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4月8日下午,

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退休,

繼任者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

對此,單霽翔回應稱:

“光榮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還會在故宮博物院走走,看看門。”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單霽翔,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高級建築師、註冊城市規劃師。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王旭東,男,1967年生於甘肅山丹。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網紅院長的那些事兒

從前幾年開始,

妙語頻出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成為了著名網紅,

他“專門給領導看最破的文物”等名言在網上廣為流傳,

被譽為“隱藏的段子手”。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不僅自己成了網紅,

單院長也成功的讓故宮成為了網紅。

憑藉皇帝身份證、雍正賣萌圖等一系列操作,

故宮品牌成功打進年輕人市場,

故宮口紅等產品更是賣到脫銷。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故宮口紅

印象中嚴肅的歷史人物,

雍正帝、崇禎帝等集體賣萌。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你竟然能看到朱由檢的身份證,

住址一欄任性地寫著

“北京紫禁城想住哪就住哪”。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接下來是一道證明題,

求證的結果是“朱由檢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樣並不算完!

故宮淘寶還發了一組歷史人物圖。↓↓↓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單霽翔推銷起自家店裡的東西,

那畫風也是相當清奇。

一上來就勸大家別買故宮出的行李牌,

因為太好看用一次都得丟。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這種反向營銷,妙哉!

單霽翔希望故宮能引導大家的生活方式,

比如買傘,一把不夠,

春夏秋冬得各有風采。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他還說故宮絕對不漲價,

因為漲價會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擋在門外。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單霽翔:為古老故宮注入年輕元素


循著硃紅色的圍牆,走過明黃的琉璃瓦,那扇歷經風霜、紫禁城斑駁厚重的城門背後是講不完的歷代傳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談起故宮,除了冷峻神秘的三大殿,還有了朝珠耳機、故宮日曆、《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

故宮博物院的這些改變,源於一個人:單霽翔。儘管一直謙稱“我只是個看門的”,但單霽翔這個門看得並不簡單,很多顛覆傳統的操作,都是由這位頭腦開放的學者型掌門人拍板,漸漸把已有598年曆史的故宮,變成了年輕人心目中的“網紅”。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吳良鏞的學生成第六任掌門人

1954年,剛出生三個月的單霽翔就隨父親工作調動,被母親從瀋陽抱到了北京。在老北京的四合院裡,他學會了說第一句話,學會了走第一步路,有了自己的家庭。

“忘不了四合院裡街坊們海闊天空的神聊,忘不了四合院裡小夥伴們的嬉戲打鬧,忘不了四合院裡醉人的鳥語花香,忘不了衚衕裡走街串巷小販們的叫賣聲。”單霽翔在《我的四合院情結》一文中回憶。這就能理解,他為什麼對故宮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有著濃厚的感情。

14歲是最渴望學習知識的時候,單霽翔卻趕上上山下鄉,在農村耕田種菜,後來進工廠當了八年工人,靠自學,“文革”結束後,終於有了上學機會,考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是建築與城鄉規劃學家吳良鏞教授的學生。

1980年到1984年,他赴日本留學,選擇研究歷史性城市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從此與文化遺產保護結下了不解之緣。

其實,說到單霽翔與故宮的直接聯繫,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擔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期間。1997年春,單霽翔在任上組織制定故宮筒子河保護整治方案,提出“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21世紀”的目標,推動實施了搬遷改造項目,故宮筒子河終於重現昔日的碧波盪漾。

在熟識單霽翔的人眼中,他是一個對文物有熱情、有感情,並且懂行的領導。後來官至國家文物局局長,為了一處文物的保護,他可以完全不顧自己副部級官員的身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場合,與見到的所有人去談、去溝通。

2012年,單霽翔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成為建院以來的第六任“掌門人”。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面對媒體的提問,名字中有個雨字頭的單霽翔笑言:“一把火也沒有,因為故宮的古建築都是木質結構,最怕的就是火。”

單霽翔用五個月走遍了傳說中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殿宇的各個角落,走壞了二十多雙步鞋。當然,腳上穿的是他最喜歡的老北京“懶漢”布鞋。每到一處,看見菸頭、垃圾,他第一反應是彎腰去撿。陸陸續續,他從石縫裡,摳出足足一千個菸頭。

是可忍孰不可忍,故宮的門一定要嚴起來。火也罷,水也罷,他給故宮博物院立了三條新規矩:禁菸、禁火、禁車。

旱菸袋、水煙、鼻菸,六百年來,紫禁城各種各樣的煙從沒斷過。單霽翔也抽菸,這一次他帶頭戒菸了。禁火第一天,共截下了八千多個打火機。

“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日本皇宮,都不許車輛穿行,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以前外賓、國賓參觀故宮,都是警車開道,直入午門。2013年。法國總統奧朗德來訪。單霽翔沒給總統面子。在午門前引領他步行進城。不久後。印度總理辛格參觀。因其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破例一次。

但單霽翔依然堅持原則,最後換成了電瓶車參觀。從此故宮再無“外賓禮遇”。

按照單霽翔自己的話說,“種種措施,無非是要給故宮以尊嚴”,事實上也贏得了外界的理解和認可。而他的另一個理念,則是給公眾以尊重,用他的話說,是“以人為本,一切為觀眾服務”,做一個“有溫度的博物館”。

過去的故宮博物院到了旺季,參觀者常常要排隊一小時,買票、驗票、安檢、存包,進去後已經精疲力盡,看到的卻是滿滿的後腦勺。如今,所有門票都放在網上購買,削峰填谷後,參觀者逛故宮多了些從容。

過去的故宮博物院,參觀累了只能坐在臺階、鐵欄杆上甚至樹坑裡,好多鐵欄杆都給坐彎了。如今,上千把座椅落戶紫禁城,人們終於免去了席地而坐、影響形象的尷尬。

過去的故宮博物院,宮殿裡都是黑的,好奇的觀眾一個勁地往裡擠,依舊看不清楚,很辛苦也很危險。如今,宮殿裡安裝了LED的冷光源,設置了專門的燈架,紫禁城的大殿變得亮亮堂堂。


“哭訴”換來文物大修的特事特辦 

2002年,故宮啟動“百年大修”規劃,這個項目計劃用18年時間,對故宮古建築進行整體的保護修繕。2014年5月的一天,單霽翔巡視時發現,由於體制機制的約束,太和殿的修繕存在嚴重問題,“如果用這種方法修,修一棟會壞一棟。我們沒法負這個歷史責任”。於是,他果斷叫停了“百年大修”。

2015年11月,全國政協召開雙週協商座談會,單霽翔在會上用八分鐘時間幾乎“哭訴”著指出了故宮大修的問題,爭取來了“故宮的事要特事特辦”的批示。自此,故宮的修復得以先研究再保護,真正按文保規律來辦。

研究保護的主力軍是一群故宮學者,就是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裡的那些人。誰會想到,生冷的、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文物的人,居然變成男神。難怪單霽翔會感慨:“我本想年輕人喜歡看一些打打鬧鬧、擁擁抱抱,沒有想到他們喜歡看我們專家修復文物的片子,太多年輕學者畢業之後報名希望來故宮修文物,而且這個片子在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得了白金獎。”

2015年,另一個現象同樣讓單霽翔意外。為慶祝建院九十週年,故宮博物院舉辦了《石渠寶笈》特展,《清明上河圖》等名作亮相。從武英殿大院到院落外,一條長龍“幾”字形延綿著,一塊紅色牌子提醒“排隊需要6小時以上,請慎重選擇”參觀者多數是年輕人,他們堅定地排著隊,深夜還在堅守,讓單霽翔無比感動。

此後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趙孟頫書畫特展》等,70%以上的觀眾仍是年輕人。單霽翔決定,允許並鼓勵參觀者用不開閃光燈的手機拍照。“大家把作品拍好發到網絡,發到朋友圈,其實是擴大了對展覽的宣傳。”

一件事物、一種文化被收藏進博物館時,一方面意味著它在歷史文化中的價值、地位極其重要,另一方面也往往意味著它可能將被束之高閣甚至為人忘卻。

那一年,單霽翔深切地感受到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渴望,很快,他為故宮“逆生長”找到了全新的方向:要跟年輕人加強互動。為了做到這一點,故宮博物院使用了很多“黑科技”。

養心殿大修,停止開放,但是遊客依然可以參觀養心殿主題數字展示館。人們進去之後,會發現自己可以像皇帝一樣坐在座位上,自己批閱奏摺,和大臣對話;可以和大臣聊天說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會告訴你“不重不威”啊;還能教你做菜,你先做哪個菜,後做哪個菜,餃子餡怎麼做,很多人回家便嘗試做宮廷料理去了。

單霽翔覺得,故宮要吸引更多的公眾、推廣傳統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變的嚴肅面孔。一系列手機客戶端的推出,讓故宮文化走進了更多人的掌心和內心。

比如“每日故宮”手機客戶端,有了它,每天早上喜歡故宮文化的人都可以從手機上免費收到圖文並茂的藏品信息。“皇帝的一天”手機客戶端同樣圈粉無數。用戶可以體驗一下古代皇帝的日常生活:早晨不到五點就得起床,不給吃飯,背四書五經一個半小時,還是不給吃飯。這些皇帝的行程都有嚴謹的學術支撐,又與大眾的興趣有著緊密的契合。

“以嚴謹而風趣的方式給大眾以教育,最終實現文化的傳播與再生。”這正是單霽翔想要故宮達到的最好狀態。


用更多方式傳播博物院文化

單霽翔剛到故宮當院長的時候,辦公室給了他一份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其中寫了故宮諸多“世界之最”。但他覺得,這些“世界之最”對參觀者來說沒有多少意義。在他看來,古建、文物是有生命的,可以活起來。

參觀一次故宮,不過幾小時,觀眾與故宮的互動有限,要是能把故宮文化帶回家,故宮不就有生命力了嗎?“把文物資源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是一所博物館應該有的擔當和責任。”單霽翔的思路很開闊。

於是,故宮文創一發不可收。在設計過程中,故宮文創突出“獨特性”,比如把朝珠做成電子產品耳機,直接把文物與實用結合在了一起。針對“耳機使用完後,就必須摘下保管”的特點,朝珠耳機改變了耳機原有的使用方法,直接掛在脖子上就行了。

故宮文創還挖掘文物藏品的內涵,使之與人們的生活需求聯繫起來。如《乾隆皇帝大閱圖》,整幅畫中馬畫得比較好,就把馬從中提取出來做在領帶上、做在水果叉上。唐代的《五牛圖》也可以走到家裡,走到門廳。紅山文化最漂亮的玉石器是玉龍,故宮便以它為靈感設計了香插。

單霽翔自身也不遺餘力地做宣傳,連去開講座,都要見縫插針地像個淘寶賣家一樣推銷自家的產品。經過數年研發,現在故宮的文創產品已經突破1萬種,淘寶網文創旗艦店粉絲數將近140萬,產生了眾多“雙十一爆款商品”。

他希望用更多的方式來傳播故宮的文化,讓更多人感受故宮博物院的發展。2018年,故宮博物院第一次以出品方的身份,聯合北京電視臺推出了《上新了!故宮》這檔文化季播節目。故宮博物院首次允許電視節目全程在故宮內部拍攝,並且有大量拍攝場景是至今都未開放的區域。

如今,故宮不再只是那座雄偉的建築、沉甸甸的歷史痕跡,它已經鮮活起來。無論是文化創意產品還是綜藝秀明星跨界合作……故宮正逐漸成為一個超級IP。

網絡上有很多遊客曬出了遊故宮時與單霽翔的合照,一不留神你就能偶遇他。中午吃完飯、下午閉館前,他會在故宮走走。下雪天,他怕遊客滑倒,會去督促員工掃雪……單霽翔說,有幸在人生最後一個工作崗位,來到故宮博物院,每天行走在故宮博物院內,都會感到責任的重大、使命的神聖。

他一直說自己是故宮的“看門人”和“講解員”,既要守好故宮的家當,又要講好故宮的故事。2020年,故宮將迎來600歲的生日。“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是我和同事們的光榮使命。”單霽翔表示。

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有多優秀?

王旭東,男,1967年生於甘肅山丹。他是研究館員、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王旭東1986年—1990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考入蘭州大學地質系,獲碩士學位;1999年考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地質工程博士學位;2003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王旭東從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從事壁畫及土遺址保護以來,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合作出版專著3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獎10項,並獲文化部優秀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甘肅省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獲技術專利4項,申請技術專利5項,完成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5項。作為項目負責人,王旭東還主持過30餘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壁畫及土遺址保護加固的勘察設計和現場施工,承擔國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達的文物保護重點研究項目20多項,主持或參加與美國、日本、英國的國際合作4項 。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退休了!

王旭東在敦煌 攝/澎湃新聞記者張新燕

“我在這裡26年,26年跟1000年相比,算什麼?優秀的傳統文化會給我們一種精神的力量和慰藉。”在接受蘭大校友會專訪時,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王旭東曾如是說。26年前,理工男王旭東來到莫高窟時,對敦煌還一竅不通,那些驚世壁畫在他眼裡只是石頭和泥巴。

26年後,王旭東已成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門人”,對文物保護、研究和傳承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當年的王旭東曾百分之百地確定自己未來會是一名水利工程師,因為這是他從小唯一的夢想,也是他為之努力的目標。在來到敦煌的那一天晚上,王旭東獨自一人繞著寂靜荒涼的莫高窟走了一圈,空無一人的三危山前,那些千年石窟安靜極了,使他對這裡心生好感。從此,世上少了一位水利工程師,而敦煌莫高窟則多了一位守護者。

此前,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王旭東曾表示,莫高窟的價值和故宮的價值不一樣,故宮的成功不能複製到敦煌來,但經驗可以借鑑。莫高窟背後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薈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藝術,需要時間、耐心和文化積澱,不能太急躁。

記者還從蘭大校友會了解到,現任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亦是蘭大校友,他是蘭大歷史系1981年級本科、經濟系1985級碩士。如今,兩位蘭大校友隔著長安街,一南一北地守護著祖國的寶貴文物。

故宮博物院歷任院長

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從彼時至今已歷經多輪院長人事更迭。

首任院長: 易培基(任職時間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1880年2月28日出生,湖南省善化(今長沙市)人。畢業於湖南方言學堂,曾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參加武昌起義,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黎元洪的秘書。故宮博物院創立之初就有包括于右任、蔡元培、蔣介石等人在內的陣容強大的理事會,易培基被推舉為首任院長,全面主持故宮博物院事務。


第二任院長:馬衡 (任職時間 1934年5月7日—1952年5月22日),生於1881年,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馬衡在任故宮期間針對各館處科組制定分門別類的規章制度,成立“文物分類整理委員會”,頒佈“專門委員會設立章程”,還聘任了各專業內的學者擔當委員。除此之外,還和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王冶秋去香港購回了著名的《中秋帖》、《伯遠帖》。1952年在三反運動中被批鬥下臺。


第三任院長:吳仲超(任職時間1954年1月—1984年10月),1927年9月曾就讀於上海法科大學政治經濟專科,1928年入黨,長期從事江南地區的地下工作,曾擔任江蘇南匯縣委書記、皖南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副團長、蘇皖邊區區委書記、中共華東分局秘書長等多項職務。他也是故宮博物院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院長。


第四任院長:張忠培(任職時間1987年6月—1991年9月),1934年生,祖籍湖南長沙,著名考古學家,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的創建者。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他為故宮博物院史上在任時間最短的院長。


第五任代理院長:呂濟民(任職時間1991年9月19日—1993年11月),1928年11月生,安徽省潛山縣人。1961年蘇聯莫斯科文化學院副博士研究生畢業。回國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群文局局長,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等職。


第五任院長:鄭欣淼(任職時間2002年9月—2012年1月),1947年10月生,陝西人,大專學歷(1985年陝西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後在中共澄城縣委、渭南市委及陝西省委工作,曾任陝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陝西省委副秘書長。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組組長。1995年9月任青海省副省長。1998年12月任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第六任院長:單霽翔(任職時間2012年1月—2019年4月),1954年7月出生,江蘇江寧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高級建築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未來王旭東會帶給600歲的故宮博物院什麼新的視野?讓我們翹首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