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懷念之路不再遙遠!江西省將在各市設立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3月26日,江西萍鄉一個叫窯下的小山村,天剛矇矇亮,年過七旬的胡大爺和老伴搭乘鄰居摩托車趕往鎮上。

他們要乘火車到萍鄉市,再轉車趕往省城,參加省紅十字會在南昌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舉辦的追思會,看一眼鐫刻在紀念碑上的兒子。

3個多小時的路程,老兩口換了三趟車。撫摩著墓碑上兒子的名字,胡大爺老淚縱橫:“孩子,我和你媽年紀大了,看不清路了,明年就不來看你了……”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在追思會上,江西省紅十字會聯合省民政廳下發《關於建立市級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場所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計劃本年度在每個設區市建成一處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場所,用於群眾祭掃緬懷和開展人道主義教育活動。

得知這一消息後,胡大爺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紀念碑上那個熟悉的名字,淚水再次流了下來。

胡大爺的兒子叫胡啟初,因為身殘志堅,熱心公益,被譽為“中國保爾”。2016年,胡啟初病逝,捐獻了遺體和眼角膜。

由於萍鄉沒有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老兩口選擇將兒子的名字鐫刻在位於南昌市西山鎮的江西省遺體器官捐獻者西山紀念園記名碑上。

這幾年清明節,二老最關注的就是天氣預報。若是碰上雷雨天氣,去一趟紀念園就是一次漫長而艱難的路程。

為了寄託哀思,老人請志願者幫忙,在家附近給兒子立了個衣冠冢,“想他的時候,可以去看看”。

此時,江西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李勇的電話響了,一名家住贛州農村的捐獻者母親詢問是不是今天舉行紀念活動。她說:“我很想去看看兒子,但南昌太遠了,我真的好想孩子……”

截至2018年底,江西已有700餘名遺體器官捐獻者,其中500名來自南昌以外的其他地區。全省只有3個紀念園,2個在南昌,1個在九江。每年有大批捐獻者家屬趕去參加清明追思活動,路程輾轉,耗時耗力,超過一半的捐獻者家屬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趕到深感遺憾。

掛斷電話,李勇說:“《通知》出臺後,這位贛州的大姐可以就近祭掃,不再有遺憾了。”

為了不容褻瀆的名譽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看著沉浸在思親情緒中的家屬,李勇想起宜春市萬載縣的朱老伯。

2018年5月8日,朱老伯的獨子朱桃芳在浙江因車禍離世。朱老伯忍著巨大的悲傷與不捨,做出無償捐獻兒子所有有用器官的決定,給3名面臨死亡威脅的重症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

“我們唯一的孩子雖然不在了,但想到他的器官仍在其他人身上繼續活著,我們感到欣慰,感到光榮。”朱老伯說。

不曾想,做出大愛善舉的朱老伯回鄉後,引來街坊四鄰紛紛議論。流言蜚語像一把把尖刀,讓這個剛剛失去了至親的家庭苦不堪言。萬般無奈下,朱老伯只好求助紅十字會。

隨後,江西、浙江兩省紅十字會帶著媒體記者,上門為朱家正名。由縣分管副縣長為朱家頒發榮譽證書,表彰他們的奉獻,並向村民澄清誤解,叮囑村幹部予以關心。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還帶來3封器官接受者的感謝信。聽著信裡的聲聲感激,朱家老小的委屈隨著眼淚傾瀉了出來。

“如果能為捐獻者立碑該有多好,讓大家知道,捐獻遺體器官是救人生命的壯舉,捐獻者是英雄。”李勇心裡想。

2018年,江西累計實現器官捐獻110人次,比2017年增長120%,捐獻事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隨著持續的宣傳,社會對遺體器官捐獻的知曉率也在不斷提高,但認可度還是比較低,和老百姓談起遺體器官捐獻,他們的直接反應仍是忌諱。絕大部分捐獻者家屬也不願意表露身份,害怕周圍人異樣的眼光。

為了矢志不渝的初心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2019年2月,江西兩會期間。江西省委書記劉奇參與省人大宜春代表團審議。

機會難得,列席會議的省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戴瑩將手舉得高高的,她要為保護和表彰遺體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庭發聲,提請政府在各設區市建立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方便家屬就近祭掃,樹立文明風尚,倡導移風易俗。

劉奇書記點名戴瑩發言。認真聽完彙報後,他當場表示遺體器官捐獻者的精神非常偉大,“紅十字會辦了一件大好事”,要求各部門配合做好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的建設工作。

隨後,江西省紅十字會立即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專項情況報告,爭取政策推進遺體器官捐獻。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在報告上批示“要針對尚存的問題,爭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省紅十字會立即主動聯繫民政部門,終於在清明前夕聯合下發了《通知》,其中要求,到2019年年底前,每個設區市要在市本級(含所轄區)城市公益性公墓或協調在經營性公墓內,至少建成一處不少於600平方米、專門用於紀念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場所,方便群眾祭掃和緬懷,便於開展人道主義教育活動。

《通知》還要求,每年在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場所組織開展緬懷紀念活動,大力宣傳遺體器官捐獻者奉獻大愛的精神內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尊重生命、孝老敬親、厚養薄葬、慎終追遠的現代文明新風尚,將遺體器官捐獻場所打造成當地綠色殯葬建設示範基地,推動形成社會文明新風的宣傳陣地。

為了大愛湧動的人間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政策出臺前,很多地市紅十字會早已積極行動,在推進地方遺體器官紀念園建設上取得了突破:九江市的舊紀念園升級改造工作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宜春市爭取分管副市長的認支持,獲批了紀念園專門用地和資金;上饒市的申請報告獲得批覆,正在著手規劃設計紀念園;婺源縣紅十字會爭取當地殯葬企業的捐贈,建成了江西第一座縣級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並於今年3月1日舉行了啟用儀式。

撫慰悲痛的家屬、見證器官的捐獻和交接……遺體器官捐獻對於紅十字工作者的意義早已超出了法定職責,成為一份寄託著生命和囑託的沉甸甸的責任,一種感動中混雜著酸澀苦甜的化不開的情懷。

2017年,江西省紅十字會開展“蓮絲信使——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撫慰和援助計劃”項目,走訪所有捐獻者家庭,建立家庭檔案,對捐獻者家庭遇到的“精神、經濟、輿論”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2019年,江西省紅十字會推動建立市級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讓這些平民英雄在家鄉長眠,接受全社會的尊敬和讚美。

豎起豐碑贊英雄,在保護捐獻者,推動建立“捐獻光榮”社會新風尚的道路上,紅十字人將不遺餘力,奮勇前行。

让怀念之路不再遥远!江西省将在各市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