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关于400年前的万历朝鲜战争,今天的两国年轻人已经可以轻松地看待了。无意中看到一个资料,在日本的网上讨论版里,日本人对这场战争有哪些印象——

1、当时日本军事力世界第一。火器世界领先,将领优秀卓越,士兵久经战阵;(这种回答最多,看来大多数日本人,到今天为止还是醉心于日本的军事力量)

2、小田原之战后的秀吉已经变成战略白痴一个;(怪秀吉的)

3、海军太弱,因为秀吉颁布了“海贼禁止令”,自毁力量;(还是怪秀吉的)

4、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躲在家里偷懒,没参战;(怪老狐狸家康保存实力)

5、缺乏对外战争的经验,特别是关于游击战和攻城战的,还有对占领地的处置;(可怕的总结)

6、算是不义之战吧,后勤跟不上,日本军迟早要败。(总算有明白人)

最有趣的一个答案是这样的:战争是这样爆发的——丰臣跑到朝鲜去抢瓷碗,就打起来了,万历皇帝考虑到朝鲜的人参不能丢,就跑过去帮着朝鲜打……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这是玩笑话,也有几分真实。事实上,这场战争确有被后世之人称为“陶瓷战争”。

因为日本人掳走了大量朝鲜陶工,日本从此有了漂亮的茶碗。这才是七年流血战争换来的最大战利品。

1、日本人为什么钟情于朝鲜陶工?

因为日本人爱喝茶,但是造不出好茶具。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日本人的”茶道“文化延续至今。

自打南宋期间,来华的日本僧人荣西把浙江的优质茶叶带回日本大规模种植后,日本人就疯狂迷恋上这来自“唐”的无上饮品,尊荣西为“茶祖”。喝茶,自然要有茶具,中国的青瓷茶碗、天目茶碗等优质茶具随之传入日本。

古代日本贵族喜欢搞茶会,一个上等的茶碗,就是身份与尊贵的象征。战国时期的几个名品茶碗,如九十九发茄子、曜变天目茶碗、“油滴”天目茶碗、三岛桶、松屋肩冲茶入、青井戸茶碗,都是价值连城,甚至高达数万石,相当于一个小地方大名的岁入了!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九十九发茄子,汉作唐物,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号称战国时代第一名品。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以九十九贯高价买入,故名。茄子是日本茶入的一种器型。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曜变天目茶碗,中国宋代瓷器的绝品,流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国宝。

好茶碗,人人要。战国霸主织田信长,就是一个狂热的茶具控。他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1、征服天下;2、收罗茶具。他始终不渝、兴致盎然地用尽种种手段搞到“大名物”,越是名贵、越是别人之物,他越是要抢过来,以至后世日本史家给他这种行为起了个名词,叫"名物狩"。

不过,有牛逼茶壶在手的其他日本人,也不甘乖乖上缴。

信长的部下荒木村重叛乱时,抛下妻小部下,只带着心爱的几件茶具逃亡,最后一族人被处死,他独自一个剃发出家,做了茶人;

大名松永久秀的城池被信长大军包围,信长命令他交出天下名品“古天明平蜘蛛釜”(一种扁形的茶锅,外型酷似平卧着的蜘蛛)就留他一命,爱之如命的松永久秀舍不得,最后怀抱着心爱的“蜘蛛釜”自焚身亡。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信长之野望》里的松永久秀,宁可死也不交出心爱的茶具。

这正是:生命诚可贵,城主价更高。若为茶具故,两者皆可抛。

我们熟悉的丰臣秀吉,继承了主家信长的遗风,对茶具也特别嗜好。他晚年办的几次盛大茶会中,都使用了天下最名贵的茶具,为他博得了无限荣耀。

2、朝鲜俘虏李参平成日本人的陶祖

聊了半天茶碗的故事,忘记说了:上述的几个极品茶碗,除了“蜘蛛釜”,其他清一色都是中国、朝鲜制造。

中国是瓷器王国不用多说。受中国影响,古代朝鲜的陶瓷水准也非常高,特别是青瓷、白瓷工艺,远在日本之上。

岛国日本的瓷土资源本就匮乏,又缺乏来自中国的指点,直到镰仓时期,受将军派遣的陶工藤四郎景正,远赴中国终于从浙江天目山学会一整套烧陶瓷的工艺,日本这才有了比较像样的瓷器。不过,和中国、朝鲜的顶级陶瓷工艺比起来,还是显得粗粝。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朝鲜俘虏李参平。

李参平是朝鲜忠清南道的著名陶工,1598年,侵朝的佐贺藩藩主锅岛直茂将李参平作为朝鲜的“宝物”掳到日本。1616年,李参平在九州西北的有田泉山发现了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开了陶窑,终于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和白瓷。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日本西松浦郡有田町供奉李参平的“陶山神社”,李参平一袭白衣,神色郁结。

李参平被日本人尊为“陶祖”。

除了李参平,还有大量从朝鲜半岛掳去的陶工,被分散到九州为中心的各地制造陶器,最有名的有有田烧、萨摩烧、唐津烧、上野烧、高取烧等等。

不夸张地说,朝鲜俘虏的血汗打造出了今日日本的陶瓷业。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萨摩烧的当代名匠沈寿官,祖先就是被掳的朝鲜陶工,一直坚持用朝鲜姓氏。

因为有手艺,朝鲜陶工等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相对好点,日本人一般将他们安排在封闭的村落,可以保留朝鲜的民俗习惯,但其他更多的俘虏就没那么幸运了。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日军从朝鲜掠走了包括儿童在内的大量人口,保守估计也有数万。大多数都是从事运石、修城、建筑等苦力,最惨的是沦为奴隶贱民,甚至被作为商品卖到欧洲。

在国外,有一个朝鲜俘虏最有名。

安东尼奥.高丽(Antonio Corea)。

日本丰臣秀吉打朝鲜,为何又被称为“陶瓷战争”?


图:安东尼奥.高丽画像。

据韩国高丽大学崔官教授考证道:壬辰倭乱后,在长崎大村的奴隶市场,日本的诸侯和葡萄牙商人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奴隶买卖。当时在意大利旅行家弗朗西斯科.卡莱蒂(Francesco Carletti)的记录中提到,作为最廉价商品被卖到世界各地的无数朝鲜人中,留名至今、为后人传颂的人物唯有卖到意大利的安东尼奥.高丽(Antonio Corea) 。

据推测,著名画家鲁本斯画中的“穿韩服的男子”,可能就是以安东尼奥为模特的画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