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觉得清朝的服装很丑,对此你怎么看?

飞龙在天978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客观来说,清朝的官服是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最丑最难看的。

有个最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僵尸服统一是清朝的,没有用过明朝或者其他朝代?

就是因为明朝、宋朝、甚至汉唐的官服都比较飘逸,颜色鲜艳,不适合作为僵尸服。

上图是明代官服



就连同属游牧民族的元朝,他们官服也没有清朝这么难看。

满清官服最大问题不在式样,而是在颜色。

服装的颜色过于灰暗,阴沉,一眼看去就非常死气沉沉,非常难看。



就式样来说,设计也过于死板,尤其是帽子和腰带。

大家注意看,满清官服的帽子是最难看的,就像一个黑色的蒸笼扣在头上,要多丑有多丑。

上图是宋代官服


相反,汉唐宋明的帽子都很飘逸,即便是元朝的钹笠冠也很有意思,并不难看,还算很有味道。

上图是唐代官服



再看腰带。除了满清以外,所有朝代官府都有个腰带。腰带除了实际作用以外,也为政府的长衫增加了另外一种颜色,形成了多种颜色的配合,衣服也就没那么单调,色彩更多。

相反,清朝官府取消了腰带,从上到下一片暗色,更显得死板。

还有,这个朝珠也是不知所云。

中国文化除了僧侣以外,很少有人会带这么大串的珠子,就算暴发户也不会如此。

即便是要用于是搭配,最多也是在帽子或者腰带、衣服上镶嵌玉石或者宝石。

这样既不算张扬,又非常得体美观。

哪里会像满清服饰这样胡来。

总之,满清服饰绝对是中国朝代中最丑的。


萨沙


清朝的服装确实丑,的确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清朝的官服,大面积的深色调本来就很压抑,配上官帽后拖一束孔雀翎,怎么看怎么压抑,怪不得恐怖片僵尸片什么吓人的,优先都是用清朝的官服,因为实在是有点自带恐怖色彩。

先挑几个中国朝代里面特色比较明显的服装来看看,首先是看秦汉服饰,以中正大气为主。秦汉服装面料重锦绣,绣纹以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为主,而且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也有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

到了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头履,腰间束带。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唐代服饰,则是性感前卫。唐代服饰图案,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也有,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艺术风格。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服装上,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女子才能穿开胸衫,比如是公主或者取悦统治阶级的歌女,而且服装非常大胆前卫,已经类似于今天现代西方的晚礼服。

明代服饰,品种丰富多彩。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龙袍和黄色就为皇室专用,百官公服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紫色在官服中也废除不用。

明代的公服也在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装颜色外,还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到胸背面上。

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而且官员的功勋不同,根据褒奖还会另特赐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服饰。

到了清代,则因为暴力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没有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而是变成了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等。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也和前朝截然不同,以似斗笠而小的纬帽为主,而且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比较累赘而带有明显的民族特性。

根据中国历朝历代的服装沿袭之路突然做的改变,自然审美和广大人民的接受程度上都形成一个落差,大家自然而然觉得不习惯,看上去就特别丑。



这些历史要读


清朝时期服装的改变实际上反映了百姓的反抗力度,随着黄袍马褂、旗袍的盛行,反映了清廷的统治逐渐稳固。

清朝时期服装产生变化主要是因为,清廷为了展示满族的尊贵,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甚至打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口号。

清廷的“剃发易服”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清代官员的朝服

清廷吸取金、蒙等少数民族汉化后,被赶回草原的教训,为了保持满族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禁止满族汉化的同时,通过强制手段要求汉民族移风易俗,剃发易服,就是手段之一。

明朝时期,官吏普遍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甚至平明百姓也能穿,只是颜色有所区别。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采用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照地位安装不同的“顶子”和孔雀翎,项挂朝珠,官服上绣有不同的禽兽,显示官员级别。清朝皇帝高兴了,还会赏赐黄马褂,而受到赏赐的官员也以此为荣,认为自己收到了特殊的隆宠。

而且,从清朝开始,官员开始自称“奴才”,官员的地位急剧下降,成为皇帝生杀予夺的对象。

二、清代平民的服装

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为了清除元朝的影响,“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推广汉服,就是明制汉服。明代有身份的多穿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平民穿短衣,裹头巾。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头巾。

清兵进关,特别是占据统治地位后,下令汉人必须穿满族服饰,并强迫执行。在屠刀的威慑下,男人穿直统式大袖长袍,女性穿旗袍。直到清末,才出现了现在我们所见的旗袍。

三、肉体被毁灭不可怕,可怕的是折断了脊梁

清廷“剃发易服”政策可以说是极为成功的,汉人真的习惯了满族的发型,在清朝被推翻,民国成立后,国父孙中山号召民众剪辫子、穿中山装,很多人竟然不愿意。可见清廷愚民政策的可怕,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政策的可怕威慑力。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历史公元


由于受港台僵尸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清朝官服荣获了“僵尸服“这一美称。但是殊不知正是这些某些人口中的”僵尸服“却传承我中华文化,是我中华古典服装的一部分。

清朝服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关之前,第二阶段是入关以后到乾隆为止,第三阶段是从乾隆以后到清朝灭亡。分别对应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清朝入关以前的服装以实用性为主,当时满族人生活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此时的服装设计大都考虑到御寒的实用性,结合东北地区汉人服饰的特点产生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服饰,如;马褂、旗袍等。

随着清朝入关以后,满汉文化的交流与冲突,清朝服饰的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由此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剃发易服。

清代官员和皇帝的服装主要分为朝服和吉服两种,朝服为最高等级。官员穿戴朝服时完整的一套分为,朝冠、朝服、披领、


朝珠、朝带、朝靴、朝褂,其穿着时的讲究比今天的西装有过之而不及。清代皇帝和后妃的朝服朝服穿戴也大致如此,只是衣服图案与形制不同。与朝服相对的就是吉服,只是穿戴吉服时所搭配的帽子、饰品有所不同。

清代官服多以石青色为主,原因在于清朝帝王认为石青色是最接近天的颜色,是最高贵的颜色。清朝皇帝的衮服就是石青色的。清朝官服独具特色的马蹄袖其实最早借鉴于辽东地区明军铠甲箭袖而来。朝服按中华传统的样式分为上衣下裳分开裁剪,而吉服按照满族传统服饰一体裁剪。

清朝服装作为我国传统服饰流传至今,它不再只是代表满族传统的单一服饰,更是传承了中华文化的象征。


小川说史


丑与不丑,要看和谁比。清朝官服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继承了明代官服的某些元素,比如补子,也就是朝服前面的一块绣有各种祥瑞的方布,用以彰显身份地位。只不过清朝的的补子更大一些,总觉得有些显摆的意思,再配上一串大大的朝珠,看起来就比较豪,不符合古朴婉约的审美观。


在结构上

清朝官服与其他朝代差别最大的地方在帽子,并且多了披领和朝珠。帽子比较独特,像锅盖,与传统的“乌沙”相去甚远;披领像斗笠,夏天穿戴一定很热;朝珠就像之前说的,看起来太豪,一共108颗,材质有珍珠、珊瑚、翡翠或者蜜蜡,也不知道他们平时盘不盘,万一绳子断了,这108颗朝珠可够捡一会儿了。

在配色上

其他朝代多以暖色居多,比如宋朝高俅的官服,大家印象应该很深刻,是大红色的。宋朝和明朝二品以上一般都身着“绯红罗袍裙”,很有气质。而清朝则是以黑色、蓝色为主,根据顶戴的颜色和补子的内容区别官级大小。在颜色上也有些挑战传统审美观。


在印象上

这应该是对清朝官服最不利的一点。其他朝代的官服一般都停留在传统曲艺中,比如京剧,服饰华丽动人。在影视剧中也很正常,都是历史背景下的情景。而清朝服饰就不同了,除了《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热播剧里面和珅、刘墉、纪晓岚的官服形象深入人心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僵尸服”了,由于“湘西赶尸”在清朝追流行,有关僵尸的形象大多都从那时流传开的,所以“僵尸”一般都身着清朝最具特色的官服。


清朝和元朝的官服毕竟是融合了少数民族特色的,与其他王朝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传统审美观,被认为“很丑”自然也情有可原啦。


尹禾


我个人因为黑白老照片曾经对清代服饰产生过偏见,后来百度和bilibili搜索了清代古董衣真正看到了古董衣才爱上了服饰,爱上了当时的审美花纹。

反驳我观点的前提必须看过彩色照片,拿黑白照的都是耍流氓。

链接在上面

图片来自网络,有点模糊,侵删,都是博物馆收藏的古董衣,真正当时时代的服饰,貌似是晚清,不确定。

尊重传统服饰,才能继承传统审美,创作中国独特审美,可以不认同,但是不能辱骂,不要心存偏见。

要知道,上下五千年的东西最后要冠上中国的名字,所以不管哪个朝代,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继承并发展才行,因为都是属于我中华的东西。

警惕越南,韩国,日本,越南奥黛酷似旗袍实际上是改良明袄,不过花纹设计模仿了清朝,我们不尊重的别人会偷走。

别等到以后别人把设计照搬到奥黛服饰上,我们才来叫嚷这是中国的。

最近复原的明朝服饰,韩国设计上已经很接近了,比如织金马面,上袄等等。

复原唐风花纹图案真的广泛有在日本和服上出现,可是现在都是小仙女刺绣,如果审美不改变,那么只有形制,没有唐朝美学。

有一个评论说的对:文化不在于起源,而在于继承发展。

等到奥黛借鉴了清朝花纹,你们再嚷嚷这是我们的已经晚了,谁先继承发展就是谁的,谁先宣传推广别人熟知就是谁的。

比如佛教,起源印度,不过已经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了,印度嚷嚷有意义吗?

中国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让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了,不好好保存,非要往外面推,非要唾弃扔掉。

天天嚷嚷韩国流氓的,我们也得流氓点,只要中国历史上有的,不管起源哪儿,都是中国本土文化。

不管美丑,只要是我们的,都得死死抓住。

杠精不要杠,我说的文化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不要拿什么陋习跟我杠。








小白写手


清朝服装丑,说的是清朝的官服。清朝官服和这个历代官服相比,的确丑陋无比。清朝官服为什么丑陋?原因与其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有关。

满清在入关之前,几乎谈不上什么文化,他们穿着兽皮,在冰天雪地里与野兽搏斗,从未考虑过什么服饰的美丑,更谈不上服饰文化。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为了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间生活方便。满清用武力征服中原后,他们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好奇。哪怕自己没文化,傻B开始了装B,也要设计一款“朝服”,有别于明朝。

我们汉人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华夏文化的教化熏陶的,心中充满着阳光和温暖,于是,历代汉人的官服多是暖色调,看上去也非常文雅。而满清入关前是游猎部落,长期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其野性始终未泯。冷酷、血腥、无情是他们的民族特性。因此,即使设计一款服饰,颜色也是冷色调。

从一些资料和影视剧中,我们都明显地看到,满人朝服的颜色多是黑、蓝、紫色,给人一种压抑之感,而头上血红的顶戴则给人血腥的感觉,顶戴后面的“花翎”,则是原始部落中头领权力的象征,美洲印第安人头领的帽子就插着羽毛。因为清朝官服的丑陋,给人视觉带来的不适感觉,香港的很多“僵尸剧”里面的“僵尸”,穿的都是清朝官服。看着那样的打扮,真的能让人想起鬼怪。现在有人经常写文章美化清朝,再美化也改变不了其来自原始部落的历史,怎么美化也改变不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僵尸形象。


若愚趣谈


我也有同感,清朝的服装确实很土,这和清朝本身的特点有关系,清朝的当政者是满族,满族属于少数民族,在当初也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就连他们统一了天下,也是采用明朝的制度,借用明朝的宫殿,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穿了满族的衣服,这个衣服应该是满族独创的,但在我们汉族人看来确实很土,头顶的帽子像个破斗笠,其实我们也应该理解,作为这种民族想让他们整个高雅点的帽子,他们懂吗?当然这也传承了满族的一种文化,我们也不用诋毁他们什么,毕竟这是一个民族的特点。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反感满族,主要是在满族建立的大清朝,让中国落后了西方世界,的确,这个责任确实应该由满族人负责,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能抓住这个辫子不放,现在满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成员,历史已经翻篇了,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崭新的观念来对待他们,来审视他们,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团结才是根本。

让我们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不断的强大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中,成为强者,不再受外人的欺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骄然


按照现今成熟的审美观看,的确,清朝的官服有些不入眼,原因就是除了皇上的衣服,其他人,包括所有大臣穿的,都是一种给人骨子里的奴才感的服装,线条全是朝下的,可能当初设计这些服饰和官服就是这种考量,就好比建楼不能超过皇宫高度什么的,封建社会的高层,特别在意这些!反正个人感觉,清朝的官服给一种很没骨气的感觉!当然,像旗袍,大褂,还是挺好看的,我主要针对说的是官服!而官服,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脸面!


龍道華


任何把一件东西刻意戴上民族仇恨的人都是垃圾中的垃圾,无论你是否乐意,清朝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以个人观点来看,清朝旗袍很好看,而且今天旗袍的现代衍生品在世界也很流行。

一个国家存在大量民族主义者是个悲哀的事情,民粹最可恶,很多国家都亡于这种人,南斯拉夫就是个例子。记住历史并不是要你记住仇恨,古代中国汉族与各族之间的杀伐多的去了,各族之间都有悲剧,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已经高度融合,就不应该让历史的仇恨继续。

民族主义者和民粹脑子纯属有问题,只想着仇恨,对国家发展没有一点帮助,如果论仇恨是不是也要记住今天河北人与陕西人的仇恨?因为白起坑杀了几十万的河北人。再重复一遍,铭记历史不代表延续仇恨。

为了国家,杜绝民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