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当时已经拥有七千兵力,为何还是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演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


按照一般部队的编制,佣兵七千余人绝对不可能是团级编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全师不过1.5万人,李云龙一个团甚至超过了一个正规编制的旅,既然部队已经扩编这么多,为什么李云龙的职务还是团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李云龙的独立团说起。

所谓的独立团是指越过正常的旅这一级指挥而直接隶属于师或者军,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就曾在北伐中屡立奇功。

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和叶挺的独立团还是有区别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陕北的中央红军和南方的红军分别被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下辖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师,总兵力仅为4万余人,这部分属于正规的国军编制,除此之外大批的共产党武装就成为了“黑户”。

当然不仅仅是李云龙的独立团,丁伟的新一团、孔捷的新二团都属于没有编制的“黑户”,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剧中李云龙曾为了抢主攻曾向赵刚大发雷霆,当时和李云龙抢主攻任务的就是772团的“程瞎子”。

772团虽然没有拿下“山崎大队”,但是人家却是“正牌”部队,当时八路军129师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386旅旅长陈赓,下辖第771和第772团,772团团长是当时年仅23岁的叶成焕。

言归正传,我们看看当时八路军几个旅长都是谁,如果给李云龙升官又该和谁平起平坐呢?

115师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第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还有129师的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这些人大部分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师级干部。

按照资历来说李云龙在黄麻暴动后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但是和上面这几位比起来资历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陈赓曾是黄埔一期毕业生,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师师长,屡犯错误的李云龙怎么可能和他平起平坐。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当然还有通过名义上的团级单位,隐藏兵力和实力,所以当国共内战的时候我军亮出家底,已从名义上的几万人发展成了百万大军。


一点点历史


没编制,李云龙就是有10万兵,也还是个团长。

这要怪还得怪老蒋,因为老蒋给八路军的编制就3个师。


根据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4万多人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林彪的第115师、贺龙的第120师、刘伯承的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实际编制未变。

除了总指挥部的几个主要领导没有被降衔外,其他人都不同程度降衔压编了。


有个故事比较有意思,那就是许世友在调入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当副旅长之前,在红军中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了。所以有下属替他不值,然而许世友却很兴奋,他说,早知道旅长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啊。


所以李云龙在长征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了,但是当了八路军之后,不但仍然是个团长,还是那种没有编制的团长了。因为386旅刚成立的时候,有正规编制的也就两个团771和772团,5700人。所谓原新一团的原型是后来加入的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的新1团。反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并没有具体原型。

但是386旅这个旅实际发展到后来是比较特殊的,386旅虽在名义上属于129师战斗序列,然而实际上386旅在抗战时期是中央军委的直属部队,直接归属于中央军委指挥。这也是为什么李云龙的团叫独立团,他本质上代表了386旅。

新一团也好,独立团也罢。说白了也就八路军自己承认,老蒋是不会给李云龙发军饷的。


李云龙的军费一部分自己挣,一部分是386旅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所以即便后来,李云龙攻打了平安格勒,蒋介石亲自打来慰问电的时候,也只是慰问到了129师这一层。

其实如果历史上真有这回事的话,老蒋要是知道八路军的一个非在编部队都都已经有近万人,具备了攻打县城的能力时,估计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但的确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抗日战争相持到战略反攻阶段,发展到7000多人,并不夸张。


到了1945年夏天,八路军(第八集团军)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已经由当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了102.8万人了。是当初的25倍还多,而且还在极速增加当中。

当从1946年6月中原野战军成立的时候,光中野就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


此但是中野为全国解放,付出的方式的确和其他野战军的方式不太一样,他的大量指战人员和兵员都赞助了其他野战军,所以成立最早,但是都是给别人作嫁衣裳。后来孔捷和丁伟在进军东北的时候,被抽掉到东北去了,而李云龙则是挺进中原,被华野借到了淮海战场去了,结果都没还回来。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云龙几乎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师长了。

当形势发展到那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指战员来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除了像李云龙这样的百战余生的优秀将领们,还有就是即俘即改造的敌军中层指战人员。相比较而言,当然李云龙更值得信任了。所以对于李云龙而言,师长和团长对他来说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指挥打仗,都是一样的要搞敢死队。


所以在原著当中,后来的李云龙建立了”梁山小分队”这支特种部队。梁山小分队在金门岛一战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创造了辉煌。此后的李云龙在军事上就没有建树了。


炒米视角


李云龙华野某纵二师的战史原型,中原军区一纵一旅突围到华东解放区时正是7000余人,其后改编为“华野独立师”,师长皮定均。至于在《亮剑》中没有显示职务提拔这件事,一是时间节点,二是斗争需要,三是略有瑕疵。



就剧情而言,职衔委屈的也不仅是他,作为阎老西的嫡系加强团长,楚云飞换装美式军服时仍然是上校团长,如按真实历史,早该是个少将暂编师长了。

独立团兵力迅猛发展的时期,发生了楚云飞抢占大孤镇事件,晋绥军有这份闲心和预留后手,意味着华北日军已不足为虑,给中国军队的军事压力可以忽略了,那就说明时间已到了1945年初。因为直到1944年,华北日军仍有能力发动进攻性的“一号作战”,它真正的收缩是1944年底以后。




《亮剑》电视剧的抗日战争部分只展示到1945年日本投降,再以后就是1948年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期间了,中间略去了近三年的时光。八路军的在抗战胜利后有个“大复员”过程,想必许多答友并不了解,这是“重庆谈判”的结果,后来证明是个失招,因此李云龙虽然坐拥八个营7000人马,非但不能升官,队伍还得精减。

虽然抗战时期重庆军政部只给了三师六旅的番号,但这不是重点,实际上八路军自拟的番号很多,不过只方便增加旅和团的建制,始终没有新组建师级番号,这也是出于隐蔽实力的需要。比如陈赓的第386旅后来只有772团是旧番号,其它什么16团17团20团统统是自建的,第115师光教导旅就建了六个(黄骅就是教导第六旅旅长),能说总部就缺升格独立团的一个番号嘛?


所以给李云龙一个旅长的名份和独立旅番号并不困难,问题在于他的部队发展错过了最佳时机,到1945年为了抗战胜利以后的政治考量,八路军已不再授予新的番号。


部队根据兵员数量和战斗力进行整编发生在1946年初,此时内战征候已现,各军区开始集中和整顿部队,建立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双重体制,李云龙就应该是在这时提升的旅长,然后突围到华东改称师长,就这一层来说,《亮剑》还真没多大毛病,何况李云龙一直还是个刺头团长,晋冀鲁豫军区最后一个提拔旅长的必定是他。




说剧情略有瑕疵,是没有完全展示军史,八路军其实存在两套作战序列,前者是115、120、129三个番号师的指挥系统,后者是自建的军区和军分区系统,对应的级别是:原师部兼一级军区,原旅部兼二级军区,主力团兼军分区,到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八路军开始独立自主发展,基本就使用第二种序列了。

例如129师兼晋冀鲁豫(太行)军区、第386旅兼下辖的太岳军区、115师独立团发展成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各级师长、旅长和团长都兼任司令员。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陈大雷为什么称呼上级为“大司令”呢,就是因为各级军区统称司令员。

也就是说,象李云龙这样的数千人的大团,团长称呼可以不变,但一定会有个第二套序列的兼职,从而体现主力团和后建小团的区别。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抗战后期职务就是386旅副旅长、旅长、兼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员,以李大团长这样的资历和兵力,怎么也得挂个某某军分区副司令的兼职,而《亮剑》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度度狼gg


1.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李云龙为什么没提拔,很简单,他搞根据地,不灵。

2.我们在讨论类似提拔问题的时候,可能都会比较集中在军事领域,但其实不然,在抗战期间,考量共产党的一线指挥员的,不光是军事领域,更在于根据地这样的政治领域。

3.敌后根据地,生存是第一要务,除了要搞军事力量,更要开拓和开发根据地、大本营。不能总盯着军事作战说事儿。

4.虽然八路军抗战后编成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编制,但自从老蒋暗地里停发军饷和后勤之后,那也就只剩个名头了,所以这个编制和抬头就是空架子,从老蒋到老毛都没怎么当回事儿。

5.看115,在敌后那是撒开了脚丫子在发展,简直就是开枝散叶——晋察冀、山东,就连新四军三师也是源于115师;而120师则是早早滴被中央收回陕北做战略预备队;129师最辛苦,老彭这个前敌总指挥实际上手上一直握得最紧的也就是刘邓的129师,抗战打得也相对最苦。

6.从实际效果看,抗战结束时,我军的19块根据地中,115师占据了晋察冀、山东和苏北(新四军三师),无论是人口还是兵员,都可以用雄厚来形容,也所以后来中央一纸令下“十万大军挺进东北”,原115师体系下的部队占到一多半——山东根据地加上新四军三师,足足6、7万之多……而罗荣桓、黄克诚、萧华、梁兴初等开国将帅的地位,也相当一部分源于此。

7.抗战时期尤其到后期,经营根据地的政治能力甚至超过了军事能力,比如罗荣桓,这是山东根据地后续大踏步发展的关键,单凭他亲自带到东北的几万雄师,这个帅位就跑不了;类似的还有经营晋察冀堪称党政军全能的程子华(四野第一个兵团司令,资历绝对大将,因故未授衔)、经营中原军区的李先念……

8.所以到抗战后期,根据地建设已经成为压过军事战争的首要任务,正规军的军区化趋势明显,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二级军分区,就至关重要了(毕竟一级战略区就那么几个,坑不够。连彭总都要主动请缨回西北,把贺老总挤去搞后勤),而诸如冀中、滨海这样的军分区,需要的可不光是战将,更需要军政兼修的全能人才,老李在这个环节上,丢分比较多。

9.当然还有个问题,当时虽然空间很大,但也确实是萝卜多坑少,连陈旅长后来也只能去太岳军分区挂帅,作为部下的老李要想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也不见得,毕竟晋西北虽然是抗日前线,但到了抗战之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劣势就显露无疑,别说跟东北这样的地方比了,就是跟山东、晋冀鲁豫比也是差距明显……

10.老李做带兵杀敌的团长没问题,但讲政治这三个字却是比老丁和孔捷、赵刚都有差距,类似的可不止钟伟、王近山这种,就连大名鼎鼎的许和尚也是,虽然领衔打完了济南战役,但济南战役之后就靠边站了,之后的淮海和渡江一直都未参与,虽然最后上将也不亏,但这样一个战将,这样被边缘化,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11.整个抗战时期,老李要想再进一步,难度也确实忒大。核心问题:能打的战将太多了,显不出他来。而军政全能的帅才太稀缺了,所以诸如程子华李先念罗荣桓纷纷迎来职业生涯的爆发期……

12.补充一下,李先念的老部下、后来一样转投三野的皮定均,也是战将一员,不比老李差多少,后来也是拟授少将,老毛一句“皮有功,少晋中”,才给了个中将……

13.太平本由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太能打了,不见得是好事情。


搬不动的小强


1943年,李云龙由于领导有方,扩军7000人被任命为386旅旅长,原386旅旅长陈赓因为底下已有太岳军区十几个团被任命为129师师长,原129师师长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原集团军司令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strong>

以上纯属瞎说。

虽是玩笑,却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楼主的问题,李云龙麾下7000之众为什么还是个团长,小编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八路军番号不够,二是当时的八路军扩张的厉害。

首先,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府在给红军名份时就考虑到为了防止八路军拿着国民党的粮饷招兵买马,严格限定了八路军只有3个师,六个旅,12个团的编制。李云龙所在的新一团和独立团实际上就是八路军自己扩编的,在重庆政府的战斗序列里查不到的,所以过黄河的时候楚云飞的358团才不让他们过。为了避免国府的猜疑,八路军总部不会轻易提拔旅级以上的军官,因为旅长是少将军衔,这是要到重庆政府备案的。

其次,当时的八路军扩招的厉害。

举个例,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共有20万人,要知道八路军刚成立时不过3万人,可以想象底下的部队扩编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是这样,难道每一个扩编的团都要给旅的番号吗?当时的情况显然不行,于是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于是我们的老李在团长级别上又干了几年。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首先要明确一点,李云龙的独立团按照当时的编制来看,属于非法武装,是得不到政府承认的。

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编制,八路军下辖三个师3万多人。李云龙部属于129师386旅,386旅从编制上来看只有两个团,771团和772团。


晋西北铁三角的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都不是政府认可的武装,都是八路军在编制之外,自己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

1940年,八路军已发展到100多个团,50多万人。到了抗日战争结束时,共产党的武装已发展到100多万正规军,200多万民兵。



在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本人和重庆政府惊奇的发现共产党的武装已经尾大不掉。先是蒋介石搞起了反共摩擦,停掉了八路军的军费。

然后使日军发动了几次大扫荡,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受到了日军的沉重打击,从几十万人锐减到几万人。

这时的八路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化整为零进入敌占区建立根据地,发展武工队游击队,基本退出了正面战场。

当时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要求八路军,重点是发展壮大自己,尽量避免与日军方面发生正面冲突。



李云龙的独立团从10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对于八路军的军队来说并不奇怪。但真正让人奇怪的是,李云龙的职务却并没有晋升。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李云龙经常犯错误,甚至还被降级,这是他职务没有升起来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时戴笠的军统已发展遍布整个亚洲,在各战区都有自己的情报网。如果李云龙晋升职务太快,就很容易引起重庆政府的注意,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在《我的兄弟是顺溜》中,陈大雷的六军分区其实只有一个连,他自己也号称是司令。共产党的军队编制从来都是很奇怪的,有的会超编,有的不满员。

这就让与共产党作战的对手非常困惑,有时很轻松就打赢了,有时反而被揍得屁滚尿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也是战争中的基本策略之一。


新知传习阁


都是体制惹的祸呀!我们先来看一下八路军的组织构成,大体上就能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不能晋升了。

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每个师下设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师编制15000人。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一个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按照海陆空战斗序列,重新编制,将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上述这些称为正规军,享受国民政府的津贴补助。并且装备,军饷也是按照这些编制发放的。

反观李云龙的身份129师386旅的独立团团长的。直白一点儿这支部队是非法武装,是八路军的野孩子,爹不亲,娘不爱,装备靠自己缴获。在火力配置、人员素质上,跟八路军正规军差着不是一星半点儿。说白了就是炮灰级别。只要国民党还当政,他们就是野孩子。

李云龙的能力是很强,可是我个人认为他与正规军的团长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若他真有那个能力,他就不会仅仅只是一个非法武装的团长了。那个年代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就那点编制,那些旅长,师长都是牛人,李云龙跟他们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上面的人如果不牺牲过晋升撤职,一般情况下团长的变动也不大,所以在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各个职位变动不大,一干就是8年的团长、旅长、师长呀。

就算上面有什么变动,其实也是由那些正规军的团长去顶,而不是一个非法武装的团长去顶,他还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能力。他的老伙计丁伟是新一团正规军的团长。从《亮剑》中也可以隐约看到李云龙为什么不能当正规军团长了。

李云龙这个人非常容易冲动,也不愿意接受上级领导的指挥,并且没有什么文化,战略目光短浅。违反上级命令正面突围坂田联队,私自攻打平安县城,过草地时伤友军的粮食等等,当他成为师长了仍然带领警卫团冲锋……这不是一名指挥官应该做的。反观丁伟,一名正规军团长中的垫底货(55年授中将衔,其他团长都是大将、上将,当然也有极少数授中将),拥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从他学业结课的论文上可知)。李云龙是比不过他的,更何况是正规军的团长呢?





小楼影视节


咱们就拿李云龙独立团隶属的八路军129师来说。

八路军129师在出师抗战初期只有1.3万余人,下辖2个旅4个团。但是,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其下面已经有8个步兵团,外加8个独立营!这种“独立营”兵力远超过一般的营,随时可能扩编为团。

而且,百团大战时,李云龙的“顶头上司”386旅也从两个团编制,发展到4个团:第772团,第16、第17、第18团!陈赓旅长也可以当“国军丙级师”的师长了。

等到抗战结束时,129师发展到近30万人!虽然,129师还只是一个国军师的编制!但是,129师师长刘伯承以师长一职,统领30万人!要知道,国军的一个“整编师”才两三万人。129师已经是十几个“整编师”的规模了。

为了避免“职衔”上的尴尬,我军还实行军区制度。

在红军整编前,最初的计划是整编出三个军!可是,蒋介石没有同意。因为,戴笠给蒋介石情报,北方的红军也就两三万人。所以,最终只给了八路军一个军3个丙级师的编制。原来准备任命的三个军长,变成了“师长”。以此类推,红军整编为八路军时,军官普遍都被降级任用了。

但是,八路军到达敌人后方以后,扩编迅速。国军给的“编制”和“职位”不够用,官职级别太低。于是,八路军自己划分了四大军区: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在四大军区下面,还有很多军分区。此时,旅级以上长官,基本都在兼任“军区司令”。

以129师发展出来的晋冀鲁豫军区为例,这个拥有县城105座,面积60万平方公里的军区,就是以原129师总部为军区领导机关。也就是说,129师师长刘伯承还兼任了晋冀鲁豫军区“军区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下面还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二级军区。其中,太岳军(分)区的领导机关就是原来的三八六旅。陈赓以旅长职位,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对外称“太岳纵队”。

这个纵队,就是为了方便军区指挥下面的各个团设立的。团太多了,不可能直接指挥。所以,就设立纵队来作为临时管理单位。按部队规模级别来说,纵队司令是军级。你也可以认为,陈赓旅长,现在是“军长”!只是,我们对外就是叫“纵队司令”。

回归正题,当然,李云龙八个营,共计七千人,是有机会升官当“旅长”的。

八路军在抗战中后期,新编了很多“独立旅”,“师”和“军分区”。这些级别都要高于“团”。所以,八路军有的是编制来安排李云龙升官。

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后来就出任“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后来,又改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前,升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李云龙在抗战时没有被升官,可能还是能力不够。当然,我觉得主要是编剧不想让他升官,没让他兼任其他职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李云龙的部队整体素质还没有跟上。算不上真正的主力部队!李云龙的部队在几个月时间从1000多人扩编到7000多人,兵力翻了6,7倍,但是其军政干部严重缺编,有战士有班长,却没有排长连长营长。而且战士的整体素质也差,毕竟训练时间短。以李云龙打平安县的那个时候来看,李云龙的部队主力仍然是那扩编前的一千多人,其他的也就是临时收编的县大队区小队而已。所以李云龙算是当个加强团团长也不过分。

其次,这是典型的虚衔实授。当时的八路军为了隐藏实力,不仅是李云龙管着人多不给升级,所有的八路军军政干部都是这样,比如129师直接管辖的部队总人数高达20万人,基本上持平一个野战军纵队了,可是挂名仍然是师级编制。这里一个是保护我地方军队,防止引起日军的重视,当时的日军有专门的特工队,也就是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这支部队专门打击我军各级指挥部,一个师长团长的话山本不会感兴趣的,一个军区司令的话山本肯定会来干仗的;另外一个是防着国民党军打黑枪。当时国民党对我八路军扩军很敏感,只要发觉我军人数增长速度过快就会调炮往里揍,比如皖南事变,新四军就挨了黑枪了。所以,就让李云龙明着当团长暗地里干着师长的事。


优己


这是因为李云龙一直都在正规部队,属于386旅,所以他只能是一个团长,现实中386旅还有一块纯共产党的牌子叫“太岳军区”,陈赓兼任司令,在下面还有一些团级的军分区,李云龙很可能还兼任某个分区司令,这样,除了独立团以为,他还可以管辖一些地方部队,比如军分区独立营,分区所辖地区的各县县大队,区小队等。

八路军系统有一些脱离了三个主力师系统独立发展的部队,比如晋察冀的部队,他是由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开枝散叶出来的,所以,就不受原来师团级别的约束,军分区,支队,纵队什么名义都可以用,杨成武原来也是团长,但是他干的好,一分区鼎盛时期部队达到二万多,李先念也是独立出去发展的,就给了一个游击支队的番号,具体什么级别也没有定,就看自己能拉多少部队(老李部队倒是拉了好几万,但是因为他的部队中严重缺乏老兵和中下级骨干,所以战斗力很差),后来他的部队辖区都上了档次,如果不是“中原突围”丢光了本钱,也可以算大战略区级别了。

李云龙由于一直都在主力部队,所以不仅他的级别收到一定的限制,部队的数量也会收到限制,因为他们的经费都是由上级拨付,军粮,被服,装备都是由上级管理,如果部队数量过大,不仅部队负担不了,单是粮食供应都无法保障,除非是自己有小金库,杨成武曾经剿灭过一支土匪武装,缴获了大量的金银,当时堆在炕上,把炕都压塌了,他们上缴了一半,自己留下一半,充分保障了一分区部队的经费,而且,抗日胜利后晋察冀大裁军,杨成武他们就是用这些钱,私下里保留了一些部队没有被裁撤,由此可见,李云龙这个团级单位有几千人并不奇怪,而且也只能是一个团级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