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上期小编提到了《姿三四郎》这部日本电视剧,1981年,《姿三四郎》在中国大陆上映,引起了轰动,感染了一代中国青少年。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小编的“扑扑街娱乐号”,可以看到之前对电视剧《姿三四郎》的精彩回顾。或者点击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实际上,《姿三四郎》最早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版,1943年上映后在日本受到了欢迎,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电视剧《姿三四郎》的上映已经是30年后的事情了。那么,当时为什么日本那么喜欢姿三四郎这样一个人物呢?结合历史背景,小编为各位读者略作解读。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当时,电影《姿三四郎》可以说是日本的主旋律影片,是得到政府乃至军方大力支持的,作为当时日本对内的一种政治宣传道具。电影放映的1943年,日本政府不允许电影公司制作娱乐电影,一切电影都要为日本政府的意图服务。所以,当时大多数的日本电影题材都是纪录片或者战争片。

《姿三四郎》作为一部娱乐性较强的电影,之所以成为例外,是因为电影所表现的内涵正中日本政府的下怀。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众所周知,在19世纪末,日本打赢了中日甲午战争,也打赢了日俄战争,通过这两场战争,日本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两个国家,因此信心爆棚,政府和军方因此相信自己拥有了以弱胜强的实力。

而姿三四郎,这位武力值极高的柔道大师,也为他们印证了这样的观点。姿三四郎来自乡下,没读过什么书,没见过什么世面,个头更谈不上高大,在柔道的竞技场上是不起眼的一个人物,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在美国电影中,英雄人物生来就很强大,而在日本电影中,主人公是逐渐地磨练意志和技艺,臻于化境,从而改变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这种渐进式的故事结构,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来说,是教育国民、鼓舞斗志的最好教材。

柔道这种武术也一样。柔道本身不像拳击那么刚猛,而是更富技巧,更讲究抓住对方的弱点。姿三四郎的原型西乡四郎,就是一个身材矮小的人,他反而利用了这个特点,让对手更容易失去重心,被他摔倒在地。所以,柔道也契合了上述观点。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姿三四郎》大红大紫之后,1945年,黑泽明又拍了续集,也就是《续·姿三四郎》,依然广受欢迎。不过,当年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姿三四郎失去了继续被追捧的时代背景,日本政府也放弃了对这个英雄人物的支持。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崛起,同时也积极输出价值观。逐渐地,柔道作为体育运动登上了舞台,很多日本的柔道运动员大展身手,在国内外收获了众多粉丝。于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姿三四郎“复活”了。甚至,有些成绩优异的柔道运动员被媒体以“姿三四郎”称呼。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大量关于姿三四郎的电影和电视剧出现,其中,电视剧《姿三四郎》于80年代被引进到中国。这就是《姿三四郎》的历史来由了,从战争到运动,姿三四郎的角色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也是一种幸运吧。

《姿三四郎》风靡日本80年背后,隐藏着打赢甲午战争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