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如何评价他执掌故宫的七年?

yl大爱牛奶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故宫第六代掌门人单霁翔院长宣布退休,一石激起千层浪,蓦然回首,单院长自任职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励精图治,大力革新,为了故宫瑰宝操劳奔波已有7年,自2012年临危受命,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短短七年时间,故宫不仅仅走出当年的阴霾,更走出中国,走进全世界人民的视野。正如单院长所说,“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

如何评价单院长执掌故宫的这七年呢?

小哥详细分析。

新官上任三把火,凤凰浴火重生放光华。

2011年5月起,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私人博物馆,藏主冯耀辉先生)展品在故宫展被盗,到后来网爆“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短短三个月时间,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十重门事件,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故宫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012年1月,单霁翔博士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为什么称单院长为博士呢?要知道单院长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博士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痛定思痛,通过多次召开内部会议,探究故宫所存在的原因,随后召开记者会,一一解开大家心头的迷惑,重新树立故宫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单院长通过记者招待会,发现人们对于故宫并不是非常了解,在大家心目中,这在古代是皇宫大院,在现代是一座神秘的古城。单院长内心非常痛苦,要是连国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历史,又如何让世界上认识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大中华呢?所以多次记者招待会之后,单院长就暗下决战,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故宫,让故宫和中国文化一起,走向世界。

经过单院长的努力,故宫信任危机解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故宫在民众的眼中不再那么神秘,要透明化,直观化。


从基础做起,从细节做起。

“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单霁翔

这些院长都想把事儿办好,都想把故宫博物院办好,但是由于各个不同的阅历和不同的角度,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 贾英华

单院长上任之后,思虑良久,认为故宫博物院第一要务是保证文物的安全,其次就是及时对文物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维护,为了全面了解故宫的情况,单院长穿着老北京布鞋,走遍了故宫九千多所房屋,一千两百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了二十双布鞋,他每天捡垃圾,抜野草,走遍了故宫的每个角落。

上任之初,他设下三道禁令:

禁烟,禁火,禁车。

为此,故宫强化了安检措施,安检人员由以前的本院职工,改为专业的安保人员,在禁火的第一天,保安们就截下了8000多个打火机。故宫禁烟,他每日在故宫例行检查的时候,都会亲自去捡游客丢弃的烟头,以身作则,所以以后大家都非常自觉,故宫的地面上再也看不到一个纸片,一个烟头。故宫也经常举行“无烟故宫”主题活动,单院长和志愿者们一起为游客发放印有故宫logo的“无烟故宫”多彩手环,推广禁烟活动。

禁车之后,不仅是普通游客,即便是本院职工,也不得开车上班,最多骑自行车到岗,即便是国际政要,要参观故宫,也需要从礼宾车上面下来。曾经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前来参观故宫,单院长没有办法,只好命令保安将午门关起来,他自己站在门外亲自迎接法国总统的到来,最终完成了接待。从此以后,国际政要乘车参观故宫的事例都成为了历史。

按照单院长的说法,他就是要给故宫尊严,同时给公众一个尊重。在故宫这里,大家都是游客。

故宫院长被称为“高危职业”,因为问题很多,牵扯的也很多,就比如故宫内的违建问题,有的人为了更好的显示,做了现代化的标语和牌匾,装在故宫古建筑上面,虽然减轻了讲解员的工作负担,但是于游客了解历史文化有百害而无一益,并且违建完全破坏了故宫的文化价值,因此单院长说服各方面,在拆除违建方面决不含糊,力求为大家还原一个有浓郁历史氛围的故代宫殿。

单院长在上任之初,就深入故宫,从宫殿到门楣,从文物到日常用品,从内部职工到外部游客,发现问题就即可开工改善。

比如故宫洗手间问题。故宫每天接待大量的游客,景点面积又大,但是故宫内部多为古老建筑,坚决不能修改,因此游客上洗手间就成了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很多游客上洗手间需要排很长的队伍,而对于那些全家游的人来说,单单上洗手间就要花费大量的游园时间。单院长上任以后,派人仔细统计了男女洗手间使用频率问题,最后得出女洗手间应为男洗手间2.6倍的科学数据,随后对洗手间进行合理化调整,更将职工食堂改为洗手间,解决了故宫游客上洗手间难的大难题。

同时,本着服务于民的原则,故宫有了让游客休息的椅子,购票渠道更加多元化。



“盘活”故宫。

单院长上任之初就清楚知道自己肩头所担负的重量,如何让这座600多年(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的建筑群永葆青春,是他的首要任务。

讲到文物,就不得不提文物的维护工作,无论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还是两汉的玉器,又或者唐朝书画,宋元瓷器,每个时代的物件每种物件的特性,都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维护方式,而面对故宫如此大规模的文物,抛开平常的管理,单单就日常维护而言,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当人们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的时候,文物才更安全。

-单霁翔

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故宫,单院长采取“开放,严谨,时尚,多元化发展”的策略,以故宫浓厚的文化氛围为载体,依托互联网的高效便捷,让故宫文化进入民间,让世界游客进入故宫。

2010年,故宫文创网店“故宫淘宝”开张。物品以“故宫文化研究为基础,将故宫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

2014年,故宫文创产品“朝珠耳机”走红,获得消费者一致好评。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播放量居各类综艺节目之首,这部以“修复文物”为故事题材的纪录片迅速俘获了很多年轻人的心,提升了年轻人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热情,此片播出后,前来故宫应聘文物修复工作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2016年,故宫淘宝店单店销售额破10亿。

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一万件。

2018年,为支持国家扶贫工作,故宫博物院决定对“天灯”和“万寿灯”的复原品进行公益拍卖,拍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

故宫博物院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年龄段涵盖了小学生到老艺术家学者,为传播故宫文化做出了很多影响巨大的实际行动。

单院长也出席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向大家介绍故宫文化,基本上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为大家所尊敬。


我在故宫修文物。

正如上文所言,文物修复工作是非常艰巨的一项工作,面对人才匮乏,经费紧张的各种难题,单院长是如何攻克难题的呢?

第一:开放。

以前的故宫是神秘,但是单院长接任院长以来,从故宫最初开放30%到2016年开放70%,推测2019年开放率达到90%,从故宫博物院以前很少出现再屏幕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红网络,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故宫文化的更全面释放。

第二:激发民众热情。

以前,故宫文物专业修复人员较少,加之工作量大,人员非常难招,但是故宫以全新的姿态出现,《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很多年轻人对文物修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有人来应聘,而故宫文物修复的老师傅则最为开心,因为以前人少,很多事情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他们都带了徒弟,对于文物修复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自己修复文物的手艺得以传承,这也是每一个匠人最为看重的人生大事。

据悉,故宫博物院有文物医生200多名,每次修复文物,都需要先召集权威专家分析探讨,再用高科技设备检测,然后由专业人士探伤,最后再全力进行细致修复。

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工作多么艰巨呢?小到一块钟表,大到一座宫殿,比如我们熟知的宫殿屋脊的走兽,单单是每尊瑞兽的造型,就要调集多方面资料,由专家分析,匠人论证,最终确定造型。

第三:深入民间。

俗话说,民间出高手,文物修复工作同样如此。

以前走街串巷修补瓷器的匠人想必很多人都有影响,破碎的瓷器在他们手中也能用铜钉铁线重新连接起来,让瓷器继续发挥功用,这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没这金刚钻,别揽这瓷器活”,偏偏有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就有这个金刚钻。

单院长经常拜访民间专家、学者、藏主、艺术家、工匠艺人,向他们请教相关知识,为修复文物凝聚各方力量,一起将这悠久文化传承下去。

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

在单院长和故宫广大工作者的努力下,故宫博物院现在已经是国家的形象名片,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故宫博物院通过一系列方式,让自己在世人眼中不再神秘,让世人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让故宫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8年12月5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的“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获得了年度文化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近年来,这座古老的宫殿以愈益年轻、时尚、亲和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不复古板,不再隔绝,不作高深之态。


古梁镛


1.单霁翔上任之前,故宫面临“十重门”的打击,不但社会美誉度降到冰点,原院长郑欣淼更是含泪退休。当然“十重门”其实是故宫的一次群运失控,内部职工将多年黑点积攒到一起透露给媒体,希望利用媒体效应将一位副院长挤落马,没想到舆论汹汹,反而使一把手院长下课。

2.单霁翔首先解决十重门问题,经过梳理,他选择了两重门作为危机公关的突破口:

失窃门: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斋宫举办的展览《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发生展品离奇失窃事件

故宫副院长因失窃门鞠躬道歉

会所门:媒体爆料故宫建福宫被改建成全球顶级富豪私人会所。

首先,单霁翔利用一次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问题专访的机会,说:

对于石柏魁来说,他在判决以后,我想他会在法律制度下来接受教育。将来事情过去以后,到时候我也不是故宫博物院院长了,我只是一位老人,但是我愿意陪同他走进故宫,讨论故宫悠久的文化、灿烂的历史和我们故宫为什么要进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努力来达成共识。我想他会来。

在多次表态故宫不会把建福宫花园建成会所之后,单霁翔先后在那里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志愿者座谈会、各类学术会议等等,之前为故宫捐赠文物的何刚的追思会也是在建福宫花园举行的,单霁翔还表示故宫“防火防盗不防记者”,一举化解了故宫和媒体的紧张关系。

此后,故宫调整了对媒体的策略,和各路媒体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关系,所以连故宫杀人案被爆出之后,都没有媒体恶意爆炒。

其余的几重门,因为不好回应,所以单霁翔选择了冷处理,效果不错。

3.但是,仅凭媒体工作是没有办法完全挽回已经丧失的公众形象,所以接下来单霁翔选择“实干”+“信息公开”。单霁翔是个善于应对媒体的领导,这在☭的干部中已属难得,随后他开始推行“故宫新政”,包括改造安防措施、扩大开放区域、及时披露信息、提升展览质量、改善藏品环境、健全管理制度、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且选择了安防措施改造、办公机构外迁、及时准确公布信息等方面作为重点宣传点,提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口号,通过媒体报道他脚踏实地调研,走过故宫每一个角落等等事迹以一个“实干家”的形象出现,重建了公众对于故宫信息。

4.从“危机公关”的角度看,总结至此,基本上可以说以上事件足以“力挽狂澜”,故宫基本上重塑了公信力和美誉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不能迷信危机公关,以我在网络世界和各类人等交往的经验,依然有一些人因为十重门事件对故宫多有微词,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要比危机公关重要得多,切莫曲突徙薪者无遗泽,焦头烂额者为上客。


螺旋真理


北京故宫,全球最大规模的古宫殿建筑群,世界上中国文物藏品最庞大的宝库,也是海内外参访人数最巨的博物馆。

这样一个单位,不仅是万众瞩目,而且独具说不清楚的特殊性。至少在中国,它的任何受命执掌者,很显然不仅需要德高、望重、权握、钱足而已,他的能力也必然备受考验。

“网红院长”单霁翔,在博物院院长这个位置上已坐满7年零3个月。就在今日的下午,故宫深院内突然传出消息,单霁翔即日荣退,众皆愕然,迅疾上了热搜。毕竟,故宫,不只是一排排建筑,它是是全中国人的精神遗产。

顺理成章地, 该如何评价单霁翔七年的得失功过,而“后单霁翔时代”故宫又该如何存存继继,也势必会再度引发讨论。


故宫博物院,史上迄今有六任院长,但单霁翔可能是民间声誉最高的一位。他之受欢迎,不仅在于对故宫作出大刀阔斧的鼎故革新,还在于他带出一股新风气。

世间绝世的聪明人很多,中国官场和高知云集的博物院内尤其不乏其人,但如单霁翔院长那般温厚、亲民、性情中人、没有官架子、但开风气、且真实干者,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大官好作,但故宫院长不好当,几乎是共识。一直以来,主政故宫院长者,几乎都不得善始善终。远溯易培基,近至郑欣淼,任内要不是失窃,就是火灾,无论怎么干,似乎都没“好下场”,只能黯然下台。2012年初,单霁翔由国家文物局局长“下调”至故宫任职院长,不啻为临危受命。

因为,在他上台之前,故宫实际早已深陷舆论风口浪尖的危机之中,难以自拔。什么失窃、什么会所、什么错字、什么拍卖、什么封口、什么瞒报、什么逃税,江湖人称“故宫十重门”。

可想而知,单霁翔的空降,必然是既如履薄冰,又身负重任的。很显然,改革故宫,刷新观感,就是他的使命。不然,如果只是再换一人过场“挥一挥衣袖”,旧人没必要让贤,动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屈任”故宫院长,未免小题大做。


单霁翔到任七载,论动作之多、论魄力之强、论政绩之大、论效果之彰,可能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必然是影响故宫未来百年的一项制度改革。

单霁翔的制度改革,其整体功绩在哪,似乎可用“鼎故革新”四字粗略概括。他实不只是亲民和勤政而已,什么走遍9000多座房屋,遍访1200多座建筑,每日必沿宫墙察看一圈,曾踩破20多双布鞋云云,都只是这起“咸与维新”实验艰辛的表征而已。

单霁翔的做法,是制度性的。似乎可用三句话再作总结:去除老方案,打造新思路;废弃旧机制,建设新方针;变革老方法,开创新局面。比如改革购票制度;比如参观限流;比如闭馆措施;比如开放区域扩至80%;比如强势拆除违建并把非干系单位清出宫墙;比如搞活故宫文创与相关产品;比如全院禁烟;比如增进人性化体验;比如拦车奥朗德;比如针对文物作“尊严式保护修葺”;比如支持《不朽的古代建筑》、《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拍摄,等等。

这些举措,成效完全可说是立现而卓越的。故宫是在单霁翔的任上,才从气死沉沉的公众认知中焕发活力,转变成成了活力四射的生活馆,转身为平易近人的热门景点,而且也是有着难以估量商界价值的文化大IP。“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故宫应该改革,可说早已是上下共识。但是确实是到了单霁翔手上,这一系列愿景才得以实现,也正因此,单霁翔的退任,公众几乎一面倒的依依不舍。是非成败且不论,但我想,大概没有人会否认单霁翔确实是个好院长。


但这些,依然只是形式上的。在我看来,单霁翔主政七年,最大的意义与贡献,可能在于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与时俱进式的的理念的灌输和实践。

这种理念,就是在于说,故宫博物院存在的意义,不仅只是要作文物保护工作,它还更关注到普通大众的需求。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不该深藏柜锁的,也无法孤芳自赏,它应该真正地活起来,活在当下,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与民众平等交流,以适俗的方式展示自身的意义,并争取大众的理解。与此同时,大力强化故宫的公益性与人性化的细节,让参观者得便利,有尊严,能知感。

在单霁翔之前,故宫博物馆在这方面几乎停滞不前。单霁翔是把此等现代理念、平民意识贯彻最彻底的院长。比如,他让故宫内内外外都互联网化,比如他数字化的改造、商业化的操盘,各种卖萌的新意迭出,不仅让故宫屡屡成为焦点,实现一波接一波的“吸睛”、“吸粉”,也让年轻人为之兴奋。

这个理念,并不超前,绝对不是没有人可以意识到。但是又确实是单霁翔,依靠雷厉风行、凭借亲力亲为、借助大众媒介、仰仗个人威力,很好地落实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意单霁翔的功绩,舆论也并不应该夸大。甚至他的很多作法,也并非没有问题可供讨论。我们应该如实、客观地看到一些争议点。

比如,有一种批评声音认为,单霁翔带领的故宫,只是一味卖萌,一味地媚俗,实际让故宫远离了传统,让大众在乐呵呵中对文物少了敬畏,热闹非凡,却早已千疮百孔。

这个批评难道是全然诬陷吗,也并不见得。像最近的“上元之夜” ,从筹划到落实只10天时间,没有统筹调度,没有多少预案,完全成了闹剧。什么灯光秀,什么广场舞神曲,完全把故宫搞成了“土味迪厅”或“单老根大舞台”似的存在。大众是狂欢了,但也让故宫的拥趸,不免哀叹故宫“你让我无语”。

比如,故宫存在的一些过度的商业化操作,也让人疑虑重重。什么“上元之夜”事铺天盖地赤裸裸毫无美感的广告商标,什么太和殿上给赞助商打广告,什么“故宫火锅”等等,一系列的创新、开发、利用,也使得关注者担心故宫走的过远失去边际了,为了钱,妄顾博物馆职业道德规范,“有点吃相太难看了”。

比如,故宫如何调和大众口味与严肃学术,宫内和学术界的争议也始终未得平息。很多学者指出,故宫的“萌萌哒”文创、帝王生活系列策展,在获取“接地气”赞誉的同时,也过于向流量屈服,格调实在不高云云。这种宣传,重心都放在歌颂帝王生活,完全不倡导现代文明价值,策划展览,动辄就是帝王中心,“价值观越活越回去了”。认为说,故宫现在好多人的心态,已不是博物馆研究者所有的了,而是“内务府心态”。认为说,孤高固然不对,要亲近但是得更好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甚至煽动等等。

像这些批评,我想,也确实是值得深思的。真理不辩不明,有争议是正常的。在惋惜单霁翔院长退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不同的声音,只有在不断的比较、在持续的辩论中,我们才能得出更好的判断,并让故宫在后单霁翔时代,还可以走向更灿烂的未来。


刘愚愚


我见过单霁翔老师四次,都是他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时候,我和和他一起开过会,陪他逛过福州的三坊七巷,我觉得这老头真不错。他是规划专家,也是文物专家,是个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很强的人。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开发利用,单霁翔老师功不可没。

他当时提出: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所占的分量非常重,可以说,有三坊七巷,才有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希望福州市委、市政府能够尽快启动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并对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提出了“渐近式、微循环、不间断”的保护修复方针,“镶牙式”保护的技术路线。福州人会永远记得单霁翔为福州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

他卸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之后,担任了紫禁城的住持,一干就是7年。这7年,单霁翔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保护了故宫,开发了故宫,搞活了文物,让世人饱了眼福、开了眼界,而且减少了故宫日常运维的财政支出。这一点,我不多说。

单霁翔有很明确的观点:

1.文物一定要保护,不保护好对不起祖宗,不保护好对不起子孙后代。

2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文物一定要开发利用,文物的重要价值在于供世人欣赏、研究、学习,不能简单地把文物锁在仓库了睡觉,所以,他把故宫186件文物轮流展出。

这样的观点是对的,不能为了保护文物而保护文物。

以后,这位退休老头会经常去故宫走走看看,他自己说的。


坐看东南了


单霁翔院长做的贡献,该说的大家都说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说说。

最喜欢单院长两个措施。第一,不提价,让更多人了解故宫,参观故宫,喜欢故宫,从而爱上中华璀璨历史文明。



第二,任何机动车都不许驶入故宫,不管你是谁,都得不行,都得在五千年璀璨历史的面前低头。



一直以为单霁翔院长,会在2020年,故宫600周年,光荣卸任。

不过现在看来,恰逢其时。荣光最高,急流勇退,留得名声在人间。

故宫六任院长,只有单霁翔平稳落地,不容易啊!

单霁翔也曾说过:“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不是因为着火就是因为盗窃,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啊,有今天没明天。”背后的弦外之意,意味深长。

在故宫元宵灯会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相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围绕博物馆的基本职能,结合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坚守博物馆的边界和底线,避免过度商业化,泛娱乐化倾向。”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博物馆也是公共文化教育机构,不是庙会、集会和娱乐场所。”



有时候,多做多错,安稳退休是明智的,希望单霁翔院长能安享晚年,继续为故宫和文博事业,发光发热,感谢您!

感谢茫茫人海中,有缘遇见您,我是能带来福运的锦鲤!关注我,带走我。每日源源不断的好运和干货提供。


锦鲤阿福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七年,他自称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而非故宫的掌门人。


单霁翔在任的七年之中,故宫的开发面积由以前的30%增加到了80%,8%的文物向公众展出。故宫内的违章建筑陆续被拆除,机动车辆也不再出现,垃圾变少了,椅子变多了,杂草不见了,烟头扣出来了。这些种种,单霁翔是有功的。对于故宫来说,单霁翔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明清两代帝居,有将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在单霁翔的手中打造出了另外一番景象。故宫成为了“网红地”,成为了“大IP”。文物修复师王津,宫猫白脸,故宫文创口红,再到今年的上元之夜,还有故宫火锅。每一次故宫在互联网上都会刮起一阵旋风。难怪有网友评论说。“单霁翔把故宫从一个奢侈品打造成一个平易近人的博物馆”。

对于自己在故宫工作成果,单霁翔只给自己打70分刚刚到了及格线嘛。一入宫门深似海,也许这就是上汽红给自己最中肯的评价。2012年1月,他从国家文物局局长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彼时的故宫,正是青黄不接,上下失落的时候。单霁翔的到来,为故宫烧起了火。

他曾数次公开表示完全有信心,能够在2020年之前把所有的古建筑修完,到2025年,故宫100年院庆时候能达到85.2%的目标。如今看来,离这个目标是越来越接近。2017年,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了76%,南大库开放后,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了80%。也正是因为故宫开放的范围日益扩大,故宫各个展览区域都能对观众开放,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新鲜的展览体验。2012年参观故宫博物馆的观众数量突破了1500万人次。2016年,观光人数持续持续走高,达到了1600万人次,17年继续上升1670万人次,2018年,就达到了前无古人的1750万人次。



我是头条作者围知历史,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我是2013年7月第一次去故宫的,到现在为止,大概去了五六次故宫吧,主要陪朋友去故宫,必经来北京的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故宫转转。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馆的院长,可以说是我看到了故宫的不少改变。

限流措施

2015年6月13日起,故宫开始正式实施每天8万人次限流措施。要知道,我第一次去故宫,那是在2013年的暑假时期,去的时候,可真是人山人海,大家也就在宫殿门口,举着个相机拍拍拍,自己则是啥也看不到。后来限流以后,相对来说好了不少,但是人也还是不少就是了……

售票措施

记得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那可真是一字长蛇阵,窗口应该是开了不到十个吧,夏日炎炎,排队排的差点放弃了。大概得排个一个小时的才能买到票,后来再去的时候就好多了,三十来个窗口,加上网上售票,基本上几分钟就可以买到票了。

休息座椅

在最开始的时候,故宫是没有休息座椅的,当然,这个我也没有注意到,毕竟大小伙子,两三个小时一次性就逛完了,哪儿还需要休息啊……后来陪一个朋友逛故宫的时候她提到的,说故宫以前是没有座椅的。

故宫IP

可以说在单霁翔手中,故宫的IP已经被打造起来了,经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提到故宫淘宝又出新周边了。还有朋友收集故宫胶带的,前段时间《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已经刷遍我的朋友圈。此外,《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等节目也让更多人从各个角度认识故宫。现在的故宫更亲民了,故宫文化不再是一个端坐在北京城的文化,而是跟着大家回到了家里,我感觉这样很好。

感谢单霁翔院长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故宫。


悠然岁月


单霁翔:不安分的“看门人”与爱折腾的“领路人”

今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单掌门成功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四载,先后经历了六任院长,时至今日,能被公众记住的也唯有单霁翔这三个字。甚至于,时至今日,新院长的名字还是路人甲。因退休而被国人关注的人着实不多,前有商业巨子马云,今有故宫掌门单霁翔。不过,单霁翔又比马云成功:一名学者,因退休而不是辞世便被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或许还是首例。

单霁翔执掌故宫的七年,也是让公众走进故宫、了解故宫的七年。无论荣辱还是成败,这笔“账”终究要记在掌门人身上。如今,单霁翔卸任,不管他挥不挥衣袖,都势必留下的一片争议。

作为博物馆,有两项与生俱来的使命:收藏与展示。作为一院之长,守着偌大的紫禁城,无疑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须知,前任院长郑欣淼兢兢业业地耕耘多年,却因文物失窃案而含泪离职。大家心知肚明:若求安稳,只要在收藏与展示这两个问题上不出问题,虽不能载誉而归,倒也不至于声名狼藉。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单霁翔这七年并不“老实”,而是一直在“折腾”。

提及故宫,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有两件事:一是到紫禁城看展览,二是在电视上看单霁翔。而单掌门所起到的作用,或许不仅仅是一半那么简单。可以说,他已经让自己成为了故宫的标签之一,或者说,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单霁翔已经是行走的故宫。也正因如此,不少人称单霁翔为“明星学者”。

在学术圈,很多老先生,包括不少中青年学者,都对“明星”二字颇为排斥。显而易见,单霁翔这些年所承受的压力如山,却又有苦难言。正因如此,他在接受鲁豫采访时曾坦言,自己是“如履薄冰”。

就故宫本身而言,它所经历的改变或许并不容易被察觉,毕竟新增的摄像头、长椅、卫生间、车库等硬件设施,比起雄浑壮丽的紫禁城和摩肩接踵的游客,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可是,近年来进入故宫游览的民众,却屡创新高,而故宫二字也前所未有的现身于各大主流媒体。毕竟,仅单掌门自己便先后在《鲁豫有约》《朗读者》《杨澜访谈录》《国家宝藏》等知名栏目亮相,而他每次出现在宫中面前时,都在不遗余力地介绍和展示着故宫。

故宫与文创联系,也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单霁翔在任的这几年,着实向世人展示了文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胶带到口红,从日历到面膜,每当故宫文创推出一款商品,势必成为“爆款”。而前不久的上元灯会,则更是让大家见证了什么叫一票难求。

在市场经济下,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搞文化产业更离不开故宫这样的龙头老大。只是,步子迈得太大,终究是要引发争议的。依我个人来看,在不违背底线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收手去做,远比故步自封可敬。故宫,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看门人,而是具有执行力、号召力和掌控力的领路人。所幸,单霁翔在任的这几年,领着故宫走了很远,而又没有太多的偏离方向。

今日,单掌门卸任,荣辱成败,自有公论。上元灯会,是单霁翔呈献给公众的最后一场盛宴,虽然褒贬不一,但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霓虹。我想,当单先生以游客的身份再进故宫时,自然又会是一番别样的感受!退休快乐,单掌门!


史海烂柯人


照例先了解一下今天上了热搜的主人公单霁翔,单院长是一个标准的50后,拥有中国知名学府清华大学工科博士学位,他当年的研究专业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这样讲,单院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男,在仕途中,他也称得上顺风顺水,曾任北京文物局局长,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后来官至国家文物局的局长,而故宫博物馆院院长则是他最后一任工作岗位,连他自己都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最后一班岗,竟然是全世界最大四合院的看门人。

2019年4月8日,也就是今天,这位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宣布退休,正式把故宫大门钥匙交给了继任者王旭东。对于单霁翔院长所执掌的这7年故宫掌门人的工作,笔者认为他几乎对故宫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其所作所为主要体现在下面亮点。

第一。通过对故宫整体的改造和库存文物的清点,频频的展出高质量的文物特展,让故宫的文化属性回归到了它应该有的位置,同时开放了更多的故宫景点,让从前很多不为人知的禁地成为游客可以游览,让这座近600岁的紫禁城更多的走入大众视野。通过频频发表的古建筑,古文物学术的研究成果,熏陶公众更好的古文化知识。同时单霁翔清退以前故宫的乱象(售卖无关故宫的商品,高价食品等),单独做了一个故宫文创板块,让故宫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走向全世界。深化和提升了故宫的专业水准。


第二,让故宫充分的利用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利用最新技术来展现故宫更美的另一面,(例如今年正月十五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让这座古城焕发出生机,让中国人了解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单霁翔功不可没。如今他卸下看门人职位,愿他乐享退休生活,但估计他一定不会闲着。


老猪的碎碎念


曾经的故宫是一座病态泱泱的故宫,


而我们如今如今到的故宫是一座活力四射的故宫。


曾经的皇家建筑群,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殿堂”!!!


而在背后推动这一切变革的正是我们的主人公---单霁翔。


这座承载了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建筑群曾经很少有人能够完完整整的了解它,不是大众不想了解它,而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了解这座皇家建筑群。


58岁的单霁翔刚刚来到故宫的时候,他所看到的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皇家建筑群,更多的地方甚至连基本的照明都没有,现有的建筑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来已经保存完善的文物开始渐渐失去了历史的原貌。


似乎所有的景点中,排队买票成为大家最大的难题,曾经的故宫博物院的购票问题也同样让人诟病,大多数的游客甚至在排队买票的过程中已经浪费了大把的旅游时光,也丧失了旅游的兴致。


即便是进入了故宫里面,沿着中轴线望去,你会失望的发现:


咦!竟然没有座椅可以足够游客休息。


故宫的女厕永远都在排队,这无数条的“一字长蛇阵”成为了故宫中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线。


单霁翔的到来,无疑将故宫这座皇家建筑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故宫的涅槃重生让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座楼阁。


网上数不清的故宫美照开始爆出,人们在喜欢故宫的这些照片的同时,却俨然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兢兢业业的支持着。


网络售票、休息座椅、增加女性洗手间、整修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彰显了一位老人的兢兢业业。


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之下,单霁翔将故宫活生生的打造成了“网红”。


2019年,“一场初雪”、“一场灯光秀”又将故宫推上了浪潮,在大家的眼中,如今故宫所有的一切都让人美的无法接受,一张张雪景图、一场场灯光秀。


而我们的单院长所做的一切,无疑不是在彰显着“责任”二字,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可内敛、可张扬。


处于盛世迷梦中的这座皇家建筑群在以后未来的岁月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无数的风风雨雨仍然在考验着每一位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