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有着什么样的退休生活?他的葬礼是如何进行的?被葬在哪里了呢?

闲看秋风999


赫鲁晓夫作为苏联主席,和其他的主席都有所不同。因此其他几人基本上都是死在任上,唯独赫鲁晓夫是“被迫下台”。



赫鲁晓夫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临下台前正在黑海度假。就在前几天苏联刚刚把飞行员送上太空,赫鲁晓夫还告诉他们:“勇士们,我在地球等你”。

然而等到所有飞行员回来的时候,主席已经换了人,迎接他们的是勃列日涅夫。原来就在飞行员回来的前几天,赫鲁晓夫光荣下岗。下岗的如此突兀,全世界各国政要全部都反应不过来。

退休后的“悠闲”时光

作为苏联的上一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并没有亏待他,但是对他也不是特别好。只给他包了一辆小轿车,外加一栋别墅,还有少的可怜的退休金。

由于退休的实在是太过突然,赫鲁晓夫还没有从之前忙碌的日子里面反应过来。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只能靠安眠药度日。

白天的时候不知道要干什么,原先可以批阅各种文件,现在一张报纸都能看一天。

但是报纸上再也没有他的身影,头版头条都放给了勃列日涅夫。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关键是每天都有人监视自己。

再加上自己之前比较强硬的手腕,赫鲁晓夫也迎来了或多或少的“报复”。

比如说赫鲁晓夫之前曾经是反特权主义的坚定倡导者,他要求所有的苏联官员应该要像普通人一样,拒绝特权主义。


然而在刚退休没多久,本来是领导人特配的“伊尔”牌豪华轿车,在一天的时间里面换成了海鸥,晚上又变成了二手的伏尔加老牌汽车。

被认为是最被担心的人

由于退休之后实在是无事可干,再加上身体状况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赫鲁晓夫每天用散步来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消磨时光。然而散步的时候,往往最容易胡思乱想。

所以每次赫鲁晓夫可能是高兴的出门,但是回来之后却怂拉着脸。就这样的一位只能散步的退休老人,还是有人对他不放心。

在赫鲁晓夫退休10天之后,由于在家实在是太过无聊。赫鲁晓夫让司机开着那辆二手的汽车带他出去兜风,而他家出来有很长一段距离,都是和红场同一方向。

当天正是苏联迎接航天飞行员庆祝的日子,当他出门前往红场的消息被传出来之后,正在参加庆典的勃列日涅夫着急了。

因为谁都拿不准他到底要干嘛?也预估不了一个退休的主席,还有多大的能量。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放下心来。汽车开了没多久便转了弯,赫鲁晓夫并没有来砸场子。

这件事情也最后引发成勒令贺鲁晓夫搬出莫斯科市区,给他在郊外找了一栋别墅,这样才能够让所有人都放心。在退休后的半年时间里面,赫鲁晓夫似乎得了抑郁症,不愿意和周围的人交流。

一直过了半年的时间,他才慢慢走出来这种阴影,也开始重新接受生活。偶然之间他学会了摄影,于是整天背着摄影机,尤其喜欢是前往农田,和当地的农民交流。

当他看到农民收入比较少的时候,又露出了一种领导人的担心。但是他曾经推行的农业集体化,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并不流行。后来他干脆彻底的放弃,成为了一个爱讲故事的小老头。

原来在他家附近有一家宾馆,他有事没事都会跑过去闲聊。后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每天过来听他讲一些当年革命发生的故事。而这家旅馆的老板也乐意见到这样的情况,毕竟可以给他招揽生意。

背着所有人写下回忆录

但是这样的日子对于曾经的主席来说,实在是太过寒酸。后来随着赫鲁晓夫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渐渐的也不再出去走动。开始写回忆录,想把自己的一生都写下来。

由于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他也深知如果自己写回忆录的事情被他人知道,估计连一个字都没有机会再写了。所以只能偷偷的写一部分,然后再把他寄到国外。

从1966年底,赫鲁晓夫开始写回忆录,用了4年的时间才终于写完。并且全部寄到美国偷偷出版,上面所回的内容一时间令西方大为一震。等到勃列日涅夫想阻止的时候,这本书早已经传的各处都是。


赫鲁晓夫曾经被勃列日涅夫叫过去,询问有关于回忆录的事情。但是赫鲁晓夫坚持认为他从来没有要求出过书,而是自己的手稿被他人偷走,对于出书的事情他不知情。

尽管这样的谎言非常劣质,但是勃列日涅夫就算是不信也得相信。不过从此之后对赫鲁晓夫的监视程度加大,然而就算监视力度再大也没用了,因为赫鲁晓夫病的快要下不来床了。

1971年的9月11日,经过了7年的退休生活,赫鲁晓夫安静的去世了。但是他去世的当天,报纸上却没有披露任何字眼。只是在他去世两天之后,真理报才刊登新闻——赫鲁晓夫去世。

然而并没有说下葬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是在报纸报道的下午,赫鲁晓夫的家人对他的尸体做了告别仪式。而且整个葬礼活动办得非常普通,也只有他的家人出席了,随后被埋在了新圣母公墓。

其实在平常的时候,这座公墓都是对外开放。就算是有人举办葬礼,也可以允许外人进来。但是在他下葬的当天,公墓以打扫卫生的名义关闭墓园。

如今的俄罗斯,赫鲁晓夫的墓前每天都会有人送上鲜花,表明这里埋着一位领导人。


史之策


退休后,赫鲁晓夫每月领取400卢布的退休金,别奇怪,就是这么多。这是为了保证他的房子和别墅不用上交或者没收,而成了他的终身财产。

被赶下台后,赫鲁晓夫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而且访客极少,完全可以套用中国的一个成语:门可罗雀。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保安人员(克格勃)会监视和他仍然有来往的人一举一动。

1965年秋,赫鲁晓夫他和妻子被勒令离开他们的原来房子和乡间别墅,搬到彼得罗沃-达尔内耶的一套公寓和一所较小的乡间别墅。他的退休金减少到每月400卢布,尽管按照当时苏联的标准,他的退休生活依然舒适。

赫鲁晓夫晚年的抑郁症继续恶化,他的医生经常给他开一些安眠药和镇定剂。有人问他的孙子,你爷爷退休后在做什么,童言无忌的回答是::“爷爷经常哭泣。”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当局出版的三十卷本的《伟大的苏联百科全书》把他从卫国战争期间以来的著名政治人物名单中删除了,他的讲话和著作,也都成了禁书。

从1966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写回忆录。由他口授录音,然后将录音带交给克格勃审查,1968年赫鲁晓夫被克格勃要求交出全部磁带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拒绝。

克格勃官员后来通过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告知赫鲁晓夫说,外国特工正在密谋窃取回忆录,赫鲁晓夫因此心脏病发作住院。谢尔盖也不得不将所有录音材料交给了克格勃。

但是,在全部交出录音以前,谢尔盖复制了其中一部分 然后转交给了一家西方出版商。1970年,这些回忆录以赫鲁晓夫的名字出版。迫于苏联当局的压力,赫鲁晓夫后来不得不签署了一份声明,称他没有把录音材料交给任何出版商。

当时的苏联国家电台播放了赫鲁晓夫的声明,这是六年来媒体首次提及这位前苏联领导人。

在赫鲁晓夫弥留之际,他见了他的女婿、前助手阿列克谢·阿德朱贝,说:“不要为你生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年代,和我一起在中央工作而感到遗憾了。”

赫鲁晓夫于1971年9月11日死于心脏病,享年77岁。苏联当局没有为他安排国葬,即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围墙内,而是埋在莫斯科的新德维希公墓。

由于害怕群众示威游行,当局直到赫鲁晓夫下葬的时候才宣布他的死讯,并派军队包围了公墓。尽管如此,一些艺术家和作家还是加入了这个家庭,在墓地参加了葬礼。

真理报用一句话宣布了这位前总理的死讯;西方报纸有相当多的报道。《纽约时报》驻莫斯科资深记者哈里·施瓦茨这样评价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打开了一座石门,引入了新鲜的空气和思想,时间已经证明苏联发生的变化是不可逆转和根本性的。


闲看秋风999


在苏联历任领导中,能够享受退休的“殊荣”就只有赫鲁晓夫了。无论列宁斯大林还是赫氏后任们,都是在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更是病入膏肓仍然“坚守岗位”。

1964年秋天,塔斯社的消息称赫鲁晓夫因年事已高健康恶化而退休,此消息只是政治角力的结果。勃列日涅夫趁赫氏在外疗养,“鸠占鹊巢”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这一场较温和的权力角斗,在当时的苏联政治生态是少有的。

勃列日涅夫给了他的前任一定待遇,一辆小车,一栋别墅,400卢布退休金。

习惯了日理万机,一下子停摆,习惯了前呼后拥万千笑脸,现在每天的空气都凝固了,赫鲁晓夫起初非常不习惯退休生活。我认为许多人夸大了赫鲁晓夫的落魄一面,即便普通人刚退休也多有不适的感觉。百无聊赖抑郁情绪在赫氏身上体现也属正常。人,对新的生活环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被剥夺了一切职务的赫氏,也同样经历了世态炎凉。他儿子谢尔盖回忆道,当时给他们配的“伊尔”豪华小车,在第二天被有关部门换了台中高档的“海鸥”,又被开走了,最后来回的是“伏尔加”。谢尔盖认为,这是羞辱也是报复,因为他父亲在位时提出过取消或者减少领导干部的专车,遭致强烈不满。现在赫鲁晓夫下台了,你不是反特殊吗,现在就给你特殊待遇。

赫鲁晓夫对此也无可奈何,他实际上处于半软禁状态,司机和卫士都是克格勃九局的人,陪着他一起度过郁郁寡欢枯燥无味的日子。

赫鲁晓夫适应退休生活后,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忆思考担任领导人时的经历,开始撰写回忆录。后来回忆录手稿辗转流入西方,后在美国出版。为此,他被苏共有关部门训斥,并被迫发表声明说回忆录属委托。

后来,赫鲁晓夫又被叫去谈话。曾经的部下基里连科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的,而现在,就是这个基里连科用几乎以轻蔑的口吻说赫鲁晓夫:“您生活得可能太好了!” 怒不可遏的赫鲁晓夫回击道:“那又怎样?你们还可以剥夺掉我的别墅和养老金。我可以走遍全国去讨饭,我相信大家不会让我饿死。而你如果有一天去讨饭,人们不会给你一粒米!”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平静的日子里,欢迎赫氏的人还是很多的。赫鲁晓夫后来学起了摄影,经常在附近周边拍些花鸟小景,驻地附近有个度假旅馆,赫鲁晓夫每次路过,认出他的度假群众簇拥着他,一起照相,听他讲革命的故事,赫鲁晓夫每每乐此不疲,或许那一刻,他又找回了那种领袖在群众中的感觉?

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在度过了7年的退休生活之后,去世了。

《真理报》发表了简短的讣告:现年七十八岁的前苏共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病故。讣告没有说明安葬日期、地点。安葬的那天只有赫鲁晓夫的亲属参加。

苏联当局想方设法让葬礼无声无息地悄悄举行。 赫鲁晓夫就静悄悄地长眠在新圣母公墓。

在莫斯科,列宁和斯大林的墓前常年见到一束束鲜花。

而在赫鲁晓夫的墓前也常见敬献的鲜花。这也是他的“殊荣”吧。

2019.1.14




掌上三言两语


这其实是与戈尔巴乔夫有同病相怜,赫鲁晓夫与其说是退休,不如说是政变推翻下台之人,勃列日涅夫这位昔日,赫鲁晓夫一手提拔勃列日涅夫,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篡位夺权,强迫赫鲁晓夫下台,政治人物一但脱离了政治,被踢出了权力巅峰的政治圈,还能有多少意义,昔日的密友变政敌,能让赫鲁晓夫东山再起吗?

当平民的赫鲁晓夫的失落感受,只有赫鲁晓夫自己知道。

当年的贝利亚与马宁科夫又如何面对命运多舛呢?

最少赫鲁晓夫还能安度晚年,已经是不错了。

死后在平民墓地里,也不失为一种解脱了。


随雨飘渺


我着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结尾部分吧,赫鲁晓夫去世的时候已经是他的最低谷了,由于中苏两国和两党的关系处在对立状态,人民日报在第四版的最右下角只发了一句话:标题是:赫鲁晓夫死了,下面是据塔斯社某日讯……。他死后被葬在莫斯科市内的新圣女公墓,我曾於2016年秋天去过并拍下了本文的五幅照片,在图1⃣️的雕塑中可以看出,他的墓碑是选用的黑、白两色的大理石,这位雕塑家曾被当政时期的赫鲁晓夫当面羞辱过,后来应了赫的家人的请求为其设计墓碑,这尊雕像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历史观上我认为还是成功之作,客观地评价了赫氏一生的功过是非。新圣女公墓属于欧洲著名的三大公墓(维也纳中央公墓、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那里面有许多有名的人物:普希金、果戈里、柴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米高扬家族、斯大林的妻子、乌兰诺娃等等。但是从赫氐的墓地位置来看当时还是排在一个靠后的位置,由此可见如果说到葬礼也是普通人的、低调的而已……因为作为退休的国家元首,在公墓的规划中都是有预留的,比如一进大门的前排甬道左转就是一座俄罗斯国旗的雕塑,图2⃣️ 这是叶利钦总统的墓碑,对面的一块空地据了解是为普京预留的。3⃣️ 这条甬道的尽头是一个站立的女人雕像,图4⃣️ 这是苏联的末代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她曾於1989年夏天陪同先生到访过我国,这位曾经的国母威信在俄罗斯还是满高的,图5⃣️ 这是为戈尔巴乔夫预留的地方。看来赫鲁晓夫当年无缘葬在克宫的宫墙,更无缘在这样的一座具有民间色彩的公墓有块体面的葬身之地,这已经很能说明他下台后的境遇了。

关于俄罗斯人民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我与莫斯科大学学历史的研究生交谈过的,他的观点显然是来自于老师,其实俄罗斯人的许多福利比如:住房保障、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带薪休假、建全的养老制度等等都是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的,所以经历了后来变故的人民真的非常怀念过去的那个时代,他们对赫鲁晓夫的印象并不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家,只是他的时运不济罢了……(以上照片来自我的2016年私人相册,侵权必究!)







轻轻江


看了这么多人写文章,又看了一些人的评论,深感孤单死去的赫鲁晓夫也应该知足了。他在中国还有这么多支持者,说明在前进的路上他并不孤单。

不过在俄罗斯,赫不会有这么多的支持者。因为现在俄乌争端,克里米亚问题,致少是赫鲁晓夫造成的。现在乌东地区炮火连天,人民流漓失所,都是苏联解体造成的(赫鲁晓夫是苏联解体的始作佣者),俄罗斯人不会说,我们每天放炮仗,庆祝独裁者下台,多开心!除非俄罗斯人有病。能对赫鲁晓夫有好感的人,只存在某些国度里!

致于赫鲁晓夫下台退休后怎样生活,只是某些人关心,象我等这样斗升小民,每天搬砖不止,累得要死,哪有闲功夫扯淡?只不过,也开心过一次,那就是听到赫下台的消息,也高兴过一次,第一个反应是:你也有今天?

想当年,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搬弄是非;动用军队的力量搞掉马林科夫等反对派,用阴谋手段搞掉战神朱可夫,刨斯大林墓焚尸扬灰,撒苏联在华专家对中国逼债,哪一个不是赫鲁晓夫干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赫自己下台,孤单死去也算报应吧?

今天趁还未搬砖扯一回淡!


阳城导航


赫鲁晓夫的退休生活在我看来用俩个字可以形容,“落魄”。

政府给予退休金 500 卢布,他原来领取的可是部长会议主席工资。提供莫斯科市内住宅和一处别墅,还拨给一辆属于克里姆林宫车库的专车。列宁山上的宅邸和戈尔克第二的别墅应当腾出来。退休后第一天就把海鸥牌小车给送来了,一位长官回忆起他曾强烈建议取消或者至少削减专用小车。这一小车倡议曾引起各级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如今轮到他们出气了。 甚至有人给他转达了某位匿名长官的话:“他不是想让我们坐‘伏尔加’ 吗?现在就让他自己来试试吧。” 后来还有许多类似的卑劣的捉弄话等待着他。 一天开始了。 他在斯大林去世后自己定下的工作日规程——9 点前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一 夜之间面容消瘦了,并且有些发灰,动作变得缓慢了。尽管医生别祖比克送来安眠药,他夜间几乎不曾合眼。

退休后,手不释卷,以补上他日理万机无暇读书那个时期欠下的帐。 后来他的儿子把这些书收集起来都放在家中一个单独的书架上。书名五花八门:埃尔捷利的《斯捷普尼亚克笔记》, 沙霍夫的《在巴尔哈什芦苇丛中》,海明威的《节日与你永远同在》,哈利 夫曼的《十字形天线识别密语》,本特利的《工业水栽法》,《“绝密”。 只限指挥人员阅读。法西斯德国对苏作战战略。文件与材料》。这本书他在回忆录中讲到战争初期时曾多次提及。

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已经不去打猎了。他偶尔取出猎枪,仔细端详,爱不释手地抚摸枪管。擦洗完了再上足油,又放回原处。1968年他把自己收藏的猎枪分送给大家“让它们都落到好人手里吧。他们可以见物思人,老念着我。要不然自己死后就得给偷光。”他有一次这样说——而且看得很透。 他把猎枪送给儿子,送给孙辈、医生、自己的那些卫兵。

赫鲁晓夫儿子谢尔盖回忆父亲葬礼安排

一切都安排好了:葬礼将是非官方的,家庭性质的,在新圣母公墓举行。 赫鲁晓夫去世的消息在星期一公布,同日上午 10 时在孔策沃医院遗体告别, 12 时举行葬礼。安葬费用由苏共中央承担。 日程安排得很紧凑,毫不拖延。库夫申诺夫留下了单位和家里的电话号码: “要是举行葬礼方面有什么问题,请直接找我。” 妈妈说,她已给基辅去电话。明天尤莉娅·尼基季奇娜和丈夫、其他亲戚就到了。 这时我才明白,关于父亲去世的消息,人们最早在举行葬礼时才能听到, 甚至还要晚。当然啦,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并非偶然。我决定凡是能通 知到的都打电话通知,以便让尽可能多 的人知道葬礼的消息。我气愤到了极点,我一度强烈地希望粉碎这一卑琐的可憎的挑衅行为。不过我很快就清醒过来,认定他们的这类行为将受到历史的审判,而我们的任务是体面地安葬父亲。 晚上我按照事先的约定给我的朋友英国记者去电话。他对我说,世界各 大通讯社都播发了赫鲁晓夫去世的消息,而且播发了长篇评论、分析文章, 这些报道总的调子是肯定的,没有攻击。对父亲在贯彻和平共处政策方面的 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也指出了他所做的其他好事。“打开收音机听吧,今天 全世界都在谈论你的父亲。”他最后说。


历史三六五


只知道退休后在一小镇生活,没有了前呼后拥,只提供一栋房子,一辆车,一个司机,一份退休金。业余时间写回忆录,反省自己的对错,向现领导反应民情,呼吁善待人民。发现自己当政时,多数情况太脱离实际了,后悔莫及,可是没人听他。他的回忆录在国内不能出版,却被他曾经迫害、打击的人带到美国,首先出版了,让他对以前的做法追悔莫及。


探测卫星A


赫鲁晓夫,全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一1971年9月11日)原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1953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在斯大林逝世后,他做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东欧一系列的骚乱。并于60年代与中国关系恶化,撤走了全部专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既对峙,又想和平共处。在苏联党內引起不满,为下台埋下了伏笔。

1964年10月趁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疗养期间,以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等人将他赶下了台,名义上是因健康原因,进行“退休”。实际上在党内宣布他三条错误。1.赫鲁晓夫是党的一把手还兼任着国家总理。2.在加勒比海导弹问题上有严重错误。3.推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

赫鲁晓夫“退休”后,表面上给了他一部轿车,一套在郊区的小别墅,还有一笔丰厚的养老金。就拿小轿车来说吧,原先是一部苏联领导人坐的“伊尔”牌。不几天就给他换了辆“海鸥”牌中层领导坐的。又过了没几天海鸥牌也开走了。最后換了一辆最普通的二手“伏尔加”。赫鲁晓夫的退休金是不少,每月500卢布。

赫鲁晓夫被迫退休后,整天唉声叹气,既孤独,又凄凉。当他的小孙子上学时,校长问他:你爷爷在家干什么。他的小孙子到也实话实说,我爷爷去了看报纸,就是写东西。有时还哭呢。(写东西就是写回忆录)据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在家的周围都有克格勃的保卫,在家里都安着窃听器。赫鲁晓夫名义上是退休,实际上在家里处于软禁状态。

赫鲁晓夫在77岁那年去世的。苏联的各大媒体都很默契。没有发什么讣告。也没有关于葬礼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苏联的《真理报》在9月13日发了一条很简短的消息。

苏联的领导人死后都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场墓园。而赫鲁晓夫死后却被葬在了新圣女修道院公墓。据说下葬这天,天下着雨。赫鲁晓夫的遗体就放在新圣女公墓里一个很小的厅里,外边只有一辆大巴车。整个葬礼有150多人参加。其中苏联元老朱可夫出席了葬礼。墓前只有4个花圈,花圈缎带上的字迹都被淋模糊了。4个花圈其中有一个是苏联领导人米高杨的。为了防止过多的人来给赫鲁晓夫送别,苏联当局下令当天关闭了新圣女公墓。

图一:执政时的赫鲁晓夫

图二:退休时的赫鲁晓夫

图三:赫鲁晓夫的墓地





梦想成臻3


很抱歉!对于前苏联赫鲁晓夫的丧事不甚了解。建议您询问百度以获得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