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话和四川其他城市的话有什么区别?

诗词墙


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川东北地区的人,说起四川话全国人民应该不会陌生,做为西南官话的四川话有很大的受众人群,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以及湖南湖北,陕西西藏的部分地区都说的西南片区的方言,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四川话,四川话是实属于北方语系,跟普通话是一个体系,只是读音和语气有了变化,其中夹着老白姓自创的土语,形成了今天的四川话,但是虽然同属一个方言片区但各个地区之间应该又有点小区别,这其中为代表的应该算是成都和重庆的影响力比较大,

下面我们来说说四川各个片区四川话的特色,首先说说成都市的川话,成都的川话带一点儿话音,但不是很重,有点爹声爹气的感觉,听起来比较顺耳,舒服,特别是外地人听成都话有点像一个美女撒矫一样,听起来美滋滋的!而且成都话给人的感觉比较文气,就算吵架听起来都是比较搞笑的,所以成都话的感染力比较强!

再来说说重庆,重庆话相比成都话最大的区别就是听起很阳刚,没那么嗲,同样也是儿话音但听起来刚些,重庆话里的地方性的语言比较多,也就是当地老百姓的土语较多,听起很俏皮!

然后就是剩下的地区,大概分为川南,川东,川西,和川北四个地区,川西基本和成都说话差不多有非常小的区别,这里重点说下川南片区的四川话不太容易听清楚,可能是靠近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因,一是说话语速比较快,而且发音同四川话也不太相同,有点咬字不清的样子,反正听起来很吃力,特别是泸州那边!然后就是川东和川北两个地区说话都差不多,就是有的地方说话喜欢卷舌,其余方面除去土语应该同普通话差不了多少,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不同见解希望大家留言评论!


谈天说地话生活


网上有个段子是说,在浙江,隔了一个村就像隔了一个省一样,许多浙江人会心一笑,而之所以有这个段子是因为浙江的方言差别较大。当然,四川省这么大一个地方,不同地区在口音上有所差别,也是很正常的。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 ,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 。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1] ,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区,特别是康定、雅江、昭觉、马尔康、松潘、丹巴等州府、县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的四川话 。

成都话

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成都人说话的方式比较中性化,带an字母的词汇音,嘴巴发音呈扁平状态,突出了成都话的个性。使用成都话的地方主要包括(成都市辖区、郊县、县级市,资阳代管的简阳市,眉山市北部少数乡镇,德阳市中江县等5个地带)

广安片区

辐射半个川东北地区,但相对于临近的重庆而言,广安人说话属于比较爽快的那种,口音也比较易懂,广安作为小平家乡的门户,自然也承载了小平从江西移民过来的江西风味语种,比如说糍粑,广安人就说成麦糍粑,在广安市岳池县,很多90后的学生则以“我儿哄”来表达对对方的话质疑询问,在这方面则形成了岳池县的一个代表性词汇,“我儿哄”这词汇使用地还包括武胜县极少数地区的学校。使用广安口音的地方包括(广安市辖二区除广安区协兴镇外的其他地方、岳池县、武胜县、华蓥市北部、遂宁市船山区)

南充片区

南充,作为川东北经济中心,其语言上也有相对的带动作用,南充口音与广安口音分界线位于高坪区阙家镇地带,与广安市嘉陵江一江之隔形成了二江语言风格,南充人说话比较高调,方言中各种词汇比较重音。使用南充口音地区有(南充市辖三区、高坪区除阙家镇外,蓬安县、西充县、阆中市南部)

巴中片区

音调特别的好辨认,在交流方面巴中人比较偏重音调的后音,卷舌音比较重。比如说吃饭,巴中人与达州人则说成“启反”。巴中口音使用人口辐射大半个川北地区,人口大约在600万左右。使用巴中话的地区有(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北部,巴中市辖区、通江县、南江县、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青川县)

凉山州片区

凉山州,全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该地以民族语言为主,融合了四川方言,其音调听起来比较细腻,柔润的感觉。代表地区(凉山州全州、攀枝花市


绵阳汽车圈


成都话特征:尾音长,爹声爹气,慢条斯理,一句话里高概率出现某词某字重音且加长,除了川西,成都话与四川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区别。川南喜翘舌且翘舌音重,其中自贡话翘舌音最重,川东口音斩钉截铁,川北口音介于川东和川西之间,特征是几乎一定会把“没”说成“莫”。

成都主城口音和川西其他地区口音区别在于成都话带儿化音,一般不得把“不晓得”说成“晓不得”,仅这两点特征和重庆主城口音倒是一样的,却又是成都口音和川西口音最大的区别


漢未央


西南官话属于北方话,是通行度非常高的一种汉语官话方言。成都的主要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在成都全市范围还存在属于西南官话—西蜀片—岷赤小片的方言,以及客家话、土湘语等方言。



学诗词的时候,要记住普通话里消失的入声字只是常用的就有一千多个,是不容易的。以前我就从我们的方言着手,钻研过古代入声字和西南官话的关系,想从中得到一种简便方法记住它们,后来真就给我发现了。因为各地方言都有差异,有的较大,有的较小,限于篇幅我只举你们成都话和我们老家自贡——内江这片方言的方言区别,除荣县等少部分地方,自贡——内江片主要属于灌赤片。注意我用“地方”不用“地区”,因为语言版图和行政版图之间不能用等号连接,语言划分比行政划分要复杂得多。平常以“某某城市”、“某某省份”冠名是笼统称法,是个约数。

自贡话和成都话的区别除了地方特色词汇外,主要表现在古入声字的调值不同,在成渝片里入声字被化入了阳平调,我这里举在普通话里代表四声的四个字:黑、白、北、阔,这四个字都是唐宋时期的入声字,成都的朋友们你们可以试一下,这四个字的声调在你们的方言里和“阳”这个阳平调的字,是不是一样的声调呢?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吧。而在自贡话里,这四个字的声调则同“样”字,去声和消失的入声都属于仄声,所以我们最小的地级市终于可以骄傲一把,我们天生有成为诗人的潜质,而成渝片区的朋友们如果想学写诗词,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这是主要的区别。

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成都方言里没有翘舌音,而自贡方言里的翘舌音则尤其突出,以至于有个著名的玩笑话,四川其他地方的朋友们会好奇地问我们“你们‘制贡话’是这样讲的吗”?在地道的自贡方言里除了部分“shi”我们确实也会读“si”(“师”、“狮”我们读si;“是”我们读shi),其实,我们的平翘舌跟普通话是基本上一致的,发音比普通话更靠后,分得非常清楚的。

✍🏼


写诗人海玉


四川省人都说四川话!

但准确来说,省内各地方话不一样,和其他省份一样,四川话也分很多种。

成都话属于四川话,但四川话不止只有成都话。

还有很多地方的方言,也是属于四川话。

比如:泸州话,乐山话,眉山话,宜宾话……

都是四川话,但是口音不一样,有时候就算是四川人也不一定听的懂其他地方的四川话。

成都话

成都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话,并与重庆话一道作为四川话的标准音而存在。但事实上并非成都市全境都使用成渝话,成都市主城以外(绕城高速以外)实际上是四川话赤灌话的使用区。 成都话因其软糯,有“西南话之吴侬软语”之称。重庆直辖后,成渝口音出现了更多的差别。

语法特点: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主要特点:

语音

成都方言作为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拥有官话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征:

1、古全浊声母清化。“从”和“虫”,“知”和“资”,“诗”和“私”,每对字的声母发音在成都话中没有区别。

2、 平分阴阳,有阴平和阳平,比如“衣”、“一”的读音便不同。 辅音韵尾少,入声消失,没有b, d, g 和m。 只有n, ng两个鼻辅音韵尾。

3、没有zh ch sh r 等翘舌音声母。比如,“字”和“制”同音。

4、增加了舌面鼻音nj、舌根鼻音ng;n音归并入l,比如“挪”和“落”在成都话中读音一样。特别注意,nji和ni是不同的,形象地讲,nji是标准普语中的“你”,而ni则是许多台湾流行歌中“你”的实际发音,二者是不同的,请仔细体会!

5、不能区分en和eng,in和ing。唇音(b p m f)后的eng改读ong。hu转为fu,如“呼”念作“肤”同音。

6、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io。保留了ng声母,通常跟零声母或声母y对应,比如“硬”读做ngèn,“我”读作ngǒ。

7、因清朝八旗子弟曾驻扎成都,成都话受北京话影响很大,儿化音节的词数量不少,但语音类型不多,总共只有四类,er(凉粉儿)、ur(饭碗儿)、ir(抽签儿)、ür(公园儿)。

8、有韵母ae。比如“安”、“谈”(这本来只是“女音”,但现在年轻一辈男生也多有趋同)。

语法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成都话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句法方面,成都话与普通话对比,显著的不同是在补语的构成上。

普通话起的变化

和中国其他方言一样,成都话早先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1980年代之后,随着成都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成都和外界的交流急剧增多。受普通话的影响,成都话相对稳定的状态被打破,语音开始经历一个明显变化的时期——向普通话的语音靠拢。

字 口语(白读)书面语(文读)

严 把门关严ngǎn 严肃

顿 一顿dèn饭捶胸顿足

尝 尝sáng味道 尝试

樱 樱ngēn桃 樱花

解 解gǎi手 解放

下 等一下hà 下午

眉 眉mí毛 画眉

另外,如果一个字在音系上显得孤立,则这个字更容易被北京话同化,而如果一个字在音系上有一个强大的“系列”,则不容易向北京话靠拢。究其原因,是因为後者更容易被人们发现其在四川话中的规律,故更容易跟普通话保持区别。

口音发展

“标准四川音的回归”与成渝口音的各自发展

成都话中发生音变的字,有的已成定局,如“籍”、“积”、“及”等(原读jié,变读jí)。有的发生分裂,如很多年轻人会说解gǎi手,但是会说解jiě放。还有的发生“标准四川音回归”,即已经变读的字再次回到原先的四川话标准音,如光荣róng变回到光荣yún。但重庆话却没有这类回归现象。

开篇我们提到的“成渝口音出现更多差别”亦来源於此。即重庆话不断向普通话靠拢,而成都话发生回转,从而造成成渝口音渐行渐远。


田兰地博


南充,遂宁,潼南,安岳是一个口音,内江,自贡,宜宾,泸州是一个口音,成都,德阳,广汉,绵阳另一个口音


用户9807574841816


首先成都话和四川话标准音(就是你们看的让子弹飞川话版里面的发音)很接近。这个发音主要分布在川北或者川东地区,特别是川东北地区,很接近。贵州有的地方好像也是这个发音,具体我不太清楚。。

成都话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发a,an这两个音的时候嘴型过扁,并且拖音,导致听起来发嗲,不字正腔圆。比如吃饭,我们正常说就是吃饭,成都人就是说吃饭~~~,至少拖三个音的时间,我本人很不喜欢这种发音方式。。。而且某些电视剧中,故意把成都口音的普通话当做川普,这个是不准确的,因为他们会为了表现这个川普,故意把平舌音发的很直,很僵硬,这个和我们四川其他地区发音有点差别,虽然我们不分平和翘,但也不会可以把舌头压平去发做作的音。

川南发音口音重一点,比如乐山,内江等,能听懂,但是感觉有比较大差别,内江只是带翘舌音,其他的感觉差别不大,乐山的差别就大了,第一次听得很仔细才能听懂一部分。。


莫道杂谈


有区别哦,成都话是平舌音,其他地方要么是有口音的平舌音,要么是卷舌音,四川比较有特色的方言首先是以自贡话为代表的川南方言,自贡平卷舌区分很清晰;还有就是川北方言,以h和f的区分不清为代表的中江口音,但川北城市如广汉、绵阳、德阳则和成都话区别不大;还有就是川东达州、南充方向,口音与成都略有不同,但都以平舌音为主。


日斤58484798


成都人的话听起来以川西羌族口音为基调,与川东重庆口音较大区别。至于四川话和两湖有相似之处,主要是战乱后湖广填四川的客人带去的。就走日今的四川人也有许多湖广人氏的后代,原则上讲除去客家人川话与湖广话区别还是蛮大闪。云贵川高原口语口音在外省听来主源较同。


孺子牛178893439


成都话本来是有入声的,但是自从鞑靼人殖民四川,重庆国民党人控制成都政治后,入声就式微,因为鞑靼语(朝鲜日本蒙古语都是鞑靼语)里面没有入声,他们学习古川话的时候发不来入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愚笨,入声其实非常简单,英语里面的the就是入声re<,说明一下英语里面的入声也是非常大量的而重要的主要声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