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继位,阴谋还是偶然?

品读春秋001


简单来说,是必然。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生母薄姬并不受宠,不仅自己低调,也教着儿子低调,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薄姬相反,非常高调,还想废掉太子刘盈,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戚夫人的计划没有成功,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吕后被尊为太后,替仁弱的儿子刘盈扛起了治理天下的重担。

一朝大权在手,吕后自然是要肆意报复,曾经闹得最欢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其子刘如意也被毒死,低调的薄姬并不被吕后视作威胁,按照规矩随子刘恒就藩代国,当上了王太后。

而代王被拥立的原因,据《史记》记载,是“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把它们拆开来,就是三条,代王刘恒是高帝刘邦现存最大的儿子,刘恒仁孝宽厚,刘恒母家薄氏谨良。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齐悼惠王刘肥、汉惠帝刘盈、赵隐王刘如意、汉文帝刘恒、赵共王刘恢、赵幽王刘友、淮南厉王刘长和燕灵王刘建。

其中刘如意被吕后毒杀,刘肥在惠帝六年去世,刘盈在惠帝七年去世,刘恢跟刘友的死都跟吕后有关,刘建在高后七年去世,刘邦的儿子中只剩下刘恒跟刘长。

问题是,一定要立刘邦的儿子吗?

其实不一定,刘邦的皇位是传给太子刘盈的,刘盈去世后,皇位理应由他的儿子继位,而刘盈有六个儿子。

在刘盈去世后,刘盈的长子刘恭被祖母扶上帝位,《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这个太子,就是刘恭,他被称作西汉前少帝,因为得知他并不是张皇后(刘盈皇后)之子,对吕后口出怨言:“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收拾你!

然后刘恭就长不大了,吕后先将其囚禁于永巷(宫廷监狱),然后以很低重病不能治理国家为由要求另立新帝,朝臣自然不敢反对,于是刘恭成了历史上第一位被废杀的皇帝,他的弟弟刘弘接替了他的位置,也就是西汉后少帝。

西汉后少帝当了四年多的傀儡皇帝,祖母吕后终于去世了,不过此时皇帝仍然年少,大权掌握在吕氏外戚手中,他仍然是个傀儡皇帝。

主少容易导致国疑,尤其是当皇帝掌控在一个集团手中时,只要这个集团以皇帝的名义增强本集团的权力,就很容易损害到其他集团的利益,进而激起其他集团的反抗,而帝国的主人此时完全不具备协调控制这些集团冲突的能力,由此,政治冲突可以引发政变乃至战争。

吕后去世后的汉朝,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中央有吕氏外戚集团和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地方则有刘氏诸侯王集团,刘恒也是其中一员。

这三个集团没有一个是完全统一的,就算是有共同利益诉求的吕氏外戚,内部看法也不一样,加上家族领导人水平不够,昏招迭出,最终落得个灭族的结果。

而刘氏诸王的利益基本点是保障王朝还姓刘,而不是改姓吕,这就迫使他们向中央的吕氏外戚发动冲击,具体到各个诸侯王身上,要是带兵进了长安,那皇位还不是唾手可得?

在这方面,齐王刘襄表现得最为积极,他是刘肥长子,刘邦长孙,吕后一死,他在长安的弟弟朱虚侯刘章等人就派人给他送消息,让他带兵诛灭吕氏,乘机立其为帝。

刘襄谋划了一番,率兵西进攻打吕国,这是吕氏首领吕产的封国,并以诛杀吕氏为由向诸侯王发去书信。

齐王起兵,中央自然要做出反应,吕产派灌婴率兵抵御齐军,而灌婴,是功臣集团的。

此时功臣集团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局面,无论是外戚与诸王之争谁胜,对功臣集团都不是好事,外戚胜了将独霸中央,功臣集团被排挤;诸王胜了将入主中央,功臣将被洗牌。

这些功臣可不是一般人,他们大多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老奸巨猾的功臣们采取了非常稳妥的方式,先干掉吕氏外戚,然后坑掉幼主,堵住各路藩王进京的两个口实,人他们师出无名,接着打出迎立藩王的旗号,至于拥立谁,当然是功臣们说了算。

可以说,刘盈的儿子们败在了年龄上,他们有整个汉朝最适合继承皇位的血统,但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可供他们稳住地位的外戚吕氏,智商感人,被功臣集团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功臣们怎么处理西汉后少帝和他的兄弟们的呢?说来简单,功臣们以权威名义发布一则消息就可以了,这则消息是:汉惠帝无子,他的六个儿子都是吕氏的种,假冒刘氏之后,不应继承皇位!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 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 立以为后,及诸王, 以强吕氏。”——《吕太后本纪》

当谣言加盖印章,它就是天底下最可信的东西!于是刘盈仅存的五个儿子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大汉的皇位,空悬了。

空悬了就要找人补上,这个位子功臣们自然是不敢做的,诸王势力强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功臣集团也不统一,在维护功臣利益上是一致的,可推出一人当皇帝,那就不可能了,大家都跟着高帝打天下,凭啥你做皇帝?

皇位的主人,只能是刘邦的后裔,筛子一放,瞬间出来三个名字——刘邦第四子刘恒、第七子刘长和刘邦长孙刘襄。

选择的权力在功臣集团手中,功臣集团喜欢怎样的皇帝?自然是实力弱、为人好的,这个人不能在中央有太多根基,且继位理由要充足,不能落人口实。

就继位理由方面,三位都是合格的,不过血缘摆在那里,自然是高一辈分的刘恒跟刘长更有优势,年龄一排,刘恒又有些许优势。

而在性格跟实力方面,刘长是吕后养子,有给吕氏复仇的可能,而且这个人脾气暴躁(后来敢当街格杀审食其),相比于刘恒的仁孝宽厚,刘长可以排除。

刘襄被排除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他实力强,不好操控,同时母家外戚比较嚣张,迎立他又是给成功臣集团找个对手。

于是否决刘长跟刘襄的理由出来了:“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

于是就只剩下刘恒了,功臣们立刻派人去跟代王交涉,告诉他这个天大的喜讯,然而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刘恒显得非常谨慎。

不少代国大臣也劝刘恒不要前往长安,理由是“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

这话说的很直接,说出功臣们都老奸巨猾,最近刚在京师杀人,迎立大王一定是不怀好意,大王千万别去。

不过也有大臣劝刘恒去,所给出的分析就跟我上面提到的集团平衡,只不过我是开天眼从后往前看,而这些大臣当局者清,分析非常准确。

刘恒犹豫许久,最终去了,路上非常谨慎,在长安城外都先派人进城查看局势,然后才踏入长安地界。群臣给了代王盛大的恭迎仪式,刘恒也“下车拜”,之后进行了仪式化的礼让,刘恒明确继位。

当晚,刘恒入住未央宫,西汉后少帝即其四个兄弟均在当夜被功臣诛杀,功臣和藩王达成了完美的结合,但事实证明,功臣们迎立的并不是一个好拿捏的软柿子,刘恒当夜就让自己带来的近臣宋昌和张武,接管了京师和宫城的防卫兵权,以防不测。


平沙趣说历史


即不是阴谋,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刘邦虽然有八个儿子,但在吕后去世时,只剩下了四子代王刘恒与七子淮南王刘长。


诸吕被灭后,立一位新的皇帝迫在眉睫,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元老重臣围绕这个问题有过一番细致的商议,大致定了如下侯选人:

  1. 汉惠帝盈的遗孤
  2. 齐王刘襄(刘邦长孙)
  3. 淮南王刘长
  4. 代王刘恒

最终前三位全部否决,理由是:

  1. 刘盈的二子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不疑等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母亲都被吕后杀死,冒充外孙女张嫣所生,为的是扩充吕家势力,如果孩子长大掌权,恐对众人不利。
  2. 刘王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但刘襄有个被称作大恶人的舅舅驷钧,众人担外戚篡权的悲剧又会重演。
  3. 淮南王刘长的刘邦的七子,但年轻气盛,孔武有力,空手敢与野兽搏斗,众人担心不好掌控。另外刘长还有一个飞扬跋扈的外祖母,外戚势力也不容小觑。

选立代王刘恒的理由:

代王刘恒是刘邦的四子,为人仁慈,礼孝,又宽容厚道。太后薄夫人为人谨慎、善良,而且立长为帝名正言顺,加上代王本人深受百姓爱戴,立他最为合适。

那么,汉文帝即位究竟有没有阴谋呢?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继承皇位对于刘恒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因为在平定诸吕的过程中,刘恒没有出力,他也没想着去争这个皇位,甚至消息传到代国的时候他都不敢想相信是真。所以,从刘恒这里讲,他始终是个置身事外的人,选他当皇帝即是幸运,也是必然,因为他是最让大臣们放心的那个人。

其次,大臣们也没有阴谋,但有私心。众人之所以推举刘恒,是因为他们认为刘恒这个杮子最软,做为功臣的他们都能得到想要的利益。结果是他们失算了,刘恒并不是他们想像中的容易掌控,就在刘恒登基的当天夜里,刘恒就将朝中要职封给了他的代国宠臣,封张武为郎中令,做皇宫守卫。封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保卫京师安全。



由此可见,虽然周勃、灌婴、陈平等人虽然有拥立之功,但是汉文帝没有把他们当做“自己人”对待。不过众人都得到了相应的食邑赏赐,只是期望值打了折扣。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在刘邦临死之前,吕后在病榻前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谁可以堪当大任?”刘邦说:“萧何之后是曹参,曹参之后是周勃,周勃,厚重少文,安我刘氏天下者,勃也。”说他厚重少文,说明他不认识字,在他当了丞相以后,会见儒生,笑呵呵的听人家喷完,然后,散会。



周勃是刘邦的同乡,以编织养蚕用的器具为生,后来又给人家做鼓吹手,还拉过强弓,自幼习武,跟随高祖打天下,作战勇猛,被封威武侯,他有个儿子叫周亚夫,汉朝名将。之所以说周勃,因为他做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在吕后死后,联合陈平,诛杀诸吕,还政与刘汉。

当周勃和陈平忙完之后,需要选一个新皇帝,突然发现,选一个新皇帝是如此的难,因为,刘家后人都被吕雉祸害的差不多了。看看吕雉的亲儿子刘盈,生性懦弱,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之后,故意让刘盈看了一眼,这下可吓坏了刘盈,“此非常人所为,儿无能,还政母后。”刘盈再也不问政事了,躲到了后宫里,整日饮酒作乐,不久病死了。

刘盈死后,吕雉又把刘恭拉了上来,刘恭是一位宫女的孩子,吕雉把那位宫女杀了,把刘恭抢了过来当自己的儿子。刘恭这小子也是个有骨气的种,长到七八岁,知道了真相,愤恨不平,发誓“大后即变”,意思是长大后,为生母报仇,这还了得,吕雉二话不说,把刘恭给弄死了。接着又扶持了年仅4岁的刘弘,自己在后边遥控指挥。结果没遥控几年,自己却先一步挂了。留下的吕家后人中,没有一个堪当大任,结果让周勃和陈平联合刘章兄弟给灭了。

既然还有小皇帝刘弘在,为啥还要另选皇帝?因为刘弘是吕雉扶持上去的,既然打倒了吕雉,刘弘就失去了合法性,必须换掉。那选皇帝只能从刘邦的孙辈和子辈里面选。


先看龙孙辈的,也就是刘盈的儿子里面,有点成色的只有齐王刘襄,此外正打着维护汉室的旗号在赶往长安的路上,那他合适吗?有人跳出来了,不合适,他有一个舅舅叫驷钧,是个蛮横无理的大恶人,刚把吕雉这个外戚干下去,怎么能够再扶起一个外戚?不行。

那好,从刘邦的儿子里面选。刘邦有八个儿子,早死了两个,被吕雉害死了四个,现在只剩下刘恒和刘长。其中刘长年幼,其母恶毒,选上了刘长,岂不是又是第二个吕雉吗?不行。可以看看啊,这伙大臣让吕雉伤害的有多深,这哪里是在选皇帝,这简直就是在选自己的后半生!必须是软弱一点,没有根基,母亲又很善良,不会伤害自己的那种。有了,最佳人选——代王刘恒。据《史记》记载,刘恒“贤圣仁孝,其母谨善。”


主角出场了,代王刘恒,其母薄姬。薄姬原来是魏王豹的侍妾,长得不怎么美丽,只因为早年薄姬她妈给薄姬算了一卦,说是“可生天子”,于是魏王豹对薄姬恩宠有加,只是生的天子和他没有关系。魏王豹这个人是个墙头草,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和项羽相互掐架,互有胜负,魏王豹先投靠项羽,又投靠刘邦,又转投项羽,刘邦气坏了,命令曹参灭了魏王豹,薄姬顺便也成了战利品。

薄姬跟随刘邦之后,刘邦忙于战争,身边又有戚姬照顾,就把薄姬晾在了后院里。有一天,刘邦喝了点酒,听到下人们说,汉王很少去薄姬那里了,是不是把她忘了,这时刘邦才突然想起来,还有这一个薄姬,于是就去了薄姬那里,就滚了一次床单,正好赶上薄姬在排卵期,结果怀孕了,生下了刘恒。

因为刘邦的不待见,刘恒和薄姬在宫中生活的战战兢兢,生怕会卷入到吕雉和戚姬的争斗当中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薄姬愈发觉得刘恒早晚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然而,好运来了,公元前196年,8岁的刘恒被封为代王,处在边远地区,直接面对匈奴。薄姬一看,不顾刘恒年幼,直接让刘恒去了他的封地,躲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也许还能活下去。没过多久,吕雉又把薄姬赶到了代地,去和刘恒团聚去了。



代王之位原本是戚姬的儿子刘如意的,赵王张傲谋反,被刘邦灭掉后,让刘如意做了富庶之地的赵王,这苦寒之地就给了当哥哥的刘恒。再往前推,代王一开始是刘邦的二哥刘仲做的,有一天,匈奴来扫秋风,刘仲没抵抗,直接跑了,刘邦又尴尬又气愤,把刘仲贬为列候。

在前180年,刘恒24岁,这一年突然收到朝廷来信,让他回去当皇帝,难以置信啊!刘恒做了三件事:


一,召集心腹群臣商议该不该去长安。郎中令张武说,这肯定是个圈套,周勃和陈平都是跟随先帝多年的老油条,即会玩军事又会玩政治,去了也是死,不能去;

而中尉宋昌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平掉吕雉集团,靠的是什么,是先帝积下的恩德,是民心所向,即使大臣谋反,也成不了,应该去。

刘恒拿不定主意,做了第二件事——占卜。他找巫师算了一卦,大横,大顺的意思,上面说“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就是说,你是天子的命,能建立夏启那样的功勋。

刘恒还是不放心,做了第三件事,派出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去了一趟长安,亲自和周勃沟通之后,这才稍微放心了一点。


好了,准备启程,刘恒率领着心腹六人赶去长安,在高陵暂住,观察了一下长安的动静,这才进入长安,到了长安,没有去宫里,而是住进了自己的官邸。因为他知道,二伯刘仲那一脉还有比自己年长的,京城的刘章兄弟平定诸吕,功劳最大,需要谦虚一下。这样, 在群臣的三次跪请之后,刘恒终于答应进入未央宫。

刘恒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群臣认为刘盈的子嗣全不是亲生的,都是吕雉冒充的,一概杀死。至此,属于刘恒的时代来临了,史称——汉文帝。


品读春秋001


最不讨刘邦喜欢的儿子

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生有八个儿子,汉文帝刘恒排行老四,最不讨刘邦喜欢。

刘恒的母亲薄姬,以前是魏王魏豹的小妾,魏豹是谁呢?原是战国时魏国的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魏咎被迫自杀。魏豹逃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后来项羽大封诸侯,改封他为西魏王。说起这个人,有点反复无常,先投项目,后来又叛投刘邦,再后来又叛归项羽。

回到正题,有一次呢,这薄姬请了有名的看相大师给她看相,大师说薄姬将来生的儿子是天子,儿子是天子,天子的老子可不也是天子嘛,魏豹听了,这可高兴坏了。

魏豹做死,后来被刘邦抓来给杀了,古代嘛,把人老公杀了,人媳妇儿可不得抢回来做战利品,曹操就经常干这种事儿哦。

后来薄姬为刘邦生下了刘恒,可能皇帝的儿女本来就多,当爹当惯了,而且还不是宠爱的女人所生,于是乎,刘恒从小就不得宠。他们母子在宫里的地位很低,谁都看不上,日子过得蛮艰苦的。

8岁做代王

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平定代地陈豨后,就把8岁的刘恒派出去打工,做了代王。刘恒离家时,年龄才8岁,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早早地离开了京城这是非之地。

可能因为从小没少被人嘲笑的原因,刘恒为人特别谨慎,性格也沉静,十五年的时间他把代地经营得很好。

吕后专政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吕后把持朝政,刘盈为人仁弱,吕后人彘事件后,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

人彘事件,与本题无关,这里就不做多说,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哈,后面单独讲。

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杀掉了刘邦的好几个儿子。特别是出色,能干的,越先遭到杀害,并且,疯狂地分封吕氏家族,想要让吕氏称霸天下。

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臣们觉得这不得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能拱手让给外人呢?所以在吕后死后,刘邦的老臣,陈平和周勃联合起来诛灭了吕氏的全部势力。

刘恒即位

消灭了诸吕之后,众大臣想找一位能干的皇子来继承皇位。选皇帝嘛,自然要先从先帝的而已当中选。刘盈的儿子稍微好一点的的就是齐王刘襄,可他不合适呀。刘襄舅舅驷钧,是个蛮横无理的老三粗,朝臣谁也不愿意看到刚把吕雉这个外戚打下去,再扶一个外戚。

于是乎,就准备从刘邦的儿子里面选。刘邦八个儿子,早死两个,被吕雉害死四个,只剩下刘恒和刘长了。

刘长年幼丧母,被吕后抚养,所以呢,也是不能立的。而刘恒呢,没有根基,容易控制且人缘也不错,于是呢,就下发给了刘恒一份皇帝委任状。

从上面可以看出,刘恒能当皇帝,除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外,刘恒的自身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aTalks


汉文帝刘恒,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开创了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背后人称赞是圣明的君主。然而,他能当上皇帝却是很偶然的!




首先,要从汉文帝的母亲说起。汉文帝刘恒的母亲,原是魏王豹宫中侍女,汉王刘邦打败魏王豹后,让他宫里的侍女们都去织布了。一日,刘邦到织布的地方巡视,见一女子清秀沉稳,就带了回去。她就是薄姬。刘邦带薄姬回去以后就把她给忘了。

后来,有一次,薄姬见了刘邦,鼓足勇气说自己作梦有龙附身。刘邦当时正式处于楚汉战争的关键,刘邦听是尊贵吉祥的事啊!于是就在薄姬那里留宿了。不料想,薄姬竟然生了一个儿子,刘邦给他取名刘恒。

由于刘邦并不宠爱薄姬,所以刘恒也很少见到父亲。后来,刘恒被封代王,薄姬就和儿子一起去了封地。也正是如此,吕后当权后,报复戚夫人和他的儿子刘如意,也包括刘邦其他几个儿子。唯独薄姬与刘恒,因不被宠爱,也就不被吕后嫉妒,得以保全性命。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忠于刘氏皇权的大臣们在周勃陈平的带领下,铲除了吕家的势力,决定还权于刘氏,大家综合考虑后,一致认为要代王刘恒继位。代王刘恒除了为人宽厚以仁孝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母亲薄姬,在朝廷没有任何的势力,不会形成外戚专权的情况。就这样,刘恒很幸运的当上了皇帝,史称汉文帝!


路遥lgy


吕后死后,齐王刘襄首先发兵讨诸吕,朝中派大将灌婴领兵平叛,不道灌婴带兵一出关,就写信给刘襄,双方联合等候京城消息,在京城的周勃和陈平等夺取了南北军的军权,把诸吕剿灭干净,然后告知刘襄罢兵,立皇帝的问题有两个选项,要么立刘邦的儿子,要么立刘邦的孙子,刘襄是刘邦长子刘肥的长子,又首起兵,应该是第一人选,但在京的刘氏宗亲和功臣集团感到如果刘襄继位,不好控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就以刘襄的舅舅驷钧太厉害,将来可能成为下一个吕氏为由,否决了,刘邦的儿子只有刘恒和刘长,刘长从小由吕后养大,当然不能选择,刘恒以至孝闻名天下,势单力薄,年龄又比刘长大,就成为不二人选,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晴,刘恒才是个真正的狠角色,当皇帝的本事和手段实在是太高超,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没几个能超过他,继位后迅速把皇权集中到自己手中,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成为千古明君。


95278110


大家好,我是十年寒窗冻不死,今天我们来聊聊汉文帝刘恒继位,阴谋还是偶然。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和薄姬所生,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汉惠帝刘盈之弟,他的继位充满了偶然,但也可以说是必然。

汉高祖刘邦挂了后,汉惠帝刘盈登基为帝,但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朝政被吕太后执掌,将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吕后挂了后,诸吕害怕,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开启诸吕之乱。诸吕之乱平息后,参与平乱的政客们怕受到追究报复,清算,于是躲着当时的老大,偷偷开了个会,集体把现有的老的汉惠帝炒了。推选刘恒为新皇帝,汉文帝。而是选择了当时在山西低调生活的刘恒,而不是刘邦的其他儿子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平定诸吕之乱的人中。很大部分是刘家人,其中刘襄出力算是最多的。但也正因为他出力多,被大臣们直接不考虑了。谁会想找个厉害的人来管着自己,肯定找个看着可以揉捏的软柿子呀。

二:跟吕后有关的刘姓子弟全部排除,俗话说的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做事就一定要做完。刚把吕氏家族给赶下去了,说不定其中就有他大舅,二舅啥的。让跟吕后有关的人上位,以后见面多尴尬。

三:汉文帝一直以来的表现:宽厚仁和、孝顺恭俭,自己母亲那边也没什么实力,政臣们觉得他好控制。

所以说最后选择刘恒来座皇帝,不是阴谋,也不能全算偶然。其实是政臣们左右权衡,商量后和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

汉文帝即位后,立马清除汉惠帝所有的势力,后励精图治,文景之治的开端。为汉武大帝开疆拓土打下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