》。后来,徐志摩在北师大附中讲演,便以此名为讲题。

徐志摩1925年旅欧前将装有自己全部日记的“八宝箱”交给了凌淑华保存。

1926年7月,凌叔华与陈源结婚。陈源曾与鲁迅的论战过,所以对于这桩婚姻,鲁迅先生曾在《新的蔷薇》一文中讽刺说“陈源教授找到了有钱的女人做老婆。"

1929年,应武汉大学校长之邀,陈源出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凌叔华也随他前往武大任教。

1935年,一位来自英国的27岁的年轻人来到了武大任教,他叫朱利安·贝尔,凌淑华很快就成了这个洋小伙子的情妇,而且是其十一个中国情妇中的一个。

陈源知道后怒不可遏。他给凌叔华三条路选择,第一离婚、第二分居、第三和朱利安一刀两段。凌叔华选择了第三个。但是不久以后,陈源就在朱利安的住所把两个人抓了现形。

朱利安终于决定退出,他想去西班牙参加内战。陈源以院长的身份主持了朱利安的欢送会。但是,这两人又在广州和香港相聚一段时间,陈源知道以后,凌叔华还谎称是朱利一直缠着自己。

到了西班牙不久,朱利安遭伏击战死。他在死之前说,"我一生有两件渴望的事情,有个美丽的情妇和上战场,现在我都实现了"。这个美丽的情妇,应该指的就是凌淑华。

凌叔华从未正面夸赞过林徽因,但在评论林徽因的时候,还是说了一句:“可惜因为人长得漂亮,又能说话,被男朋友们宠得很难再进步。”

1990年,凌叔华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徐志摩。据凌叔华女儿陈小滢说:“母亲在弥留之际,一遍遍念叨的是诗人徐志摩的名字,而不是父亲陈西滢或者其他什么人。”

徐志摩去世后四个女人的表现

与挥金如土的陆小曼结婚后,徐志摩屡屡囊中羞涩,曾多次向前妻张幼仪借钱。

张幼仪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伸出援手。而且,为了照顾徐志摩的面子,每次张幼仪都要说:“这是你爹的钱。”

她还经常给徐志摩的父母寄钱。

这就是张幼仪的宽容与善良,不愧为“中国好前妻”!

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曾经回忆: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写下了很长的一篇《悼志摩》,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林徽因把从徐志摩飞机失事现场捡到的那块飞机皮,一直挂在墙上,挂了一辈子。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悲恸欲绝,此后性格大变,终日闭门不出。在她卧室里高悬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每隔七日总要买一束鲜花献给他。她给徐志摩写的挽联也十分伤心。上联是:“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下联为:“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为编辑《徐志摩全集》,她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可惜未能等到这部著作问世,她就于1965年溘然长逝了。

徐志摩去世后,凌叔华在《晨报》发表了悼念文章《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情真意笃。(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