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覺?

攝影不是師


    景深是一個距離的慨念,簡單說就是焦點前後景物清晰的範圍。一般來說景深與三點有關。

    一是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清晰的範圍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因此,我們拍攝人物等需要背景虛化時一般用大光圈,而拍攝大場面風光時一般就用小一些的光圈。

    二是焦距。焦距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如16-35鏡頭的景深比70-200鏡頭要大得多。因此,我們會感覺操控長焦鏡頭比廣角鏡頭要難一些。

    三是相機與被攝人或物的距離。距離越近,景深越小。距離越遠,景深越大。因此,一般情況下要根據拍攝內容和拍攝距離選擇焦段合適的鏡頭。

   


北京蕭然物外


在一定距離內拍攝景物時,可以構成清晰影像的物距範圍就是景深。也就是說,在照片中清晰顯示的部分就是“包含在景深的區域裡”的部分。會對景深產生影響的元素包括拍攝距離(被攝主體與相機的距離)、鏡頭的焦距(廣角、標準、長焦)、光圈值(F1.4-F22)。其中,拍攝距離對景深的影響是最大的。

鏡頭的景深

清晰與虛化

在利用鏡頭景深來表現效果的方法中,有清晰效果和虛化效果。清晰效果是對場景全部進行對焦,叫做深景深。而虛化效果是隻針對某個部分進行對焦,而剩下的部分呈模糊效果,這叫做淺景深。

可以通過對景深產生影響的三個因素營造清晰和虛化效果,來表現豐富的畫面。如果想虛化背景,可以使用長焦鏡頭接近被攝主體,儘量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相反,清晰效果則是使用廣角鏡頭、遠離被攝主體、使用小光圈進行拍攝。因為背景、照明狀態等其他條件都是變化無常的,所以必須要預先考慮到拍攝出的效果。下面,通過照片來了解,在不同的方法下,景深都是怎樣表現的。

調整鏡頭焦距

調整拍攝距離(200mm遠射鏡頭)

改變光圈值(拍攝距離120cm,85mm鏡頭)

預測景深的方法

取景器可以顯示光圈的狀態,可以知道景深的深淺。但實際拍攝的時候,光圈還會有所變化,所以表現出來的效果與之前看到的可能並不一樣。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下面這兩種方法提前確認景深。

1.使用景深表

光圈值是以鏡頭中央的白點為基準點,左右排列的,也就是說,與裡邊的數值相比,外邊的光圈值會拍出更深的景深。通過標準鏡頭的景深表,可以掌握對焦的範圍。比如,拍攝距離是5米,光圈值是F16的時候,大約是在2.5米-∞範圍內對焦。

2.使用景深預覽按鈕

不同品牌會有所不同,不過,這個按鈕通常都是位於鏡頭左右兩側的下方,按這個按鈕,取景器變暗,同時可以確認景深。

不同鏡頭的景深

對焦的範圍,也就是景深,會受到鏡頭焦距的直接影響。廣角鏡頭景深較深,長焦鏡頭景深則較淺。而用於拍攝特寫的微距鏡頭,景深非常淺,所以想要準確的對焦,必須要使用小光圈拍攝。


墨染印畫


攝影中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覺呢?首先我們要把景深的定義搞清楚。簡單說,景深是拍攝時主體到背景之間的清晰程度。遠近都能把拍攝物體拍攝清楚的,稱之為大景深;只能小範圍把被拍攝體拍攝清楚的,而遠距離出現虛化效果的,這個稱之為小景深。兩者範圍不同,作用效果也不一樣。

那麼,我們如何來控制景深呢?首先我們要掌握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

1、光圈。光圈是通過一個數值來進行表達的。數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數值越大,代表光圈越小。比如f2.8,代表最大光圈。f8代表中等光圈,f22代表最小光圈。那麼拍攝時,光圈的數值越大,畫面的清晰範圍就越廣,背景也就越清晰。光圈越小,數值越大,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值越小,景深越淺。

2、焦距。影響景深的第二因素是相機鏡頭的焦距。對於焦距來說,越是廣角取景範圍就越廣。反之,越是長焦就越能把遠的東西放大。所以不同的焦段景深會發生變化。比如拍人像用14mm焦距拍攝時,人像背後的物體還是很清晰的。隨著焦距變長,視角範圍變小。人像後面的背景也隨之變虛。所以,焦距越短,背景越清楚,景深就越大。反之,焦距越長,背景越模糊,景深就越淺。一般拍花卉可用大光圈近距離進行拍攝,可出現虛化的淺景深。拍風景用廣角鏡,小光圈,

景深大,整個畫面都是清晰的。

3、拍攝距離。這是影響景深的第三個因素。拍攝距離與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淺,背景就會虛化;拍攝距離與被攝物體越遠,景深越大,背景越清晰。

總之,以上三個方面,對景深大小的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根據自己拍攝的內容,題材,立意去對景深的大小作出合適的選擇與控制。

以上文字,拜請老師指導🙏🙏🙏


東陸永吉


景深的感覺是攝影愛好者的最基本技巧之一。根據對相機操控得到預期效果。那麼拉制景深相關操作有那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景深預覽功能。按Pv鍵控制,查看景深進行調整。如圖所示。


第二,淺景深控制。大光圏(f/1.2-4),長焦距(50-200mm以上),背景遠,近物距,就能拍攝淺景深的照片,也就是前景、背景虛化的效果。

第三,大景深控制。小光圈(f/8-18),中焦距以下,對焦面1/3處,就能得到比較清晰畫面,也就是大景深畫面。

第四,人像合影照。光圈(f/5.6-8),快門(1/250以上),點測光對焦第二排中間人物(多排)進行拍攝,就能得到畫面中人物全清晰的效果。

第五,花卉特寫。大光圈(如f/2.8),近物距,點測光對焦於花蕊,就能拍攝出花清晰,背景虛化(淺景深)的特寫照。

以上是景深操控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相機物距越近景深越淺,主體目標背景越遠壓縮感越強,景深越淺。反之亦然。說白了,景深控制的感覺就是實與虛、深與淺的感覺。


葦塘REEDPOND


攝影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覺?

在攝影中控制好景深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鏡頭及光圈等組合達到或深或淺的景深,這樣更好的表現主體物,起到突出重點的作用。

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說景深:就是畫面中清晰的深度。

一般情況下,我們拍攝風光用的是大景深,為的是讓畫面中所有的元素都清晰,在拍攝花卉或人像時用比較淺的景深,這樣更突出主體。

那麼在攝影中,通過怎樣的設置或操作可以控制景深呢?下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

1、光圈

如果我們要得到比較淺的景深,一般情況下我們用稍大的光圈就可以實現,光圈是控制景深最主要的一個應用。

2、中長焦

我們都知道,中長焦一般有景深的壓縮作用,如果我們要表現淺一點的景深,用中長焦就可以得到。所以我們一般用廣角來拍攝風光,中長焦來拍攝人像或花草等,其實就是這個原因之一。

3、距離

為什麼微距鏡頭可以拍攝到相當相當淺的景深呢?因為它可以更可能接近被拍攝物體。如果距離拍攝物更近,景深越淺,距離越遠,景深也越大。

實際上在真正操作過程中,以上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是共同、同時起作用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關於景深的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劍舞影像


攝影中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很多種,光圈的大小,鏡頭的焦距,還有拍攝距離,都會產生景深的變化。在詳細瞭解各種因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景深產生的原理。

景深的深淺=光圈+鏡頭與被攝物體的距離+被攝物體與背景的距離。

看起來高深的,其實不難理解。那麼就詳細說一下影響景深的各種因素:


光圈:

光圈不僅僅只是影響進光量的多少,還對照片景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光圈大,鏡頭與被攝物體的距離較近,被攝物體與背景的距離合適,就會出現虛化的淺景深。

光圈小,鏡頭與被攝物體的距離較遠,被攝物體與背景的距離近,就會出現焦點前後都清晰的深景深。當然了,這裡指的是空間結構,是縱深感,被攝物體與背景同在一個水平面上,不會產生景深。

焦距: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通俗點說,就是焦距越長,背景越虛化。焦距越短,背景越清晰。

舉個例子,在相同光圈,同樣拍攝距離的情況下,24mm鏡頭的背景虛化效果,就遠遠不如70mm鏡頭的背景虛化效果。還是用照片舉例吧:

可以看到,不同焦距所產生的景深也不一樣。

合適的拍攝距離:

通常情況下,被攝物體離相機較近,離背景較遠的情況下,容易拍出淺景深。被攝物體離背景越近,背景也就被拍攝的越清晰,景深就越深。



以上內容就是我對“攝影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覺?”做出的解答,只代表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我是好色之圖,喜歡攝影和PS,會不定時的推出一些攝影文章和PS教程,如果你感興趣,請關注我,感謝觀看!


好色之圖


控制景深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控制光圈,二是焦距和物距。

大光圈的設置,景深範圍小。

小光圈的設置,景深範圍大。

長焦距的設置,景深範圍小。

光角(短焦距),景深範圍大

近距離拍攝,景深範圍小

幾個組合在一起,焦距短小光圈,會得到景深範圍大。長焦距大光圈近距離拍攝,會得到景深範圍很小。

拍攝作品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搭配組合,得到完美的景深。


我是攝影師老木,有其它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老木攝影工作室


攝影中如何控制景深的感覺?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攝影中如何控制景深的範圍,什麼時候需要深景深,什麼時候需要淺景深。

一、景深,說的通熟一點,就是一張照片的清晰範圍。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個條件六個定律。即:

一是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二是攝影距離的遠近(有的也叫物距)。距離越近景深越短;距離越遠景深越長。

三是鏡頭焦距的長短。鏡頭焦距越長(比如長鏡頭)景深越短;鏡頭焦距越短(比如廣角鏡頭)景深越長。

二、景深對於一張照片影響非常重要。使用不一樣的光圈和鏡頭,會有不同的景深變化。所以,我們要熟悉和掌握光圈、鏡頭的焦距、拍攝的距離之間的關係和變化規律,熟悉和掌握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學會應用,多觀察多練習,在拍攝中才能得心應手。

三、景深在攝影實踐中應用的方法很多,根據自己的攝影創作主題,採用不同的景深拍攝方法。比如,大場面的風光攝影,一般會使用小光圈、廣角鏡頭、遠景深範圍,有的要求畫面清晰度高,還要採用超景深辦法等。目的就是要拍攝一張全清晰的照片。比如現在春季,正是拍攝花卉的好時節,我們可以大光圈、近距離拍攝,就可以取得主體花卉清晰,周圍比較模糊的效果。比較,拍攝人物,小光圈,景深長,人物的前後景就會清晰。光圈大,景深短,人物的背景就會模糊。

關於景深的範圍,我認為,還是根據自己拍攝的主題和創作要求來決定,正確運用光圈、物距、焦距之間的關係,創作出具有鮮明的主題,突出的主體,簡潔的畫面的優秀攝影作品來。








張衛國手機攝影


控制景深,是攝影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因素。因為在拍攝活動中,要根據自己拍攝的內容、題材、需要去決定景深的大小。首先是決定景深的大小,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個要素是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了景深的大小,也就是說廣角鏡頭的景深最大,其次是標準鏡頭、中焦、長焦鏡頭。第二個要素是光圈的大小,決定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就小,光圈越小,景深就大。所拍範圍也隨著光圈的變化而變化。第三個要素是拍攝的距離,拍攝物距離鏡頭越近,景深就小,拍攝物離鏡頭距離遠,景深就大。所以每個人對拍攝的要求不同,對景深的要求也有不同。初學者可以在攝影實踐中,自己去試試所需要的景深練習。比如拍攝花卉,在同等距離裡,變化光圈的大小,來觀察景深的變化。也可以在同等條件下,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然後觀察景深大小。在不同距離裡,拍攝同一物體,觀察景深的大小變化。這樣可以加深自己對攝影活動中景深的認識。





荊亮8111


景深即圖像清晰的範圍,以焦平面為基準面分為前景深和後景深。如圖:

影響景深的三個因素,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被攝物距離拍攝點越近景深越淺,反之則相反。

拍攝前控制景深有兩種方法:

一是可以用景深預測按鈕,對焦後,按下景深預測按鈕預覽景深情況,原理是相機在按下快門前始終保持在最大光圈,按下景深預測後光圈調整到設置光圈來供拍攝者觀察。該方法如果在光線弱,高感光,長曝光情況下會觀察不清。



(推薦)二是可以轉換到液晶屏模式下進行景深觀察,這種方法比較直接,相機模擬實際拍攝效果,所見即所得,同樣,其他參數也可以在該模式下進行調整,非常好用,且絕大部分情況適用,只有在弱光長曝光情況下相機模擬會失效,比如星野攝影。

而控制景深的感覺不是一步能夠做到的,以上這兩種方法都可以讓攝影師直接掌握拍攝的景深情況,再對比參數的設置,積累拍攝經驗,逐步建立攝影景深掌控的感覺。(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可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