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大同机车厂:为铁路建设,工人加班加点


火车行驶,少不了车头牵引。见多了现代化的机车,图中这样冒浓烟的蒸汽机车倒显得有些稀奇。七八十年代这些老旧机车纵横驰骋于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有一个工厂功不可没,那就是大同机车厂。

图中1985年大同机车厂内,一些工人正在处理淘汰的机车设备。车厢附近不大的一块小地方,七零八碎堆满了各种零部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全国铁路大建设的需要,1954年在大同成立了这家机车工厂,同时也是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图中几位电路工人正在机车里头忙碌工作,设备不完善,临时拉过来一盏电灯以供照明。

图为当年大同机车厂生产的火车车轮,黑色的车轮红色的装饰,别看这些家伙显得笨重。当年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可是没少下功夫,厂房没有完工就开始了研制生产工作。

靠着工作人员的勤奋努力,五年以后大同机车厂生产出了第一台火车头。60年代更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机车生产工厂。常年奋斗在车间一线,图中这位老师傅皮肤黝黑,一排洁白的牙齿格外显眼。

图中一间大型车间内,工人正在锻压零部件。大型的锻压机器下面,一块烧红了的零件闪烁着红光。1999年的时候,大同机车厂已经累计生产了659台东风型内燃机车,七五之后,该厂已经囊括了蒸汽、内燃、电力三大机车的生产。

当时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厂内工人也是加班加点,积极发光发热。图中一个黑板报上,一段文字描绘了当时工人连轴转忙生产的情形,左上角一个粉笔画惟妙惟肖。

虽然苦累了一些,那时候的工人干劲儿还是很足的。面对镜头,图中这些大哥一个个面带笑容。最辉煌的时候,大同机车厂曾是亚洲最大的蒸汽机车研制基地,全国3/4以上的机车由这里生产。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全国铁路大提速,图中这样的老旧蒸汽机车已经逐步淘汰,可是大同机车厂的名字深入人心。新时代下,改革之后的大同机车厂仍在发光发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