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 孔子為什麼比不過趙雲?

拍電影  孔子為什麼比不過趙雲?

以聖人、思想家、哲學界、文學家、學者為角色的影視劇,往往票房和收視率不理想,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故事,沒多少人愛看。

例如早些年的國產大片《孔子》,請發哥坐鎮,製作也精良,場面宏大,然而,票房慘淡收場。孔子雖然是聖人,是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但這些並不是高票房的標配,您再偉大,票房也不會幫忙。

聖人思想家哲學家的精彩之處在於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而不是他們的經歷,他們的經歷並無多少可看性。我們可以敬仰他們,可以學習他們,但是,我們對他們本人的故事,並沒有多少興趣。當然,這些聖賢高明也不需要把自己活出一個故事以爭奪存在感。

拍電影  孔子為什麼比不過趙雲?

與之不同的是,史上的帝王將相,政治家,軍事家,富商、間諜、俠客等等人物,則是影視劇的寵愛,是流量所在。原因很簡單,他們有故事。做個對比吧,孔子和伍子胥基本上是同時代的人,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和五世紀,但是,伍子胥的題材遠遠比孔子有可看性。因為伍子胥是政治軍事人物,他親自經歷並參與指揮了吳國王位的爭奪,刺殺吳王僚,滅楚,鞭屍,每一樁都是驚心動魄的政治軍事大戲,想不精彩都難。

再舉一個例子,司馬遷和漢武帝也都是同時代的人物,司馬遷雖然寫出了中國史上最優秀的紀傳體史書,“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史記》,然而,司馬遷本人的故事,就算你編出花兒來,也很難成為引人入勝的劇本,司馬遷有書無事。記得曾有一部名為《司馬遷》的歷史劇,可以說影響微弱。漢武帝就不同了,以他為題材的電視劇《漢武大帝》,呈現一系列精彩的政治軍事大戲,故事滿滿當當,太多了,有些還得刪節,而司馬遷的劇本呢,還得靠虛構和編來撐。不是司馬遷沒有價值,而是他本人的經歷很難撐起一出傳奇大戲。

拍電影  孔子為什麼比不過趙雲?

再如清朝,康熙和蒲松齡是同時代人物,一部《康熙大帝》至今餘威尚在,“我真的再想多活五百年”現在還在歌廳盪漾不息。而蒲松齡呢,他寫的故事,諸如“聶小倩”,從張國榮王祖賢紅過來,也算是餘威尚在,但他本人,拍個底朝天也沒法弄出精彩來。今年的賀歲片神探蒲松齡的票房,就是一個說明。

國內如此,國外也如此,我們拍孔子,票房不高,國外如果拍柏拉圖,蘇格拉底,票房估計遠不如拍凱撒,拍安東尼,例如埃及豔后。

思想家,哲學家,學者滿足的是這個世界的思想要求,他們不是我們獵奇的標本和範本,他們提供的是精神產品,靈魂產品。而政治家軍事家俠客商人間諜他們能滿足世人的慾望,例如故事欲,英雄欲,財富欲,獵奇欲,愛情慾,或者說榮譽感,獲得感。例如趙雲,要說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遠遠不如孔子,李白,但是趙雲在民間的流量卻很大,以他為題材的劇本,收視率不會差到哪裡去。因為趙雲的身份和經歷滿足了人們的英雄欲。

當然,文學家藝術家方面還是有例外,因為文學家藝術家是才子,如果轉換一下模式,和佳人搭配,那就有看頭了。唐伯虎的畫有說服力,但是他本人不具備傳奇性,於是搭配一個秋香,結果成了電影史上一個永不衰竭的題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