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文|李彎灣

我有個微信好友,前幾天跟我聊天。他說,他有個朋友,女的,最近很喪,於是他就給她發了句“聰明的處世術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不相矛盾的生活。”

然後,他朋友就回了他一段:

“我/怕極了世俗/恨透了假象/可每每我回顧/看到的是自己/我覺得蠻可笑的/以前我對你說“生活不愛我的骨相,生活逼娼為良” 到底還是我錯了/我以前良/現在渾身爛泥/你看/這世界顛倒了”。

(這段話的原話,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裡面的“/”是我加進去的)

我這位好友,他問我,女生的這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看了三五遍,還是不懂。我既看不懂這位女生的話,也看不懂他對女生說的什麼“對世俗投以白眼”之類的話。

於是,我就大概知道了,他的朋友,年紀應該不大,應該在20來歲左右。他也證實了這一點。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為什麼我會這麼判斷呢?因為我也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在20來歲的年紀,很多人,是很喪的。

具體喪什麼呢,也不知道,就是一天天的吃飽了沒事,亂七八糟的想,什麼生存意義啦,什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啊,什麼世俗和理想啦之類的。

那時候,與朋友之間的聊天,也都是聊一些虛無縹緲、空洞無物的內容。

而如今,我27歲了,就想起辛棄疾的那首大家都熟悉的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時候,還在讀書,沒什麼生活上的壓力,整天不好好讀書,遊手好閒,吃了就睡,睡了就吃,成天無所事事,又感覺無聊和空虛。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但是一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開始為生存發展的事情考慮,真正的焦慮、愁苦就來了。所有的焦慮和憂愁,都是具體的,不像年輕時候那種虛頭巴腦的憂愁了。

從自己到周圍的人,環顧一週,只要是稍微上了一定年紀,二十五六歲以後的人,大家的憂愁基本上無外乎這幾點——要麼是感情上的事,要麼是事業上的事,要麼就是家庭的事。總結起來要麼就是缺錢,要麼就是缺愛。

這種憂愁,你已經不願意再跟別人吐露了,因為你知道吐露沒有用。於是,就開始不那麼愛說話了。從此就演化成——不管是好事歹,是開心還是幸福,都不會隨便公開說了。

因為,一旦某天你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人願意與你一起承擔苦痛,那麼,你的快樂,對於別人而言就更沒有意義。

這,也是很多人年紀越來越大,越不愛發朋友圈的原因,比如我。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以前的我,特別喜歡發朋友圈,平均每天要發四五條,開心也發,不開心也發,時刻在期待著別人的點贊和評論,有時候發條朋友圈,有兩百個人點贊,激動得不行,覺得自己像個巨星一樣,受人追捧,被人愛戴。

但從我27歲以來,我就幾乎半年沒有發過朋友圈了,這對於像我這種一年前發得還很頻繁的人而言,搞得就像是突然暴斃了一樣。

有些朋友會發來私信問我,你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都不發朋友圈了,是不是生活過得太糟糕,所以才沒心情發朋友圈的。

其實都不是。沒有發朋友圈,並不是說我過得多麼糟糕,當然,也不是說我過得多麼好。只是,不想發了,而已。

為什麼不想發了呢,原因很簡單。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第一,我朋友圈的好友數,從2013年50多個,到現在的4500多個,人數越來越多,發朋友圈就是件很麻煩的事。尤其是發一些負面情緒和觀點型的朋友圈,總會有幾十上百條各種各樣的評論,甚至有很多槓精,他既不懂我的意思,還瞎反對。

這些評論,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要不回覆吧,顯得很沒禮貌。要回個“統一回復”吧,又顯得特別敷衍。但要一一回復吧,又覺得太麻煩,太累,尤其是面對槓精的評論。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第二,越長大越發現人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人能真正體會你的快樂,也沒有人能真正讀懂你的痛苦。所以,慢慢就覺得,不管你是開心還是難過,不管你是榮耀還是羞辱,其實,你都無需向別人證明什麼,無需向別人傾訴什麼,更無須向別人炫耀什麼。

生活來生活去,其實生活還是自己的。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別人根本就不在乎你。

第三,表達是人的本能,開心了想找人一起分享,難過了想找人聽你訴說。但人逐漸長大,就會去衡量做一件事的必要性。會逐漸在意“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用”,所以,由於人的精力越來越有限,“無效社交”就會逐漸遭到摒棄。

你既不想聯繫別人,也不想再聽別人跟你聊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看到有人問你“在嗎”就覺得煩——有事說事,沒事不想閒聊。既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被打擾。無效社交,讓好友變得逐漸不友好。

“我今年27歲,已經有半年沒發朋友圈了”“你過得很糟糕嗎?”

以上這些,就是我從一個特別愛發朋友圈的人,變成了一個幾乎不發朋友圈了的人的原因。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一樣,不再頻繁的發朋友圈了,你的理由又是什麼?

寫到末尾,我就感嘆一下吧:

這半年以來,我過得不好也不壞,別問我“在嗎”,請默認我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