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內鄉縣岞曲鎮: “文化大餐”助推脫貧攻堅

百姓生活網訊(金光曉 王好 李玉芳)“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農村有了公共文化設施,農民的思想就會發生轉變,生活也就有了新的活法。”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岞曲鎮強力推進文化扶貧,積極開展“志智雙扶”,用文化大餐助推脫貧攻堅。


河南省內鄉縣岞曲鎮: “文化大餐”助推脫貧攻堅

貧困戶王洪岑是清泉村文化書屋的常客,在座位上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俺本身就住的離村部近,每天都會來書屋找信息、學技術,讀書、看報不用花錢,這裡是個求上進的好場所,過去我們種莊稼都是老一套子,亂施肥、亂打藥,不僅產量不高,還多花錢,現在看了一些科學種植的書籍,腦子也轉過來彎了,不僅在傳統種植上有方法,而且對新產業也有了認識。”正在一旁看書的王金黨拿起一本《養殖技巧大全》說:“孩子們在家裡搞起了土雞、土豬養殖,要不來學點科學技術,養殖看似掙錢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有了這‘技術寶典’去年一年就淨收入10多萬元,為我們致富立了大功。” 

環顧清泉村寬敞明亮的書屋、書櫃、報架、桌椅等設備一應俱全,2000餘冊圖書分門別類、整齊地排列在書櫃裡,絕大多數都是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書籍,尤其是《農家實用百科》、《科學種植技術》、《養殖飼養技術》、《農村實用法律知識》等種植、養殖及法律方面的圖書。目前像這樣的圖書室在岞曲鎮16個行政村中全部實現了標準化建設。

河南省內鄉縣岞曲鎮: “文化大餐”助推脫貧攻堅

同時農村文化扶貧的“七個一”(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文體廣場、一個簡易舞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器材)也在16個行政村全面落實。活動場所不算華麗,音響效果不算震撼,但卻能贏得滿堂彩。目前農村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閒時喝酒、打牌、嘮嗑”的最基本生活方式,隨著文化設施的不斷到位、不斷完善而豐富多彩起來,廣場舞跳起來了、小曲兒唱起來了,農村演出節目也辦起來了,雖然演出沒有精緻的包裝,因為節目的“接地氣”,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尤其是謳歌黨的政策、弘揚社會正能量、激勵人們奮進的節目更是受到上至花甲老人、下至豆蔻孩童的追捧。

河南省內鄉縣岞曲鎮: “文化大餐”助推脫貧攻堅

“文化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文明守法、自力更生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通過“文化大餐”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浸潤到人們的心裡——唱歌跳舞的多了,喝酒賭博的少了,友愛互助的多了,打架鬥毆的少了,奮發向上的多了,遊手好閒的少了,脫貧攻堅工作也得到了上下一心的推進。

“農村文化生活是帶動鄉風文明的良好平臺,是激發農民自身動力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有效載體,我們將積極引導和發揮好‘文化大餐’的作用,為脫貧攻堅再上臺階奠定良好‘志智雙扶’基礎!”岞曲鎮黨委書記孟曉同志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