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家长的过度育儿,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刚出生的婴儿像一株刚破土而出的幼苗,需要全家的细心呵护。很多家庭都对新生命的降临万分期待,准妈妈们也在分娩之前学习很多育儿知识,准备在宝宝出生以后大显身手。

但在宝宝的日常护理中,家长们很容易出于对宝宝的关心,而出现一些过度育儿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度育儿现象到底有哪些?

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家长的过度育儿,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现象一:宝宝睡觉全家禁声,害怕宝宝被吵醒

小于刚刚升级做了妈妈,目前还在月子中,在医院住了三天,自己和宝宝都没得到好的休息,尤其是宝宝,经常被来看望的亲戚和晚上每两小时就查一次房的护士吵醒。

回家之后,小于要求全家在宝宝睡觉的时候禁止大说话和来回走动,有一次,宝宝在睡觉,丈夫回家关门的声音大了还被小于说了一顿,从此全家都不敢在宝宝睡觉时发出大的响动。

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家长的过度育儿,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但是小于的做法非但没有奏效,似乎还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进入月子后期,宝宝对声音变得异常敏感,窗外风吹叶子的声响,轻轻的关门声都会让宝宝从睡梦中惊醒。而小于也不再次加强警戒级别,全家对此都苦不堪言,却也无可奈何。

但是,宝宝对声音的敏感,有时却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帮助宝宝养成的。宝宝一旦习惯了在安静的环境中入睡,换到嘈杂的环境便会容易被吵醒,久而久之,就变得越来越敏感。其实宝宝天生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除了夜间的深度睡眠需要保持安静之外,白天的睡眠,家里人适当的走动,合理的声音分贝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区分白天和黑夜,也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环境。

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家长的过度育儿,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现象二:很多病不是冻出来的,而是热出来的

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宝宝因为年纪小,不会表达关于冷热的诉求,所以宝宝的穿衣增减都由家长代劳。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宝宝会冻着,所以给宝宝穿很多衣服。

但给孩子穿的多,真的能避免孩子感冒吗?实则不然,增衣的速度比降温的速度快,孩子身上的衣服过多,很容易出汗,且汗液都黏在皮肤上,不宜挥发,更容易患上感冒。

孩子的新陈代谢比成年人快,活动频率也比成年人大,所以更容易出汗和怕热,孩子衣物的增减原则跟大人一样即可,不必过多的给孩子增加衣物。中国有句俗语说,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家长的过度育儿,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现象三:添加辅食过于教条

宝宝出生6个月之后就可以添加辅食了,辅食的添加是一门学问,很多妈妈本着对宝宝负责的原则会提前做功课。

有的妈妈担心孩子肠胃娇弱,不能消化块状或条状的辅食,孩子快一岁了,仍没有给孩子添加手指食物,还是给孩子吃泥状的辅食。其实孩子的肠胃没有我们想的娇弱,只要遵循辅食添加的由稀到干,由细到粗,由软到硬,由淡到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的原则,每次添加新的食物品种之后,适应几天,如果宝宝没有表现出身体异常,就可以添加新的食物了。在适当的月份给孩子添加手指食物可以锻炼孩子的抓握能力、牙齿的咀嚼能力、自主进食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家长的过度育儿,作用往往适得其反

另外一些妈妈在辅食添加的问题上有些教条主义,严格按照某月龄添加某种食物的顺序进行添加,不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变通。然而,并没有相关证据显示,按照特定的辅食添加顺序添加辅食对孩子有好处,当然,我们不反对按照书本来,但是每个孩子对于某些食物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来添加辅食,比一味的教条主义更加适合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做的除了悉心照料之外,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适应世界的机会,孩子没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在安全范围内的放手,会让我们更加惊喜的看到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