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總統馮國璋為何抽乾中南海養魚池捉魚賣魚?

秉燭讀春秋


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在當上民國政府大總統後,竟然為了錢,把中南海養魚池裡的魚都給賣掉了。事情發生後,很多人嘲笑他是“賣魚總統”,還有很多人說他把賣魚的錢都中飽私囊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有沒有把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裡去呢?

(馮國璋舊照)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馮國璋這個人。

一、能力突出得重用。

馮國璋的祖上是大戶人家,只是到了他父親那一代,由於父親痴迷科考,屢考不中後精神失常。再加上時逢清末,農民起義不斷,因此到他出生時,家境已大不如前。

不過,耕讀人家,雖家境敗落,在教育上還是不肯鬆懈的,因此馮國璋得以入學。

馮國璋勤學好讀,憑著優異的成績,他先後考取了毛公書院和保定蓮池書院。然而,由於家道艱難,不得不在蓮池書院學習兩年後,輟學回家。

當時,由於清廷腐敗,國家內憂外患。馮國璋認為,想要振興國家,只有投筆從戎,才能有所希望。當時他正好有個族叔效命於淮軍,在族叔的介紹下,他投身淮軍。

馮國璋的學問是軍隊裡較高的,再加上他有叫必應,人緣也好,因此不久便被推薦到天津武備學堂學習軍事技能。

畢業後,馮國璋參加了甲午海戰。戰敗後,他得到清朝將領聶士成的舉薦,有幸成為駐日公使裕庚的隨從人員,到日本考察日本的先進軍事。馮國璋非常珍惜這次考察機會,他在日本時不光結識了一批日本軍事將領,還閱讀了大量軍事教練和指揮作戰的資料。這給他以後的軍旅生涯,打下了紮實的軍事基礎。

袁世凱當時正督練新軍,他讀了馮國璋寫的“兵書”後,認定馮國璋是塊好材料,所以立刻將他招至麾下,讓他編練新軍。

由於馮國璋在教學上很有一套,因此深得師生愛戴。袁世凱對他更加器重,不久便將他升為督營操務總辦。

馮國璋還在百忙中和段祺瑞等人編寫了22冊《訓練操法晰圖說》,由於該書言簡意賅,又通俗易懂,因此被清廷指定為軍事學校和訓練新軍的主要教科書。

袁世凱出任山東總督時,曾為了向德國人炫耀自己的軍隊,舉行過一次閱兵式。

在閱兵式上,馮國璋訓練的軍隊隨著他洪亮的口令,“一舉足則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直木”,看得德國人連連誇讚,也讓袁世凱出盡了風頭。事後,時人稱馮國璋為“北洋之豹”。

馮國璋成了袁世凱的心腹後,職位一再得到提拔。

馮國璋在武備學堂授課時,由於被學生推崇,許多王公貴族也喜歡來聽他的課,這樣他就結識了一些皇室子弟和王親貴族。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攝政王載灃解除了袁世凱軍政大權後,卻依然重用馮國璋的緣故。

(袁世凱舊照)

二、倒戈反袁第一人。

袁世凱對馮國璋而言,是有知遇之恩的貴人,因此馮國璋在很多時候都遵從袁世凱的命令。甚至袁世凱下野回鄉後,他還一直作為眼線,隨時向袁世凱報告宮中的情況,並想盡一切辦法為袁世凱創造重奪權力的條件。

辛亥革命爆發後,馮國璋更是處處不肯受制於宮廷,迫使載灃萬不得已只好重新任命袁世凱為總理大臣,並把軍政大權再次交付給他。

由於馮國璋等人都是袁世凱的嫡系人馬,所以整個北洋軍,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他利用手擁重兵的便利條件,和革命軍談妥,讓清王室退位。

由於馮國璋有功,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馮國璋也很快升為陸軍上將。

野心勃勃的袁世凱,一心想要復辟稱帝。

馮國璋聽說後,多次進京勸阻他,但袁世凱假稱復辟稱帝是國人之願,他是萬萬不肯倒行逆施,所以他絕不會被國人逼迫稱帝……

馮國璋見袁世凱說得言辭懇切,便信以為真。誰知道他前腳才走,後腳袁世凱便迫不及待地大造輿論,鼓吹恢復帝制等言論了。

袁世凱稱帝后,感到受騙的馮國璋,與袁世凱恩斷義絕,並聯系北洋軍閥其他將領,扛起反袁大旗,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

最終,眾叛親離的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便在憂懼中一病嗚呼了。

(段祺瑞舊照)

三、形勢所迫賣池魚。

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被選為大總統。積極討袁的馮國璋,也被選為副總統。

走上政壇的馮國璋,開始侃侃而談他倡導的治國主張,還多次在大學做“教育救國”的演講。再加上他一直很注重社會治安問題,因此國內外都對他好評如潮。

隨後,由於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日漸尖銳,張勳藉機復辟。僅在任一年的黎元洪,只得逃到日本公使館,並致電請馮國璋代理總統職權。

馮國璋上任後,再次反對復辟,並派出軍隊進行鎮壓,張勳的辮子軍很快就被鎮壓。

不過,馮國璋的工作還是很艱難,最讓他頭疼的,莫過於沒有錢。

堂堂民國政府怎麼會沒有錢呢?

原來,當時軍閥混戰,各自佔地為王。這就意味著,地方稅收根本不可能上交政府。但這些軍閥,卻又不斷地以各種藉口找政府要錢。為了地方太平,民國政府不得不想方設法籌錢,滿足這些軍閥。

馮國璋上任後,也面臨著沒有錢寸步難行的局面。

所幸他早知如此,在上任前就把崇文門監督這個職位要到手,這樣一個月下來,也能收到20多萬的商業稅。可是這點錢,根本不夠政府運轉的支出,所以他還是愁。

這天馮國璋正在中南海轉悠,突然看到放生池中有很多大魚。於是就問這些魚是哪裡來的?

隨行人員便告訴他說,這都是歷代皇家放養的風水魚。自明代起到清代亡,不知道放生了多少條。其中好些魚身上都掛有金牌,或者金圈。袁世凱登基後也放生了一些身上掛著銀牌的風水魚。

馮國璋一聽,樂壞了,趕緊派人將池子抽乾,並撈盡那些大魚,然後以“皇家魚”為噱頭高價賣了出去。

當然,此魚出自皇家,一入市場就供不應求,因此魚價一漲再漲,還是供不應求,最後果然讓馮國璋大大的賺了一筆。

段祺瑞藉機四處宣傳馮國璋有“錢癖”,說他大肆斂財。

時人聽說後,再加上看到馮國璋賣魚,便認定他為了中飽私囊,竟連魚都不放過,於是嘲笑他是“賣魚總統”。還寫了個“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的對子嘲諷他。

其實,這還真有點冤枉他了。因為他在不久病逝後,人們發現他的遺產只有300萬元。原來他在任職代理總統時,為了能使政府運轉,不得不自掏腰包。所以他雖賣了魚,但他掏的錢卻遠比那些魚賺的錢多。難怪他在賣魚事件後,氣得刻下一枚“平生志在溫飽”的圖章。

(參考史料:《馮國璋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01

這件事確實挺幽默的,大家不妨瞭解下,據說馮國璋當上代總統之後,自己也搬進了中南海居住,有一天吃過晚飯,散步時看見三海里有魚,這些魚色彩豔麗,有大有小非常奪目,於是問隨從。


“這裡面都是什麼魚,怎麼個個都非常好看?”

“回總統,這裡面的魚全是珍稀品種,種類繁多。”

隨從接著說“您看見那幾條黃河大鯉魚沒?全是袁世凱大人養的。”

馮國璋驚訝道“這麼大的紅魚,怕是有三尺那麼長吧?”

“總統,這還算小的,裡面有一條活了幾百年的魚,四十多斤的名貴鯉魚,鯽魚脖子上繫了兩道金圈,掛著兩塊金牌,您可以找找看。”

之後隨從開始介紹起來,說這魚池從明朝嘉靖年間就開始有人養魚,每個中南海的主人都會在活魚翅上插御字金牌,最後放入魚池,最重的有幾百斤。聽完這些馮國璋突然說了一句話“把這些魚賣了吧,肯定值不少錢”。


馮國璋並沒有開玩笑,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來這裡將魚全部打撈起來,為了賣個好價錢,賣的時候不叫鯉魚,一律叫“總統魚”,一時間,北京多數飯店都在賣總統魚,價格不等,馮國璋也從中掙了一大筆。

其實馮國璋一生都善於斂財,除此之外還對自己家鄉河間縣的名木古樹進行砍伐,運到天津高價出售,村民一個個罵他沒良心,不為家鄉做貢獻還毀掉這些歷代留下來的古樹,馮國璋連忙說這些樹的樹齡太高,容易腐爛,砍掉是為了種植新樹,種植新樹的費用自己會出,結果新樹種好了,馮國璋卻置之不理。


02

馮國璋積攢錢財資產無數,尤其是在天津的房產,共有三處,房間620多間;北京帽兒衚衕是本宅,房屋500多間、煤渣胡房屋30間、元勳大人衚衕和西堂子衚衕房屋40多間。

其次就是馮國璋的地產和田莊,據統計有1100餘頃,他認為土地買賣最掙錢,經營過多次土地交易,後來馮國璋上任之後利用自己的職務的搜刮了不少錢財。

其實馮國璋斂財也不全是為了自己,自己作為民國大總統,手裡沒錢確實不好辦事,尤其是各個省份不上繳稅收,並且向中央要錢,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就袁世凱在位期間收支算是平衡的,其他時候都是借債,甚至有時候馮國璋自掏腰包,為了能更好的管理,馮國璋這才向段祺瑞要了一個崇文門監督這個職位,這個職位每個月都會收到20萬元商業稅,馮國璋利用這筆錢作為總統府的日常開銷。


馮國璋的一生都在牽掛著祖國能夠和平統一,去世前還叮囑秘書長張一麟,讓他告訴徐世昌,一定要主張和平統一,並讓張一麟向各省長官發遺電“願內外同心,化除軫域,早日完成和平統一。”   

03

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去世,享年60歲。徐世昌得知之後非常痛心,因為他正準備讓馮國璋去調和直皖矛盾,恢復南北和談,而後徐世昌、段祺瑞、靳雲鵬等人前去弔唁,最後國務院還批准採用國葬,撥款用來辦葬禮。


因為原有的墓地規格不適合國葬,所以才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歷時三年話費五十多萬元才建成,然而“國墓”裡只有馮國璋本人的綾布戎裝畫像,他自己的遺體則葬回了古洋河畔黃龍灣的馮氏祖墳中,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作為“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他是中國早期軍事現代化的開拓者之一,民族自尊感非常強,他改革軍制,推進中國軍事的發展,致力於建設北洋武備師範學堂,培育了大批軍事人才。


貓眼觀史


他這樣做的理由非常的簡單,可以說是簡單的讓人無語。當初他下令讓人將整個池水都放幹,將裡面的魚兒撈起來,就是為了賣魚賺錢。而且他不僅是對塘裡的這些魚兒下了手,他還下令將周邊的樹木全部砍了。理由是,這些樹木年齡都太大了,與其任由他們這樣腐敗下去,還不如將它們全部砍了,然後廢物利用。而騰出來的土地,則可以用來種植其他的新樹。當時他還向百姓們做出了承諾,會下發種樹的錢。但是後來百姓們種下新樹過後,跑去找他要錢時,他又絕不承認這一回事。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堂堂的一個副總理,做出這樣小家子的事情,也太過於離奇了一些。但實際上,這和馮國璋小時候的經歷也有關係。他出生在社會的最底層,家庭極為的貧窮。這樣子的生活環境,就造成了他對錢的執著。當他有權有勢甚至有錢的時候,他依然覺得不夠,覺得還想要有更多的錢財。可能是從小缺錢帶給他的不安全感,因此才導致了他希望不斷掙錢的想法。



所以,當他去到了中南海,看到了這裡面歡快跳躍著的魚兒時,這些魚兒在他的眼中就自動被轉化成了錢財。而當時他對這些魚的品種根本就不認識,問了身邊的侍衛,才得知這些魚的來歷。這裡面的魚兒們,有的還是被皇帝飼養過的,故而身家也跟著不斷上漲。這也讓他看到了商機,這些魚兒們都非常健康,而且體型也很龐大,顏色還鮮豔可人,再加上被皇上飼養過,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一群。故而將它們拿來賣錢,應該可以大賺一筆。



懷著這樣的想法,他就讓人將整個池子的水給抽乾,然後將魚給撈起來賣。當時侍衛們聽到他的話,也是忍不住被驚呆了。對於這些有錢有勢的人來說,這些魚兒應該養來看才對,居然拿來賣,這還真的是一個讓人猜不透的舉動。但不管猜不猜得透,副總理的命令還是要完成的。所以這些魚兒之後都被撈了起來,賣出去換成了現錢,從而使得馮國璋的錢包又鼓了起來。

事實上,這些魚兒因為品種多樣又稀少,再加上又是在總統的地盤上餵養過的,因此名氣非常的大,很多人都爭相購買。其實我覺得,這些買魚的人,大多都有著拍馬屁的想法吧。但不管怎麼樣,這些魚兒是真的讓他大撈了一筆,賺了不少錢。


紫禁公子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按照臨時約法的規定,由副總統黎元洪接任大總統位置,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但掌握實權的總理段祺瑞對不是北洋系的黎元洪就不是那麼客氣,兩個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內鬥。府院之爭以後,黎元洪辭去了大總統之位,由副總統馮國璋接任。

當時正值國初建,中央政府沒有權威,地方的督軍把持地方,他們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不願意向中央繳納稅收。中央政府本身就有龐大的開支,再加上要償還清朝簽訂的賣國條約中賠付給國外的欠款,基本上就只能靠向國外借款來度日。


根據《北洋野史》記載,馮國璋當上大總統後,做過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馮國璋住進中南海後,就問身邊的人:清水河中的魚大嗎?馬上就有人猜中了馮國璋的心思,回答道:從明朝到清朝,一直就不斷有皇帝在登基、過壽、生皇子時向水中放魚,並且有不少皇帝在放生魚時會在魚身上掛金環金牌。這些魚一直沒有捕撈過,長得又肥又大。根據法律規定,這些魚都是皇帝和總統的私產,可以隨便處理。

於是馮國璋就下令把清水河中所有的大魚全部拿出來賣掉,並且高價出售。一些酒店的老闆就靈機一動開始炒作,把它命名為總統魚。在當時的京城鍾,總終於可以和東坡肉相媲美。

這樁生意做下來,一共幫馮國璋賺到了10萬塊大洋。當時的報界戲稱: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馮國璋聽到這個消息,就覺得自己很委屈,本來就是把這些錢花在國事和民生上了,他刻了一個印章,上邊書寫:平生志在溫飽。



第二件事就是伐木,馮國璋是直系的大老闆,所謂直系就是直隸省的大軍閥。他老家在河間縣,為了搞錢,他派人把家鄉山上的名木古樹全部砍掉了。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馮國璋解釋說:這些樹都有好幾百年了,再不砍就會枯掉,樹芯就空了,那樣豈不浪費。現在把它砍掉換成錢,你們可以栽新樹,栽新樹的錢,我一人承擔。然而當老百姓把新樹苗全部栽上後,馮國璋只是打了一個白條,直到第二年辭去總統職務,也沒有把這筆錢補上。


這兩件事是野史上記載的,既不能說是真,也不能說是假,姑且存疑吧。這樣的故事存在,實際上就是在諷刺馮國璋摳門兒小氣。原因很簡單,馮國璋出身於名門望族,到他父親這一代就衰敗了下來,貴族的架子要端著,可家裡又實在沒錢花,打小他身上就沾染了摳門兒的小習慣。

傳說當時有不少人都指責他,貴為國家大總統,卻為自己撈私利。馮國璋這樣解釋說,袁世凱是一代雄主,就像劉邦一樣。兄弟我只能學蕭何霸佔田產,自汙其名,以求自保。從這以後,他就特別喜歡給別人蓋平生志在溫飽的印章。



說馮國璋喜歡撈錢,吃相有點難看,實際上這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沒有辦法。馮國璋是清朝的大忠臣,辛亥革命時他衝在大前線,把黃興打的屁滾尿流,因此也被封為二等男爵。當清帝退位時,清朝王室的禁衛軍就交給馮國璋去指揮了,因為其中的軍官大部分都是馮國璋的學生。

禁衛軍看到大勢已去,就不再想替皇帝賣命了。他們只關心一件事,優厚的軍費開支必須有保障。馮國璋就答應他們,由他自己來親自解決,並且不到緊急情況下,他們不用上戰場,不會被當成炮灰消滅掉,由馮國璋親自來管理,不掛在軍政部的旗下。


從這時起,這一兩萬人的薪水,都由馮國璋親自來籌集和發放。當馮國璋坐鎮南京時,這次軍隊就跟他去了江蘇。馮國璋辭去總統職務,退居天津時,依然要到處去募捐為軍隊發放薪水,直到馮國璋去世時為止。

當然作為北洋系的老人,馮國璋是不差錢的。馮國璋從上海外國人那裡購買了大量的鴉片,運到華北地區來販賣。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段祺瑞,但段祺瑞說,馮國璋就是個財迷,算了吧。

馮國璋在自己的老家附近有3000多畝地,在江蘇擔任督軍期間,和張謇合作做生意購買土地70萬畝。他在平津地區還有大量的房產,還擁有3座金礦,在全國各地有10座錢莊。當馮國璋去世時,有人統計他的家產,大約有300萬塊大洋的價值。

當然這點家產在北洋軍閥中算一般,曹錕的家產有5000萬塊大洋。杜月笙之所以能夠稱霸上海灘,就在於他的三鑫公司每年給他提供了3000萬塊大洋的收入,分到他個人手上,約有上百萬。魯迅在北京期間一個月薪水200多塊大洋,只有用了3500塊大洋,購買了三進三出70多間的北京四合院,現在價值兩個億。

根據以上的評估,我們就會發現,不管是300萬塊大洋,還是5000萬塊大洋,在當時都不是一筆小數目。魯迅的弟弟周建人在上海只有20多塊大洋一個月,卻養活了兩個老婆,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北洋大佬,在當時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


新知傳習閣


北洋軍閥有三傑,馮國璋、王士珍、段祺瑞。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之龍、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而馮國璋被稱為北洋之狗。馮國璋有一個曾孫如今比較出名,他就是著名小品演員馮鞏。馮國璋是地道的農民出身,為人正直,喜斂財,不亂花錢,可以說非常的勤儉持家。

在1917年,馮國璋受黎元洪委託,就任民國第三任大總統,就任後,馮國璋便進入中南海居住辦公,在中南海,發生了這一段總統賣魚的大笑話。

有一天傍晚,馮國璋在中南海閒逛,看到一處魚塘,便問身邊的侍衛:這裡的魚色彩為何這麼豔?

侍衛回答說:這裡的魚是前清皇家放養的,當時選取的都是名貴的品種,種類繁多,都知道是皇家養的,也沒人敢捕撈。

馮國璋又問:這裡的魚都這麼大嗎?我看足足有一尺長。

侍衛回答說:聽說這魚有的已經放養好幾十年了,有的可能都上百年,據傳言,還有一條三尺長的紅魚和一條大鯉,魚鰓上面繫著金圈,掛著金牌。當時專為前清皇家觀賞用的,這裡的魚又大又肥又好看。

馮國璋腦筋一轉,對侍衛說:你去找幾個人過來,拿魚網把魚塘中的魚打上來!

侍衛:嗯?這麼好的魚你確定要撈上來?

馮國璋:快去!撈上來後送到北京的各大市場和飯店,就說這魚是皇家養的總統魚,能賣個好價錢,咋不比前清的皇家貴族,講究意境、排場,咋老馮只講究務實!

侍衛當即找人將湖中的魚全部打撈上來,把魚送到北京各大水產市場,一時間北京各處都在叫賣皇家養的“總統魚”,所得的收入,全進了馮國璋自己的腰包。

這一鬧劇發生後,當時還有人寫了一副對子嘲諷說:

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

1919年,馮國璋去世後,留下了在300萬元左右的遺產,這些錢是馮國璋多年的儲蓄和投資所得,也並無不義之財,在老友王士珍的主持下,把著300萬遺產分給了他的子女們。


歷史課課代表


馮國璋是馮鞏的曾祖父,可是經濟觀念上講,這兩人真不一樣!

馮鞏先生,每年都上春晚,每到大年三十都要對全國人民說一句——想死你們了。

馮鞏上春晚,沒有出場費,是義務勞動,每個除夕都做義務勞動不回家,馮鞏可以當勞模。

馮國璋卻不一樣,把中南海的水抽乾了賣魚掙錢,坐在總統的位置上,露出了唯利是圖的嘴臉。

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賺錢並不可恥,可是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利進行公然的斂財,那就是寡廉鮮恥甚至禍國殃民的罪人了。

不妨看看民國曆史上那些頭面人物都是這麼斂財的:

1,曹錕全國攤派。

曹錕,是通過賄選成為總統的,但是賄選的錢總計達到1356萬元,又怎麼可能是自掏腰包呢?曹錕是從慈禧時代來的,就學著慈禧搞攤派,讓下面的督軍、縣長們表忠心,比如直隸省170個縣,每縣都按要求拿回了1萬元到3萬元。

就是說,曹錕賄選總統,不但自己的錢沒動,反而還賺了很多錢。

2,馮玉祥賣故宮。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要求溥儀2小時內收拾東西離開,目的就是讓他少拿行李。結果留在故宮的很多文物,被馮玉祥及其部下拿去賣了不少錢。後來,馮玉祥對孫殿英說,咱倆都是鬧革命,你弄死人,我弄活人。算是間接承認了這一點。

3,蔣介石貨幣改革。

不過,比起前面兩個,蔣介石的斂財手段更高明。蔣介石從1935年到1949年,一直在推行“法幣改革”,強制老百姓把手中的金銀和美元兌換成法幣,後來法幣不值錢了有推出金圓券、銀圓券。這些錢,包括各地搜刮的文物字畫,最終都帶到了臺灣,那是數百萬兩黃金,遠超過清末以來的列強賠款總額!

這麼來看,你會發現馮國璋的斂財行為,貌似沒有那麼可惡了!

的確如此!馮國璋是一個比較愛惜羽毛的人,也許正是這一點,讓他在清末民國的政壇,沒有那麼耀眼。


換一個角度來看,當年的皇家園林,現在不也是圈起來向我們收門票嗎?

馮國璋只是賣了一次魚,就有了“買魚總統”的綽號,他死後更是有人用“南海魚何在?北洋狗已無。”來諷刺他。

當然,諷刺馮國璋的對聯,還有一副,那就是“宰相東陵盜木,元首南海賣魚”,馮國璋在清朝的東陵,也只是破壞生態砍伐名貴樹種而已,比起孫殿英來說,還是差遠了。

馮國璋死後,他的財產包含現款、田地、股票之內高達300萬大洋,還有大量房產。比如馮國璋故居,有廳堂屋閣四百餘間,耗白銀六十萬兩。

人比人氣死人,曹錕雖然是曹三傻子,卻身價5000萬大洋,和直係軍閥的帶頭大哥馮國璋,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歷史知事


民國總統馮國璋為何抽乾中南海養魚池捉魚賣魚?(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各路軍閥混戰,可謂是民不聊生。在國家政治舞臺上也鬧出不少笑話,總統、副總統、總理是輪流坐莊。但在這些“大總統”之中,其中有一個叫馮國璋的代總統,是著名相聲演員馮鞏的太爺爺。他是其中笑話鬧得最大的一個總統。據說他驍勇善戰,斂財有道,但廉潔奉公,非常摳門,曾經派人抽乾中南海養魚池捉魚賣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作為一個國家的堂堂總統,為了斂財連魚也不放過嗎?

1、代總統馮國璋賣“總統魚”。

《北洋野史》中記載:馮國璋剛當代總統就把中海、南海前代皇家養的魚一網打盡,然後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一時間各處都在叫賣“總統魚”,而所售之款盡入了他的私人腰包。

馮國璋當上代理大總統後,就住進了中南海。有一次飯後散步時,看見池中的魚很悠閒的遊蕩著,就隨口了身邊的侍從一句:“這些都是些什麼魚啊?”侍從趕忙答道:“這是紫禁城歷代帝王放養的魚,體型最大的魚有百斤重,這魚池從明朝嘉靖年間就開始有人養魚,每個中南海的主人都會在活魚翅上插御字金牌,最後放入魚池,已經在這池中生長了幾百年了”馮國璋聽完侍從的話後,隨口就說了一句“要是把這些魚都賣了,應該會值不少錢吧”。侍從聽完很驚訝,但也只當是他隨口說說而已。

沒想到,第二天,馮國璋竟然真派人把這些珍貴的魚全部打撈上來,以高價賣給京城各大飯店、商鋪。為了賣個好價錢,賣的時候不叫鯉魚,一律叫“總統魚”,一時間,北京多數飯店都在賣總統魚,價格不等,馮國璋也從中掙了一大筆。最後得款10萬大洋,全部進入了他的私人腰包。

就這樣,堂堂大總統賣魚發財,馮國璋此舉鬧得沸沸揚揚,成了舉國笑談。

2、堂堂代總統馮國璋為什麼要賣魚?

一是因為馮國璋是一個窮總統。在馮國璋當總統之前,袁世凱在的時候,還馬馬虎虎做到財政持平,到了黎元洪做大總統的時候,北洋政府的中央財政每況愈下,非常吃緊。等到了馮國璋當代總統的時候,已經是入不敷出了,所以他才做出了賣“總統魚”的荒唐之舉。

二是因為作為當時的正統政府,為了贏得國際上的認可,必須負擔清朝留下的債務,每年三千萬;再者按照清帝優撫條例,大清遜帝享受相關待遇中,還養活一批皇親國戚、工作人員,每年要四百萬大洋;再加上中央政府的辦公費用和各項工資等開支,中央財政捉襟見肘。

三是財政收入很少。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各自為政,並且南方各省的勢力一直與中央政府,根本就不上繳中央財政稅收等,所以北洋政府的大總統是最難當的。馮國璋為了維持國家運轉,情急之下,才做出了賣“總統魚”之事。

四是馮國璋從小生活艱辛,因此對錢比較看重,當上總統後,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他又不肯自掏腰包,所以只能打中南海魚的主意,能想到這個辦法,也確實不容易,因此總統賣魚的笑談一直流傳至今。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再加上馮國璋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窮日子,以致於當上代總統後,看到當時的政府窮困之局勢時,不得不採取令人難以理解之舉,雖為笑談,但卻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葛大小姐


這有宰相東陵伐木,又有元首南海賣魚,賣魚的元首,正是馮國璋,而他取魚的地方,正是中南海養魚池。

按理說,就算是一個斂財無道的總統,也不該做出抽乾中南海池水,撈魚賣錢的這種事,而他馮國璋還真就將這件看起來就傻乎乎的事情給辦了。

馮國璋,與王士珍,段祺瑞併成為北洋三傑,王士珍為北洋之龍,段祺瑞為北洋之虎,馮國璋為北洋之狗,單從這名字上看,就知道馮國璋絕對算不上什麼德才兼備之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他主要就是依靠著對袁世凱忠心耿耿上位的,個人沒啥小心思,大大咧咧的,但也有優點,那就是雖然不一定幹好事,但肯定不會偷偷摸摸的。

他馮國璋為什麼要抽乾南海養魚池池水撈魚呢?說白了就是為了錢。馮國璋也是愛財之輩,但不同於其他人,其他人為了斂財都是各顯神通,馮國璋也顯露了自己的神通,他當上了總統,便想著賣魚換錢。

中南海始建於遼金時期,從嘉靖時期開始,這裡可就成了貴族們專門養魚的地方,各代主人都要在池子裡多少投點魚苗,並且在魚上面掛金牌,證明這是自己養的魚。

裡面放著的可都是名貴魚種,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悉心照料,池子裡的魚甚至有上百斤重的和幾百歲的,可以說十分難得了。

馮國璋在這裡散步的時候,聽到侍者說這些魚很是名貴,他就跟只聽到了“貴”這個字一樣,輕輕說了一句“把這些魚賣了肯定值不少錢吧”。

大總統這麼任性的一句話,當然沒人當真,可誰想,第二天大總統真的派人來這裡撈魚高價出售。

大總統撈出的魚,一時間成為了各大飯店搶購的香饃饃,沒過多久,中南海養魚池中撈出來的魚就被掃蕩一空了。

其實他馮國璋除了撈魚賣錢,還賣古董,賣古樹,馮國璋老家就有不少幾十年幾百年的名貴古樹,馮國璋看這些樹不錯,但也暗自“擔憂”,要是這些樹因為年齡太大爛了根可怎麼辦呀,“好心”的馮國璋於是便將這些古樹全部砍了賣錢。

這別人功成名就了,都是回鄉造福百姓的,可他馮國璋雖然也功成名就了,但卻是回鄉禍害百姓的,還美名其曰為了這些古樹好。

馮國璋的確是沒什麼才能,雖然那些大軍閥斂財的時候,沒一個是辦好事的,但至少其他人還能找點藉口啥的,背地裡進行,可他馮國璋卻大搖大擺的幹這些蠢事。

果然這樣的馮國璋沒兩年就被段祺瑞壓榨的沒了生存空間,辭去了大總統之位,回了老家。


魏青衣


“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這是民國時期的老百姓嘲諷馮國璋的一句對子。


東陵伐木的宰相是馮國璋,南海賣魚的元首也是馮國璋。東陵伐樹指的是馮國璋在擔任北洋政府要員期間,帶領軍隊砍伐老家的千年古木,運到天津售賣的事情。


而南海賣魚指的是馮國璋在擔任民國總統期間,將中南海里面飼養的魚偷偷賣掉的故事。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馮國璋是一個非常愛財的人,而且他斂財的手段非常的可笑。賣魚和賣樹賺取的錢財不過只有幾萬元,但是這些行為卻讓馮國璋在民國聲名敗壞,遭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嘲諷和批評。


其實馮國璋做過的傻事不止這兩件,在辛亥革命剛剛爆發的時候,馮國璋帶領北洋軍擊敗了南方的革命軍,袁世凱命令馮國璋不要繼續進軍。


馮國璋誤以為軍費不足,傻乎乎的找清朝廷要400萬軍費,結果憤怒的袁世凱差點殺了馮國璋。

到了清朝皇室退位的時候,馮國璋又成為了袁世凱的堅定擁護者,當時的人都琢磨不透他究竟是袁世凱的人,還是清朝皇室的人。


袁世凱稱帝的時候,馮國璋誓師討伐袁世凱,袁世凱是馮國璋的伯樂,其他的軍閥討伐袁世凱都受到了人們的讚許,唯獨馮國璋討伐袁世凱遭到了很多非議。後來馮國璋做了代理總統,又被段祺瑞耍的團團轉,一度想要逃回南方。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馮國璋是一個沒有政治頭腦又缺乏主見的人。

在袁世凱去世之後,段祺瑞就一直瞧不上馮國璋。馮國璋從南京到北京就任代理總統的時候,專門用債券從上海購買了大量煙土,運到了北方販賣。段祺瑞知道這件事後,對旁人說:“我和馮國璋是老朋友了,馮國璋一直都比較貪錢,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因為現在時局所迫,所以我不好意思指責他,以免因小失大,傷害了我們之間的和氣。”


從段祺瑞這段冷嘲熱諷的話來看,馮國璋貪財的毛病由來已久,以至於段祺瑞都不願意用正眼瞧他。

實際上馮國璋雖然被列入北洋三傑,但是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之龍,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而當時的人們只給了馮國璋一個北洋之犬的綽號。王士珍一直以清朝的忠臣自居,在清朝滅亡後很少過問政事,一直深受各界人士的尊敬。


段祺瑞行事作風果斷,控制北洋政府數年之久,留下了三造共和的美譽。而馮國璋既支持過共和,又曾經鎮壓過辛亥革命,擔任總統期間又鬧出了賣煙土、賣魚的醜聞,名聲無法同段祺瑞和王士珍相提並論。

至於馮國璋伐木、賣鴉片、賣魚的原因,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小人的挑撥,但是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馮國璋貪財。從賣魚這件小事也能看出,馮國璋的政治頭腦非常簡單,不懂得注意自己總統的形象,是一個政治上的矮子。


在馮國璋賣魚後,段祺瑞藉助著賣魚事件狠狠的打擊了馮國璋一番,後來在段祺瑞的逼迫下,馮國璋只能匆匆下臺,結束了一年的總統生涯。


歷史總探長


首先,賣魚是一個騙人傳說,福垊還要在後面還您一個真相!其次,題主的問題有兩個小問題:第一、馮國璋是代總統不是總統;第二、並沒有抽乾中南海的養魚池。福垊瞭解了一下,關於代總統馮國璋賣魚的故事,最早出自楊帆先生的《中國軍閥的最後結局》一書。我們先看看書裡的傳說和答案。

代總統賣魚、賣木的傳說

代總統馮國璋閒庭信步時看到中南海里的魚,就詢問侍衛。侍衛告訴他,他先看到的三條魚是袁大總統時,河南進進貢的大鯉魚。這裡還有三尺長的鯽魚,活了六七百年,魚上有兩道金圈,兩塊金牌,大約重40來斤。還說,自嘉靖帝以來都會在魚翅上插御字金牌,這裡的魚大的有百斤重!代總統當時就表示能賣不少錢。侍衛以為說笑,沒想到第二天真的打撈賣給了飯店,可賣了不少錢。

書中還講了個賣木的傳說。代總統的他(從邏輯上分析應該是副總統,因為下面的對聯)還將其家鄉河間縣遺留的名貴古樹,高價賣給天津。老百姓意見很大,他就忽悠說老樹易爛,大家中樹苗找總統報銷。誰知,百姓真找到報銷,他卻顧左右而言他。

書中的答案

書中給出的答案, 就是馮國璋是老財迷,貪得連魚和樹都不放過。還說民間諷刺對聯: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這個對聯有問題啊!副總統是宰相嗎?代總統是宰相嗎?明明總理是宰相嘛!代總統是也不算是正式的元首啊!他伐木的時候是代總統(說成副總統更符合邏輯些),副總統相當於太子(想不到更好的詞了,異姓王丞相怎麼樣呢?簡稱王相),而代總統就是假王(還記得韓信、吳廣的假王嗎?就是代理王)升級版假帝或者說成監國。故而,福垊將對聯改為:太子(王相)東陵伐木,監國(假帝)南海賣魚。馮國璋賣魚不像一些答主說的:北洋總統收不上稅,向外貸款,少了杯水車薪,多了就是國賊。其實人馮國璋根本就沒賣魚嘛!

福垊為您揭示真相

這道題源自這個本書,這本書給的答案,福垊一思考發現竟然就個傳說。傳說都是騙人的!謠言止於智者,福垊姑且客串一把。

第一、鯽魚壽命有多長?

答案是,鯽魚壽命有十年!而且書中三尺長的鯽魚有六七百歲才40斤。而嘉靖帝插金牌的魚竟然有百斤重。前面這兩句話也有矛盾呀!還有,請問什麼魚能活幾百年?為此,福垊專門查了一下。魚類最長壽的魚是狗魚,能活200來年。故而福垊在首段配圖配的是狗魚。而馮國璋是北洋三傑的狗級別最低,但混得最好,先是副總統後是代總統,而那個龍呀就龍也不龍,虎呀也|(怕斷錯句)虎也不虎。中南海里有狗魚嗎?肯定沒有,狗魚生活在東北一帶。

第二、為什麼不要金牌呢?

這個比魚值錢多了!其實談到了魚的壽命,也就直接否定了魚翅上的金牌,壓根就沒這麼長壽的魚嘛!最多也就幾十年了不起了。

☆至於馮國璋有沒有賣古木,福垊還不能說,主要是題主他也沒問啊!這又是樹又是魚的,福垊腦裡突然冒出個緣木求魚的成語哈。最後,書中這麼編排馮國璋,馮鞏他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