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爲他送行

昨天下午,

一場追思會在合肥市殯儀館進行……

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為他送行

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為他送行

2014年,新安晚報、安徽網獨家報道了六安舒城男孩任海龍因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漸漸失去行動能力,主動提出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當時,這個雖被重病纏身但卻樂觀向上的男孩感動了很多人。然而,在今年9月8日,噩耗傳來,一直與病魔搏鬥的小海龍,生命最終定格在17歲。


身患重病,少年決定捐遺體

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主任屈志國是最早與小海龍接觸的。“我記得當時接到電話,小海龍哭著和我說,要捐獻自己的眼角膜和器官。”屈志國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那是2014年2月,接到電話後,他立即趕到了位於六安市舒城縣桃溪鎮紅光村的小海龍家。

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為他送行

“和小海龍聊了聊,得知他的經歷和想法後,我們真的非常感動。”屈志國說,小海龍從四五歲開始發病,行動開始變得遲緩,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診斷結果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因為病情漸漸嚴重,小海龍11歲時,就無法再繼續讀書了。平時他只能坐在家裡,連外出都成為奢望。

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為他送行

海龍自願日後捐獻自己的角膜和遺體。

一次看電視時,小海龍看到了有關眼角膜捐獻的新聞。“當時他說出這個想法時,我非常不能理解。”小海龍的媽媽張同瓊說,小海龍一直勸說他們,自己的病已經治不好了,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給社會奉獻一份愛心。“我們就是心疼,這麼小的孩子。”到2014年,小海龍又突然提出要捐獻遺體,“用於科研”,被父母一口否定。

直到2014年2月26日,省紅十字眼角膜庫的工作人員趕到小海龍家時,小海龍再一次提出捐獻遺體。“他說人都有生老病死,我只不過比別人早一些。這麼小的孩子能從容說出這些話,我只能幫他去完成心願。”看著小海龍真切的眼神,媽媽終於答應了。隨即,小海龍填寫了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表。


渴望出門,志願者幫他圓夢

簽完捐獻志願書,屈志國問小海龍:“還有沒有什麼想法?”小海龍欲言又止,吞吞吐吐。

“雖然當時接觸時間很短,但我們發現這個孩子特別懂事。他的父母也說,平時他特別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生怕提了什麼要求給別人帶來負擔。”瞭解了小海龍的心思後,屈志國耐心地和他說,“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全社會有很多志願者,他們都會幫助你。”

猶豫了一會,小海龍終於開口:“我想下樓走走,看看外面的風景。”原來小海龍已經很久沒有出過門了。

回去後,屈志國在朋友圈裡把小海龍的故事和心願發了出來,安徽、江蘇、天津、上海等多地的志願者被小海龍的事蹟深深感染,自發組織了“小海龍圓夢之旅愛心接力”。

當時還是安徽大學一家公益社團負責人的志願者王丹慧,是這場圓夢之旅的發起人。“最初就是出於小小的想法,想幫他實現願望。”昨日,已在外地工作的王丹慧告訴記者,當從屈志國口中得知小海龍才十三四歲時,非常驚詫這麼小的孩子是如何擁有如此強大和成熟的思想意志,以及無私的大愛。

就在幾天後,王丹慧等志願者聯繫了合肥海洋館和野生動物園,發起了第一場活動。志願者們把小海龍接到了合肥。“玩了一整天,能看出他有些疲憊,但是精神狀態非常好。”屈志國回憶,看到小海龍開心的笑臉,他更加確定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懂得感恩,接受幫助也幫人

在王丹慧和眾多志願者的努力下,小海龍先後被接到蘇州、天津、上海、北京。

“每一站的活動,當地都有很多志願者主動組織。”王丹慧回憶,在天津,志願者陪著小海龍游海河、吃狗不理、坐馬車。還專門去了南開中學和天津財經大學,感受渴望已久的校園氛圍。在南開中學,小海龍還和同學們上了一節音樂課。老師還送給他一套校服和一枚校徽,並告訴他以後就是南開中學的一員,這讓小海龍激動不已。“那件校服他非常喜歡,經常穿。”

在北京,小海龍到了天安門看升旗,看航展。在航展上,志願者還送給他一件飛行員的制服。小海龍穿著這件衣服拍了很多帥氣的照片。在上海,在蘇州,小海龍在志願者的陪伴下完成了一次次圓夢之旅。

這場愛心接力,讓小海龍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感受到了更多溫暖。“海龍是個十分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也在盡力幫助他人。”屈志國說,在愛心接力活動中,各地誌願者為小海龍捐款5萬多元,除去到各地的費用,最後還剩2萬元。“他回來後找到我,說他不再治療了用不到這個錢,希望把兩萬元捐給紅十字會,用作遺體器官捐獻的專項資金,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送別追思,追夢少年愛無言

昨天下午,在合肥市殯儀館,一場以“追夢少年愛無言”為主題的追思會簡單又溫馨,小海龍的親友和來自安徽省紅十字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的志願者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200餘人參加了追思會。追思會上,小海龍的照片正是在北京航展上穿著飛行員制服的那張,眼睛明亮,笑容燦爛。他最喜歡的南開中學的校服,也已經洗乾淨,擺放在鮮花旁邊。

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為他送行

在追思會現場,還有一本本書籍,豐子愷的《願你一生清澈明朗》、龍應臺的《目送》、賈平凹的《生命是孤獨的旅程》……“我們聽說小海龍很喜歡看書,便準備了一些他最喜歡的書籍。”籌劃這場追思會的工作人員張偉說,親友和志願者會在書的扉頁留下思念和祝福,這些書籍最後會放在小海龍的枕邊。

14歲就簽下遺體捐獻志願書,17歲的他還是走了……數百人為他送行

追思會上,一段小海龍生前的視頻片段讓人淚目。畫面中,可以明顯看到幾年間小海龍的身體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堅定的眼神和笑容。

“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精神狀態還是很好的。”屈志國告訴記者,今年3月份安徽省紅十字會舉行春分緬懷朗誦會,邀請小海龍講述。當天下著雨,小海龍不顧身體的不便,堅持趕到合肥。

“特別是他的發言稿,滿滿三頁紙,正常人都很難背下來,但他堅持背了好幾天,硬是脫稿完成了。”屈志國說,因為小海龍11歲就離開了校園,準備稿件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等妹妹放學回來教他,“他認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好。”


完成捐獻,腦組織用作科研

這次春分緬懷朗誦會後,小海龍的身體狀況一直在走下坡路,媽媽張同瓊說他胃口也越來越差,吃的東西越來越少。9月8日早晨,小海龍安靜地走了。這天,距離他18歲成年還有7個月。

“孩子的願望很偉大,我要幫他完成心願。”雖然很捨不得,媽媽還是決定尊重小海龍的想法。省紅十字會三獻辦副主任王劍鋒介紹,當天上午,小海龍就完成了一對眼角膜的捐獻,同時還捐獻了遺體作為醫學教學,捐獻腦組織作為醫學科研。

“因為他患的病很特殊,此前就提出希望通過捐獻腦組織為科研提供一個案例,這在我省還非常少見。”9月11日,小海龍的一對眼角膜將分別移植給兩位患者,為他們帶去光明。

追思會結束時,小海龍的妹妹一字一頓地表達出自己的思念:“哥哥,你已經離開我有43個小時了。我們都在想你,每時每刻都在想你。哥哥你去天堂就沒有痛苦了。哥哥,你放心走吧,我會照顧好爸爸媽媽的,我也會努力學習的。哥哥你永遠在我心中。”

她打開手機,一遍遍聽哥哥留下的歌聲。“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這是小海龍曾經演唱過的歌曲《隱形的翅膀》中他最喜歡的一句歌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