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觉?

摄影不是师


    景深是一个距离的慨念,简单说就是焦点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一般来说景深与三点有关。

    一是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清晰的范围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因此,我们拍摄人物等需要背景虚化时一般用大光圈,而拍摄大场面风光时一般就用小一些的光圈。

    二是焦距。焦距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如16-35镜头的景深比70-200镜头要大得多。因此,我们会感觉操控长焦镜头比广角镜头要难一些。

    三是相机与被摄人或物的距离。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距离越远,景深越大。因此,一般情况下要根据拍摄内容和拍摄距离选择焦段合适的镜头。

   


北京萧然物外


在一定距离内拍摄景物时,可以构成清晰影像的物距范围就是景深。也就是说,在照片中清晰显示的部分就是“包含在景深的区域里”的部分。会对景深产生影响的元素包括拍摄距离(被摄主体与相机的距离)、镜头的焦距(广角、标准、长焦)、光圈值(F1.4-F22)。其中,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是最大的。

镜头的景深

清晰与虚化

在利用镜头景深来表现效果的方法中,有清晰效果和虚化效果。清晰效果是对场景全部进行对焦,叫做深景深。而虚化效果是只针对某个部分进行对焦,而剩下的部分呈模糊效果,这叫做浅景深。

可以通过对景深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营造清晰和虚化效果,来表现丰富的画面。如果想虚化背景,可以使用长焦镜头接近被摄主体,尽量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相反,清晰效果则是使用广角镜头、远离被摄主体、使用小光圈进行拍摄。因为背景、照明状态等其他条件都是变化无常的,所以必须要预先考虑到拍摄出的效果。下面,通过照片来了解,在不同的方法下,景深都是怎样表现的。

调整镜头焦距

调整拍摄距离(200mm远射镜头)

改变光圈值(拍摄距离120cm,85mm镜头)

预测景深的方法

取景器可以显示光圈的状态,可以知道景深的深浅。但实际拍摄的时候,光圈还会有所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效果与之前看到的可能并不一样。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下面这两种方法提前确认景深。

1.使用景深表

光圈值是以镜头中央的白点为基准点,左右排列的,也就是说,与里边的数值相比,外边的光圈值会拍出更深的景深。通过标准镜头的景深表,可以掌握对焦的范围。比如,拍摄距离是5米,光圈值是F16的时候,大约是在2.5米-∞范围内对焦。

2.使用景深预览按钮

不同品牌会有所不同,不过,这个按钮通常都是位于镜头左右两侧的下方,按这个按钮,取景器变暗,同时可以确认景深。

不同镜头的景深

对焦的范围,也就是景深,会受到镜头焦距的直接影响。广角镜头景深较深,长焦镜头景深则较浅。而用于拍摄特写的微距镜头,景深非常浅,所以想要准确的对焦,必须要使用小光圈拍摄。


墨染印画


摄影中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觉呢?首先我们要把景深的定义搞清楚。简单说,景深是拍摄时主体到背景之间的清晰程度。远近都能把拍摄物体拍摄清楚的,称之为大景深;只能小范围把被拍摄体拍摄清楚的,而远距离出现虚化效果的,这个称之为小景深。两者范围不同,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那么,我们如何来控制景深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

1、光圈。光圈是通过一个数值来进行表达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数值越大,代表光圈越小。比如f2.8,代表最大光圈。f8代表中等光圈,f22代表最小光圈。那么拍摄时,光圈的数值越大,画面的清晰范围就越广,背景也就越清晰。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景深越浅。

2、焦距。影响景深的第二因素是相机镜头的焦距。对于焦距来说,越是广角取景范围就越广。反之,越是长焦就越能把远的东西放大。所以不同的焦段景深会发生变化。比如拍人像用14mm焦距拍摄时,人像背后的物体还是很清晰的。随着焦距变长,视角范围变小。人像后面的背景也随之变虚。所以,焦距越短,背景越清楚,景深就越大。反之,焦距越长,背景越模糊,景深就越浅。一般拍花卉可用大光圈近距离进行拍摄,可出现虚化的浅景深。拍风景用广角镜,小光圈,

景深大,整个画面都是清晰的。

3、拍摄距离。这是影响景深的第三个因素。拍摄距离与被摄物体越近,景深越浅,背景就会虚化;拍摄距离与被摄物体越远,景深越大,背景越清晰。

总之,以上三个方面,对景深大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根据自己拍摄的内容,题材,立意去对景深的大小作出合适的选择与控制。

以上文字,拜请老师指导🙏🙏🙏


东陆永吉


景深的感觉是摄影爱好者的最基本技巧之一。根据对相机操控得到预期效果。那么拉制景深相关操作有那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景深预览功能。按Pv键控制,查看景深进行调整。如图所示。


第二,浅景深控制。大光圏(f/1.2-4),长焦距(50-200mm以上),背景远,近物距,就能拍摄浅景深的照片,也就是前景、背景虚化的效果。

第三,大景深控制。小光圈(f/8-18),中焦距以下,对焦面1/3处,就能得到比较清晰画面,也就是大景深画面。

第四,人像合影照。光圈(f/5.6-8),快门(1/250以上),点测光对焦第二排中间人物(多排)进行拍摄,就能得到画面中人物全清晰的效果。

第五,花卉特写。大光圈(如f/2.8),近物距,点测光对焦于花蕊,就能拍摄出花清晰,背景虚化(浅景深)的特写照。

以上是景深操控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相机物距越近景深越浅,主体目标背景越远压缩感越强,景深越浅。反之亦然。说白了,景深控制的感觉就是实与虚、深与浅的感觉。


苇塘REEDPOND


摄影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觉?

在摄影中控制好景深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镜头及光圈等组合达到或深或浅的景深,这样更好的表现主体物,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我们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景深:就是画面中清晰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拍摄风光用的是大景深,为的是让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清晰,在拍摄花卉或人像时用比较浅的景深,这样更突出主体。

那么在摄影中,通过怎样的设置或操作可以控制景深呢?下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

1、光圈

如果我们要得到比较浅的景深,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稍大的光圈就可以实现,光圈是控制景深最主要的一个应用。

2、中长焦

我们都知道,中长焦一般有景深的压缩作用,如果我们要表现浅一点的景深,用中长焦就可以得到。所以我们一般用广角来拍摄风光,中长焦来拍摄人像或花草等,其实就是这个原因之一。

3、距离

为什么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到相当相当浅的景深呢?因为它可以更可能接近被拍摄物体。如果距离拍摄物更近,景深越浅,距离越远,景深也越大。

实际上在真正操作过程中,以上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同时起作用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关于景深的看法,欢迎各位朋友补充或评论。

我就是剑舞影像,欢迎关注,我们一同交流摄影问题


剑舞影像


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很多种,光圈的大小,镜头的焦距,还有拍摄距离,都会产生景深的变化。在详细了解各种因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景深产生的原理。

景深的深浅=光圈+镜头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被摄物体与背景的距离。

看起来高深的,其实不难理解。那么就详细说一下影响景深的各种因素:


光圈:

光圈不仅仅只是影响进光量的多少,还对照片景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圈大,镜头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较近,被摄物体与背景的距离合适,就会出现虚化的浅景深。

光圈小,镜头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较远,被摄物体与背景的距离近,就会出现焦点前后都清晰的深景深。当然了,这里指的是空间结构,是纵深感,被摄物体与背景同在一个水平面上,不会产生景深。

焦距: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通俗点说,就是焦距越长,背景越虚化。焦距越短,背景越清晰。

举个例子,在相同光圈,同样拍摄距离的情况下,24mm镜头的背景虚化效果,就远远不如70mm镜头的背景虚化效果。还是用照片举例吧:

可以看到,不同焦距所产生的景深也不一样。

合适的拍摄距离:

通常情况下,被摄物体离相机较近,离背景较远的情况下,容易拍出浅景深。被摄物体离背景越近,背景也就被拍摄的越清晰,景深就越深。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摄影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觉?”做出的解答,只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好色之图,喜欢摄影和PS,会不定时的推出一些摄影文章和PS教程,如果你感兴趣,请关注我,感谢观看!


好色之图


控制景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控制光圈,二是焦距和物距。

大光圈的设置,景深范围小。

小光圈的设置,景深范围大。

长焦距的设置,景深范围小。

光角(短焦距),景深范围大

近距离拍摄,景深范围小

几个组合在一起,焦距短小光圈,会得到景深范围大。长焦距大光圈近距离拍摄,会得到景深范围很小。

拍摄作品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搭配组合,得到完美的景深。


我是摄影师老木,有其它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老木摄影工作室


摄影中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觉?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摄影中如何控制景深的范围,什么时候需要深景深,什么时候需要浅景深。

一、景深,说的通熟一点,就是一张照片的清晰范围。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三个条件六个定律。即:

一是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二是摄影距离的远近(有的也叫物距)。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三是镜头焦距的长短。镜头焦距越长(比如长镜头)景深越短;镜头焦距越短(比如广角镜头)景深越长。

二、景深对于一张照片影响非常重要。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会有不同的景深变化。所以,我们要熟悉和掌握光圈、镜头的焦距、拍摄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熟悉和掌握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会应用,多观察多练习,在拍摄中才能得心应手。

三、景深在摄影实践中应用的方法很多,根据自己的摄影创作主题,采用不同的景深拍摄方法。比如,大场面的风光摄影,一般会使用小光圈、广角镜头、远景深范围,有的要求画面清晰度高,还要采用超景深办法等。目的就是要拍摄一张全清晰的照片。比如现在春季,正是拍摄花卉的好时节,我们可以大光圈、近距离拍摄,就可以取得主体花卉清晰,周围比较模糊的效果。比较,拍摄人物,小光圈,景深长,人物的前后景就会清晰。光圈大,景深短,人物的背景就会模糊。

关于景深的范围,我认为,还是根据自己拍摄的主题和创作要求来决定,正确运用光圈、物距、焦距之间的关系,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主题,突出的主体,简洁的画面的优秀摄影作品来。








张卫国手机摄影


控制景深,是摄影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因为在拍摄活动中,要根据自己拍摄的内容、题材、需要去决定景深的大小。首先是决定景深的大小,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个要素是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景深的大小,也就是说广角镜头的景深最大,其次是标准镜头、中焦、长焦镜头。第二个要素是光圈的大小,决定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就小,光圈越小,景深就大。所拍范围也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个要素是拍摄的距离,拍摄物距离镜头越近,景深就小,拍摄物离镜头距离远,景深就大。所以每个人对拍摄的要求不同,对景深的要求也有不同。初学者可以在摄影实践中,自己去试试所需要的景深练习。比如拍摄花卉,在同等距离里,变化光圈的大小,来观察景深的变化。也可以在同等条件下,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然后观察景深大小。在不同距离里,拍摄同一物体,观察景深的大小变化。这样可以加深自己对摄影活动中景深的认识。





荆亮8111


景深即图像清晰的范围,以焦平面为基准面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如图:

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被摄物距离拍摄点越近景深越浅,反之则相反。

拍摄前控制景深有两种方法:

一是可以用景深预测按钮,对焦后,按下景深预测按钮预览景深情况,原理是相机在按下快门前始终保持在最大光圈,按下景深预测后光圈调整到设置光圈来供拍摄者观察。该方法如果在光线弱,高感光,长曝光情况下会观察不清。



(推荐)二是可以转换到液晶屏模式下进行景深观察,这种方法比较直接,相机模拟实际拍摄效果,所见即所得,同样,其他参数也可以在该模式下进行调整,非常好用,且绝大部分情况适用,只有在弱光长曝光情况下相机模拟会失效,比如星野摄影。

而控制景深的感觉不是一步能够做到的,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让摄影师直接掌握拍摄的景深情况,再对比参数的设置,积累拍摄经验,逐步建立摄影景深掌控的感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问,可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