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總理”段祺瑞是好是壞?

文學老兵


段祺瑞是好人還是壞人?這個問題,恐怕不好回答。

近些年來,給北洋群醜洗白的文章越來越多,尤其是段祺瑞這個為了攫取國家權力出賣國家主權的人,居然成了諸多自媒體文章中的“抗日英雄”,事實顛倒如此,令人心驚!

說段祺瑞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希特勒。希特勒這個人,不抽菸不喝酒,會演講會畫畫,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一戰的時候甚至因為作戰英勇被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這可是當時能授予士兵的最高榮譽。並且一生專情,從不亂搞,臨死時還給了愛娃一個婚禮。還親自設計了納粹國旗和納粹軍服。

可是,有人說希特勒是好人嗎?沒有人會這樣說!希特勒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致使三千五百萬人喪失生命。毫不客氣的說,希特勒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惡魔。他的人生,簡直就是全人類的災難。

再看段祺瑞,最為經典的兩次發言,足以證明這個人在私德方面相當檢點。第一次發言,是他對自己提出了六條道德準則,分別是“一不抽菸、二不喝酒、三不嫖娼、四不賭博、五不貪財、六不佔利。”

段祺瑞臨終前,向國民黨政府提出“八勿”之說,作為國家的“復興之道”: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段祺瑞在私德方面幾乎沒有瑕疵。

可是,私德上沒有瑕疵,就是一個好人嗎?

電視劇《走向共和》中袁世凱講過一句話,是政治人物私人美德和政治道德最貼切的論述:

背叛一個人和背叛自己的政治道德是兩回事。咱們搞得的是政治,跟老百姓講的道德那是兩碼事。那些個俗人的道德觀念何足論哉,在政治圈子裡,就沒有個人道德,團體的利益高於一切,對咱們來說,那就是國家利益。

背叛一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叛國家,背叛人民,背叛自己的信仰。馮玉祥倒戈八次,不變的是愛國救民的理想,這就是差距。

很明顯,段祺瑞就是這樣一個人。

袁世凱在位時,北洋系整體上比較團結,還能海納百川吸收梁啟超研究系、梁士怡交通系等政客,目標一致地為中國振興而努力。袁世凱一死,段祺瑞上臺後,北洋派開始了無休止的內訌,北洋分化成的皖系、直系等派系,有分別投靠列強當靠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階段。

段祺瑞掌權的時間,大約是1916年袁世凱去世到1920年直皖戰爭皖系敗亡。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最亂也最沒有希望的時代。梁漱溟的父親梁濟,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想要為國奮鬥,最後卻不得不在1918年選擇了自盡。梁濟死前留下了“這個世界會好嗎?”的疑問。可以確定的是,梁濟是對北洋政府絕望了,是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絕望了。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擔任總統,段祺瑞擔任總理,兩人明爭暗鬥,這就是第一次府院之爭。最後勝出的當然是段祺瑞,因為他更不擇手段。段祺瑞找張勳調停,又騙張勳搞復辟,結果坑了好兄弟張勳,段祺瑞卻成了“三造共和”的英雄。

段祺瑞一石二鳥滅了張勳和黎元洪,接替總統職位的,卻是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於是,第二次府院之爭又爆發了。為了和馮國璋鬥,段祺瑞做的事更加不要臉了,他直接與日本談判,要求兩國結盟,把中國的軍事外交等大權,拱手讓給日本。

1915年,日本利用歐洲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向袁世凱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當時袁世凱問陸軍總長段祺瑞,如果中日開戰,我們能堅持多久?段祺瑞回答,我們最多堅持48小時。我相信,當時的日本人都不敢說2天之內打垮中國,逼迫中國簽訂城下之盟吧?段祺瑞的恐日媚日情緒可見一斑。

1915年,袁世凱為了二十一條設立了“五九國恥”,並且把二十一條的條款公佈出去,引起了美國調停。最終,袁世凱還是沒有答應日本在軍事上控制中國的條款。而這次,段祺瑞直接要求和日本建立軍事同盟,把北洋軍隊新建的“參戰軍”指揮權,直接交給日本。

最關鍵的是,段祺瑞是主動要求被日本收編。

早在 1917 年11 月 14 日,皖系干將靳雲鵬、曲同豐前往日本參觀日本陸軍大演習時,日本陸軍參謀總長上原勇作、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和西原龜三等人即向靳、曲二人遊說,提議中日“有必要加強日中軍事合作,以防止德國勢力東侵。”當陸徵祥等人親自訪問段祺瑞,徵詢段對中日軍事同盟的意見。段說: “此問題很緊急,不容耽誤。”

可是,就在這個當口,中日談判細節忽然洩露出去了。5 月 19 日,北京《大中華日報》頭版刊登陸軍軍事協定全文,除文字稍加改動外,與原協定文本雷同,次日北京《中華新報》、《國是報》、《國民公報》等報刊紛紛轉載。

沒人知道到底是誰洩露的,因為馮國璋和段祺瑞矛盾最深,這個洩密的鍋,自然要讓他來背。的確,段祺瑞內閣與日本交涉中日軍事同盟時,壓力最大的就是馮國璋。在日本和段祺瑞的催逼下,馮氏無可奈何,但他提出一條反建議,即把中日軍事合作限制在中國國境之外,這等於是回絕了段祺瑞的結盟請求。

馮國璋雖然反對中日結盟,卻也不敢公開撕破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馮國璋段祺瑞不敢對日翻臉,有人敢!

最先站出來的,是中國的留日學生。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常年受到日本人的鄙視和憎惡,有著國內人士難以理解的愛國心。留日學生在上北 政府教育部的呈文中指出: “十年以來,彼何日不以亡我為事,封豕長蛇之心,路人皆見。第生等羈處異邦,見聞較切,刺激尤深耳。”因此,這個中日軍事同盟,一下子引起民意反彈,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日運動。

在日本的留學生,手裡可用的牌不多,只能用罷課來表達自己的憤慨。據日本警視廳 5 月 15 日調查資料,東京 36 所大專院校,中國留學生共 2783 人( 據中文資料統計當時在日中國留學生約有 3548 人) ,罷課者 2680 人,罷課學生佔全體留學生總數 96% 強。

到5月中旬,留日學生大都回國,反日運動的中心,從東京轉移到了北京。留日學生5月21日向總統馮國璋請願,馮國璋對學生們說:“諸生當亦知予之經驗資格豈肯賣國乎? 不過弱國與強國結條約,稍有損失,亦所難免。且日本極 力與我國提攜,表示一種親善狀態,我國人豈可一腳跌他出去乎?”

不過,馮國璋並不能控制段祺瑞的內閣。隨後,教育總長傅增湘指出“聞力學以救國者矣,未聞廢學以救國者也”。對留日學生,政府還比較客氣,可是對國內學生,則是直接最後通牒,必須復課否則“一經查明,不能不予開除學籍,以示懲儆”。

段祺瑞心心念念要建立的參戰軍,表面來看是打著“武力統一全國”的旗號,其實本質來說就是日本政府控制下的一個漢奸軍隊。不久後,以馮國璋、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在英美支持下,打敗了段祺瑞,這一場賣國鬧劇才算收場。

1918年5月的反對中日軍事同盟運動,是五四運動的先聲。到了1919年,學生的運動得到了文化界支持,最終擴展到工商界,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別的不說,僅從段祺瑞的“中日軍事同盟”計劃來看,這個人就是一個十足十的漢奸親日派。可是,為什麼此人居然還有“抗日”的好名聲呢?

原因很簡單,華北事變期間,段祺瑞曾“嚴詞”拒絕日本拉攏,不願意給日本人當傀儡總統。

其實段祺瑞的這個嚴詞拒絕,水分是很大的。

段祺瑞在華北事變時,已經是70歲的古稀之年,面對土肥原賢二的拉攏,他的確是拒絕了。但是他並不死心,而是找了陳炯明,說“我已大哥,能幹為力,最好請陳炯明速來掌管,我當盡力撐持他統統大計。”

可是段祺瑞沒想到的是,他與土肥原賢二的眉來眼去,國民黨方面洞若觀火。隨後老蔣的消息就過來了。三條,第一,改組國民政府,段祺瑞當總統,老蔣當副的;第二,告訴段祺瑞如果答應日本,那就是第二個溥儀;第三,工商界名人集體要求段祺瑞表態“速發宣言,標明立場,勿墜日人狡計”。

段祺瑞到這個份上,也只能順水推舟,對媒體說“日本暴橫行動,已到情不可感,理不成喻之境地。我國惟有高低二心一德,積極自救。語云:求人不如求己。天下主動籌辦,協力對付,則雖有十天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分歧,救國惟有自救耳。”

可是,段祺瑞不當漢奸,並不意味著段祺瑞手裡的那些老人不當漢奸。七七事變後,在華北組織漢奸政權的高級官僚,基本都是當年的段祺瑞內閣成員。比較有名的如王揖唐、王克敏,都是當年段祺瑞安福系的人。

段祺瑞不過是古稀之年說了一句不當漢奸的話,好像就把一輩子的賣國勾當一筆勾銷了。這筆生意,做的實在是太值得了。


歷史知事


段祺瑞是民國期間著名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近代史的風雲人物,三造共和、支持清帝退位,可以說段祺瑞的一生是輝煌的而他的輝煌離不開袁世凱,袁世凱十分重視段祺瑞,並是他手下的第一心腹愛家,雖然如此,但是在袁世凱宣佈稱帝的時候他進行抵制,張勳復辟的時候他出兵討伐,可以說他是支持共和的反對帝制的,因其不抽菸、不喝、不賭、不嫖、不貪、不佔人稱其為“六不總理”

段祺瑞十六歲跟隨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從一個小兵到後來的北洋軍界巨頭,他的人生經過三十年的風雨,要他也一步步成熟,走上人生巔峰。

武昌起義各省獨立,他先率北洋軍敗革命軍後又聯名將領逼清帝退位,最終隆裕太后宣佈退位,之後袁世凱宣佈稱帝他多次勸說袁世凱,並在袁世凱去世後推薦黎元洪成為大總統,穩定了南北局勢,緊接著在張勳復辟時候他又派兵討逆,並且把張勳徹底打敗,從而可以說他這幾個功勞加在一起就有他“三造共和”之功。

可以說如果沒有“三一八”慘案之前,段祺瑞口碑其實還是不錯,第一個在他任總理期間,國家那個時候很窮,而為了國家的生計,段祺瑞跟日本借款5億元,並且把這筆錢用於國家的發展,正是因為這筆錢導致國家才維持下去了,並且這筆錢也沒有還給日本,可以說沒有這種無賴的方式可能那個時候國家已經破產。

但是,無奈後來在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為了反對《八國通牒》不少學生和市民來到段祺瑞政府處,因為這件事情已經嚴重傷害到了不少人的心,因此他們希望親日的段祺瑞可以解決八國通牒。

這天剛好段祺瑞沒有在府邸,並也沒有命令軍隊鎮壓,最後軍隊依舊開槍並大死了47人,打傷200多人,著名領袖李大釗受傷給逮捕,此時並不是段祺瑞所下令,但是他必須承擔責任最後逼宮下臺。

雖然,段祺瑞最後下臺,但是他還是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氣節,拒絕日本拉攏,之後蔣介石邀其南下最後在上海病逝,在其病逝前給民國政府提出八勿之說,而這八勿主要包括八勿”包括“勿因我見而輕起戰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可以說他的這一切主張利國利民。

可以說段祺瑞的一生贊損過半,一生兢兢業業,臨危不懼,雖然也做過損害百姓和國家利益一些事情,但是整體上很多事情他並不是他可以主導的,只能說他做到了自己認為的最好的,因為他的人生功過,只能說要歷史自論。


莫地方


清末民初,段祺瑞名氣不小,有“六不總理”之稱:不抽菸,不喝酒,不嫖娼,不貪汙,不佔侵。

段祺瑞是好是壞,史學家們褒貶不一,爭議不休。

1926年,段祺瑞任臨時執政首腦期間,發生了“三.一八”鎮壓學生運動亊件,魯迅發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對他筆伐。他得知衛隊開槍造成47死、二百餘傷慘案後,捶胸頓足,長嘆:“一世清名,毀於一旦!”。有足夠證據證明,開槍的命令不是他下的,事後對死傷者發放了撫卹金。

段祺瑞是反日人士。1915年,在和袁世凱討論對日“二十一條”辱國秘密條款時,主張動員軍隊對抗,說:“大不了一拼,與日軍偕亡。”晚年保持氣節,堅決不同日寇合作,受蔣介石親自接待,倍加讚賞。這些事,離當今不算太久,有史料記載,史學家們無異議。

段祺瑞曾“三造共和”:1、武昌起義後的1922年,他曾領銜42名將軍發表“共和通電”,逼使清帝退位。2、反對袁世凱復闢稱帝。1915年12月23日,袁世凱在天壇祭祀,正式登基稱帝。段祺瑞在家中大罵:“袁公,作孽!”並公開表態反對帝制,擁護共和。由於擁有較強實力的他不支持袁,是導致袁短期內倒臺的重要因素之一。3、1917年,辮帥張勳率軍攻入北京,企圖復辟清政府。應時任總統黎元洪請求,段祺瑞振臂一呼,領兵鎮反,打垮了張勳。

段祺瑞“三造共和”,史料足夠為證。他是大軍閥,是權勢人物。對他的評價,必須以亊實為依據,公平公正。


文學老兵


段祺瑞在在許多人人眼中,或許就是一個大軍閥,熟不知他是一個擁有愛國情懷的人,他的一生也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所奮鬥。

1865年段祺瑞出生在安徽合肥,年輕的時候考入了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在北洋武備學堂之中,他的成績十分的突出,深受李鴻章的器重,最讓他接近政權的人物,還莫過於袁世凱。



因為段祺瑞早年的表現十分突出,袁世凱接管北洋軍隊後,對段祺瑞早有耳聞,他將段祺瑞看的十分的重要,甚至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袁世凱又將自己的義女嫁給了段祺瑞,可見袁世凱對他的重視。


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之下,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但是當時最有權利的還是莫過於袁世凱,於是孫中山先生就將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卻沒有好好的當這個總統,他卻想著去稱帝,重新開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這個想法被段祺瑞知道,於是他多次勸阻袁世凱稱帝,但是袁世凱沒有聽,最後落得一個罵名。

在袁世凱死後,各地的北洋軍閥也相繼脫離中央的控制,南方的革命軍的討伐聲音也越來越強,段祺瑞為了大局考慮,就推舉黎元洪當大總統,隨之之前的憲法也被重新起用,這才平息了一場危機,隨之一場更大的危機隨之而來,那便是1920年,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聯手攻打段祺瑞,段祺瑞大敗被迫離開軍隊。



1924年馮玉祥將軍,在北京發動政變,推翻曹琨的統治,段祺瑞又被邀請當國家的元首,但是好景不長,段祺瑞領導並發動了“三一八慘案”,並且殺死了許多學生,段祺瑞因此被迫下臺,至此遠離了政治的漩渦。


段祺瑞晚年也是十分有骨氣的,儘管當時他的生活十分的艱難,他也始終沒有接受過日本人的援助,於1936年病逝,死後葬在了北京西郊白石橋。

段祺瑞是一名愛國人士,他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儘管是他發動的“三一八慘案”,但是他的功績不能被磨滅。


歷史小呆呆


段祺瑞答應了日本人的西園大借款,和附帶的條件把中國東北(主要是南滿地區)大量主權出賣給了日本鬼子。這個直接導致了奉天張作霖的不滿,進而聯合吳佩孚的直系,聯合板倒段琪瑞的內閣。這樣一來,讓日本關東軍邁出了隨意在中國東北(主要是南滿地區)隨意沿著南滿鐵路駐兵的先例,同時也為後來的張作霖被炸和9.18直接埋下了導火索。這是赤裸裸了賣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