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照片:百业待兴的中国,人们的脸上洋溢着阳光


众所周知,1980年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开始,百业待业的祖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那个时代的摄影师,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画面,让记忆永存。这是80年代绿皮车上的硬卧,年轻的姑娘倚栏观山景。

那个年代的时装,其实就是军服和警服,从老年的长者,到稚嫩的孩童。父亲手中的玩具塑料手枪,我也有一把,那是我的二叔,从华北油田回老家探亲在北京转车是,给我买的。

那时的部队招待所,大门口外是孩童。是不是与现在再在招待所门前看到的群体,在年龄的参加活动上都发生了变化?

65式军装,是1980年代的时装。这位小伙,身穿65式军裤,与恋人在一起。

这种蓝色的裤子,也是时装,但是明显没有65式军裤来和时尚,这对情侣,也没有上一对显得恩爱。

这也是一对情侣,亮点应该是大包头发型。

体育运动,与娱乐大众的结合,就是旱冰鞋。1994年,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小县城比大城市晚了10年。我定眼一看,打头的这位青年,面相与何炅老师很相似。

老年人的体育,也是太极拳,30年了,才发现1980年代的人们,也是安逸而平静。

放行途中的人们。那个时代,应该已经开启了打工的热潮。

时尚女郎的自行车,自行车人群还能遵守交规。我想红衣女子面前的车流,一定没有现在这么密集,她一定能够抢红灯过去,还不会发生意外,但是她没有。

交通岗台上的情侣,男方睡着了,他一定是累了。

1980年代的交通工具,上海相当于现在的宝马745级别了吧?

这应该是当时中国车流量最大的街区之一了吧!

这在1980年代,应该就是三线城市的大型超市了。我深深记得她们头上的卫生帽,生怕掉进食品里一根头发,她们的负责,和白帽一样纯洁。

纱巾。抵挡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沙尘暴,您认为呢?

投币电话厅,1980年代出现,很快就很1990年代的IC卡电话厅取代,而IC电话厅寿命也不长,手机来了。

1980年代的男女交往,电话不是主流,主流是这样的面谈。

年俗,在1980年代彻底回归了中国大地,从腊月到正月十五,你会在祖国的大地,看到这些民间的秧歌队。其实,他们的戏服近看都很脏,但是他们的心应该是无比快乐的,包括坐着大公共汽车回老家的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也一样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