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為何被稱為龍、虎、狗?

芳緋文學


王士珍,1861年生,北洋三傑之首。曾任陸軍部長、總參謀長、北洋政府總理,王士珍才智卓越、聰慧過人,善操權謀於腹中,故稱為龍。
舉一事例:1900年,袁世凱與王士珍對義和團進行了殘酷鎮壓,清庭載漪、載勳二王爺為了自身的利益,讓一名義和團首領拿著他倆的令箭來到袁世凱處,要求允許部分義和團設壇操練。袁世凱左右為難,同意了怕義和團死灰復燃,不同意,軍令如山。王士珍見狀,立即令人以偷盜王爺令牌之罪將來人斬殺,並告訴袁世凱可以將令牌送還二位王爺交差了。王士珍聰明之處可見一斑。
段祺瑞,1865年生,曾任四任總理和陸軍總長。一任國家元首,被稱之為“北洋之虎”。
段祺瑞可以說是袁世凱的左膀右臂,辛亥革命初期,袁段二人代表清軍一邊與革命軍作戰,一邊議和,最終達到共和的合意。在袁世凱稱帝時,段祺瑞堅決反對。他是共和堅定的擁護者,他曾與46位清庭軍官聯名要求清庭接受共和,平叛張勳復辟,人稱三造共和。
馮國璋,1859年生,曾任江蘇都督、副總統、代總統等職。說馮國璋是狗,他的確具有狗的品質。
  • 象狗一樣勇猛:
馮國璋是一名武將,作戰勇猛,曾立下不少戰功。
  • 象狗一樣聰明:
馮國璋還是一位學霸,特別聰明。在軍校期間,能忙中偷閒,孜孜不倦地學習,抽空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居然考中秀才第一名。後在北洋軍參加協統(相當於旅長)考試時,輕鬆過關,成為第二協的協統。作為駐日大使官員時,他自學日語,達到極高的水平,能大量閱讀專業性極強的日本軍事專著,在此基礎上還編著了數部軍事書籍。
  • 狗一樣忠誠:
馮國璋忠誠於袁世凱,對袁世凱的命令從不打折扣。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所謂“北洋三傑”指的是袁世凱手下三名重要將領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他們在清末民初軍事、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先後出任軍政要職,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北洋三傑”雖然同根同源,但性格秉性卻大不相同,各有各的特點。

北洋之龍王士珍

作為三傑之首的王士珍一生淡泊,將功名利祿看得很淡,胸中深藏城府而不露,善於謀略卻不爭權勢,據說袁世凱死後,北洋袍澤欲推王士珍為北洋之首,但他卻極力推辭不就。因為這個緣故,北洋派在將“北洋三傑”形象化時,特地取“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意,譽王士珍為“龍”。

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與王士珍所作所為正好相反,他出身安徽合肥一個淮軍高級將領之家,早年留學德國學習炮兵,自小站練兵時期便追隨袁世凱,前清時即官至署理湖廣總督。民國後長期執掌中樞,先後出任陸軍總長、國務總理、參戰督辦和臨時執政等職,門生故吏滿天下,是北洋系繼袁世凱之後的領袖人物。

段祺瑞辦事幹練,威望甚高,並且脾氣暴躁,常發虎威,在北洋系中有“段厲公”之稱。因為這些原因,人們便將他譽為“北洋之虎”。

北洋之狗馮國璋

馮國璋是直隸(今河北)河間人,出身於一個讀書家庭,因資質平平,一直沒有獲得功名,於是便投身軍營,開始了軍旅生涯。馮國璋後來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被老師推薦到袁世凱手下任職,後來與王士珍、段祺瑞並列,成為袁世凱的心腹大將之一。

與王士珍、段祺瑞的龍、虎之稱不同,馮國璋在“北洋三傑”中被稱為“狗”。他之所以獲此“雅稱”,是因為其狗頭狗腦的形象和畏首畏尾的性格。讀過民國時期的一段史料,馮國璋擔任江蘇督軍時,名聲不佳,有人在報上以“狗”稱之。馮國璋大為惱火,竟然向大理院控告,說這是對他的人身侮辱。

這便是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被稱為龍、虎、狗的由來。


民國年間那些事


王世珍,段祺瑞,馮國璋是一代梟雄袁世凱麾下三名主要將領。

王世珍能攻善守所以稱之為龍,段祺瑞攻無不克稱之為虎。馮國璋堅如磐石稱之為狗(善守)這裡沒有貶低馮國璋的意思。再就是王世珍腹有良謀而不外露謂之龍。驍勇善戰的素有兇名的段祺瑞謂之虎。大奸似忠昏聵糊塗的馮國璋謂之“狗”。



作為北洋三傑之首的王世珍為人低調,內斂,既不像段祺瑞那樣咄咄逼人,熱衷於政治。也不像馮國璋那樣大奸似忠,貪財如命。晚年的王世珍經常讓孫子趕著一輛馬車拉著他四處閒逛。有一次在崇文門時候,警察不讓其過去,王世珍就被扣在那裡,家裡人拿錢才過去王世珍才回家。第二天一早,王世珍家門口就跪著一個警察磕頭如搗蒜。有人問王世珍為何如此低調。王世珍說,我年少之時也是目無餘子,傲世天下。但自從看見李文忠公(李鴻章)那麼大本事還處處受人掣肘。辦事如此艱難。自此以後我便再也不敢了。

王士珍,生於1861年。河北正定人,字聘卿,北洋三傑之首,深得袁世凱的賞識和青睞。北洋政府時期,先後擔任陸軍部長、總參謀長和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是唯一沒有軍閥派系的軍人。但在1918年,王士珍就徹底隱居。退出軍政兩界,1930年王士珍病逝於北京,時年70歲。去世,享年70歲。王世珍叮囑家人要薄葬。但意料不到的是,最受寵王世珍的三姨太楊氏,把家裡的財物席捲一空,跑了。隔壁老王也有走眼的時候。

再來說說六不總理段祺瑞。可以說,段祺瑞自詡為袁世凱的接班人和繼承者。應該說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基本上領導了北洋政府。


段祺瑞1865年生於安徽合肥,皖系軍閥首腦。所以有段合肥之說。在段祺瑞20歲的時候。他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於滿清軍校的炮科,而後又以“第一名”公派留學德國,一生征戰無數。領一時之風騷。實為北洋政府第一人傑。而且自身清廉自守。不蓄私產。晚年更是把手道德操守大節無虧。不做漢奸是值得讚許的。1936年段祺瑞病逝。終年71歲,而且蔣介石在段祺瑞面前行晚輩之禮。很是恭敬。

最後說說北洋之狗馮國璋。馮國璋生於1859年,直係軍閥首腦。是三傑中最無能的一個。論人品不及王世珍,論打仗不如段祺瑞。但三個人裡他的政治最高,當上了段祺瑞想當而沒當上的民國總統。可謂‘’福將‘’。他也是北洋三傑裡唯一被滿清授予一等男爵的人。馮國璋最大的特點是為人貪財而吝嗇。這樣的肯定難成大事。段祺瑞不貪財,但對別人很大方,不吝錢財。晚年的馮國璋有土地幾十萬畝,還有金礦和錢莊。可他還是吝嗇。十足的一個守財奴。這也許和他幼時家貧有關。

在三傑裡馮國璋去世最早,本事最低,是眼高手低之輩。但頗有經商之道。雖然是直係軍閥首領但實際權利不大。

馮國璋在1919年去世後,留下的遺產大概是300萬元左右,這些錢是馮國璋的儲蓄和投資,其中也包括了田地、股票等折現而成。可以說,馮國璋雖喜斂財,倒也無貪汙之說,這一點北洋三傑都一樣,都沒有貪汙之事,當然,以他們的地位也無需貪汙。馮國璋死後,喪事和遺產分配都是委託給老友王士珍來負責主持,按不同的比例分給了他的子女們。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北洋系中的“北洋三傑”,即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而這三人又另有綽號,即所謂“龍、虎、狗”。

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都是北洋武備學堂的早期畢業生,1895年後袁世凱小站練兵時被重用,由此水漲船高,成為袁世凱手下的重要干將。

據說,有一次德國青島總督應邀前來袁世凱的新軍中觀看閱兵,其指著操場上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對袁世凱說,“這真是貴軍中的傑出人才啊!”

由此,“北洋三傑”的名聲不脛而走。

在三人中,王士珍主要是參謀長的角色,其善於擬定計劃、謀定韜略,神龍見首不見尾,因此被人稱為“北洋之龍”。

據說,袁世凱練兵時的很多計劃和奏稿很多都由王士珍擬定,片刻都離不開他。

然而,在辛亥年後,被任命為陸軍部尚書的王士珍卻告老還鄉,不做官了。原因是:他看不慣袁世凱的逼宮行為。

此後,本來大有前途的王士珍就此息身政壇,甘做前朝遺老,其名聲反而沒有段祺瑞、馮國璋大。

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在武備學堂就是優等生,後來又被李鴻章送到德國留學。在小站練兵時,段祺瑞負責炮兵訓練,因而他也可以成為近代中國第一任炮兵司令。

據說,段祺瑞脾氣大,虎虎生威,但也有人說,段祺瑞的鼻子不正,徒有虎相卻沒有虎威,所有後來五任總理——說白了就是做不成。

在三人中,馮國璋其實是最年長的,而且論打仗,也就馮國璋是真能打,有戰功,如辛亥年的武昌之役,1913贛寧之役,都是馮國璋指揮的,並都將南軍打得落花流水。

大概是這個原因吧,一些人又把馮國璋稱為“北洋之狗”,意思是其效忠袁世凱。另外,馮國璋其實更多的被人稱為“北洋之豹”,這才是比較符合其身份和形象的綽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