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的孩子最棒

哭闹的孩子最棒

這裡是 河馬星空 第 80 篇文章

為人父母的,常患有一種失憶症,經常搞不清楚孩子到底是誰的。

「還是我兒子好!」這是孩子得了獎的時候。

「你趕緊管管你兒子!」這是孩子撒潑打滾坐地哭鬧的時候。

「你這人怎麼這樣!」這是實在拿孩子沒辦法了,想找第三方領養的時候。

其實啊,說起帶孩子,誰不想帶著一個人見人愛、啥都會幹、酷愛學習、自己照顧自己、貼心懂事的天使娃?帶這樣的娃,或者說帶娃的時候遇上這樣的狀態,有啥難的?你只需要坐在一邊靜靜地欣賞就好了,還可以在心裡誇獎自己,「你瞧瞧,你看看,我生出來的娃就是這麼好呢。」

可問題是,娃這個物種,好多好多時候不全是這樣的。他們會不明原因地哭起來。

有一次土土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了,喊爸爸說要喝奶。我去給他把牛奶熱好,用他的黃鴨鴨小杯子裝好,屁顛屁顛的端到床前,土土看著我和這杯奶,突然就大哭起來,把奶打翻,把我推開……

你問為什麼。對不起,沒有為什麼。

有時候也不全是莫名其妙,也有故意。比如土土就會在我做飯的時候,跑到廚房來,拿一個大碗,裝上半碗大米,打算把洗滌劑放進去,問他在幹什麼呢,他回答你:「我做科學實驗呢。」

你天真地覺得,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先天和後天遺傳下來的神娃,就算不能16歲拿奧運冠軍20歲拿諾貝爾獎30歲拿奧斯卡,至少也可以全國聞名、全市受表彰。可是結果卻是,只做到了本小區聞名——夜裡大哭擾民的惡名。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能就會懷疑人生。你可能覺得可以放棄了,給他貼一個「熊孩子」標籤。但是,在我看來,這才是最棒最棒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孩子,是我們的造化。

哭鬧

你見到的是一個突然發脾氣的「熊孩子」,他的歇斯底里,打擾了你的清淨。其實你厭惡的不是孩子的哭泣,你害怕的是自己無法控制住眼前的一切。你這麼一個厲害的角色,在外面事業風生水起,管著幾十上百人,在家也是說一不二的一家之主。可是,現在就這麼一個小蹦豆,在你面前攤開一地水,掀翻一櫃子書,一把鼻涕一把淚,還要推開你,你無能為力了吧。

「老子在外面怕過什麼?今天還治不住你嗎?」

你看到的是孩子的不可理喻,以及自己的無能為力。

但是你沒有看到,孩子正在努力。

土土早上到了幼兒園,需要自己把鞋脫下來,把外面穿的羽絨褲子脫下來,然後換上室內活動的鞋子。需要把小書包放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櫃子裡。需要自己洗手,自己擦乾,自己漱口,自己吃早飯,自己收拾餐盤。對於4歲的他來說,這一切都沒有人代勞,只有自己的小小手。

好不容易做完了這些,準備玩了。誒!我昨天就想好了要去的娃娃屋今天不開放!為什麼不開放呢?我昨天就沒去成,人太多了,我想今天一早第一個去。可是不開放!

那我只能去看看木頭積木怎麼樣了。我好不容易搭起來了6層的積木高樓,我下一步準備做一個屋頂了,新來的小蹦豆一把就把我的屋頂搶走了。老師說過的,不能打他,他太小了,要跟他說……誒?說什麼來著,就是四個字的,什麼話來著!我想不起來了!好像是說一個四個字的話,怎麼說來著!!!我看著旁邊忙碌的老師,看著自己的好朋友,想著遠處的爸爸媽媽,沒有人幫我,沒有人現在可以告訴我,我該說的那幾個字怎麼說的來著??

好不容易吃完午飯,我想休息一會,他們都去聽老師講故事了,我去不去呢?我想休息一會,要是爸爸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就好了。唉喲,我想休息一會……

我覺得這個班車的臺階太高了,我使勁爬,使勁爬,差一點就摔到腿了,可是我沒哭。你看,嘿嘿,我沒事兒。

……

就是這樣。這樣一天,這個孩子在對他來說不算熟悉的大大世界裡闖蕩了一天。他太累了,積累了一肚子的情緒。可能,他只是想在我們的面前呆一會兒。

結果,水杯碰灑了,我們吼了出來,「你看看,太不小心了,又弄撒了!」

他的情緒真的已經到了邊緣。

所以啊,你想想看,這個孩子哭了起來,可能還把桌上的玩具推到地上。這是他在自己想辦法治癒自己啊。他沒有憋在心裡,沒有靠傷害別人和公物來發洩,而是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更好,這是多棒的孩子啊。他唯一的問題只是,打擾了我們為人父母者的控制感,傷了我們的面子。

我想讚美哭鬧的孩子,你們是向上走的真孩子。

規則

有人說,不對呀,他總是有情緒,是不是說明沒有訓練好?以後到了社會上,遇到的不如意還多著呢。老闆讓你幹一項工作,你不樂意,能不幹嗎?所以有些家長說,要從現在開始,訓練他服從權威、接受惡劣狀況,這就是規矩。

可是,規矩是什麼呢?你想想看,如果規矩僅僅是束縛人的創造力,讓人不高興,這樣的規矩有意義嗎?

我們願意遵守規則,只因為這個規則我們從心眼裡認可它。可能是我參與了規則的制定,也可能是我內心接納這樣做。

土土每次走在路邊,只要看到機動車上人行道,都會對著車大喊:「這是人行道,車不能走,你是不對的。」他不在乎有沒有人聽,他不擔心有人出來嚇唬他,說他小屁孩。他就是這麼「任性」地衝著開上人行道的汽車喊,他在這件事上風雨無阻、無所畏懼。在最冷最冷的天氣裡,他也把手從暖暖的小兜兜裡伸出來,摘下口罩,扯著脖子喊:「這是人行道!你是不對的!」

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小小的他?是內心的規則,內心的對錯的信念。

還有的時候,情緒和規則混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出了什麼狀況,只會表現出躲避。

土土晚上刷牙有點費勁,抗拒這個環節。讓他站在洗手池前拿起電動牙刷,就很費勁。往往是捅到嘴裡蹭幾下敷衍了事。

咋回事呢?

我突然想到,是不是電動牙刷的聲音和感覺讓他覺得不舒服呢?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用電動牙刷的時候,就總覺得感覺奇怪。於是,我問他,「是不是你覺得這個牙刷自己動的不好?咱們換一個普通的牙刷可以嗎?」

他很高興的說「可以」。從那以後,每天刷牙不再是很麻煩的事。

所以你看,關鍵不是怎麼讓孩子感到規則是權威。關鍵是,我們俯下身來,用一個傾聽的態度研究一下這背後的秘密。

懲罰

我們的教育系統和家庭中,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獎勵與懲罰。犯了錯誤,做不好,要挨批評。這可能是特別可怕的系統,我不知道改變這個系統還要多少年。

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土土2歲的時候對他的一次懲罰。

那個時候,他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玩食物。經常手裡抓起食物在桌子上揉搓,或者把吃的東西滿地扔。我對他的懲罰是,站在角落裡罰站,不許出來走動,不許找爸爸媽媽,不許玩。

這樣的懲罰不會有真正的效果,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因為恐懼遵守規則,他學到的就是首先判斷會不會有懲罰,而不是首先思考內心的對錯。

最近,我正在實踐的另一個辦法,收效就很明顯。

尿尿的時候,沒有認真脫好褲子扶好,尿到了馬桶外面。不,不批評,甚至沒有表達任何情緒。只是簡單的告訴土土,「這裡髒了,你來擦一擦吧。」遞給他一張紙,他很認真的擦呀擦呀。擦乾淨了,自己就去洗了手。從這之後接連好多天,尿尿完全不用再操心。

水杯子碰灑了。「這裡有紙,你來擦乾淨吧。」

沒好好喝酸奶,撒了一沙發。「請你來收拾一下吧。」

你看,讓他簡單真實的自然結果,讓他去處理這個結果,不僅沒有不良情緒,還在過程中獲得了鍛鍊精細動作和手部肌肉的機會。

有人問,孩子擦不乾淨怎麼辦啊。這還用問嗎,他肯定擦不乾淨啊。所以,你個處方的關鍵是,請你控制自己想擺平一切的控制感。

獎勵

懲罰不可取,獎勵可以嗎?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盧琴姐姐就提倡多對孩子說「你真棒」。微信上經常刷屏的國外教育理念又說「千萬別說你真棒」。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問問自己就能有答案。你在工作單位,通過努力,經過了很多不容易,終於戰勝了困難,做好了一件事,取得了成果。這個時候你希望別人怎麼說呢?

假如有個同事走過來,說一句「你真棒」,就走開了。你可能覺得太敷衍了,沒什麼感覺。你真正需要的不是「你真棒」這三個字,而是對你努力的過程的「看到」。所以作為父母,怎麼表達對孩子努力的看到呢?

土土拿回家一件藝術課的作品,我就可以這樣說:

「誒,這個我沒見過誒,這是什麼?」

「這個叫大象滑梯。」

「啊,真有意思。這個木頭是怎麼弄成小塊的呢?是你自己切的嗎?」

「對呀,我自己切了木頭!」

「哦!那還挺費勁呢呢,切的時候累不累?」

「都累壞了。」

「那你是怎麼把木頭連接起來的呢?我猜一猜啊,用了……」

「膠槍!用膠槍就可以粘住了。」

……

對話還可以繼續。你看,這個過程裡,你不需要赤裸裸的說「你太棒了,你怎麼這麼棒,你簡直棒」,但是實際上你說的每句話都是在讚美他。因為你真的在和他探討他的工作細節,你在關心他的努力的過程,你在聽他說。

聽他說,是表揚的關鍵。

哭闹的孩子最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