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滄州驕子》叢書徵稿選登之二十八

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哈聰傑 雷漢發 宋美倩

在河北省醫療系統,哪家醫院成長最為健康和快速?滄州市中心醫院無疑就是佼佼者。

此話可是有依據?

有!從進入新千年以來的16年時間,這家醫院的建築面積從3萬餘平方米,增至50餘萬平方米;年門診量從30萬增至200萬人次;住院床位由不足600張擴至3518張;業務收入從9000萬元,升至25億元;人才培養由沒有一個碩士以上技術人才增長到擁有碩士、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共計1200餘名。

這樣幾何形勢的增長速度放在河北屬於獨於絕無僅有,而放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

為什麼這家醫院能在這個時間段中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

醫院員工眾口一詞:“得益於上級給我們醫院選派了一個好院長,是她把無私的情懷、務實的作風、無限的愛心奉獻到了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使得滄州市中心醫院一步一個臺階的走上了行業的巔峰。”

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嘔心瀝血建名院

2001年10月,有著百餘年建院歷史的滄州市最大公立醫院市中心醫院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女院長溫秀玲。

就在任命產生的第一時間中,全院一千多名員工同時發出了同樣一個疑問:溫秀玲她究竟是何許人,靠這樣一個女人能夠管好我們這樣一家大醫院?

在不斷探詢中,溫秀玲經歷逐漸被醫院員工瞭解了:從13歲父親去世之後,她就承擔起了養家度日的重擔,因為從小聰明能幹,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她獲得了全村父老鄉親的一致認同,在16歲時被村裡推選為赤腳醫生。而在19歲時她已光榮入黨,並被選送到河北醫科大學深造。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成為經受過高等教育的白衣天使。從那時候開始,溫秀玲就告訴自己,要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培養,要幹出一番有影響的事業。

有了這樣一個崇高理想,溫秀玲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並先後在滄州市的防疫站、愛衛辦、衛生局等單位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做出了不凡的業績。

有了這樣的業績支撐,溫秀玲被組織很看好。1993年,上級給了她一個更為沉重的擔子:管理衛生系統的老大難,市傳染病醫院。

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當時這家醫院幫派眾多,人心渙散,房子年久失修,院子長滿荒草,使得整個醫院只有一個病人,職工根本發不出工資,而醫院還有一大堆債務。

走馬到任,她採取雷霆手段,整理醫院管理次序,回收失散人心。然而,一些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的員工感到不滿了,不僅給她發來恐嚇信,而且還背地裡砸壞了她的車,但她卻沒有害怕和退卻。而是把不到兩歲的女兒託付給家人,以更大精力撲在工作上。

一邊抓院風整頓,讓醫院凝心聚力;一邊跑京、津與北京地壇醫院、天津胸科醫院需求醫療合作,尋求技術支持;同時還走遍各縣,加強聯誼,對傳染病人實行集中收治,使得醫院發展一天天有了起色。

7年時間裡,醫院不僅起死回生,給員工開出了足額工資,同時還先後建起住院樓、醫技樓、門診辦公樓,床位增加到400多張,門診量激增數十倍,綜合業務同步提升,成為河北省專科醫院的一面旗幟。

傳染病院的工作經歷,讓溫秀玲得到了實戰的考驗,她再次被上級重用,選派上了全市等級最高的醫院,市中心醫院。

就在重擔著身那一刻,溫秀玲就像上滿發條的鐘表一樣不停地動起來。上任第一天,她就在門診樓上,找了一間小屋,把“家”安在這裡。她再次向自己下決心:能幹事、幹成事,以此讓讓員工服氣歸心,讓醫院煥發青春。

作為體現地方醫療水平的市中心醫院,當時處在全省下游水平:接診能力偏低,僅有500多張床位;學科建設平平,全院沒有一個碩士、博士;建築設施陳舊,大部分還是1948年建的青磚瓦房。

她找醫生談心,找病人聊天,她下農村基層摸情況。逐漸地,她對自己醫院發展現實和所對應區域的醫療狀況有了清醒認識:一面是幾乎停滯不前的門診量,一面是群眾廣泛的就醫需求。兩者強烈的反差讓溫秀玲久久不能平靜:唯有大踏步做大做強醫院服務體系,大幅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心貼心緩解群眾疾苦,才能對得起群眾期盼和自己的職責。

在調查中,她發現手術遲緩是影響發展的瓶頸。醫院僅有4個手術間,一天只做8臺手術,這造成住院病人長時間等待。病患好多來自農村,住院久了費用交不起,為了早點完成手術,就衍生了送紅包、排手術等不正之風。

她出臺新規,實施連臺手術。規定只要送來手術單,當天必須排上,醫生沒有上下班,該送飯送飯,一天手術一下上升到100多臺,病患十分滿意。進而要求:需要手術的病人住院72小時內必須手術。現在又改為:今天住院,明天手術。這樣每天完成手術增長10倍,醫院收入也增長10倍。

病人週轉快了,就醫群眾卻沒見少,反而更多了。從這上面她又看到醫院的現實環境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已經到了必須更新改變的時刻。

就從她到中心醫院工作的第二年開始,這裡進入了大規模建設期。這時候,溫秀玲又多了一項重擔,這就是工程項目的管理者。

9萬平米綜合門診樓一開工,溫秀玲彷彿一下就被困難綁架了。這座樓前面是繁華鬧市,交通擁堵,後面是老門診樓和病房樓,還在正常應診。處在夾縫之間還要爭搶工期,於是她把白天黑夜模糊了。上工最早的工人經常發現工地上一個身影,穿著三層棉襖,頂著寒風深一腳淺一腳地奔波著。小至一塊瓷磚,大至關鍵部件的安裝、各道工序的調整,她都一一過問,以致一些建築工人還認為溫秀玲是新到工地的工程師。

儘管如此身先士卒,可她依然不夠放心。溫秀玲告訴同事:“工地不管發現什麼問題,當天就要解決,不能拖到過夜;遇到什麼問題,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找我,我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精細的管理,到了工程中後期,溫秀玲完全成了建築專家,哪塊瓷磚是同體壓膜的,哪塊是抹釉“貼皮”的;哪根鋼筋是正規大廠出的,哪根是打上鋼印冒充的……包括各個工序活怎麼幹,大體花多少錢,多少時間能幹成,她心裡明鏡似的。偌大一座特殊結構的醫療綜合門診樓,僅用兩年半就建成投用了,而工程造價還比原設計節省4600多萬元,在業界創造了又快又省的大奇蹟。

然而一個個“奇蹟”就這樣接二連三地產生著。新的門診樓落成了,新腦科醫院運營了,新國醫堂開張了……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醫院建築面積相當於平均每年增長一倍多。而除了這之外,國際上各種一流的現代化醫療設備也相繼在中心醫院安了家,這無疑使醫院的醫療環境實現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善。溫秀玲親手製定的三個五年計劃,“一五”建成省內一流強院,“二五”建成津南魯北醫療服務中心,“三五”建成國內地市級一流強院的目標,在這15年中全部兌了現!溫秀玲毫無爭議地獲得了全員職工的愛戴。

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搶抓機遇搞聯建

醫院的醫療條件有了巨大改善,這等於一個人在奔行中邁出了一條腿,而僅僅一條是不能跑步的,這條腿就是需要醫院的醫療技術上水平,讓人民群眾在防病治病過程中得到高質量的服務,這當中,開展人才引進和橫向聯合是完成目標的首選之方案。

於是,溫秀玲不僅在醫院進行了大規模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活動,使得醫院吸納了碩士、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等高級別技術人才共計1200餘名,佔到了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同時力排眾議,選拔了一批有技術,有魄力的刺頭人物做了學科帶頭人,在全員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

而更為出色的是她能夠未雨綢繆,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與北京、天津重點醫院及重點學科開展以借智借力為紐帶的聯建活動。

現年79歲的李桂珍老人家住農村,右膝患上滑膜炎,關節腫脹疼痛,因為受不了奔波,只能吃藥維持,苦受煎熬。聽說滄州市中心醫院與北京301醫院開了遠程會診,她動心了。

不用出遠門,不用排隊等候,就能看上北京醫院的大專家?老人開始還不大相信。直到通過視頻與北京301醫院骨科專家柴偉“面對面”交談,她才把心真正放下來。市中心醫院骨科醫生向柴偉詳細介紹了患者病情,李桂珍及家屬也向柴偉敘述了自己的情況和疑問。柴偉與中心醫院醫生經過討論確定了治療辦法,並將手術與否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告訴了李桂珍……

“現在真是太方便了,沒想到不出家門就能看上北京的專家,而且還可以請專家過來手術。”遠程會診後,李桂珍禁不住跟醫生聊了一會兒。

與北京301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實現全面合作,是滄州市中心醫院融入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邁出的關鍵一步。溫秀玲把這次合作形象地稱為:“從雲端伸下的扶梯”。

合作來之不易。在醫學金字塔中,北京301醫院無疑處在頂尖位置。除特殊政治任務外,沒有與地市級醫院合作的先例。但這並不影響溫秀玲的自信:“第一是中心醫院的發展通過這些發展,使得醫院軟、硬件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得這次合作有了必要基礎,第二是國家在多方面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而滄州的老百姓渴望更高端的醫療服務。”有了這兩條,溫秀玲覺得這事多難也得去推動。

一次次進京,溫秀玲頭腦中滿是尋求合作的“抓手”,使得她食不知味。一天中午在人們力勸下才在北京一個街邊小店要了碗豆腐湯,湯端來了,她一口也吃不下……可儘管千難萬難,但溫秀玲尋求合作的信心沒有變,在省、市關注下,在他們不厭其煩的與對方聯繫著,也許是溫秀玲多次前往表示的真誠感動了對方,於是雙方終於坐在一起,開始討論合作事宜。使得合作之花最終悄然綻放。

“這次合作意義非凡”,溫秀玲說,這不是一般科室間或醫生間點對點的合作交流,而是醫院與醫院間的全面實質性合作。按照雙方協議,北京301醫院將發揮人才、技術、管理、科研等方面優勢,在學科建設、高新技術開展、科研創新、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方面對滄州市中心醫院展開全方位幫扶;雙方共同建立“滄州市疑難病會診中心”,相繼開通“疑難重症直通301”綠色通道;同時將微移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計算機導航下手術等一批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項目陸續“植入”滄州市中心醫院。

與301的合作,讓滄州中心醫院受益無窮。但溫秀玲並沒有滿足,她又把醫院發展和服務的觸角向更加寬廣處延伸。2016年,滄州市中心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達成合作共識,共同建立PET-CT檢查直通車醫療服務項目。為此,溫秀玲專門成立對接辦公室,每週一次由專人帶領病患乘高鐵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接受檢查。

來自河間市的張升,以前就動過到北京做PET-CT的念頭,但進京程序複雜且需多次往返等讓他難下決定。在得知“PET-CT檢查直通車”開通後,他立刻趕來預約,第二天上午就在中心醫院醫務人員陪同下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PET-CT中心進行檢查。坐高鐵到北京不到一小時的車程,而且不用排隊,隨到隨做,檢查完成後的第三天張升就在滄州市中心醫院拿到了檢查結果。“真是太方便了,比自己去強多了。”張升不住感嘆。截至目前,“PET-CT檢查直通車”已為20餘名患者完成了檢查。(這裡把中心醫院還與京津那些醫院有合作給排上)

這些“滿懷驚喜”的合作對滄州中心醫院無疑是雪中送炭般重要。這等於讓借給了他們天梯讓其上臺階,醫療服務水平得到了極為顯著的提升。先後建成1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8個省級臨床重點建設專科、4個省級臨床重點培育專科,20個市級重點發展學科。心血管介入診療、造血幹細胞移植、肝腎移植、心臟冠脈搭橋等一系列高新技術項目,從無到有,日臻成熟。先後舉辦了中國——新加坡國際冠心病介入新技術論壇、全國中青年消化醫師規範化培訓等大量高級別學術會議。

與京津大醫院的深度合作不僅促進滄州中心醫院的醫療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整個地區醫療資源的再分配,這就是除了滄州本地人到北京看病者明顯減少外,來滄州中心醫院看病的外埠人則達到了3成多,其中有一多半還來自北京和天津。

溫秀玲:育豐杏林惠萬家

重心下移破難關

“公立醫院是人民政府設立的醫院,它的根本宗旨就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衛生健康服務需要。不管到了任何時候,這個核心支點既不能忘,也不能變。”

在滄州市中心醫院不斷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從農村長大的溫秀玲則有一個心結始終淤積著:這就是城市中心醫院做大了,可它讓其與廣大農村基層群眾的距離則離遠了。溫秀玲的想法就是盡最大精力解決它,這個方法就是讓中心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起血肉相依的聯繫,讓農村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國家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

2003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讓她想法更為堅定了。在長期以來重城市、輕農村的醫療結構調整中,一些本就基礎條件薄弱的基層衛生院面對突然而來的疫情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遇到特殊只能說束手無策。

就是在對這次事件的反思中,頗具大愛之心的溫秀玲一下通透了。她決定以中心醫院為總部單位,吸納動員全市118家鄉鎮衛生院為會員單位,成立起“滄州市中心醫院——鄉鎮衛生院醫學技術協會”,從當年9月開始,拉開了市中心醫院“技術幫扶、衛生支農”的序幕。

這當中,作為當家人的溫秀既當大力推廣的“形象代言人”又當身體力行的排頭兵。在她的倡導組織下,醫院還與鄉鎮衛生院聯合成立“滄州市腫瘤防治協作體系”和“滄州市糖尿病防治協作體系”,為此專門組建起40個慢性病多發病初級篩查站。

這當中,中心醫院選派資深專家和技術骨幹,對鄉鎮衛生院薄弱專業和科室進行重點幫扶。至今已有225名副高職以上專家到各鄉鎮衛生院從事幫教,免費接受進修,有效提高了鄉鎮衛生院管理水平和技術服務能力。

幫扶機制運行至今,中心醫院共組織下鄉活動2132次,派出衛生技術人員15412人,免費培訓基層衛生技術骨幹10萬餘人次,免費篩查糖尿病、心血管病、腫瘤患者達6萬餘人,使這些農村患者實現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使的600餘萬農村群眾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醫院重心下移不能少了對特殊困難群體的照顧。這個照顧就是不能把沒有能力看病的困難群眾阻隔在醫院大門之外。在溫秀玲的倡導下,中心醫院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一項針對困難群眾的“二次減免”政策:規定凡到醫院就醫的低保戶和五保戶,除去正常醫療保險報銷外,系統將把患者需要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再減免50%,這一部分減免費用,由醫院自己承擔。

張明娟是滄縣東留肖村一名15歲女孩,父親在她12歲時因病去世,母親雙下肢癱瘓。2014年,明娟又被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家裡每月僅靠200元低保生活,數萬元的醫療費無異於天文數字。溫秀玲得知孩子的狀況後,趕到病房看望,抱著孩子流眼淚。她和大家商定,悄悄減免了明娟的醫療費用。明娟出院後,她又和同事趕到家中探望,看到母女倆住的房子四敞大開,連圍牆都沒有,屋內土皮剝落,破舊不堪。溫秀玲又落下淚水,“這萬一要來個壞人,該有多危險啊!”她和大家商量,共同捐資4萬元為娘倆蓋起了三間正房、一間偏房,給大門裝上了大鎖,結結實實的,“這樣她們就安全了。”

在採訪者中,8歲時因車禍失去父親的青年人楊志強對記者說,對於我來說:“滄州市中心醫院就是我的家,院長溫秀玲就是我媽媽,是她從8歲那年的一次偶然患病進醫院就開始資助我,就連我當兵、上軍校、復員找工作、參加公務員考試,直至相對象、結婚,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如今我能有體面的工作,有溫馨的家庭,怎麼能不從心底裡感激溫媽媽。”

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愛心善舉的推動,滄州市中心醫院在過去16年中已累計為患者減免費用超億元,其中,僅最近兩年通過二次減免就為416名貧困患者減免費用200餘萬元。

通過溫秀玲16年的堅持不懈地奮鬥,滄州市中心醫院很快成了行業排頭兵,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而在隨著醫院面貌變遷的同時,溫秀玲個人收穫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巾幗建功模範院長、全國優秀院長、河北省“十大女傑”等70多項榮譽,被省委、省政府記了一等功,還被推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