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為什麼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

常路明作家403761629


蔬菜越來越貴,確實。在我們黑龍江農墾東部的建三江管理局,一斤苦苣的價格接近10元了,平常的豆角、蒜薹等也都5-8元之間。有的時候想想吃蔬菜還不如吃菜了,太貴。那麼,蔬菜這麼貴為什麼?為什麼還有很多的菜農的蔬菜爛在地裡賣不出去?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嗎?

其實,在蔬菜的最底層的產地,價格是很便宜的。之所有這麼貴,是因為從產地到市場已經不知經過多少手的轉賣之後才走進的超市,這樣運轉到終端之後價格能便宜嗎?用郎鹹平的理論說就是,生產是最不賺錢的環節。最賺錢的在物流、銷售、包裝等環節。

蔬菜的收購都是一些小販子在產地收購,然後這些小販子再將收購的蔬菜轉到當地做的比較大的大蔬菜販子那裡集中。這些大蔬菜販子再將這些蔬菜通過汽運等將蔬菜運輸到全國各地,進入商超。也就是說,簡單的一棵大白菜,至少需要轉3手才能進入人們的餐桌。這還不算一些農貿市場的小販子那一道呢?轉一手,加一次加,多一次運輸、保管的費用;在轉一次,就又加一次家,再多一次運輸、保管的費用。而且,運輸、保管過程中的損耗最終都是消費者買單的。並且,一些儲存、保管相對困難的蔬菜其中的損耗更高,這也就意味著這類蔬菜的價格增長幅度會更嚴重。

所以,蔬菜價格高也是正常的市場經濟的價值體現。只不過蔬菜的價格增長幅度遠遠高於老百姓的工資增長水平。至於說菜農的蔬菜為什麼爛在地裡不賣?還是因為原始產地的收購價格太低了,老百姓的收穫、出售可能就是賠錢或者保本的買賣。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聽我這個菜農講

秦鎮大成作文

現在長安縣大拆遷,整個長安區人沒土地了,以前有土地有房子,菜價便宜。拆遷後,城市人了,有錢人,就不種地了,太累了。

種菜很辛苦,我2畝地,一個人忙不過來,下午4點到地裡,忙到晚上8點,才是2袋子菜,總計有5o斤,選擇菜,洗菜,裝女子,很累的。

菜價漲的猛,運輸成本高,一般人不必要麻煩


成東昇議論文


蔬菜賣得越來越貴,這個是事實。但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呢,這倒不一定。菜價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桂農通認為,無外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生產成本提高了。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菜價就漲了。很多吃菜的人,都只看到菜價貴了,但沒想到,種菜的成本也在慢慢提高了。

種菜的成本,涉及到的方面也不少,比如說地租漲價了,在廣西一些大城市的郊區,過去可能幾百塊錢一畝地租就可以了,但現在不超過1000元估計能拿得下來。

還有不斷上漲的化肥農藥價格,不斷提高的人工價格,隨之而來的油價漲了導致運輸物流費用也提升了,就連菜市上的那些攤位費攤位也比以前漲了不少。這麼算下來,這邊漲一點,那邊漲一點,這個菜價不貴才怪呢!你說是不是?

二是蔬菜需求增加了。這個原因可能有很多人不太認同。為什麼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賺錢越來越多,按理說應該是吃大魚大肉更多一些,為什麼會說,對蔬菜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呢?其實,這就是富貴引起的原因。

由於人們生活越過越好,吃慣吃多了大魚大肉,已經吃膩了,對那些新鮮可口特別是露天生產的農家青菜,更情有獨鍾。

有的人每天都要吃上起碼一斤的蔬菜,寧願少吃或者不吃肉,但蔬菜絕對不能少,否則就不習慣。有很多城裡人還專門去買野菜來吃呢!菜市上偶爾出現的野菜,價格會更貴。

三是菜地越來越少了。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城市周邊的蔬菜基地,越來越少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城鎮化推進力度越來越大,菜籃子建設的壓力也越來越突出。

很多以前城郊傳統的蔬菜生產基地,都被城市開發佔去了。新開發的蔬菜基地,離城市離市場又比較遠,無形中增加了運輸的費用成本。

四是蔬菜越種越好了。好東西自然要價高一些,以前的常規很多蔬菜,由於產量不高比較難種,慢慢地退出了市場。隨之而來的是那些高標準現代化技術種植出來的種蔬菜新品種,有很多蔬菜品種還特意從國外引進,顏色好看,產量又高,口感也不錯,這樣的蔬菜當然價格要高一些。

特別是進入超市裡面的蔬菜,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經過處理加工的,去頭去尾去雜質,賣價當然要高一些。

說來說去,其實現在市場物價已經總體高了不少,蔬菜當然也水漲船高,跟著價格高一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市場是最好的調節器,只要市場有需求,只要種了有錢賺,種蔬菜的人就不會少。你說對嗎?


桂農通


蔬菜為什麼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

菜比肉貴,應該是不少城裡人的普遍感受。

為什麼會如此?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種蔬菜的人應該少了。

記得我在縣城工作的時候,城鄉結合部有個蔬菜之鄉,種蔬菜的農民特別多,而且每天早上還會形成一個流動性的集市,菜既新鮮,也比較便宜。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那個蔬菜之鄉的耕地被縮小,種菜的人也因為拿到高額補償,不再種菜了。

第二,種蔬菜是件辛苦之事,很多活兒也無法用機械來代替,只能是人工。

可是如今農村的人工成本是比較高的,因為勞動力大為減少。這樣的高成本當然也得加在價格當中。

第三,蔬菜的運輸成本及其風險值得考慮。

多年前,我有一位朋友是從事蔬菜長途販賣的,每次都能賺不少錢。有一次,他又裝了一大車蔬菜運往某省,長途跋涉近千公里,可惜由於天氣惡劣,結果堵在公路上兩天兩夜,蔬菜全部爛了,一下子虧得精光。他是虧了,但能夠運到菜場的菜肯定就會漲價了。

第四,城裡人的生活觀念發生了變化,更加註重健康與營養。

如今物質生活得到改善,人們更加關注自身健康與養生,對於飲食與營養,就是如此。或許在物資匱乏和貧窮時代,人們渴望吃到一點肉,覺得是多麼難得之事。但是今天,不少人已經漸漸養成吃蔬菜、水果之習慣,不再將大肉大魚視為一種必然,畢竟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一些疾病,可能就與食葷太多密切相關。


碧翰烽


我認為菜價不是高了,而是低了,菜農們不是民政局,沒必要付出自己的艱辛,為市場提供低價福利菜。

從二十多年前到今天,各位的收入上漲了多少倍,房價,農資,各類生活用品上漲了多少倍,體制內退休金以某種速度上漲著,而菜價依然大部分仍是多年前的價位,行情好的時候賺一點,行情不好的時候一地雞毛,血本無歸。

種菜行業十分辛苦,用披星戴月,晝夜辛勞一點不為過,一年四季,不得空閒,說到底,中國的某些人被低價菜養慣了,漲漲價又何妨。




驟雨瀟湘


中國有句古話“快馬攆不上青菜行”,以前我是專做長途蔬菜販運批發的,大概知道一些現在蔬菜賣得越來越貴的原因;

1;蔬菜受季節影響很大,南北地區氣候差異很大,蔬菜收穫季節差也很大,價格有懸殊是一個其中的原因。

2;現在交通運輸很發達,信息極其暢通,有的地方蔬菜品種正趕上市場缺口,遠途客商蜂擁而上,造成哄抬物價,價格上揚。

3;很多蔬菜在產地並不很高,現在是收購經紀人提成比以前高了,運輸成本比以前高了,再加上蔬菜落地批發雜七雜八的其他費用,有的蔬菜運回來一落地就已經成本翻了倍,再加上批發商的利潤,也造成價格高企。

4;人們購買蔬菜絕大部分是在生活區附近小菜市場,那裡的攤販絕大部分是專職青菜攤,蔬菜從批發市場運回來,加上攤位費,管理費,自己的工時費,本身就增加了更大的成本,賣蔬菜一個最大的短板就是蔬菜會損耗,有的因為風乾減少分量而增加成本,有的容易腐爛而增加成本,也有的容易失去水分,菜的成色變差不得不便宜處理掉,所有這些虧損都會增加到成色好的菜價裡,這樣一來攤販賣出的好成色的蔬菜不得不加入更高的利潤來彌補那些損失。

5;蔬菜攤的加價規律一般是,不容易虧損的慢銷品種加倍定價,快銷品種加價30-50%之間,容易損耗的慢銷品種加價一倍甚至還高,容易損耗的快銷品種加價40-60%,還有個別的品種和市場原因加的更高,超過150%甚至200%,就算這樣很多攤販每天都要報廢一些質量變差賣不掉的蔬菜,自己吃不了,送人不好意思,處理沒人要,只能扔掉。所以無論如何不能低於30%加價,除非量大出貨。

所有這一些原因使得小攤販不得不定出更高的賣出價。反映在消費者面前就是蔬菜價格高的離譜,有的年份個別品種過剩產出就會滯銷造成菜農血本無歸爛在地裡,這種現象全國到處都有,總之蔬菜是一個價格最不穩定的行業,不管是產地的菜農還是中間商,都有暴利的時候也有爛在手裡血本無歸的時候,農民有句俗話“莊家不收年年種“,菜販子也有句俗話”開門張嘴得吃飯,賠本掙錢總得幹“。

最後說一下我爛菜最慘的一次;那一次是我從河南焦作收購的一車白菜,收購價2毛一斤,一車共32噸,那時運輸成本還不算高,運回家合成本2毛7分錢,也就是540元一噸,加上落地費包裝費,裝卸費差不多和600一噸,全部也就2萬元,落地後正趕上滯銷又加上大凍,1個多月收回不到1千元,隨後慢慢全部爛掉了,為了清場還花了300元僱了人和車全部拉到了垃圾場,那一趟買賣純粹是血本無歸,這種事每年都會有,不一定分文不歸,賠一半是有的事,還有一次從江蘇淮安寶應拉回的一車蓮藕,回到家成本1.95元。趕上滯銷9毛就處理了,還得求著面子給攤販好處才賣完,那一車就賠了5萬多。就算心疼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還有掙得多的時候,這裡賠了再從別的賺回來,最終總是賺錢的。


驛動星期六


蔬菜為什麼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

這段時間的蔬菜價格比較高,很多的蔬菜都迎來了大漲,不過我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季節的問題。畢竟這個時候春播才剛剛開始,蔬菜還沒有大規模的上市。這個時候北方還需要依靠著大棚種植,這段時間的氣溫變化無常,種植的成本增加,所以蔬菜價格會上漲。

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很少有蔬菜沒受到滯銷的影響,收購價幾分錢一斤十分普遍,農民根本就賺不上本錢。之所以滯銷,還是種植的人太多了,畢竟市場對蔬菜的需求量有限,這樣只會導致蔬菜的價格下跌。

而年前的價格下跌,其實也讓很多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減弱。本身冬天的種植成本就比較高,但收購價才幾分錢、幾毛錢,大家的虧損很重。為此,初春大棚種植蔬菜的人並不是很多,畢竟年關的時候蔬菜就賣不上什麼價。

我們這有一個農戶就是,上週末奶奶給我帶了一個大蘿蔔,我問她哪裡來的,她說人家種植大棚的,裡面的蔬菜全都不要了,有紅薯、青蘿蔔等,讓村民免費去摘。之所以不要了,還是因為價格太低,賣不上價,以至於主家從春節前一直把土地荒在那裡,如今春耕了,他才想著將土地進行整合,讓村民去採摘。

此外,市場中的蔬菜價格上漲,其實和農民種植的多少聯繫並不大。就算在地頭滯銷賣不出去,市場的價格還是一如既往的高。現在市場中的蔬菜多半都是反季節的,因此販賣的價格昂貴也就可想而知了。這些年裡,有機蔬菜的種植面積也多了起來,這些蔬菜的價格在市場中自然會更高一些。





用戶5929481036


蔬菜賣得越來越貴,是不是因為種菜的人少了呢?

對於現在這個問題,我們真的在農村裡面看的還算比較透徹。對於市場上面的蔬菜,真的是越來越貴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蔬菜越來越貴呢。

有一個很奇葩的問題,我想解讀一下。就是農村裡面的糧食,近些年越來越便宜了,所有的物價都在上漲,唯獨糧食的價格不再上漲。所以我個人覺得這一個是非常奇葩的問題。



蔬菜越來越貴

蔬菜越來越貴的原因,不直接表現在種菜的人少的情況。

因為蔬菜越來越貴的原因,我們覺得是整體的物價在上漲。畢竟現在各種各樣的產品價格都在上漲,以及原材料的價格都在上漲

所以導致於蔬菜的價格也不得不上漲,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想要種植蔬菜的,你需要請人請人的價格在不斷上漲,人工不斷上漲,運費不斷上漲,各種各樣的費用都在不斷的上漲,這種情況之下想要掙錢,那裡賣的蔬菜必須得上漲。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之下,各種各樣的原材料都在漲價,物價在上漲的同時,蔬菜的價格也肯定會上漲。

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問題

對於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於生活的品質質量,以及飲食的安全健康問題也會有所要求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所購買的蔬菜肯定也注重它的品質和質量的問題,那麼想要獲得一個好的質量,就必須要經過重重的質量把關和質量把控,所以在生產的過程當中也要求提高了

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這個成本在上漲,同樣那麼成本上漲之後,價格肯定也會上漲,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肯定是一個合理的行為。

種菜的人多人少,這個倒沒關係,畢竟有個時候可以去大棚種植的地方去引進這些蔬菜。


江南農歌


批發商經銷商巧立名目做等級,蔬菜採購的量小,還要保持可觀的利潤,所以說價格會貴,因為飢餓銷售哦!種植戶種植的面積其實是不斷的擴大,每年種植的蔬菜70%以上都丟棄了,這兩年不是為了錯季節上市,一窩蜂的建溫室大棚,即使這樣也不行,菜販子的採購量還是不大,要麼壓極低的價格採購,於是呼又流行了:要想磞(peng破產)種大棚,一個不磞兩個磞。蒜薹是不是身價高的菜蔬?去年倆仨毛一斤菜販子也不採購,今年大蒜種植戶很多壓根就不抽蒜薹,結果就是菜市場批發價八塊錢一斤,難道今年這批發價八塊錢一斤的蒜薹,吃了能成仙?去年的倆仨毛一斤的蒜薹就不是蒜薹,那蒜薹有毒吃了會死?不是的還不是因為農戶和市民不對接,中間有菜販子管理者在巧立名目取利。蔬菜種植面積不但沒有減少,二是一直在擴大面積種植 ,就是為了利益一直壓榨種植戶,去你年蘿蔔大白菜經歷了寒流價格,採購價一分兩分的價格壓價,結果導致了很多地區白蘿蔔大白菜農戶毀了也不賣。可惡的經銷商,可惡的市場經濟管理進場費。


手機用戶萬金油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一直以來,農村的消費水平都比較低,主要表現在自家擁有土地或者小菜園,春夏秋三季幾乎都可以自給自足,十幾元的種子就可以種出一大堆蔬菜來滿足日常所需,冬天的時候家裡備點蘿蔔土豆也就勉強度日了。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但是,城市居民就需要經常逛菜市場去購買,家中負責採購的幾乎都是老頭老太,經常會聽到家中老人抱怨菜價貴,尤其是冬天,有些菜的價格幾乎都只能看看,難以下手購買。有人不禁發問:那蔬菜到底為什麼賣的越來越貴了?難道是因為種菜的人太少了嗎?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菜價貴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蔬菜種植成本高。

種地成本一般都比較高,類似於糧食一畝地的投入需要在400元往上,而蔬菜的種植成本能有多少呢?是撒十幾塊錢的種子就可以直接收穫嗎?顯然不是,我舅舅家那片都是種植蔬菜的,這一點我們算過一筆賬,一畝地投入種子價格倒不貴,好一點的常見菜的種子也就百八十塊錢,可是灌溉費用和人工成本卻是相當高的,蔬菜和糧食不同,糧食給點水可以躥一截,可是蔬菜一茬大約30-40天,需要不斷的進行灌溉。同時需要人工管理花費的時間和心血也比較高,加上不斷上漲的肥料費用和農藥費用,使得蔬菜的種植成本較高。

二,蔬菜需求量增高。

以前,人們缺吃少穿,飲食比較偏素,一年也就過年才能吃上一次肉,都高興的不得了,慢慢生活水平上升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都解決了溫飽問題,可以經常性吃到肉了,一些受過窮日子的老人對於肉的渴求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肉類引領了那個以前人們日常餐桌上的飲食潮流。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越來越多的老年病患者逐年上升,三高問題大多與人們的飲食有很大關係,醫囑上常見的建議就是飲食清淡,葷素搭配,少肉多菜。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也是導致蔬菜需求量逐年上漲,菜價較高的一個原因。

三,價格受銷售環節和市場左右。

蔬菜價格越來越高,而菜農在田間地頭的批發價格卻未必見漲,最大的利潤幾乎都損耗在了中間環節,從田間地頭到顧客餐桌,蔬菜銷售環節經歷的二道販子比較多。由於房價上漲,攤位費或者商鋪租賃費用也增高了,每一個環節加上一道二道販子所追求的利潤,所以最終流入顧客手中時,產品價格就會比較高,過高的產品價格會讓一些購買者望而卻步,銷量會受影響,進而影響整個市場,價格和銷量讓整個蔬菜市場相互制約和調節著。

四,存儲流轉損耗大。

農副產品的存儲和流轉歷來都是讓人頭疼的事情,糧食相對還好,可是瓜果蔬菜的損耗就比較大了,一方面蔬菜採收後的存儲時效性比較低,一般需要當天採摘,一兩天內銷售到餐桌上,如果超過時限損耗就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蔬菜比較嬌貴,運輸時受擠壓和顛簸後容易造成損耗,無可避免。例如一斤青菜的採購價格是8毛錢,那麼因為有損耗出現的可能比較高,一道販子出給二道販子時價格可能會上升到1.2元一斤。所以,這些存儲和流轉時的隱形風險也都被加入在了進貨成本當中。

五,菜農種植積極性不高。

無論菜價銷售價格再高,最終流入到菜農手中的回報永遠是最少的,同時菜農承擔的種植風險也是最大的,這使得一些菜農種植積極性不高。例如,香菜最貴的時候可能市場價達到18元一斤,最便宜的時候是1塊多一斤,差距懸殊的價格在菜農的田間地頭也是很直觀能夠看到的,最貴的時候往往是市場供大於求,產品脫銷,田間地頭貨品比較少,收購價一斤能夠達到8-13元左右,但也只是部分菜農能夠獲取利潤,大多數菜農或受災或當年沒有種植該菜品,最便宜的時候是供過於求的狀態,菜農大量種植,市場達到飽和,田間地頭收購價是2毛錢一斤,外銷不夠人工採收成本,扔了又心疼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大多數菜農的種植積極性,一些人甚至背起行囊進城務工來償還虧損。

總之,很多時候菜農種了賣不出去,買菜的市民想買又買不起的局面並不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跟市場波動有關,另一方面跟蔬菜高損耗率相關,同時還跟更多人重視健康飲食,少肉多菜的生活習慣相關。<strong>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